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口号 > 政治安全文章标题
 

政治安全文章标题

发布时间:2019-08-06 04:14:27 影响了:

政治安全文章标题_军事理论课程论文格式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假如我是于伟国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专 班 业:人文与教师教育 级:16 教育(2)班指导教师:刘继宪二○一六年六月六日 成绩评定表题目 专业 班级 成绩 姓名 王诗婷 雷玲云 陈娜娜 曾心怡 学号 20161010254 20161010244 20161010245 20161010226 分工情况分工执笔人;资料搜集与整理;文字 校订;文稿装订打印 分工执笔人;资料搜集与整理;文字 校订;文稿装订打印 主要执笔人;资料搜集与整理 分工执笔人;资料搜集与整理;文字 校订;文稿装订打印假如我是于伟国——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人文与教师教育 16 教育(2)班成绩说明: 分工情况为主要执笔人;分工执笔人;资料搜集与整理;文字校订;文 稿装订打印五种情况。

单项成绩标准为:主要执笔人成绩为论文成绩的 100%,分工执笔人成绩 为论文成绩的 90%,参与资料搜集与整理、文字校订、文稿装订者成绩 为论文成绩的 80%。如参与论文创作的两项工作以上,成绩均按论文成 绩 100%评定标准计算。 讨论过程:对于假如我是于伟国,如何在实践层面让备战打仗思想落地生根?这个问 题,我们小组讨论过程如下: 王诗婷认为: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 战争的重要保证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 重要论述系列专家访谈之四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雷玲云认为:这一重要论述的关键在于“唯一”和“根本”。所谓“唯一 的”,就是说衡量一支军队价值高低、能力强弱,没有其他标准,只有战斗力 这一个标准。离开战斗力标准搞军队建设,就如同射击失去准星,必然会偏离 目标、达不到目的。所谓“根本的”,就是讲战斗力标准在军事实践活动中起 着基础性和支配性作用,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它决定着我军的 根本职能、第一责任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决定着我军建设质量好坏与效益高 低。军队建设的各项工作如果脱离了战斗力这个根本,一切都将是空谈,都是 无用之功。

陈娜娜认为:新形势下,习主席重申战斗力标准,并突出强调其作为判断 军队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根本尺度的唯一性、排他性,体现了对强军 兴军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强化官兵战斗队意识,引领我军建设和军事斗 争准备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 军官兵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战斗力标准的重要论述,广泛深入开展战斗力 标准大讨论,向精神懈怠宣战,向和平积弊开刀,部队备战打仗意识显著增 强,官兵战斗精神持续高涨。

曾心怡认为:各级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意识,以强烈 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将战斗力标准贯彻到抓备战、谋打赢各领域全过程, 作为党委第一要务、主官第一责任、官兵第一职责,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 仗、打胜仗聚焦,真正让战斗力标准在官兵心中牢固立起来。

经过讨论,形成了如下观点: 1、军队要随时准备打仗,这是军队根本职能所决定的。军事斗争准备是 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

2、改革强军征程激荡,备战打仗从新理念、新格局、新活力中获得了新 势能。新形势下,深入理解备战打仗思想,在实践层面让备战打仗思想落地生 根,做到居安思危。

大家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达成了共识 对于讨论结果,形成论文。 正文:☆☆☆☆☆☆☆(题目 黑体三号)内容提要(黑体四号):(150——300 字)(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黑体四号)(宋体小四号 三到五个,用两个空格格开,后面一词不用标点符号)正文:(宋体小四号)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 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目的就是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 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 家安全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 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 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 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 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 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 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 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 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 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 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 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 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习近平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要遵循集中统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 协调行动、精干高效的原则,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工作的 统一部署狠抓落实 原标题:你把主要精力用在准备打仗上了吗 打赢战争是军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责任”。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当兵打仗 理所当然,带兵打仗天经地义,作为军人,主要精力不用在研究作战上,主要心思不用在 琢磨打仗上,主要时间不花在主业主责上,何谈价值、何谈打赢? 毋庸讳言,前些年,不良政治生态造成的问题积弊,长期和平环境带来的和平积习, 使一些人或是把主要心思放在了出名挂号上,或是把主要时间花在了迎来送往上,抑或是 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工程建设上,致使部队研究打仗的氛围不是很浓,琢磨训练的人员不是 很多。

面对林林总总的“五多”、形形色色的“四风”,很多人埋怨:主要精力都被这些东 西占去了,哪来的心思抓打仗?如何使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把各 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成了全军官兵对改革后的一大期待。

近年来,随着纠“四风”的“紧箍咒”越念越紧,治“五多”的“篱笆墙”越扎越 牢,全军大抓军事训练的氛围更加浓厚。然而,面对“你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打仗上了吗” 的提问,每个人都能给出肯定的回答吗? 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志交出了合格答卷。但也要看到,面对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有 人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所谓“安全着陆”上:把正常的战备建设喊停了、把规定的合法福利 取消了、把该拍板的事情上交了,成了不想出事也不求上进的“孙连城”;面对战备训练 的更高要求,有人把更多心思花在了修身养性上:办公室里临摹书法、回到家里伺候花 草、节假日里品茗打牌,成了看上去很忙其实很闲的“老干部”;面对编制体制改革后的 新情况,有人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平稳起步”上:险难课目压缩了,夜间训练取消了,实 战化指数降低了,成了指挥所里不闻硝烟味的“太平官”。 军不思战,国之大难。“来如天坠,去如屯逝”的蒙古大军在建立元朝后战斗力锐 减,主要原因是其将领们“心在家上、财上,不思战场”;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占领北京后 迅速溃败,一个重要原因是将领们不思金戈铁马,常思声色犬马。一支支曾经摧枯拉朽、 不可战胜的军队废弛战备的悲剧警示我们:“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闲习,不可以 当敌。”只有时刻把主要精力用在练兵备战上,才能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倚马可待的战备 状态。

