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批评的艺术――“惩罚”,宽容下的教育 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批评的艺术――“惩罚”,宽容下的教育 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发布时间:2019-01-20 04:12:19 影响了:

  在当前的教育大气候下,老师们谈“罚”色变。忌提“体罚”。但我这里所说的“惩罚”教育并不是大家口中的“体罚”,它完全不同于“体罚”,两者不可以等同。那么,什么是“惩罚”教育?一言以蔽之,是指在关爱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这种教育方式是爱心关怀的另一种教育方式,说时髦点,“惩罚”教育就是一种“另类爱心”教育。与“惩罚”相对的教育――宽容教育。宽容不是回避矛盾,更不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宽容往往能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人格力量,有时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手段,甚至能影响到学生一生的行为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他曾谆谆告诫教师们:“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们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只有设身处地为学生们想一想,那么就可以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宽容会使教师认真地思考怎样才能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怎样才能燃起学生心灵中良知的火花。
  所以,宽容意味着教师用欣喜的心情对待求异思维的学生。中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他们的言行与规范要求不那么合拍,不那么规矩。一些同学“出风头”、“耍小聪明”、“目无师长”、“异想天开”、“钻牛角尖”,千万不可置之不理,轻易否定,甚至一棒打死。殊不知,求异思维正是一粒萌发“创造”的种子,这粒稀罕而柔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宽容呵护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才,任何一点压抑冷落都可能使它们窒息,腐烂在泥土里。宽容的教师会努力营造出宽松的氛围,使学生的天性与思想不受人为的限制,并总是以欣喜的心情关注那些爱幻想、喜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并紧紧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灵光,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并精心地呵护学生独立生长出来和创新思想的幼苗,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宽容意味着教师以欣赏的眼光关注个性张扬的学生。有个性的学生,往往兴趣转移很快,爱问好动,不愿意盲从,敢唱反调。宽容的老师不应厌恶这样的学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尊重他们的志向,顺应他们的性格,根据学生的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育人如育树,这种操之过急,不讲科学的教育,只会使学生的天性受到损伤,甚至于夭折。
  宽容意味着教师带着欣慰的爱心,善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其犯错后的心理。无论什么人,只要良知未泯灭,在犯了错误后,都产生一种负罪感。这种心理会使他们恐慌、自责,这时他们特别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同情自己,即使是品德后进、屡犯错误的学生仍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也仍有维护自尊的要求。
  今年有一次我在班上念了一位同学的作文。我们学了虚拟语气,我要求他们用虚拟形式写作文。我念完后,并表扬了他。这时,同学们说要求他把自己的作文翻译出来,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要求,我要此学生翻译一下,可这学生说这篇文章是他抄写的。当然抄练习是不行的,但对于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他尽力了。所以我说,能把别人的好东西抄来,再加入自己的一些东西,这会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然后我要他再写一篇。我记得梁启超谈读书方法时强调抄书的重要性。他说:“抄书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开这条路。”
  一次晚自习期间,我要求学生在两节课期间完成一套试卷。有两个学生边做边说话,我用目光盯着他们,示意他们不要说话,每次示意后,他们都能安静下来,但就是不能坚持。我这样做就是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考试完后,第三节课,我讲解试卷。这两个学生又开始说话。过了一会儿,我就语气缓和地说某组倒数第二个同学下课后,等我一下,然后我继续上课。下课后,我问他:“你课堂上为啥不认真做题呢?”“我不会。”他说。“难道你不会就要讲话,影响其他人吗?虽然对英语学得不是很好,但要端正好学习态度,要学会管好自己。而且我多次示意你们,干吗就不理会呢?要明白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然后我要他写份检讨,第二天罚站一节课。第二天,他交来检讨书。内容是:“我已深刻认识到自己错了,上课讲话,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老师本来多次示意我不要讲话,但我却不加理会,真是罪大恶极啊。我错了,我保证以后上课不跟同学讲话,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课。望老师原谅我这个犯了死刑的罪犯。”当然“犯了死刑的罪犯”,这言重了。人都会犯错误的,要知错改错就好。在以后的英语课上我注意到他的确认真听课。
  所以,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自尊的维护,“惩罚”下的宽容让学生学会自尊、自控、理解、尊重他人,愿意承担责任。只有在“惩罚”与宽容的教育下,学生才不会走上对立,会接受你的批评,改正错误。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修养。
  (作者单位:江西高安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校:扬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