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现实案例蕴含了老子思想【老子“道”中蕴含的“变化”思想】
 

现实案例蕴含了老子思想【老子“道”中蕴含的“变化”思想】

发布时间:2019-07-11 04:00:37 影响了:

  摘要:老子思想具有“变化”的特性,确定性的概念在老子那很少有提及,他一般是用否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否定又进一步演变成变化,在这里,变化分两种,一是客观的物的变化,二是主观的概念的变化。
  关键词:老子 变化 否定
  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首先是要能存在下去,否则人这个概念就不复存在,所以“人存在”是人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是根本追求,但是,“人存在”并不只是简单的活着,因为活着是每个动物都有的目的,而人之所以区别于它物,是因为人相对于其它动物还有更高的追求。人为了自身在存在的同时能适应这个世界的要求,并且能在这个世界里实现自身的完全充实而不断的努力,我们常说的自由、快乐、幸福,这些概念都是人类所追求的概念,也是人类所追求的自身存在形式。老子作为中国早期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极大,他思想中有很多关于人如何去适应这个世界的合理指导,也就是他的哲学思想中的“常”,“常”是老子“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乃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第十六章》)“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第五十五章》)在这里可以看到,如果人不认识“常”,就会有“凶”出现。《老子》中的“常”,就是一种规律,而且这种规律是与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老子对变化持肯定的态度,因为如果没有变化,就不会有“归”、“复”这两个概念,所以在老子思想里,“世界是变化的”这个规律是不变的,在这里,“变化”与“不变”联系在了一起,同时,“变化”与“道”也联系在了一起。
  “反者道之动。”(《老子·第四十章》)变化是老子“道”的一个重要特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在这里阴与阳通过“冲气”的方式来生成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正是“冲”的这种变化,导致了这个宇宙的产生。“可见,老子之‘道’并不是一种寂然不动、绝对静止的虚无,而是具有内在的自我运动特性的存在本体,是蕴涵着动静统一性的有机整体。”1这里的运动,其本义就是变化。
  在老子思想里,变化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客观方面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空间上。“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这里“无”的作用,就是从空间上给变化的产生提供了前提,而联系“无”与“用”的纽带,让“无”成为“利”的手段,就是“变化”这个概念。如果没有变化,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出现人,或者说即使出现了人,也不会对这个世界有认识,因为空间已经完全固定了,这个时候时间也失去了其存在意义,所以,人现在能够产生并且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认识,就是因为变化。“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第五章》)这也从空间的角度阐述这种变化——“动”对世界的作用。“把运动和空间联系了起来,展示出从隐到显、从虚而实的过程。”2所以,空间上的变化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属性。
  第二种情况是是主观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概念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这些都是由于矛盾而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同时性。人们在认识美的观念的同时就会有恶的观念产生,如果对美这个概念没有认识,那么恶也不会出现,所以,一种概念的出现会使其对立的概念同时出现,而人的本意是为了寻找自己认为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概念,但实际上却同时产生了那些不利于自身生存的概念,也就是有目的概念的产生导致无目的概念的出现,并且是同时的,这就是一种绝对的变化。概念对应的情形也是变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老子·第五十八章》)祸福对应的情形并不是绝对的,而只是相对的存在,后期庄子对这种祸福的变化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在此就不详细阐明。因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性的存在着,所以不能用绝对的态度定义一事物,“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老子·第二十章》)在这里,老子把概念间的绝对区别消融为一个整体,这种消融的过程就是一个概念变化的过程。
  老子对这种变化的认识使他对后世道德持批判态度,“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三十八章》)他认为“礼”的产生是“道德”的下降,会导致不守“礼”的行为出现,这会使人的生存质量下降。老子对概念或者定义本身也持批判态度,“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第五章》)“悠兮其贵言”(《老子·第十七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第五十六章》)概念的产生只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相对性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如果认为世界是不变的,人的生存状态是恒定不变的,那么人就很难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都不可避免会有起伏,这些起伏是一种变化,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情形。通过对老子思想中“变化”的了解,使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的时候,使我们在面对生命过程中的起起落落的时候,能坦然接受这种变化,而不对自己丧失信心,不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并能运用老子思想来避免这种“凶”的继续出现。
  老子除了提供认识世界的参考意见以外,他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适应这个世界生存的手段。因为世界的概念已经足够多,所以老子希望通过否定性的规定来给人以指导。“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第三章》)这就是通过对民的思想的转变,让民适应这个世界的要求。当然,这是政治上的一些要求,在非政治领域,老子希望通过“无为”的方式使人能够很好的生存于这个世界,因为有为反而会导致更多的“凶”,并且会因为“变化”而产生目的之外的结果。老子的理想社会,就是一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当然,由于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这么多年,这种情况已经不可能重现,但是,对于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现代文明,重新审视人类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2]朱晓鹏.老子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05.
  [3]马德邻.老子形上思想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8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