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CAMP凯爷]凯爷椰子
 

[CAMP凯爷]凯爷椰子

发布时间:2019-04-15 04:18:38 影响了:

  马戎戎  资深媒体人,影评人。现代传播集团《numero》专题总监,《优家画报》特稿总监,  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现代传播集团专题总监  因为新片《搜索》,我和@非常林奕华导演在网上开始了一次交流,并且产生了基本上没有争论起来的“论争”。 原因,就在于他用“CAMP” 这个词评论了陈导的新电影。
  林导的微博原文,是这么写的:“《搜索》从剪辑、灯光、运镜、表演都是追求间离效果的。看来,它是现实主义折射出来的海市蜃楼:每个角色都说着、干着他们自以为很明白的事。其实,他们的剧本(人生),早就被电视剧/电影/小说/动画/网络/杂志/报纸/电台写定了。在我看来,《搜索》的苍白,是陈眼中现代人生命的颜色,很冷,很CAMP。”
  他说得真好。但我得承认当时我对这段夹杂了专业术语、“缸中之脑”、自我意见和英文单词的信息量极大的评论产生了一点阅读障碍。这阅读障碍主要产生在“每个角色都说着、干着他们自以为很明白的事情,其实他们的剧本(人生)早就被电视剧/电影/小说/动画/网络/杂志/报刊/电台写定了”这句话。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逃避地面对着西方哲学家们早已描述过的后现代主义的语境。
  让大多数人有点迷糊和郁闷的是“Camp”这个词儿。台湾人庄仔、雕刻时光的老板在网络上弱弱地问了我一句:什么是“CAMP”? 我查了一下,是“娘炮”的意思吗?
  嗯…… “娘炮”?“Camp”的确有“装腔作势”的意思。但事实上,它的含义,更多的是“浮夸”。
  后来林奕华老师又发了两条围脖,意思是,从《霸王别姬》到《梅兰芳》再到《搜索》,陈凯歌老师的电影一贯地“Camp”,而且演员表演方式也很Camp。
  我猜陈导本人听到“Camp”这个词一定不会怎样高兴。对于心高气傲、天生认为自己的降生就是为了拯救世界的狮子座来说,你没有赞美他,差不多就算得上是得罪了他。更何况是“CAMP”这样一个语义含混、态度暧昧的词呢。我还记得,我还在为那本叫做《三联生活周刊》的杂志工作时,针对那部神作《无极》,该刊出了一个封面叫做《凯歌老了》。后来,陈大导是逢我刊采访必拒的。
  再再后来,陈凯歌的《希夷之大理》在大理首演,我那时已经去了另外一家杂志,代表那家杂志到大理去做他的采访。提到“我从前是三联的记者”时,清楚地看到他“面上一黑”。
  公正地说,从电影质量上来讲,《搜索》并不差。对当下中国的时代气质、社会环境、阶级分野和差异的观察和描述都清晰而且准确。
  至于“Camp”,老实说,虽然从艺术评论的角度,这个定位和评价甚为准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Camp 正是中国当下的时代气质。在物质的角度,中国正在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新的美国。这时代就和《搜索》里的人与环境一样,处处流光溢彩,闪烁着镀金的光芒,然而内心却一个比一个脆弱、苍白,甚至阴暗。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陈凯歌去美国的时候,在美国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外来者的边缘地位,因而最终选择回到国内。现在,美国自己来了。
  很明显,在陈凯歌眼中,媒体是一个类似于黑社会一样的存在。编辑记者可以出于个人好恶而任意摇动笔杆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大肆的口诛笔伐,甚至污蔑陷害。同时,在这个行当里,拿回扣已经成为可以放在台面上说的“明规则”。
  我的前同事王恺在微博上说得很到位:《搜索》,是陈凯歌对前些年《无极》后的舆论环境的一次刻骨的反击。
  可惜的是,反击得太过明显,而且又穿凿——哪个正常的有新闻操守的媒体,会把叶蓝秋道歉的视频压下不播出呢?
  那天晚上,夜半时分,大概是看我们在微博上争得热闹,雕刻时光的老板、台湾人庄淞洌庄老板上了线,用台湾人一贯的儒雅口吻问我:“Camp……约略是什么意思呢?”
  雅的俗的解释了一大堆之后,庄仔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个香港佬,他就不能说中文吗?”
  我想起那次在大理见到陈凯歌,他以“那么多媒体都要采访我,我答应了你的采访,别的媒体怎么办呢”的借口和语气,貌似公正地谢绝了我的采访。
  但他后来又说了一句话:“这又不是电影。”说到电影时,他眼睛里有一种真诚的光芒在闪动。
  无论如何,这个人,是爱电影的。
  那天晚上,折腾到快天明的时候,结合微博上网友的互动,猛查了一阵GOOGLE、百度和苏珊桑塔格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最能言简意赅传达“CAMP”的意思的汉语词汇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