俗话说:“干什么就吆喝什么。”军人生来为战胜。如果一名军人对研究作战缺乏兴 趣,“身在曹营心在汉”;对钻研打仗不动心思,“占着位置不干事”,就不是一名合格 军人,就该经常听听一位退休老红军振聋发聩的考问:“军人嘛,不琢磨打仗琢磨啥?” 一名军人,是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打仗上,体现职业精神,彰显忠诚担当。在这方 面,我军很多将领给我们做出了好样子。开国中将姚喆研究打仗成癖,称自己“除了打 仗,什么也干不了”;李达将军外出必带“老三样”:地图、指北针、放大镜,对全国的 2000 多个县名倒背如流;粟裕大将终生不会打牌下棋,不会喝酒跳舞,最大的爱好是看地 图,最大的追求是尚武,最向往的地方是战场,一想到打仗就会几天几夜不合眼,这才 “尽打神仙仗”,被毛主席誉为“最会打仗”。正是因为过去我军一大批将领把打仗当主 业、专业,才取得了一场场以弱胜强的战争胜利,才尽早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与独 立。

恩格斯说:“对战略和战术的改变起变革作用的是‘更好武器的发明和士兵成分的改 变’”。当前,我军“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进,如何使新体制、新装备、新人员尽快形 成新的战斗力,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惮风霜与苦辛,不断强化“任期内打仗、随时准备 打仗”的思想,心无旁骛钻研信息化装备、聚精会神提高信息化作战本领,肯下“笨功 夫”“慢功夫”,才能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拿得下。

丘吉尔曾言:“如果我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而战争没有爆发,我们失去的可能只是 黄金。但如果我们事先没有做好准备而战争突然爆发了,我们失去的将是整个大英帝 国。”“事先准备”是什么?是打仗准备!把打仗当专业,把当兵当事业,事事以提升战 斗力为根本目的,时时以能打胜仗为根本指向,就会在“习而用之,一可当百”中,成为 战斗力超强的强军先锋。 兵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备。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所面临的安 全环境日趋复杂,安全威胁复杂多样。这对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 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按照能打仗、打胜 仗要求,全方位抓好抓实各项备战工作,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保持战略 全局平衡和稳定。习主席高度重视军事斗争准备,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军事斗争准备龙头地 位不动摇,带领全军真抓实备、真谋打赢,部队备战打仗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创新军 事战略指导,制定并实施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深化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研究、聚力体系 作战能力生成,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准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日常战备工作有效落实, 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王智华:近五年来,全军广大官兵遵照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要求,紧紧抓住军 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坚持备战打仗不放松,强军兴军实践取得长足的进步。可以预见,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我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实施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质 量和效益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军打胜仗的能力必将得到全面提高。

加快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记者:军队能不能打仗、打胜仗,指挥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加快构建具有我军特色 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坚强支撑。这既需要掀起“创新潮”,也需 要打好攻坚战。请问专家对此应该怎么看? 王智华:未来作战是体系对抗、联合作战,指挥有力才能形成体系、才能保证联 合、才能有效对抗。因此,习主席强调,我们必须努力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 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 略战役指挥体系。军委联指中心要把握好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编组、优化程序、明确责 任,优化完善运行模式。战区要毫不动摇听党指挥,聚精会神钻研打仗,高效指挥联合作 战,随时准备领兵打仗。可以说,这些重要论述,实际体现的就是军委管总、战区主战、 军种主建的要求。 杨洪江:作战指挥能力是指挥员及指挥机关对所属作战力量进行运筹和协调控制的 能力,它基于既定指挥体制,集情报侦察能力、筹划组织能力、控制协调能力、指挥对抗 能力等为一体,是部队作战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确保有效形成整体作战合力的关键所 在。特别是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具有战场空间多维、参战 力量多元、体系对抗激烈等特征,更加凸显了指挥能力建设对于战争制胜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我军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坚持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聚力体制创 新,着力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为提高联 合作战指挥能力奠定了体制基础。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陆军积极适应新 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更加自觉地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陆军转型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和落脚 点,牢固确立主建为战理念,坚持以作战研究为牵引,以战法训法创新为突破,注重打牢 作战指挥基础,强化各级指挥员基于任务、基于能力的指挥训练,推动作战指挥能力建设 迈出坚实步伐。

大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 记者:今天,实战化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高军事 训练实战化水平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苗润奇: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要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以 真打的决心抓训练,紧盯作战对手抓训练,着眼胜敌制敌抓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 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 磨砺部队。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认真贯彻战训一致原则,大力加强实战化训练,坚持以 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推进训练与实战一体化,不断提高训练标准和难度 强度,部队实战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2016 年 9 月下旬,空军出动 40 多架各型战机, 成体系飞越宫古海峡,前出西太平洋实施侦察预警、海上突击、空中加油等训练,同时, 出动轰炸机、歼击机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例行性警巡。这些具有实战背景的训练,达成了既 定训练目的,检验了空军部队远海实战能力,实现了空军实战化训练的新突破。

