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驻村“第一书记”:梦回农村 驻村书记是什么职位
 

驻村“第一书记”:梦回农村 驻村书记是什么职位

发布时间:2019-03-30 04:22:14 影响了:

  7415,一个普通的数字。7415名河南机关党员干部到贫困村、难点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使这个数字不再普通。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此项工作满意率达98.8%。  “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河南省委明确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让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村、难点村跟上发展步伐,享受发展成果。选派机关干部驻村任职,是破解“三农”问题、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是开先河之举,体现了河南对破解“三农”问题的决心、信心和魄力,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河南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三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农村怎么走?新型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农民怎么做?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都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人民的需要,就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努力的方向。十余年,弹指一挥间。为了改变农村的薄弱局面,从2001年开始,河南展开了驻村帮扶接力赛,一茬接一茬,全省累计下派干部25万以上。然而这7415名“第一书记”跟以往相对超脱的挂职锻炼、驻村帮扶不同,这些干部自带行李、单独起灶,遍布全省18个省辖市的贫困村。“第一任务”被明确为以村“两委”班子“班长”履行的“第一责任”,与全村百姓同吃同住、共谋发展。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他们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有遭遇误解的委屈,有奔波劳累的辛苦,有牵挂家人的愧疚……可他们依然义无返顾,积极投身到基层工作,把所在村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为所在村的发展殚精竭虑,他们身上的乡土味更浓了,同群众的感情更深了,群众观念更强了。他们从服务机关到服务农村,从机关被动处理公务到担任“一把手”主动谋划工作,慢慢地他们也从开始的“冷板凳”到“座上宾”,群众也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支持,从观望到配合。修路架桥、农田水利、旅游养殖、拆迁规划、护林防火、合作医疗、社会治安等工作中都有“第一书记”的身影。他们宣传政策、办理实事,打开了局面,凝聚了人心。他们始终与当地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农民群众当亲人,把他们的事当自己的事,把村里的事当作最大的事。他们像一颗颗火种,产生了很强的辐射作用。在登封市张沟村,“第一书记”刘海林,驻村后建造了70座供农民使用的沼气工程,投资360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也接近完工,还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建成一个年存栏500头、出栏1000头的肉牛肥育基地;在民权县官庄村,“第一书记”陈林坡争取到了125万资金,为村里建了新路、新井、新卫生室;在镇平县苇子坑村,“第一书记”张洪斌利用临乡汽车附件加工产业优势,把村里的老人妇女都组织起来搞汽车附件手工编织,增加群众收入;在安阳县盘金垴村,“第一书记”海付恒一方面跑搬迁资金,一方面做农户的工作,最终实现全村整体搬迁到曲沟镇红岩村第一社区……诸多“第一书记”精心谋划着农村的长远发展,无数精彩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无数贫困村的面貌为之而改变……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年多来,全省派驻村共引进7000多个发展项目,年人均增收1000余元,化解村级债务1.4亿多元。驻村任职工作为河南贫困村、难点村全面发展装上了新“引擎”。驻村“第一书记”激活了河南一池“村”水,带来了农村发展新气象。如今,派驻的贫困、软弱涣散村加强了基层组织、完善了基础设施、拓宽了致富渠道,村风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不管多么偏远的地方,人们总能看见“第一书记”的身影。“‘第一书记’驻村后,村里有了生气,生活变化了不少。”这是在各个省辖市派驻村走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不但要住下来,还要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这是在采访过程中“第一书记”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变化正在悄悄发生,绿色的田野、清新的空气、朴实的民风、宁静的生活,田园牧歌似的新农村正在变为现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