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观后感 >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20 11:27:20 影响了: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篇一:

  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肩负着历史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重回延安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通过周恩来总理的视角回顾了中国革命在13年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4个时空交错叙事的艺术手法讲述了周恩来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历史与现实打通,创新而巧妙地串联起了延安人民、北京知青、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等人物群像。

  这部片子深情演绎一代伟人对人民的深情牵挂,展现周恩来总理时隔26年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的短暂22小时,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及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

  年轻观众更应该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了解历史,走进伟人,感受魅力,接受洗礼,励志自己。希望影院能多多排片,让这部感人至深的佳作能让更多的观众观看到。

  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着力刻画领袖群像相比,《周恩来回延安》创新性地以周恩来总理个人视角及情感脉落为情节推动力,通过历史闪回、时空穿越的手法回顾和展现了革命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形成、新中国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的延续,最终回归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部回顾历史、着眼当下、展望未来的电影,体现了在”延安精神”的引导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的激励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怎样共同筑就大国崛起之路的。 ”

  除叙事视角、艺术手法的创新和成功塑造老年周总理形象外,《周恩来回延安》在重现历史的同时,还主打“情感牌”。“一是表现了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家领袖,与延安干部、百姓、知青的深情,他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牵挂老区百姓生活依然艰难,希冀延安干部和知青为革命圣地的发展作出贡献,更坚信祖国必然强大;二是彰显了周恩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和革命战士,与延安的老邻居、老朋友,为救自己牺牲的战士小曹、陈友才,小曹的母亲曹大嫂等人的深情,他追忆与延安老友的旧日岁月,怀念为自己牺牲的战友,牵挂为革命失去家人的老大嫂。饱满的情感始终贯穿影片,情感的起伏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盛世,看这部《周恩来回延安》,感触良多也感慨万千。在一次次被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伟岸形象所折服后,在一遍遍被延安百姓的纯善朴实感动后,我深深感到,更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无论工作学习生活中,即便遇到再大困难,再强波折,也要努力坚持,执着前行。

篇二:

  《周恩来回延安》展现出周总理为了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而鞠躬尽瘁的伟大人格,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深情细腻地讴歌出老一辈领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连成一线,以及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使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

  看完后,最让我泪目的就是周总理和延安百姓一起吃饭的场景,几个百姓吃饭时,都好像饥饿好久,又快又急。周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知道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他们很少能吃上这么香的小米饭,看着看着,周恩来总理的眼里就噙满了泪水。

  周总理离开前,一位老邻居将自家仅有的一袋小米(原本是家人留给他70岁生日的)装起来送给总理。有一个细节,老人将已经抓出来给自己留下的小米,又放回到给总理的袋子中,将老人当时的心境传递的精准而透彻,仅仅是一抓一放这个动作,仅仅是一句“家乡的小米香”就把人看得感动连连,泣不成声。

  总理的和蔼亲切,百姓的质朴无华,总理与百姓心连心。

  周总理袜子上的补丁一层又一层,服务员为周总理洗白衬衫时被工作人员提醒:“洗衣领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因为衣领已经快烂了。

  周总理看望曹奶奶时帮她穿针,把自己的眼镜给曹奶奶带上......

  如此种种感人且温馨的生活细节,在这部影片不胜枚举,虽然这些镜头只有几秒有的甚至是一闪而过,却在方方面面都展示了周总理的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从而让周总理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饱满,真正做到了一代伟人音容再现,感人催泪励志奋进。

  人民的好儿子,人民的好总理。就像习近平主席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上说的一样:“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虽然已逝世,但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灵魂将与长存不朽。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盛世,我深深感到,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普通的地质人事工作人员,我感到是很光荣的,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无论工作生活中,即便遇到再大困难,也要努力坚持,兢兢业业,不负革命先烈的热血。

篇三:

  走出电影院,电影中的一幕幕仍在眼前浮现,不禁感慨万千。

  瘦削的面容,眼睛却永远那么有神;多病的身体,腰板却永远那么挺直。艰苦的条件,摧毁了他的身体,却摧毁不了他的意志;忙碌的工作,让他忘记了休息,却不能让他忘记人民。

  他的心中只有人民,没有自己!

  他日理万机,举轻若重;他废寝忘食,鞠躬尽瘁;他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而他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要让百废待兴的国家繁荣富强,无非是要让饱经苦难的人民富裕安康!

  他的心中只有人民,没有自己!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一别66年,周总理至死未回养育了自己的家乡——淮安,因为他怕给地方政府添麻烦,怕家乡的人找自己“帮忙”。

  一别26载,周总理终于回到了养育了中国革命的家乡——延安,因为他深知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

  周总理心中割舍的是私情,装满的是大爱;放下的是小家,惦念的是国家!

  他,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回延安问候老区的人民!

  他回来了,回到了阔别26年之久的延安,回到了那个自己日思夜想的“家”。在走出飞机的那一刻,在面对层层围住自己的延安干部群众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向大家说:“我回家来了!我回来看你们了!”

  他请延安的老邻居、老朋友吃饭,与他们一起蹲在地上,一起回顾往昔峥嵘岁月,如叙家常;他亲自登门看望为革命失去亲人的曹大娘,亲自帮曹大娘穿针,如待家人。家的温馨,就在那一时一刻弥漫开来,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也感染着影院里的每一位观众。在周总理的心中,是延安的小米饭养育了中国的革命,延安的每一位父老乡亲都是家人。延安就是家啊!

  总理热爱延安的人民,延安人民也热爱总理呀!

  “总理回延安了!总理回延安了!”当延安的百姓得知总理回到了延安,他们自发地来到路边,为的是能看上总理一眼。

  一群延安的百姓,看到总理的车子陷在延河滩上不能动,立刻涌上前来,齐心协力把总理的车子抬出了河滩;一个老邻居,把饿肚子节省下来准备做七十大寿用的半袋小米送给了总理;一个延安青年,受父亲嘱托从十几里地外赶来给总理带来一袋红枣……这是怎样一种情感,这是怎样一种力量啊!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凭着这样的情感和力量,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强大的支援,中国革命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因为他们相信,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

  一别26年,终于回到了延安,总理心中有欢欣也有痛苦。他看着老邻居、老朋友一碗接一碗大口吃着小米饭,他明白了,延安的人民生活还很艰苦啊!他陷入深深地自责中,满眼泪水,“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如今延安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啊”。

  为了改变延安落后的面貌,改善延安人民的生活。周总理召集当地干部谈话,了解情况,寻找办法;他鼓励知青,让大家好好干,一定要建设好延安。为了感谢当地干部,他忘记了医生的禁酒令,忘记了邓大姐的叮嘱,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今后我们上上下下就一个目标,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这是总理对延安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是总理对新中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期盼!

  一部影片,浓缩了周总理22小时的延安之行;一个个细节,展现了革命领袖与延安人民的鱼水情深。敬爱的周总理,人民怎舍得你离开!然而,1976年,你还是离开了,带着太多的不舍与遗憾。你多希望亲眼看到延安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多么希望看到祖国的人民幸福安康!

  你离开我们已经43年了,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伟人风范,不会忘记你的丰功伟绩。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连用六个“杰出楷模”概括周总理的伟大人格: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周总理,您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在人们心中您丰碑永伫、风范长存。

  看着高楼大厦,看着车水马龙,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想总理应该会感到欣慰了吧。改革开放四十年,延安的人民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战争的硝烟已经远离了中华大地,落后挨打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华大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请您放心,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