王智华:就我所在的火箭军来说,成立一年来,全体官兵自觉践行习主席训词,积 极投身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建设,按照“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的标准要求, 强力推进实战化训练深化发展。在深山密林、戈壁荒原,一支支神剑劲旅进阵地、入“龙 宫”,设困境、布险局,开展全员额全要素实地实案实训实演,用真刀真枪砥砺全天候、 全时域实战能力。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大国长剑”,火箭军的战略能力正在跨越升级。

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 记者:人才是事业的支撑。习主席指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坚强人才保证,是 我军的一项重要使命。专家对此怎么看? 王智华:强军之道,要在得人。抓军事斗争准备,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习主席指 出,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说到底是人才 队伍能力素质不够。因此,抓备战谋打赢,很重要很急迫的一项工作就是大力实施人才战 略工程,培养出一大批能打仗、打胜仗的优秀人才。其中,重中之重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和参谋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深入 把握人才培养规律,集中更多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切实解决好这一“短板”问题。要健 全三位一体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主渠道作用,真正用好部 队训练这个官兵成长成才的基本平台,拓展军事职业教育这一素质教育的实现方式,推动 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跃升。

杨洪江:人,特别是具备一定能力素质的人,是创新军事理论、掌握军事技能、推 动军事实践发展的主体性关键因素,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 事行动的实践者。因此,抓住了军事人才这个“活要素”,就占领了当今时代军事竞争的 第一高地,掌握了打赢现代战争的第一资源。这要求我们必须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走开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 型军事人才培养路子,形成宏大的人才方阵。近年来陆军紧贴转型需求,加强人才建设顶 层设计,适时启动“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和科技创新人才“百千万”培养计划,配套完善 人才队伍建、管、用等政策制度,采取超前预置、专业改训、精准补充等措施,着力抓好 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新装备保障人才等四类人才培养集 聚,从而为陆军转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如何让备战打仗思想落地生根?福建国防网|2017-05-22|来源:解放军报原标题:专家访谈|如何让备战打仗思想落地生根? 军队要随时准备打仗,这是军队根本职能所决定的。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 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 以来,改革强军征程激荡,备战打仗从新理念、新格局、新活力中获得了新势 能。新形势下,如何深入理解备战打仗思想,如何在实践层面让备战打仗思想 落地生根?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几名军队理论工作者进行了专访。

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 的重要保证 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系列专家访谈之四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记者:“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深刻揭示了战斗力标准 在军事实践活动中的基础性和支配性作用。习主席关于战斗力标准的重要论 述,对推动全军形成能打仗、打胜仗的正确导向,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产 生了决定性影响。对此应该如何加深理解?王智华 王智华(火箭军指挥学院教授):这一重要论述的关键在于 “唯一”和 “根 本”。所谓 “唯一的 ”,就是说衡量一支军队价值高低、能力强弱,没有其他标 准,只有战斗力这一个标准。离开战斗力标准搞军队建设,就如同射击失去准 星,必然会偏离目标、达不到目的。所谓“根本的”,就是讲战斗力标准在军事 实践活动中起着基础性和支配性作用,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它 决定着我军的根本职能、第一责任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决定着我军建设质量 好坏与效益高低。军队建设的各项工作如果脱离了战斗力这个根本,一切都将 是空谈,都是无用之功。 杨洪江 杨洪江(陆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形势下,习主 席重申战斗力标准,并突出强调其作为判断军队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 根本尺度的唯一性、排他性,体现了对强军兴军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强 化官兵战斗队意识,引领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具 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官兵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战 斗力标准的重要论述,广泛深入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向精神懈怠宣战,向 和平积弊开刀,部队备战打仗意识显著增强,官兵战斗精神持续高涨。 苗润奇 苗润奇(空军指挥学院教授):是这样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强化官 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意识,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将战 斗力标准贯彻到抓备战、谋打赢各领域全过程,作为党委第一要务、主官第一 责任、官兵第一职责,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真正让战斗力 标准在官兵心中牢固立起来。 参考文献:(黑体四号)(宋体小四号)采用尾注形式,使用 1、2、3 的数字模式。

政治安全文章标题_安全生产大检查宣传标语

安全生产大检查宣传标语 一、 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排查事帮隐患 二、 安全生产大检查要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不留后患 三、 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生产安全 四、 安全生产,从人有责,遵章守纪,保障安全 其中红字第一条和第二条必须做,下面两条自已看要不要 做,标语用红布条做。

政治安全文章标题_网络攻击与网络安全论文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题目: Subject:网络网路攻击与网络安全院系专业 姓 班 学 名 级 号xxx xxxxxx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2013 年 4 月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网路攻击与网络安全?作者名 徐祥联系作者 e-mail:luckyxiang_study@126.com摘要:针对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有效防止网络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在阐述目前互联网安全现状和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对网络信息安全影响 较为严重的几种网络攻击技术和手段,提出了利用网络攻击技术构建网络安全体系、为网络安全服务的对 策,以求及时发现和遏制网络信息的泄露。

关键词: 网络;攻击技术;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 and AttackNAME Name-Name1,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for the enhance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ecurity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information compromise , several network attack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internet security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by making use of the network attack techniques, a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is proposed, thus to timely reveal and check the information compromise. Key words: network; attack technique; network security— 1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0 引言迅速发展的 Internet 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的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 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信息安全保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网络的开放性以及黑客、 间谍的攻击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际上很多从事网络安全业务的 公司纷纷雇请黑客从事网络安全检测与产品开发, 甚至一些政府部门也不惜重金 招纳黑客为其服务。

