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心血管疾病患者适宜的运动有 [浅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治疗观察]
 

心血管疾病患者适宜的运动有 [浅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治疗观察]

发布时间:2019-05-15 03:52:32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02-01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运用综合治疗理论对60例患者治疗两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20 天后,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 对心血管神经症以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综合治疗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较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为非保护性(ON理性)的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且一旦血栓形成,有时可使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而致急性心肌梗死;又如在慢性心房颤动时,心房内的血液淤滞形成血栓,在一定条件下可沿血流前行造成心外的器官栓塞,如脑梗死。因此,溶栓和防止血栓形成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8月8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为心血管疾病,88例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38.6岁,病程最短15d,最长30年。
  2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1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肥胖等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糖尿病现已被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代谢综合症的提出,使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肾病等学科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演变和进展到临床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均有一系列病理、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参与,包括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功能、血栓形成、脂质代谢、炎症反应、血压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等,因此认识到,除了以上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还有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应该受到重视和积极治疗。
  2.2 综合干预
  心血管病的干预治疗观念正在发生转变,过去一直强调对单一可控制危险因素的干预治疗,而今众多临床证据以及治疗指南均强调应进行总体心血管危险的评估与管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具有协同作用,导致心血管危险性远远高于单一危险因素作用的简单相加。日本的降脂干预临床研究(J-LIT)纪实,在糖尿病、吸烟、有冠心病家族史、HDL-C降低等危险因素中,每增加一项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成倍增加[2]。
  糖尿病引起心血管损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①吸烟史;②高血压史;③血脂水平;④血糖水平及糖尿病年限;⑤体重指数;⑥体力活动;⑦家族史。目前认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时,具有危险叠加作用。具有1项危险因素时,冠心病的相对危险为9%;2项时为25%;3项时为77%;4项时为143%,即患冠心病相对危险性增长了16倍。目前认为,无论是高血压、糖尿病还是冠心病患者,都要平衡饮食、戒烟限酒、减肥、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均应常规给予ACEI或ARB、他汀类、阿司匹林,有适应证的患者,要给予同时服用β受体阻断剂。这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和神经内分泌以及心血管重构过程。
  3 结果
  运用综合治疗理论对60例患者治疗两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20 天后,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
  4 讨论
  4.1 心理和行为治疗
  综合治疗还要充分发挥祖国中医学的优势。近年特别提出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因素间的平衡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机制,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由过去重视局部斑块转向重视整体人的转化,而我国传统的中医学在把握整体、调节平衡方面则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活血化瘀、益气活血”为代表的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吴以岭教授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对血管病变进行研究,提出“脉络血管”同一的系统概念及“脉络血管系统”统一的病机理论,认为络气郁滞引起的络脉自稳状态功能异常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具有内在一致性,均为“脉络血管系统”病变的始动因素,由此发生演变过程的络脉瘀阻动脉粥样硬化,络脉绌急血管痉挛,络脉瘀塞血管梗死或闭塞,成为“脉络血管系统”病变发生、发展共同的关键病理环节。并提出“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和用药规范。
  4.2 药物治疗
  正确掌握心血管药物的临床应用,应熟悉每一种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剂量、用法、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个体对药物反应的差异很大。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扩张剂时,要达到同样的临床疗效,对不同患者,所用剂量可能相差几倍甚至10倍以上。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调整剂量。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不仅要考虑心律失常的类型,而且还要注意患者基础心脏病的种类及心功能状况。如果忽略后者,所选的药物虽然能控制心律失常,但却可能使病死率增加。有的药物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掌握不当,可产生致命的不良反应。这些因素增加了正确使用心血管药物的难度。联合用药有时可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如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常采用2种以上降压药联合使用。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降脂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可增加口服抗凝药的抗凝作用,导致出血并发症[3]。
  4.3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心导管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治疗技术,创伤小疗效显著。目前主要用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办膜病及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4.4 外科手术治疗
  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办膜病、大血管疾病、冠心病及心脏肿瘤和心包疾病,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常常需要内科医生参与。
  参考文献
  [1] 张七一,宋文宣,曲彦主编.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2.
  [2] 罗明著. 心血管疾病新论[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3] Cutlip DE, Chhabra AG, Baim DS, et al. Beyond rest enosis: five-year clinical outcomes from second-generation coronary stent trials. Circulation, 2004, 11: 1226-123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