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业务科技优化领军软件大战] 军粤大战
 

[业务科技优化领军软件大战] 军粤大战

发布时间:2019-03-15 04:10:17 影响了:

  从去年11月7日惠普宣布收购美科利公司(Mercury),到今天已经有5个多月的时间了,可以说现在惠普已经完成了对Mercury从产品到人员的完全整合,业务科技优化(BTO)的大旗也已经开始迎风飘展。而事实上,对于惠普而言,BTO的发展以及其被接受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惠普软件的发展。
  有很多人认为,惠普收购Mercury是惠普历史上最大的一起软件收购案,这起收购旨在让BTO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就在今年的2月6日,惠普又宣布,为了强化其业务科技优化产品,收购了商务交易监控软件公司Bristol科技。其实,在近两年内,惠普已经先后收购了13家中小型工具软件企业,相信这些动作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其业务科技优化产品,以业务科技优化(BTO)来领军整个惠普软件才是其根本所在。
  随着IT产业的发展,软件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从无足轻重到了与硬件并重,甚至有人称未来的IT就是软件与服务。惠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强调,“软件部门是惠普增长的重要动力”,可见,惠普已经将能够改善系统灵活性、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软件作为未来的核心和投资方向。
  就在惠普打算在软件市场大干一场的时候,其他的软件巨头也都没闲着,IBM、甲骨文等也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并购风潮,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产品线,IBM更是提出了“IBM服务管理”的战略,把服务甚至是硬件的服务器与软件一起打包。看来一场硬仗已经不可避免,而惠普的先锋官“BTO”能让惠普在这场激战中占到便宜吗?
  
  BTO完成整合
  
  以前,人们说起惠普软件,即刻就会想到系统管理软件Open View。不过,随着惠普业务科技优化产品的不断深入,惠普软件在逐渐确立一个新的形象,那就是“HP BTO软件优化IT业务成果”。而对于这个全新的“形象”,很多人理解得都还不是很透彻。
  其实,BTO并不是惠普发明的,而是Gartner提出来的。因为现在仅对基础架构进行管理已经不足以确保企业应用实现业务目标,用户体验的是应用而并非基础架构;而且,应用失败造成的风险是有形的。BTO软件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中应运而生的,而业内一直把BTO称作业务优化科技,就在前不久惠普把自己的BTO正式更名为“业务科技优化”,而更名的原因可能仅是为了更便于理解,也或者是为了有所区别。
  而将惠普的OpenView系统、网络及IT服务管理软件与美科利的应用管理、应用实施、IT管控和以服务导向架构管控等充分地整合在一起,这就是惠普的BTO。另外,惠普的BTO是围绕着三个“生命周期”――可用性与性能、变更和配置以及IT“服务”生命周期进行构建的,其可以帮助客户在战略、应用与运营三方面集成关键的IT功能。
  
  同样是业务为先
  
  如何像业务一样来运行IT系统?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大家面前,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在今天,企业的重点已经不再是IT,而是业务,背后是IT还是什么其他的对于企业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可以提供支持业务的服务。
  惠普选择了BTO,用BTO来帮助IT将组织内部相互独立的部门和流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提高IT效率、保证IT组织提供持续的业务价值。而IBM提出了ISM(IBM服务管理),从业务的角度来管理IT,不再是从IT系统的基础架构出发,而是从服务的角度来考虑,用IT服务来配合商业流程。
  这两种战略的提出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更确切地说,其本质是相同的:同样是以业务为先。事实上,IBM与惠普本来就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企业计算领域,它们都有业界称道的服务器产品。而在从现在开始的今后,软件产品也将成为二者展开更为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
  当然,在软件方面,惠普与IBM也有很大的不同。惠普软件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即优化IT业务与信息方面; 而IBM软件则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属于IBM自己的全套产品,包括数据库、中间件、BI等一系列产品。两种思路与策略孰优孰劣我们还很难评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场分别打着“BTO”和“ISM”的大战正在打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