我国的互联网还处于发展建设阶段,虽然 ISP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其 他从事信息产业的公司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不少,但是由于时间短、经验缺乏, 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另外,安全管理专家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多网络 的系统管理员是计算机专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没有经过专门的网络安全培 训,安全意识较差,尚没有能力管理一个大的系统。对计算机用户而言,令他们 最难以招架的当数花样繁多、变化多端的计算机病毒。

在信息产业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病毒花 样繁多,更新升级的速度惊人。我国的信息产业无论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产品 起步都比较晚,在初期建设阶段,很多网络技术都是引进的,我们独立研发的还 不多。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国网络安全现状实在是令人堪忧。1 常用的网络攻击技术目前,网络攻击方法层出不穷,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攻击日益呈 现自动化、低门槛的趋势,黑客、间谍常采用的网络攻击技术。1.1 有机可乘的系统漏洞系统漏洞是指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在编写时产生的 错误,这些缺陷或错误可以被间谍利用以获取远程计算机的控制权,轻易窃取远 程计算机中的重要资料。其主要方式是以口令为攻击目标,进行猜测破译,或避 开口令验证,冒充合法用户潜入目标计算机,取得对计算机的控制权。

尽管通过“打补丁”的方式可以缓解由“漏洞”引起的问题,但是大多数人 没有及时“打补丁”的意识,可能造成计算机系统长期存在系统漏洞,这就给网 络间谍以可乘之机。例如,网络扫描技术就是通过在 Internet 上进行广泛搜索, 以找出特定计算机或软件中的弱点。1.2 形同虚设的简单口令几乎所有多用户系统和网络系统都使用密码来限制未授权的访问, 比如开机 密码、系统用户名密码、电子邮箱密码等等。很多使用者往往懒得设臵开机密码 和系统密码,这使攻击者很容易通过建立一个空连接,悄悄进入远程的计算机, 即使设臵了密码,如果仅由几位阿拉伯数字或字母构成,也容易因过于简单,而 被“敌人”快速破解。

LockDown.com 曾公布了一份采用“暴力字母破解”方式获取密码的“时 间列表” 如果你用一台双核 PC 破解密码, , 瞬间就能搞定 6 位数字密码, 位 8 需 348 分钟,10 位需 163 天;6 位大小写字母需 33 分钟,8 位需 62 天;混 合使用数字和大小写字母,6 位需一个半小时,8 位耗时 253 天;混合使用数— 2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字、大小写字母和标点,6 位耗时 22 小时,8 位需 23 年。显而易见,复杂的 密码要安全得多。1.3 里应外合的“木马”“木马” 是一种隐蔽的远程控制软件。

计算机木马程序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木马和控守中心。为了防止安全人员的追踪,往往再增加一个部分:跳板。它是 木马与控守中心通信的桥梁,一般也是被攻击者控制的机器,木马通过跳板与控 守中心联系,拥有控守中心的人就可以通过网络控制你的计算机,了解你的一举 一动,捕获每一次键击事件,轻松窃取密码、目录路径、驱动器映射,甚至个人 通信方面的信息及一切文档内容。如果你的机器上还带有麦克风或摄像头,那么 窃听你的所有谈话内容和捕获一切视频流量对它来说也是举手之劳。

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或使用者的安全意识不足,导致“木马”可 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上网计算机。比如在浏览网页时,可潜伏在链接和图片中; 收邮件时,可藏在附件里;下载程序时,可把自己和程序合并为一体。很多木马 还会采用隐藏技术,如有的木马把名字改为 window.exe ,不熟悉系统的人根本 不敢删除; 还有的通过代码注入和 dll 插入技术, 潜伏在系统进程如 svchost.exe 或 explorer.exe 中,从防火墙的监控日志中很难判断是正常连接还是恶意连接, 由此, 采用不同隐藏技术的木马就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了防火墙与控守中心通信 了。据有关部门统计,“木马”攻击占全部病毒破坏事件的 90% ,仅 2007 年 上半年,境外就有近 8 万台主机对我境内计算机进行过木马攻击,我境内有近 一百万台计算机被植入“木马”。1.4 监听网络数据的嗅探器网络嗅探即网络监听, 是一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共享通讯通道进行数据捕 获的技术。嗅探侦听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将侦听工具软件放到网络连接的设 备或可以控制网络连接设备的电脑上,比如网关服务器、路由器;另外一种是针 对不安全的局域网,放到个人电脑上就可以实现对整个局域网的侦听。

由于在一个普通的网络环境中,账号和口令等很多信息以明文方式传输,一 旦入侵者获得其中一台主机的管理员权限,就可以窃听到流经整个局域网的数 据, 并有可能入侵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

网络监听软件可以监听的内容包罗万象, 从账户密码到聊天记录,从电子邮件到网页内容。不久前,一款 MSN 的监听软 件在互联网上盛行,只要下载安装这个软件,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在网上监听本 地局域网内所有人的 MSN 聊天内容。1.5 偷窥电子邮件的食肉动物写好的电子邮件发送到互联网上后, 它将被发至服务商的邮件服务器中暂存 一段时间,经过分拣发往下一目标,在经历了多个邮件服务器后,才会到达收件 人的邮箱中。可见,所发出的电子邮件从进入互联网开始,就有可能被一些管理 着邮件服务器的人员看到。

