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芳华这部电影的含义_关于《芳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芳华这部电影的含义_关于《芳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06-20 09:30:22 影响了:
文章摘要:电影《芳华》的上映,勾起了一代人曾经的回忆,在这部电影上映后,许多人感慨曾经那个年代的爱情多么凄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芳华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电影《芳华》观后感【1】&n……

电影《芳华》的上映,勾起了一代人曾经的回忆,在这部电影上映后,许多人感慨曾经那个年代的爱情多么凄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芳华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芳华》观后感【1】

我们这一代人,古往没有过,今后不再有。我们这代人,是全世界最不寻常、最折腾、也是最乐观的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各种磨难,参与了各种运动,推动了时代的剧变,也被时代所改变。我们这代人,将生命最黄金的几十年,献给了祖国建设的事业中。电影《芳华》中表现的正是我们这代人的亲身经历,这部片子不单有真实的故事情节还有深层次的思考。

《芳华》的时代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而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责任等等,真实的反映那个年代的史实。影片是音乐盛宴,大饱耳福,《沂蒙颂》、《绒花》、邓丽君的《浓情万缕》,我们耳熟能详;影片里美女如云,大饱眼福,熟悉的舞蹈,熟悉的剧情,熟悉的动作,让我想起当年在工农商学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的情景;影片里血腥战争,难以接受,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场景历历在目,当年因为工作便利能看到《内参》,我专门画了张中越边境地图,把每天的战况标注在上面。

影片中的许多场景,勾起我无限的回忆,我们也曾借过战士的军装用海鸥—4相机在山上拍过照,也曾在炮阵地为战士们演过出,也曾拿着56式冲锋枪和战士们一起打把,1393部队93分队的战士:王开先、尚俊岩、石铁钢、温年宝、白先勇……虽然47年从未谋面,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会浮现在脑海中,虽然我们是个大杂烩的宣传队,电影演的是部队文工团,但是照样演绎了爱的故事。

在时代的大潮之下,何小萍、萧穗子、林丁丁和刘峰、陈灿他们都只是一叶浮萍,缚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体内的青春气息又注定他们在被时代的洪流聚集在一起的日子里,一定会发生他们的故事,也就是影片《芳华》所讲的故事。当年部队战士严格禁止与地方老百姓谈恋爱的,我们宣传队解散时,本来应该有个合影,结果部队首长不允许,只有我们这些地方的队员照了张合影,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影片中的主人公何小萍是从乡下来的文艺女兵,进入文工团后,原以为脱离被当作累赘的家庭就能一帆风顺,在文工团却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挤,从而被巨大的孤独感包围,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人。在文工团,何小萍的身体,是被嘲笑、唾弃乃至被蹂躏的存在。“借”军装、爱出汗、海绵胸罩事件……正值豆蔻年华的姑娘,本以为进了文工团可以脱离被欺负的命运,然而,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人格上,被以类似今天“校园暴力”的形式侮辱与损害着。在灵魂上,何小萍始终不被善待。但刘峰对何小萍照顾有加,她第一天进文工团的时候,正是刘峰亲自接的她。此后,两人的人生轨迹虽然不同,但都让人感叹。

影片中男主人公刘峰,文工团里的“活雷峰”,最后成了这部电影最深的痛,在文工团甘愿做最下等的工作,照顾好所有人,上战场宁守着死去的战友也不自救,革命情义之高远胜所有人,但是他的结局,断一条胳膊,贫穷、生活困难,最后与何小萍未结婚在一起,没有子孙后代,凄凉悲苦的过完余生。我们这代人有多少人像刘峰一样走过这几十年,很多人把这些人叫做“革命的傻子”。

尤其是改变刘峰命运的 “触摸事件”那场戏,刘峰偷听了邓丽君的《浓情万缕》,才敢向林丁丁表白。我也理解林丁丁对刘峰的感受。一个身上毫无缺点的活雷锋,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物,突然对自己表白,并且说出自己一点也不高尚,心里也有很多龌龊的想法,那种神像突然崩塌的感觉,足以让一个少女目瞪口呆反应过激。当年我们上中学时,一位男同学对于一位女生倾慕已久,斗胆写了一封情书,放在女生文具盒里,那位女生过激的反映,导致那位男同学直到中学毕业时才加入红卫兵。

影片中另一位叫陈灿的,一个红二代,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什么兄弟情意,靠着父辈的光辉,人生一片坦途,结婚,生子,开公司,做老板人生走向顶峰。陈灿和刘峰人生的鲜活对比。有原则的刘峰,最后在凄寒悲苦中渡过自己的余生,有背景的陈灿最后在荣华富贵中渡过一生,虽然都是活着,但是价值和意义的不同震撼了后人。给后人留下:有一个有背景的爹,一直就是所有人的梦想吧!

