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讲话稿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县村社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县村社区)

发布时间:2019-10-13 14:32:47 影响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县村社区)

同志们:
经县委研究同意,召开这次全县村(社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议,主要是研究部署村(社区)主题教育找差距、抓落实的具体任务措施,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会议,县设中心会场,乡镇(街道)设分会场的。在中心会场参加会议的有,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委专职副书记、党委组织委员,县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主题教育办公室和巡回指导组全体成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的有,乡镇(街道)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全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镇(街道)主题教育办公室和巡回指导组全体成员。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大规模的主题教育推进会议,又是一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再动员会议。下面,主要有针对性地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聚焦做实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激发乡村振兴磅礴力量
村(社区)是党的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搞好这个层面的主题教育,对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乡村振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村(社区)一级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统一部署,聚焦实际问题,找差距、抓落实,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要以党支部为单位,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主题教育。要抓好学习教育,组织党员以个人自学为主,原原本本通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等,领悟初心使命,增强党的意识,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检视整改,组织党员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对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照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等,查找党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群众、遵守纪律、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一条一条列出问题,一项一项整改到位。要创新方式方法,在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已有的党员教育管理载体平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采取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好案例教育、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主题教育结束前,村(社区)党支部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学出来的激情,改出来的动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二、聚焦乡村振兴找差距,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农,天下之大业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社区)是主战场。要通过主题教育的开展,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聚焦乡村振兴找差距、抓落实,扛起乡村振兴职责,牵住农村发展牛鼻子。当前,全县农村发展仍面临着比较突出的短板、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础差、底子薄、条件苦,缺资本、缺人才、缺技术,产业弱、支撑力不强,且贫困人口较多、脱贫难度较大等。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找到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抓好工作落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主题教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平台,要通过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一系列措施,找准乡村振兴差距,凝聚乡村振兴共识,定实乡村振兴措施,抓好乡村振兴落实。
(一)培育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对产业发展来说,优势在特色,潜力也在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捷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要按照“产业兴旺”的要求,整体谋划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整合产业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区位优势中探索发展着力点,在地方特色上找准产业突破点,选准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开发,打造“一乡一产”“一村一品”。要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建立“党建+企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完善农业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推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二)畅通人才流动,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针对全县农村人才老化、青年人才外流、实用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要结合主题教育的开展,培育本土人才、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实施“能人归巢”计划,积极引导在外经商、创业和务工人员中有思想、有思路、视野开阔、善于经营、热爱家乡的经济发展人才回归,兴一方实业、富一方百姓、促一地发展。要注重建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愿意来,留得住”。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驻乡帮扶。遴选实用技术人才跨乡服务,从农业、农机、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遴选业务骨干、专家教授作为乡村振兴特聘顾问,深入生产经营一线开展巡回指导、跟踪帮带,充实乡村振兴工作力量。要充分发挥“田秀才”“土专家”、农村经纪人等各类实用人才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整合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汇聚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文化繁荣带动乡村振兴
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中华文化的载体,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乡村文化,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教育和引导人民、促进乡村和谐发挥着重要的教化和润泽作用。要从“乡风文明”的要求出发,认真整理和挖掘丰富的乡村文化内涵,加强对优秀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把积淀了几千年的乡村文化传承下来、弘扬开来,使乡村更有魅力和活力,更能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底蕴,使之更好地发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要把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军、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处处呈现文明新风。
(四)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山清水秀、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标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乡村文化。要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扎实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补齐设施短板,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不断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农民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之情性,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真正让乡村成为人们难舍的故土、向往的乐土、兴业的热土、美丽的净土。