由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发的“食肉动物”就是一个安装在邮件服务器中的邮件 监视系统,它能监控服务器上发出和接收到的所有邮件,并从中猎取各种重要信 息,比电话窃听器还危险。这种系统为美国政府掌握,对其情报收集不愧为一把 利器,如果谁想用电子邮件来传递涉密信息,简直无异于“自投罗网”。— 3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1.6 不知不觉窃走隐私的“摆渡”病毒“摆渡”病毒以移动存储设备为媒介,在电脑间传播。据传该病毒是美国中 情局授意微软特意留下的漏洞,与系统结合,具有消息阻塞功能,目前没有任何 杀毒软件能侦测该病毒。

以 U 盘为例, 通过互联网或其它途径, U 盘感染 使 “摆渡” 病毒, U 盘 当 插入涉密计算机时,在无任何操作和显示的情况下,U 盘内的“摆渡” 病毒按 事先设定好的窃密策略, 将文件从涉密机中复制到 U 盘隐藏目录下。一旦此 U 盘再次插入上网计算 机,涉密文件就会被“摆渡” 病毒转移至上网计算机中,窃密者即可实施远程 窃密。1.7 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窃密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计算机及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等无线外围设备,如果采 用开放的信号传输,任何具有接收功能的设备都可接收到其传输的信息,即使采 用了加密技术也能被破解。

当前, 英特尔公司推出的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已成为主流高端笔记本电脑的标 准配臵,这种笔记本电脑具有自动寻址、联网功能,无需外加模块就能以对等方 式与其它有此功能的笔记本电脑无线互联, 也能以接入方式通过无线交换机组成 无线网络系统, 无线联接的有效距离近百米。

如用使用这种笔记本处理涉密信息, 可以被其它笔记本或无线交换机联通,导致涉密信息被窃取,并且不易察觉;如 果作为涉密终端接入网络,在工作时被其它笔记本无线联通,将使整个网络的涉 密信息都面临被窃取的危险;而安装有 Windows 操作系统并具有无线联网功能 的笔记本电脑即使不处理涉密信息,只要上互联网或被无线互联,就有可能通过 空口令、弱口令及 IPC 共享等漏洞被取得控制权,进而将麦克风打开,使笔记 本电脑变成窃听器,造成泄密。一些安装有无线网卡、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的台式 计算机同样存在以上隐患。2 对国外攻击分类方法的研究攻击分类技术一直是解决某些安全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人们在攻击 分类方面已经作过不少研究, 由于这些分类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为此, 分 类着眼点以及原则、标准也不尽相同,分类的结果也存在很大差异。著名的安全 专家 Amoroso 对分类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他认为攻击分类的理想结果 应该具有六个特征[ 1]: 互斥性 各类别之间不应有重叠。

完备性 所有可能的攻击都应属于这些类别中的某一类。

无二义性 类别划分清晰、明确, 不会因人而异。

可重复性 不同人重复分类的过程,得出的分类结果一致。

可接受性 分类符合逻辑和直觉,能得到广泛的认同。

有用性 分类对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有实用价值。

虽然,现有分类研究中还没有一个分类结果能真正完全满足以上六个特征,但 对于分类研究和安全防御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3 攻击分类方法的研究在研究各种攻击分类方法的基础上, 按照我们研究安全系统和安全产品的 抗攻击性评测基准程序的目标, 从平台依赖性、攻击入口、攻击点、攻击结果、 攻击传播性等五个方面作 为分类的着眼点, 在论述其合理性的基础上,给出了分类标准。3.1 攻击分类的着眼点和分类标准 3.1.1 攻击的平台依赖性(1) 合理性:攻击平台依赖性, 表明一个攻击对操作系统平台的依赖程度。从 收集的例子来看,大部分攻击都是针对特定平台发起的,从而表现出攻击与攻击目 标平台有很强的相关性, 而有些确不然。如 SLAMMER 等大多数攻击只能对特 定 Win2000 平台发挥作用, 冲击波病毒可以对 Win2000 和 XP 两种操作系统平 台发起攻击, 而那些利用 TCP/IP 协议族的弱点发起的攻击, 如: SYN_FLOOD 攻击, SENDMAIL 攻击等,往往对多个平台,甚至对所有支持 TCP/IP 服务的操作 系统平台都有效。从攻击的破坏力、攻击强度的角度上来看, 在完成相同攻击结 果的情况下,如果攻击能够对多个平台发起( 平台依赖性较弱) , 那么它的破坏 力、攻击强度明显高于那些只对特定平台发起的攻击。为此,从攻击的角度上进 行考虑,目标平台是攻击发起之前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同时攻击对目标平台 的依赖程度也反映出一个攻击破坏力的强弱, 为此我们将平台依赖性作为攻击 分类的一个着眼点。

(2) 分类标准: 确定攻击与攻击目标平台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为平台依赖性 的分类标准。平台依赖性强 攻击与攻击目标平台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如 WINNUKE 攻击仅对 Win98 平台起作用;平台依赖性弱 攻击与攻击目标平台之 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包含两种情况: (1) 一类操作系统平台中的若干个不同版本, 如冲击波病毒 是针对 Microsoft 的 XP, Win2000 发起的攻击;( 2) 两类以上的操作系统平台, 如 PHP-Nuke HTML tagscross-site scripting 的脚本攻击, 它可以在 Linux Any version,UnixAnyversionWindowsAny version 上进行发起。

