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孩子学书法的几个要点(上)】毛笔书法基础入门
 

【孩子学书法的几个要点(上)】毛笔书法基础入门

发布时间:2019-04-15 04:19:58 影响了:

  让孩子练书法好处多多  ——不仅“字如其人”,而且“字可改变人”  1.可以作为了解传统文化的生动素材。比如,书法中有“黑白对比”、“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等概念,就是一种古老的相互依存与和谐统一的思想。
  2.学习书法不仅能培养孩子观察力、判断力、模仿力、想象力、创造力,还能开启心智,明辨事理。常接触“文房四宝”的人会发现:毛笔蕴含“以柔克刚”的道理,无数根毛合成一个笔尖,能让孩子深刻理解“合力”的作用;宣纸,则能使人学会“吸纳”,学会黑白对比,学会分割空间;墨汁,能让人了解“融化”的作用,了解 “变化”和掌握“不确定”的度;砚的特性,能使孩子慢慢养成“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意志和懂得非“人磨墨”,而是“墨磨人”的道理。
  3.汉字书法归根结底是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线组成的,通过浑厚、挺拔、刚劲、坚实、粗旷、柔和、飘逸、秀美、匀婉等变化无限的线条,可以起到孩子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力的作用。
  4.中国书法的“法”,是建立在“意”的基础之上的。是“法中有意”或“意中有法”。汉字书法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由具象到抽象,再到意象,能使孩子的思维不断得到升华。
  要点1:要慎重选择第一本字帖
  有人认为,初学者从零开始,选择字帖无须那么多讲究,随便拿来练习就行。
  其实,第一本字帖,就像给婴儿喂的第一口奶。“营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长远的发展,甚至影响终身。
  一般来说,选择第一本字帖有三条原则:一是选择历史上被公认的、有典可查的名碑名帖;二是选择与自身性情、喜好、性格相符者;三是照顾好学习者的年龄和学习目的。现在的书店,帖海茫茫,家长最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综合考虑以上3个方面的因素,给初学的孩子选择入门的第一本字帖。
  现在有许多初学者,吃得就是“近亲繁殖”的亏。因此在选择范本时,应当尽量不选当代人的、当地人的、特别是自己导师的字帖。在导师的指点下学习古代的范本,眼前可能远比“近亲繁殖”者难得多、累得多。但刚开始,你就与你的导师并列面对了同一本古代范本,并且在导师的带领下,你对范本的理解与导师对范本的理解之间的距离,已经缩到最小了。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不学导师书,而跟导师学书”的择帖法。这关系到孩子学习起点高下的大问题,因此不可不慎。
  要点2:学龄前孩子宜“取法于中”
  选择字帖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总起来不外乎3条道路:一曰“取法于上”,即由“篆”入门,这是从中国书法的源头开始的方法;二曰“取法于中”,即由“隶”入门,这是一种中间切入,可追上继下的方法。三曰“取法于下”,即由“楷”入门,这是一种由近及远,不断追索的方法。
  三种取法,各有长短。
  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取法于下”,往往效果不佳。原因是楷书结体复杂,笔法烦琐,学龄前孩子难以掌握。而过多的重复技法训练,又会枯燥无味,导致孩子学习兴趣减退。如果“取法于上”学习篆书,当然立意很高,但由于远离时代,不适合大部分孩子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取法于中”、“由隶入门”最宜。隶书不仅横平竖直、结体偏平、易于掌握,而且还为孩子长期学习书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初学者特别是学龄前孩子学习书法,“取法于中”,不仅易于培养学习兴趣,而且为孩子将来在书法艺术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要点3:学书法不宜从“点画”入手,宜从“练线”开始
  线条的组合,是方块汉字的基本特征。所以,练好线条,才能迅速准确地学习汉字的点画。
  
  训练足够的蓄墨量和线条重叠的心理适应,对于幼儿尤为重要。有了足够的蓄墨量,才有连贯的线条。有了重叠线条的心理适应性,才会下笔爽快不迟疑。
  要点4:初学书法应选择羊毫笔
  笔的弹性强则锋芒毕露,弹性弱则含蓄饱满。羊毫笔软,可以增力;狼毫笔硬,于增力无补。羊毫蓄墨多,可持续书写的时间长,书写易贯气有韵味。这些都是初学者所必须掌握的。
  在选笔时,由于所学的书体不同,对笔的要求也有些不同。例如:写篆隶可选择长锋羊毫;学习楷书,“颜体”与“欧体”也有不同,写“颜体”的笔头宜厚实饱满些,写“欧体”则宜选择笔头较有弹性,能写出刚劲之力者为佳。
  那么,在选择毛笔时,究竟什么样的笔才算好笔呢?前人有四个字可作为参考:尖、齐、圆、健。尖,指笔锋。好笔的笔锋在聚合时,应该是尖的。齐,指的是笔毫铺开时,笔端是整齐的。圆,指笔毫之体要圆。健,指的是有适度的弹性。
  要点5:“界格”宜简不易繁
  “界格”,就是给一个字,或者一行字、通篇字规定结构和章法。“界格”伴随着书法学习和创作的全过程。“界格”宜简不易繁,太复杂的“界格”只会拖延学习的进程。
  学习写字,前人曾有过“米字格”、“九宫格”、“田字格”和“回宫格”等等。这些“界格”的方法,都各自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都对认识汉字的构架,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我看来,还是“方格”最佳。
  无论什么“格”,最后都要走向“无格”。“纸上之格”最终要成为“心中之格”。
  作者简介:吴寒松,中国书法家协会(ICCA)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ICAA)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大无限艺术学校校长。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等单位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称号。2004年获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