何小萍的孤苦与悲戚,刘峰的孤独与徘徊,如果不是冯导开恩,估计结束时也不会有最后一幕:“你能抱抱我吗?”直到最后“他们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他们如同亲人一样相依为命。”也正因为这最后的一幕,电影得到升华,让所有观众又看到了希望,相比陈灿和郝淑雯,刘峰和何小萍后半生过的不好,但是他们过的踏实,且来之不易!

电影剧终了,但是我却还久久的回味在剧情中,一直相信这样一句话:上帝在为你制造一个缺憾的时候,必定用另一处美丽来弥补你的这一缺憾。人生,无论到了怎样一种低迷的时刻,总有一朵花为你开放,总有一束阳光为你穿透云层,照耀在你的胸膛。写到这儿,把邓丽君那首《浓情万缕》送给你。“浓情千万缕,丝丝为了你;盼君多珍惜,愿你长相忆;今生永不渝,今世永不移;长藤倚老树,形影永相系。浓情千万缕,丝丝为了你;问君可知晓,望你长相忆;爱的日子里,叫人难忘记;长藤倚老树,形影永相系。”

电影《芳华》观后感【2】

看的晚上八点四十的场次,自己去看的,之所以不早点去看不为别的,主要是对我来说什么时间都行,这个场次还能便宜几块钱,何乐而不为之。

不知道是不是电影里的样子,但是冯导应该已经尽力还原了那个时代,真想生在那个单纯的年代,也很向往那样的部队生活,无论战争多么可恶,无论部队多么黑暗,但人与人之间历经生死,共同生活的感情才是那个年代最可贵的芳华

电影里小萍的扮演者苗苗很出彩,当照片被发现,站在一群人面前,内心的惶恐、无助、委屈和自卑都表现的恰到好处,小萍之所以能默默承受着别人的欺负,一定是因为内心有着坚定的信仰吧,期初父亲是她的信仰,而后,刘峰是他的信仰。

刘峰这种人,那个年代应该是存在的,只是无论什么时候,一个老好人总是占不到便宜的,他唯一获得的就是自己内心的一份安定,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种人,他们似乎生来欠着所有人一些什么,如果不去还债就不能心安,所以他们成了活雷锋,我觉得他很伟大,但我们不应该鼓励这种人。

电影里的战争场面很真实,但是个人觉得没有必要,过于强调战争的残酷,反而感觉有些削弱了对主题的表现,要说的不是那个年代,那群人的青春不是吗

刚刚到电影院的时候左边坐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一直开场前其他电影的预告片指指点点,我就知道她不会安生的,所以果断换到了第一排去坐,虽然不是很舒服,但至少清净,谁知后边另一个女人全程叨逼叨,而且还能听到之前那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不时的阔论,这样说可能会显得有些性别歧视,只是。。这些女人,什么时候才能闭上嘴。

总体看来,我感觉冯导想讲的故事都讲了,有很多人说最后二十分钟有些多余,我也这么觉得,如果电影再小萍独自在草坪上跳舞的时候戛然而止,整体会显得干练很多,也会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只是这样的话,讲述的就是个别人的芳华,不是那一代人的了,所以我觉得,冯导想说什么就让他说吧,毕竟能说真话的人不多了。

最感动的镜头,在海口,刘峰被人打,那个军二代碰巧遇到,捡起假肢,留着眼泪对那群人吼道,你们他妈的敢打残疾军人,战斗英雄。不知道为什么这里会触动我,大概从小一直希望能有个人帮我出头吧。

记得有一句旁白,大概这样说的,只有一直不被重视,被人欺负的人,才能意识到别人的善良。是说只有小萍才能发现刘峰的好,电影里把其他人的恶刻画的有些过度了,那个年代怎么会有这么明显的欺凌呢,不过放在现在倒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芳华,期待了好久,剪掉了十分钟,终于看到,心满意足。致敬那个纯真又荒唐的年代。