无攻击与任何一种攻击目标平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如针对 TCP/IP 协议族 所发起的攻击。3.1.2 攻击入口(1) 合理性: 从操作系统的角度出发,计算机一般有用户接口、 网络协议接口、 网络管理接口、 设备接口等四个接口, 从分析收集攻击例子来看,所有的攻击都是 从这四个接口进入系统的, 正是因为这四个接口的存在, 攻击才有可能发生。为 此, 从攻击的角度上来讲, 为有效的发起攻击, 寻找进入目标系统内部的/ 门户 0, 是攻击者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即所谓的/ 进得去 0。同时从防御的角度上 讲,如何在入口一级能进行有效防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攻击不管其危害程度有 多大, 只要它进入不了目标系统,那么它所有的功能也就无法发挥。

因此加强对攻 击入口方面的研究, 无论对攻击还是防御来讲也就非常重要了。这是考虑将攻击 入口作为分类着眼点的原因。— 5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2) 分类标准: 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用户接口是指在操作系统 上安装的各种应用服务系统所提供的与外界进行交互的接口, 如 TCP/ IP 协议族 中的 IP 层以上( 不包含 IP 层) 的各层协议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如 Web、FTP、 SENDMAIL 等;网络协议接口是指操作系统能够与外界进行网络通信所提供的接 口, 尤指 TCP/ IP 协议族中的 IP 层以下( 含 IP 层) 的各层协议所提供的各种服 务;网络管理接口是指操作系统在基本网络通信配臵基础上,增加网络管理功能时, 所涉及到的网络管理、配臵模块与外界的接口,如 SNMP 的管理模块; 设备接口 是指操作系统与各外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所提供的接口, 特别指外围设备驱动 程序。3.1.3 攻击点(1) 合理性: 对每一个攻击来讲, 都是通过攻击具体目标来实现其攻击目的。

有些攻击例子把网络作为攻击目标, 达到网络瘫痪的目的; 有些攻击例子把收集 对方系统中的信息作为攻击目的, 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而有些攻击目标就是系 统中的数据, 进行获取或破坏。对不同攻击点进行攻击, 其攻击后果是不同的, 所以从评测的角度上来讲, 在可能的情况下, 选择那些对用户具有极大破坏程度 的点进行攻击。

从攻击的角度考虑, 一般情况下,攻击者能够进入系统并有了落脚 点以后, 根据落脚点的情况,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下一步攻击: 1) 在现有落脚点的条件下, 寻找薄弱地点进行攻击, 实现攻击的有效性; 2) 在攻击有效性的前提下, 寻找关键的地方进行攻击,体现攻击结果的严重 性; 3) 寻找条件更好的立足点, 实现攻击点的多样化。

例如,如果攻击者的落脚点在缓冲区中, 并可以通过缓冲区获得超级权限,那 么它就有多种方式来决定下一步如何进攻。它可以利用缓冲区植入木马; 可以在 缓冲区中通过进行自身复制和网络传播,对其它网络中的系统进行攻击; 也可以 利用简单的方式,破坏缓冲区来影响系统。在落脚点条件好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 己最终的攻击目的来打击攻击目标;如果落脚点条件非常差,要实现最终的攻击目 的非常困难,那么它将进一步寻找落脚点,直到找到满意的落脚点再发起攻击。

由此可知,落脚点和攻击目的共同决定攻击点, 攻击点又决定了攻击结果。

因 此加强对攻击点的研究,对于发起攻击,实现攻击结果,达到攻击目的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来确定攻击点呢? 所谓的攻击点就是能够进行攻击并且能够对目 标系统造成间接或直接影响的“点”。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目标系统是一个拥有硬件资源、 数据( 系统本身数据和 用户数据) 并能够对外提供服务的一个综合体。硬件资源、数据、服务共同组成 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由 此,所有的攻击都是针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发起的, 其中: 硬件资源包括 CPU, 存储器(内存, CACHE,磁盘), 外围设备( 键盘、鼠标、 打印机、显示器、集线器、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 网络; 数据包括系统数据、用户数据、应用数据(数据库) ; 服务包括操作系统服务以及应用服务; 按照以上的分析,提取硬件资源、信息、服务中所包含内容,进一步进行抽象, 来获得攻击点。

(2) 分类标准:系统中能够被攻击的逻辑单位。— 6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硬件资源 CPU; 存储( 内存, CACHE, 磁盘); 外围设备( 键盘、鼠标、打 印机、显示器、集线器、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

网络 指网络功能和性能;其所涉及到的攻击, 主要是影响网络的功能和性 能,增加网络的流量负担、减慢网络速度。

数据 包含与系统、用户以及应用系统的信息和数据相关的内容。

(a)系统数据: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种系统信息; (b) 用户数据: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种用户信息; (c)应用数据:装载的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

服务 因为系统根据需要将文件加载到内存中去, 成为系统运行的进程,并 利用进程来提供服务, 为此, 系统服务和应用服务应该包含静态的文件和运行的 进程两部分。

(a)系统服务:系统文件和系统进程; (b) 应用服务:应用文件和应用进程, 并包含安装木马后所创建的后门。3.1.4 攻击结果(1) 合理性:攻击结果是表现攻击对目标系统造成影响的后果,它是定性评价 攻击的一个关键指标。为此, 我们将攻击结果作为一个分类标准。由于计算机系 统是由硬件资源、数据和服务三者组成的一个综合体,那么从攻击者的角度上来 讲,也是针对硬件资源、数据、服务三者采用收集、破坏、占用、利用等手段来 进行攻击。

硬件资源是数据和服务的支撑者,实际上, 对硬件资源的攻击最终也是 对承载的数据和服务的破坏,其攻击结果可以通过数据和服务的攻击结果来反映 出来。为此,我们主要考虑对数据和服务的攻击; 对数据发起的攻击 根据我们已经知道的攻击例子, 对数据发起的攻击, 主 要反映在获取和破坏两个方面。获取数据就是收集、读取目标系统中的对攻击者 感兴趣的各种信息;破坏数据就是恶意的对目标系统中包含的各种信息进行篡 改、删除。

