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课堂教学的5个基本环节【浅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5个基本环节【浅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9-06-14 04:20:33 影响了:

  【摘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通过改变以前僵化的教学思路,善于利用  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内容上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而是把"注入式"变为"启发式",
  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亲身的体验和鉴赏,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窗口,去探索无边的文学
  的天空,而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利用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使课
  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激活教堂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活课堂参与
  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一种难度较大的教学,因为语言文学与数理化等学科不一样,数理化学科有标准和唯
  一的答案,反映的是客观的规律,而语文却往往含有模糊性,多义性。西谚有云"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
  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一百篇文章,一百个人都有各自的体验。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对文章进行统一的
  解读,需要学生接受标准答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往往就认为语文教学就应该是教师在上面逐字逐
  句地分析每个章节段落的意思、中心思想等等,而学生应该全盘接受,不允许有异议。这样,语文课堂
  就死气沉沉,如何激活语文课堂就成了当务之急。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中,基于对语文学科和学生特点的越来越深的认识,我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思
  路和教学方法,逐渐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用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
  一、改变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表现欲旺盛。然而,我们却往往见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视而不见
  ,语文课堂变成"填鸭式"的课堂,而与"填鸭式"的课堂相对的是"活动课堂",这种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意
  识更强,更乐于投入,我们应该改变以前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生对课堂的参与有个由浅到深递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执教者根据"活动课堂"的安排,精心培养和多
  方引导。在"活动课堂"的各个环节,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全过程的主人。要通过民
  主的方法,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筹备好全学期的"语文活动";或民主推荐,或"毛遂自荐",集中学生
  多数人的意向,确定每次活动的"主持人",由"主持人"按课程要求,进行筹办,确定主要节目,安排好
  程序,商定评优办法,奖励范围等。老师则当好"教练"、"业务指导",适当协调。学生是活动全过程的
  主角,是主人。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全面进入角色。在活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审视自
  我发展轨迹,个性物质的驰骋神往,他们的素质提高也就同时达到我们长久企盼的境地。就是活动课程
  ,也不能千篇一律,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因班,因时制宜,组织一些小型,灵活多样的"热身"活动,多
  练功底,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驾驭活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从初一开始,组织"课前五
  分钟口语训练",侧重讲故事和见闻,事先做好准备,按座次轮流上台,随后评议、计分。开张常规性的
  硬笔书法、周记、日记、读数笔记、朗读、讲故事等比赛活动,到初二、初三,开展自编自演课本剧活
  动,让学生参与单元、期中、期末复习、测试的评改试卷工作,把学生编成小组(也就是我前十年在逸
  夫中学探究的"小组授课法"),分组设计复习提纲、测试题,并让学生去评卷、分析。"语文活动"本身
  所富有实践性、群体性、参与性,就是学生强劲的内化力的诱发剂。我们看到,学生们在一次次语文活
  动中所释放的活力,往往为教师始料不足。因为初中生在好动、好胜的心理驱动下,对每次活动兴味盎
  然,竭力投入,又人人参与并评判,虽有高低,但大家同在一条起跑线上,是公开的,活动着的,而活
  动对班级整体智能的促进,更是显而易见的,常常为"满堂灌""一言堂"所不可比。群体因其活动,个性
  得到张扬,相互比照、激励,因而产生可喜的爆发力、探索力、凝聚力等,会使老师为之喜出望外,惊
  叹不已。这样课堂上能时时补充"活水",何愁语文课堂教学不活?
  二、 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窗口
  我们的语文课本编进了许多优秀作品,而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如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些学生会感
  到其具有一种残缺的美感,但有些学生会从"悲欢离合"和"阴晴圆缺"读出人生的哲理。中学生的阅读鉴
  赏,在同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
  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
  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这种模糊性和
  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作品中相对枯燥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
  读而更有魅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置疑
  问,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打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例如,在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学生共同对诗中一、二层强化的问题做了分析:人非鸟兽,
  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小鸟的声音优美、清脆动听,此诗偏以"嘶哑
  "来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教师又进一步提出: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的,于是下面作者着重写了哪些
  歌唱的对象?学生再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作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诗人在描写土地、
  河、风、黎明这些对象时达到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艾青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