(五)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关键是建设过硬党支部。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头雁升级工程。要拓宽用人渠道,根据基层实际和工作需要,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工作基础薄弱村担任村级干部,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逐步解决无人可选、年龄老化等问题。二是实施头雁育苗工程。从各类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挖掘村级班子后备力量,培植育苗,递进培养,把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有序推进村干部优化升级、新老交替。三是实施软弱涣散村脱胎换骨工程。建立健全村干部履职情况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要同步调整、规范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聚焦脱贫攻坚找差距,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但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带动弱、日常监督不到位、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够有力等等。开展主题教育,必须聚焦脱贫攻坚领域的突出问题,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要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贫困人口个体或者群体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愿望和自发动力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成效。贫困人口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贫困群众脱贫的自身动力匮乏,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仅靠扶贫干部的一腔热情显然是不够的。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把向贫困地区“输血”转变为自主“造血”。要按照主题教育的要求,聚焦突出问题,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我能脱贫”的转变,提升贫困村(社区)的“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获得脱贫本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
二是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根本。农村要发展、农户要增收,都离不开产业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以特色农业、体验式农业、乡村旅游业为主的扶贫产业。积极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同步建好利益链接机制,保障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持续稳定增收。要用好用活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推动实现扶贫资金变资本、贫困群众变股东,实现稳定脱贫。
三是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帮扶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以更为扎实、更为过硬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新的扶贫战斗中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防范盲目拔高扶贫标准、“数字脱贫”、突击脱贫等问题,将扶贫开发与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加快建立健全扶贫机制,充分挖掘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不断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确保到2020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聚焦基层治理找差距,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基层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村(社区)作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提升村(社区)的治理水平,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意义重大。对村(社区)来讲,要着力在“基层、基础、基本”上下功夫,着力查找党员干部在理念、观念、认识和服务意识上的差距,破解群众主动参与意识薄弱的问题,治理成本高、效果不够好的问题,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等等。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打通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和痛点,不断夯实治理基础。一要发挥党和政府主导作用。基层治理离不开党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着力改善“政民”关系,构建党和政府与群众互相信任的关系。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实现党和政府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二要协同多元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才会取得实效。要保证社会各类力量在社会上能够得到“身份认可”,实现“团队协作”。要通过创新渠道,发挥社会和公民参与的作用,协同各方力量,通过增进彼此间的合作来促进社会的有效治理,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协同发展。三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协调机制。要建立社会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定期交流分析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发展趋势、应对措施等,进行研判和部署。要建立基层治理指导员制度,从机关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工作人员,组建社会管理队伍,指导基层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要探索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向谁说、谁来办、怎么办”的问题。
五、聚焦服务群众找差距,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目前,从村(社区)来看,在服务群众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建工作机制滞后,服务滞后,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责任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方式滞后。面对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把服务群众作为新时代村(社区)党组织功能的新定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功能作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服务群众。特别是随着村(社区)各项工作改革创新,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更加突出。新形势下,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切实增强凝聚力,就必须紧紧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作文章,把工作重心由传统的行政管理为主,转移到服务群众上来,通过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效来提高党在基层和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
二是要从便于服务的角度加强体系整合,科学设置村(社区)党组织。科学设置村(社区)党组织,是党组织融入社会、服务基层、凝聚人心的组织基础,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功能的实现和服务群众作用的发挥。随着新型社区建设的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也要与时俱进,村(社区)建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并建立健全村(社区)组织工作机制,发挥其领导作用,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对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以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原则建立联合支部。消除村与村之间壁垒,推动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对接,实现党组织和党员快速融合,促进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三是要拓展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能力。村(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要以群众需要为导向,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载体,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果,探索符合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利于村(社区)发展的服务形式,切实把服务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具体工作之中、落实到长期为民服务的习惯养成之中、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全面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把经济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政治、组织、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行“支部+公司”“支部+公司+群众”“支部+基地+协会+群众”等党建工作模式,提高群众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要整合村(社区)服务资源,引导村民(社区)居民增强服务意识,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党心赢得民心。
四是要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工作评判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群众情绪历来是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着力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要敞开大门,畅通渠道,广泛听取基层党员群众、工作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力求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注重群众评价和监督,增强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切实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主动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让监督成为找差距、抓落实的动力。
同志们,做实村(社区)主题教育,关键在乡镇(街道)党(工)委履行主体责任,关键在党(工)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关键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履行具体落实责任人责任。我们要高标高质高效履行责任,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统一部署要求,找差距、抓落实,扎实开展好村(社区)主题教育,做到查找问题直接听取群众意见,整改落实直接吸收群众参与,解决问题实效直接交给群众评判,用主题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思想基础,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