对服务发起的攻击 对攻击者来讲,对系统中运行的各种服务,要么对其进行 破坏, 要么利用服务, 要么增加服务。如植入木马是增加的一项服务。

(2) 分类标准: 攻击对目标系统造成的后果性质。

获取信息 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相关信息因泄露而被获取, 如攻击发起之 前扫描系统、网络、服务, 用以获得必要信息; 修改信息 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相关信息被修改(包括删除信息) ,如植入木 马时修改注册表信息, REDCODE 修改主页信息等; 利用服务 利用系统功能, 作为其发起进一步攻击的手段, 如病毒通过受害 系统为中继进行传播; 拒绝服务 系统资源被滥用,正常的操作受到影响或系统功能丧失; 增加服务 攻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增加某种服务,如增加其它系统的服务、 植入木马、预留后门或通过缓冲区溢出手段进行 SHELLCODE 攻击。关于 SHELLCODE 攻击是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手段, 给访问用户提供一种直接访问 系统的服务功能, 也就是说,目标系统中存在的缓冲区溢出漏洞为访问用户使用 某种手段访问系统提供了一种服务。— 7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3.1.5 攻击结果(1) 合理性: 目前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具有传播能力的病毒和蠕虫, 例如 Nimuda,I LoveYou、求职信病毒、RedCodeI、RedCode II、SLAMMER、冲击 波病毒。这些具有传播能力的攻击( 病毒、蠕虫) 展现出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 广、影响力强、破坏力大等特性。这样的极具攻击性的病毒和蠕虫, 可以在非常 短的时间内对一个公司、一个国家甚至对整个互联网络进 行攻击, 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网络、主机瘫痪。这就充分体现了具有传播能力 的攻击的破坏力要明显高于那些不具备传播能力的攻击。所以从评测的角度上, 我们需要选择传播能力强 的攻击用于评测工作, 充分体现攻击的破坏力。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目前出现在网络上的各种攻击实例, 大部分是不具备 传播能力的, 有些攻击具备传播能力。具有传播能力的攻击, 一部分传播需要外 界干预才能进行传播,即传播必须要有激发条件, 如一些利用邮件作为传播手段 的蠕虫; 另外一些就是主动进行传播,不需要有激发条件的, 如利用缓冲区溢出 手段, 在内存中进行自我复制, 然后将复制品发出去来攻击其它系统。

(2) 分类标准: 按照其传播能力进行分类。

无传播性 一对一发起的攻击,没有任何传播能力的;传播性弱 传播需要外 界帮助, 一定程度上是受限传播的, 既被动激活,主动传播, 如求职信病毒,I Love You;传播性强 能够自动进行搜索,并进行无限传播的, 既主动激活, 主动传播, 如: REDCODE,SLAMMER,Nimuda 病毒。4 主动防御的技术体系主动防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而是由多种能够实现网络安全主动防御功能的 技术所组成的一个技术体系,并且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 来,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最终实现完备的网络安全保护。主动防御是在保证和 增强基本网络安全的基础之上实施的,是以传统网络安全保护为前提的,除了包 含传统的防护技术和检测技术以外,还包括入侵预测技术和入侵响应技术等。图 1 是主动防御技术体系的示意图。基本的防护是实施主动防御的基础,在此基础 上,检测和预测又为响应提供保障,同时检测也是预测的基础。

响应是主动防御的主要体现,通过对安全事件主动的响应,可以促进检测与 预测技术的发展,并且能够将响应结果反馈给防护系统,实现整个主动防御体系 防护能力的动态增强。— 8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图 1 主动防御技术体系4.1 入侵防护技术防护技术是主动防御技术体系的基础,与传统防御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边界 控制、身份认证、病毒网关和漏洞扫描等。最主要的防护措施包括:防火墙、 VPN 等。

其中, 防火墙技术是网络安全采用最早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它将网络威胁阻挡在网络入口处,保证了内网的安全。而以 VPN 为代表的加密 认证技术则将非法用户拒之门外,并将发送的数据加密,避免在途中被监听、修 改或破坏[2]。在主动防御体系中,防护技术通过与检测技术、预测技术和响应技 术的协调配合,使系统防护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进化当中,实现对系统防护策略 的自动配臵,系统的防护水平会不断地得到加强。4.2 入侵检测技术在主动防御中,检测是预测的基础,是响应的前提条件,是在系统防护基础 上对网络攻击和入侵的后验感知,检测技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目前,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基于异常的检测方法。

这种检测方法是根据是否存在异常行为来达到检 测目的的,所以它能有效地检测出未知的入侵行为,漏报率较低,但是由于难以 准确地定义正常的操作特征,所以导致误报率很高。

二是基于误用的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的缺点是依赖于特征库,只能检测 出已知的入侵行为,不能检测未知攻击,导致漏报率较高,但误报率较低。4.3 入侵预测技术对网络入侵的预测功能是主动防御区别于传统防御的一个明显特征。