电影《芳华》观后感【3】

咱们这个年龄已经很少进电影院了,奈何女儿网上购票非让我们欣赏一下据说专为中老年人拍摄的影片《芳华》。电影开演不久我奇怪地发现竟然有人退场,而且延续到上半场没消停,搅得我注意力都不大集中。《芳华》展现的背景是我们久别而又熟悉的年代,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层次感较强(部队文工团、自卫反击战等),直到影片结束也没产生那么强烈共鸣的感觉。散场回家的路上,才慢慢地回味过来。《芳华》表现的意识流手法可谓十分细腻,潜移默化中有融入了的感觉。她将人的心房紧紧包住的“往事”不停地松动、展开,进而打开人们回忆的闸门。我认为这个有可能才是《芳华》的魅力所在。

上初中那会儿,我被分到年级最差的一个班,所谓差是指调皮捣蛋生居多,其中‘极品‘生就有六、七个,班主任走马灯式的更换,老师们都不愿带这个班。有次数学突击测验,打零分的有18人,仅我1人及格64分。期末考试时由于忘记了给一个叫郭子彬同学打小抄,放学路上挨了二记猛烈的‘电炮’,(那时把打在脸上的拳头叫电炮),回家照镜堪比熊猫眼。在频繁更换班主任期间,有一个叫曹彦勋的年轻老师带我们时间略长,他做班主任期间,我们班相对稳定一些,至少调皮生表面上不敢欺负老实人。那时曹彦勋老师也刚毕业不久,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却热情奔放、激情四射。

他常给我们讲保尔柯察金的故事:“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蘸着脉搏流出来的血去谱写灿烂的革命事业,是钢铁火热铸就的过程”,我们当时虽不完全懂得,但在朦胧中却很受感染。虽然班里学习成绩没怎么提高,但在军训队列比赛中居然拿到了全校冠军。最让人为之心动的是他利用个人关系搞了一次去康家农场实习劳动的机会,农活是种水稻(人工插秧),因为吃住都在农场,我算是第一次远离家门在异地过上集体生活,那种新鲜感别提有多美了。在农场知青教导下,我很快上手学会了稻田插秧,而且均匀整齐。虽然一日三餐都是大茬子粥、窝头、高粱米饭、咸菜,却比家里做的香甜十倍;睡觉是对面式通铺,通铺中央有个烧煤的铁炉,晚间引火取暖,虽然有点浓烟和炭灰,但在少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作用下,我们睡的十分沉稳。

更新奇的是稻田里有太多的田鸡,我们每天都能抓一盆,晚饭后放在铁炉上烤着吃,那时候能吃上肉就有幸福感。吃完田鸡开始学歌,曹老师有时把女生也喊过来,一起学唱红色歌曲《五七战士》:"五七战士多气派呀,战天斗地,一望无边际,拉基立立(插秧的声音) ", 这时候同学们都很兴奋,不管男女都放喉歌唱。我高兴的得意忘形,跟邻铺陈志新同学不断地做怪脸,曹老师一边唱一边用愤怒的眼神瞪着我们,我俩立刻变成俩只小猫。一周过后,新鲜感渐渐地消失了,先是班里负责传送秧苗的几个坏小子,不把秧苗传到你手里,而是砸在你附近的水里,溅得浑身都是泥水。然后在中午和晚间休息时开始“烧疖子”,烧疖子就是把火柴杆变成炭状,用牙垢粘在睡熟人的腿上或脚上后点燃炭杆,当炭杆燃到皮肤上时,人会猛然跳起尖叫,这时候坏小子们会开心大笑。

我被烧过两次,但却没勇气去指责,只因这些‘坏小子‘打架有狠劲,有些同学因此留下了阴影,不愿回忆这段集体生活。班里有个叫张友的同学因长得壮实,饭量较大,每顿通常要比常人多吃两碗。差异就会引来看法,几个坏小子开始瞄准他,特意抓来几只蟾蜍(癞蛤蟆),把腿卸下烤熟给张友吃,一小时后,他突然蹦起开门奔向农场的简易茅房,整个过程让人产生幻觉。据说国内百米冠军苏炳添枪响后的起跑反应是0.2秒,位居世界第四,我感觉当时他的反应要超过苏炳添。在张友与茅房较劲的时候,我才晓得他吃了不洁食品,引发肠炎,几个往返下来脸色蜡黄。同学们有大笑的、有中笑的、也有微笑的,我属于跟着傻笑的,伟大旗手鲁迅曾说过:这种情况下,不笑的人乃是中国今后的脊梁。 曹老师终于知道了这恶作剧,当着全班同学狠狠地批评他们。

