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如何走出瓶颈期_走出朗读的“瓶颈区”
 

如何走出瓶颈期_走出朗读的“瓶颈区”

发布时间:2019-04-01 04:46:55 影响了:

  “三分文章七分读”,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语文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并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朗读是分不开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成了被很多教师“遗忘的角落”,甚至出现多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现状
  1.朗读的目的性不强。
  在教学中,朗读往往被当作过渡环节、点缀或课内空余时间的填充手段,并未明确朗读的目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2.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一节课40分钟,要么根本不朗读,要么朗读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朗读的时间大多被讲解课文、回答问题占用。
  3.朗读评价被淡化。
  朗读的音声性使它无法成为语文试卷上的考查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朗读评价。学生读完,教师简单概括的语言,如“好!读得不错”“声音有点小”等,成为仅有的一点朗读评价。
  4.教师指导朗读存在随意性。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比较注重读音的指导,却忽略了如何调动课文内部感情,如何把握好文章感情基调等方面的指导。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
  1.给读书留足时间
  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顾埋头讲课文,因为觉得如果读课文会耽误课程的进度,但殊不知朗读的作用往往比讲课文的作用要大很多。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朗读务求全员参与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单调的阅读方法之会使学生枯燥乏味,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都、争着读。同时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实物、电脑课件、影视片段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朗读的情境。亦可通过表演、竞赛、教师引读、泛读等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中,就可用表演对话的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除了参与表演的同学外,其他同学也很有兴趣。
  3.理解与朗读要相辅相成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时钻进文中,朗读时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以往教师常常用自己“如花妙嘴”来解剖教材,从各个角度把教材剖析得七零八落,全无“美感”。学生变成“注水鸭子”,更无情感可言。其实初中语文中的有些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很传神,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引导学习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抒发和宣泄。例如在《变色龙》一文中,警官奥楚蔑洛夫根据狗主人身份的不同而表现出对赫留金前后巨大反差的态度,认识了一个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沙皇警官形象,认识了小市民的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黑暗,那么这时再让学生去读文中的对话,效果会更好的。
  4.巧借多媒体,突破“美读”难关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是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大大减少教学实践,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例如在读朱自清的《春》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再配轻音乐,加上春天特有的小鸟的叫声,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春的美景中,这样再让学生读课文是,就比什么也没有接触好多了。
  5.科学运用朗读形式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形式读得不到位是,宜用泛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形式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是适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是,适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遇到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适宜用齐读……
  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1)泛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泛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找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得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泛读与形式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负担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实际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举足轻重地作用。要努力褪尽虚幻的课堂浮华,寻找真实的朗读出路。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而且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充满“情感”的课堂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化得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