入侵预 测体现了主动防御的重要特点:在网络攻击发生前预测攻击信息,取得系统防护 的主动权。

这是一个新的网络安全研究领域,与后验的检测不同,入侵预测在攻击发生 前预测将要发生的入侵和安全趋势,为信息系统的防护和响应提供线索,争取宝 贵的响应时间。

目前, 对于入侵预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是基于安全事件的预测方法, 根据入侵事件发生的历史规律性,预测将来一段时间的安全趋势,它能够对中长 期的安全趋势和已知攻击进行预测;二是基于流量检测的预测方法,它根据攻击 的发生或发展对网络流量的统计特征的影响来预测攻击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它能 够对短期安全趋势和未知攻击进行预测。4.4 入侵响应技术对网络入侵进行实时地响应是主动防御与传统防御的本质区别。

入侵响应是 主动防御技术在网络入侵防护中主动性的具体体现, 用来对检测到的入侵事件进 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防护能力,或者对入 侵行为实施主动的影响。主要的入侵响应技术有以下几种。4.4.1 入侵追踪技术— 9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入侵追踪技术是确定攻击源精确位臵或近似区域的技术, 在受保护网络中重 建攻击者的攻击路径。研究较多的主要包括入口过滤技术、链路测试技术、路由 器日志技术、ICMP 回溯技术和包标记技术等。4.4.2 入侵追踪技术特殊情况下,如果在检测到攻击发生时直接切断连接,就不能进一步观察攻 击者的后续动作,这对收集攻击的信息不利。攻击吸收和转移技术能在秒级时间 将攻击包吸收到诱骗系统, 这样既可以在不切断与攻击者的连接的同时保护主机 服务,又可以对入侵行为进行研究。4.4.3 入侵追踪技术蜜罐技术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的入侵响应技术, 它通过设臵一个与应用系统类 似的操作环境,诱骗攻击者,记录入侵过程、及时获取攻击信息,对攻击进行深 入分析,提取入侵特征。它提供了一种动态识别未知攻击的方法,将捕获的未知 攻击信息反馈给防护系统,实现防护能力的动态提升。4.4.4 取证技术取证技术是借助法律手段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基础。

通过对网络入侵行为 进行记录和还原,借助法律的威慑力来对入侵者施加压力,致使入侵者不敢轻易 进行入侵。取证技术的难点是如何保证电子证据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法律效力。4.4.5 自动反击技术自动反击技术是最具主动性的响应技术, 它通过建立入侵反击行为库来实现 对网络入侵行为的自动反击。入侵反击也是最具危险性的,因为必须要保证反击 对象的正确性,这是建立在对入侵者准确定位的基础之上的,而对原始入侵者的 准确定位也是比较难的。5 结语在信息网络时代,要彻底消除网络攻击所造成的失泄密现象是不可能的,只 能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网络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攻 击技术,研究网络攻击技术,使其为网络安全服务。

互联网的开放与互联的特征,决定了网络技术的跨国攻击,而这种网络间谍 技术既可以用于攻击,也可以用于防御。

自古用兵之道,必须攻防兼备。未来信息战的胜负有赖于一个国家整体网络 技术水平。

网络攻击技术的出现, 虽然对有关的软件开发商和信息产业是 “短痛” , 但从长远角度看却对网络安全有利。从国家信息安全的高度而言,网络攻击技术 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安全的大局, 网络攻击技术的存在决定了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和 研究它,则会受制于它。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开发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产品来为国家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网络攻击技术促使计算机和网络产品供应商不断改善他们的产品, 加强网络 的安全性,正像计算机病毒造就了杀毒产业一样,黑客和网络攻击技术,造就了 计算机网络安全产业的诞生,对互联网的发展一直起着推动作用。网络攻击者的— 10 —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追求往往带来技术的创新,它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系统 管理员也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找到系统漏洞,采取措施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这也 就促使通过利用网络攻击技术来为网络安全服务成为现实。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和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 切。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社会信息网络如果遭到毁灭性打击,足以使人们的生活倒 退几十年。从整体上来说,全世界的网络都存在被人忽视的管理漏洞,机密的资 料和控制指令总会有渠道泄露出去。真正的信息战没有到来之前,谁也估计不到 破坏到什么程度,这取决于国家的攻守准备。要打赢信息化这场未来战争,除了 对网络安全技术要有足够的准备外, 其他方面的人力和物质准备可能不会比一场 局部常规战争少,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发现本国网络安全的薄弱点,推动信息安 全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全民、全社会信息防卫的能力,强化我国在未来信息战 中的预警、防卫、反击和恢复的能力。致谢: 感谢 xxx 老师参考文献:[1] 苏剑飞,王景伟. 网络攻击技术与网络安全探析. 2010,43,01. [2] 张涛,董占球. 网络攻击行为分类技术的研究. 2004,24,04. [3] 陈峰,罗养霞,陈晓江,龚晓庆,房鼎益. 网络攻击技术研究进展. 2007,37,02. [4] 高晓飞,申普兵.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 [5] 连一峰,王航. 网络攻击原理与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 张友纯. 计算机网络安全[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7] Peikari C, Fogie S. 无线网络安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 徐超汉,柯宗贵.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用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9] Ikavaka D.How do Computer Hackers “Get Inside” a Computer[J ]. Scientif American, 2005,292(01):104-105. [10] 宁彬. 陷阱网络系统的应用研究[J]. 通信技术,2008,41(02): 86-89. [11] 孙洪峰. 联动式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的构建[J]. 通信技术,2008,41(08):48-51. [12] 杨文涛.网络攻击技术研究[D]. 四川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 2005. [13] 刘欣然. 网络攻击分类技术综述[ J]. 通信学报, 2004( 7): 30-36. [14] 廖晓勇, 连一峰, 戴英侠. 网络安全检测的攻击树模型研究[ 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 108-110.2013 年4 月24 日— 11 —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