其中有个叫魏利是领头的,颇感委屈,扬言报复打小报告的人。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我中奖式地被怀疑是那偷斧子的人,私下里他很严肃地威胁我:等有时间好好地收拾我。当时我就蒙圈了,连辩解的余地都没有,这时候再看农场的一切都灰蒙蒙的,更大的压力是这只悬空的靴子何时落下来。整天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终于迎来了学农劳动最后一晚。那天晚上由于铁炉的火灭的早,半夜我被冻醒,才发现这房子四处透风,忽然又觉得如不漏风,会不会一氧化碳中毒。虽然这次集体生活的结尾有点沮丧,但仍然是我在初中里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它何尝不是我们逝去的“芳华”。

之后我也在琢磨一件事,这些‘极品’生固然无知,可他们拿别人取乐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就像看完《芳华》我同样有疑问一样,男主角刘峰助人为乐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两下一对照,我释然了,这就像一枚硬币,有正面就有反面; 世上有矛就有盾,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而且可相互转换,这是自然规律。

《芳华》影片的潜台词也流漏出:非常时期, 从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角度上看,环境越苛刻、承受力越强、代价越高越容易练成,且凝练出来的感情:高尚、纯粹、持久;而和平时期,普通人追求的是怎样能”舒适“,进而比钱比房比车,努力工作的上位、不辞辛苦的创业都符合人生价值观,但在情感上却可有也可无,畸形、反复、陌路趋于常见,所以不少人对《芳华》的结尾颇感失望,认为男女主角最后的结局有些凄凉。我当然不能同意:首先《芳华》主题之一就是‘善良的人终被善待’(我个人认为命题反之也成立)。

男主角虽然伤残,但适应社会的智商没残;女主角虽没说明,但你往最差的安排上想,凭其专业的舞蹈功底,当一个老年大学的舞蹈老师和瑜伽教练肯定没问题吧,甚至吃辛苦自己办班多赚两个也未尝不可,两个人在一起简单小康生活无疑。最令导演羡慕和常人不解的是:他们有比夫妻感情还纯粹的真爱,一种精神上找到金山般感觉的充实。女主角的二次苏醒,绝非脱离病魔那么简单,而是对生命理解上的大彻大悟。两个善良、深沉且都受过不同伤害的人走到一起,难道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难道不是生活品质的最高境界?这才是《芳华》结尾处导演让观众回答的问题。另外他还有一层意思是:忧伤不过是逝水东流翻起的几朵浪花;而往事就像一首歌:“就让那回忆淡淡地随风去.....

电影《芳华》观后感【4】

芳华二字原形容十八九岁正处于花季年华的女子,在此引申为那些像花一样的年华。不知是不是因为我看爱情相关的电影看的太少,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导演对于青春似乎有很深的误解,也或许他们的青春都是如此:他们的青春中总有一个对所有人都好的人,像永远散发着温暖的中央空调,还有一个游走在几个男人中间游刃有余的女孩子,而这部电影中,表现的却不仅仅是青春。而是那个青春时代社会的动荡。

芳华讲述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时期,一群文工团青年的故事。剧情更接近群像剧,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是独属于一代人的青春,电影描写了那种,在标榜着集体主义,人人平等的环境下,掩盖着的阶层固化和虚伪的高尚,郝淑雯和陈灿就是高干子弟,能在时代的变化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林丁丁在严格意义上她只是做了一件对于自己来说最合理的选择,但这个选择间接害了一个好人的一生。虽然是时代的错,但不能原谅。

林峰是时代铸就的好人,如因此一旦脱离了时代,他什么就没有了。在那个政治名誉至上的年代,他还能够勉强应付。但当这一层面纱被彻底撕破,权力和金钱成为称量个人社会价值的时候,他那种纯粹的善良则是把自己彻底拉入深渊。何小萍同样不被社会善待,不过她不被善待可能更多的是因为自身原因。正如电影中所说,不被善待的人才能发现刘峰的善良,所以她能把刘峰当成普通人看待,并义无反顾的喜欢着他。可对于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女孩来说,即使她对刘峰的遭遇不满,并为了抗争而做了什么,可抗争的结果也不过是被下放野战医院。她发出最狠的诅咒也无法让林丁丁的生活哪怕多一点点困扰,她一切的抗争行为看起来毫无意义,可能这才是现实吧。所以何小萍希望成为英雄,这样她的行为或许就有了意义,而她也有资格陪在刘峰旁边。正是有着这份愿望,在那么残酷的战争中,她活了下来,并成为了英雄。可战后那份相遇却如此的令人难堪。

如果再解读一下,可能是因为林峰从小生活环境造成了内心的自卑,所以她塑造活雷锋,渴望战死。就是希望从另一个角度得到赞扬,得到内心的满足,只可惜,时代不是一成不变的。政治名誉这种东西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个笑话,更何况,即使在那个时候政治名誉是个易碎品,一句话就能把人打入深渊,到最后,战争都逐渐被人遗忘,善良的人继续为生计奔波,早做打算的人,却过上了丰厚的物质生活。

芳华是一个立足于当时历史的故事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可能不太能感受到这个故事的精髓。人们感受到的大多数都是对于那个时代心中的无奈,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会欣赏电影中的某个角色或者是讨厌电影中的某个角色,但他们不会与电影有很大的共鸣,因为那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时代,没有经历就没有对那个时代的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了共鸣。很多人说这个电影拍的不够深刻,说拍摄的东西只是浮于表面,但是对于当时的社会局面,我相信没有什么导演能够把它拍得很好,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会有动乱,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牵扯到经济,政治,社会,国际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想把这一切都拍出来,那么格局就不会是这样的。很多人在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感到心里不痛快,如果真实的了解到那段历史,那么对于这个电影里的角色,理解会更加深刻,电影里的每个角色都是被时代造就的,跟随着时代的人被时代抛弃,早做打算的人,却有了自己的好生活。

善良的人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什么好结果,在电影中美好的文工团只是代表了腐烂的等级制度,真正应该为这个国家奉献的人在温室里过着好生活,而为了国家奋斗的人,他们却得不到好结果。

也许导演真正的意图就是想表现这些东西吧,那是在早几代人的青春,但拥有那种青春的人,很少很少,但无论怎样,这是很值的一看的一部电影,可以带着老一辈的人去看,毕竟电影里是他们的时代。

电影《芳华》观后感【5】

昨天我和我爱人观看了电影《芳华》,这部反映历史现实的作品让我既感动满怀,又心理很不是滋味的愧疚。???

第一感动:我国军人服从战争需要,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电影主人公“活雷锋”刘峰受到不公正对待而被派到野战部队,还是何小萍因怠慢出演“a角”被贬到野战医院,还有萧穗子被临时留到前线充当战地记者,他们都毫无怨言,坚决服从命令,充分体现了军人的天职,弘扬了军队的正气,这是本片最值得弘扬的精神,这是最出彩的地方。?

第二感动:影片从刘峰带领的运输队遇袭过程展示我军指战员作战的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从野战医院接伤员的军车后箱门打开的刹那看到面目全非的伤员和军医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有一个活的。”,还有被严重烧伤致死的十六岁的小战士石林峰,这些场景都深深震撼了观众。也上我联系起八十年代反映越战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这两部电影在战争场景设置及战后退伍军人及军属回归正常社会后命运多舛的深刻刻画何其相似,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两部写实风格的战争电影都堪称伟大。

第一感伤:感动之后最伤心之处在于我国对退伍伤残军人及军属的抚恤太不尽人意。看看刘峰和联防队员那场戏,让每个观众都感受到英雄的无奈和可怜!这是多么不应该发生的现实。没有以刘峰等为代表的这些伟大战士的牺牲,哪有普通人的正常、平静生活?伤残军人及遗属的生活困境从《高山下的花环》延续至《芳华》,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 看看那些西方军事强国(美、俄、德、法、英),他们是如何对待伤残军人及军属的,再比较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差距何其之大!战争是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塑造的,没有战场上血肉模糊的身影,哪有祖国人民和平的生活!和平并不廉价,因为战争代价高昂!和平没有被珍视,因为英雄没有被敬仰!如果再有战争,谁还愿意送孩子上战场?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深切反思吗?我想只有全社会形成军人优先,英雄优待,崇敬感恩英雄的良好社会风气,我们才有希望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

第二感伤:影片的感处之二在于勇于揭示人性的多样性!影片中真实烘托出主人公刘峰之善,何小萍的无助,郝淑雯的强势与自私,林丁丁之嫁祸于人,萧穗子的善良与无奈,联防队员的仗势欺人。影片从多角度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真实描摹了当代人在历史变迁中人性的善恶,完美诠释了“冯氏审丑”的犀利与独到。影片中的瑕眦在于:何小萍掉包温度计之说实在太假,不堪推敲,这个细节处理有失当之处。既使不用温度计,而仅就可能的高原反应来消极应对“a角”也于情于理,温度计画蛇添足。???

芳华易逝,值得每个人好好呵护!军人伟大,值得全民族好好珍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