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报告(交通局长)两篇
 

述职报告(交通局长)两篇

发布时间:2020-03-19 09:57:18 影响了:

述职报告(交通局长)两篇


  述 职 报 告(交通局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此次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我进行述职评议,既是对交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是对我个人的极大关心和鞭策。担任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以来,我始终铭记,市人大的任命代表着组织的信任、人民的重托。唯有恪尽职守、勤奋工作,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加快发展和个人抱负的充分实现建功立业。

  现将本人2012年以来的任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践行承诺,应对挑战,全力投身交通运输事业

  我十分庆幸,赶上了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代,上级组织为我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大好舞台。过去几年,在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及时提出了“基础设施现代化、出行服务品质化、区域交通一体化”三大发展目标。与此对应,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民生出行“三次创业”、区域交通“三大对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推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是以“三大工程”为带动,组织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三年大会战,向基础设施现代化迈进。根据市委、市政府“北优、西进、南拓、东调”的城市发展战略,我们以“两路一河”工程为龙头,组织了一场为期三年、规模空前的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大会战,破山凿洞、开河架桥,全面推进路、航、桥、隧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3年多来,累计建设项目34个,其中人大重点监管项目11个,总里程155公里,总投资达162.69亿元。相继建成京沪高铁安镇连接道路(长安大道)、暨南大道(西延段)、江阴大道、海港大道等4条省级干线公路,共计44.75公里;新(改)建长新大道(一期)、锡澄高速璜塘互通与长山大道连接线、镇澄路、世纪大道等16条市道及支线公路,共计73.75公里;先后对锡澄运河、申张线、锡北线等36.5公里航道实施整治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88.7公里,改造危桥74座。至目前,全社会公路通车(含在建)总里程达2400公里(不含城区、开发区城市道路),公路密度达24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3公里、一级公路190.63公里、二级公路661.98公里、三级公路396.63公里、四级公路1077.76公里。境内长江汽渡2个,航道总里程达398公里,其中三级航道15.75公里、四级航道8.51公里、五级航道41.11公里、六级航道55.86公里、七级航道94.3公里、等外航道182.47公里。

  二是以“三次创业”为引领,争创“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向出行服务品质化迈进。继我市公交发展经历“十五”期间从无到有的“第一次创业”和“十一五”期间从小到大的“第二次创业”两个历史阶段后,为实现公交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我于“十二五”期间提出了“第三次创业”的更高发展设想。

     此设想以“提升乘客方便舒适度、打造品质公交、争创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制订了7项主要指标、4大类22条具体措施,形成定量评估与定性推动的创建达标机制。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公交服务品质提升年”活动;先后建成新华、敔山湾、文富等3个公交首末站,新建196个城市城乡公交候车亭;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79辆、城镇公交车255辆、镇村公交车110辆,新增出租车200辆、更新344辆;新辟城市城乡公交线路4条、调整优化54条;建成了以电子站牌、掌上公交、网上公交、触摸屏查询一体机为主要内容的公交乘客出行服务系统、公交“一点通”智能查询系统、出租车智能化管理平台和3G视频监控系统等。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改革公交财政补贴机制,修订完善《城市公交千车公里考核办法》、《公交公司日常营运服务监管考核办法》等制度,公共交通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显著提升。

     至目前,城市公交拥有线路59条,公交场站18个,站点896个,日发班次2994个,日营运里程7.86万公里,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20.1标台。城镇公交拥有干线公交线路23条,日发班次785个,日营运里程5万公里。镇村公交线路59条,日发班次575个,日营运里程0.5万公里。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100%,自然村公交开通率达92%,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8.5%。

  三是以“三大对接”为愿景,突破地域限制,向区域交通一体化迈进。区域交通一体化是交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更高需求的大事。此项工作牵涉邻市对接、多地协调、域外建设、部省审批,难度大,矛盾多。经过不懈努力,我们从思路、模式创新入手,积极从三个方面寻求工作突破。对接道路方面,全面疏理我市与无锡、常州、苏州之间的已建、在建和规划道路,借助省道规划的调整契机,对待建道路提出实施计划,尽快完善与周边毗邻地区的通道连接。诸如海港大道的建成,连通无锡惠澄大道,对于形成锡澄一体化格局、提升港口区域服务功能不可小觑。对接公交方面,策应市民出行需求,创造性地打造个性化的城际公交和准公交性质的城际巴士运行模式,开通了锡澄、常澄一体化公交班线,加快解决无锡市区到我市毗邻乡镇的公交直达。对接轨道方面,积极争取加快沿江城际(H3线)、泰锡宜城际(Z3线)铁路建设。沿江城际作为全省城际轨道建设“先行先试”项目,已被列入明年省实质性动工项目,当前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泰锡宜城际铁路也已通过规划研究审查,可望早日开工。这两条城际铁路的落地,对于巩固我市既有的交通枢纽地位、再造区位竞争优势,功能不可替代。

  二、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着力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依法行政是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也是人大对政府组成人员的基本要求。法律法规赋予交通运输行业的行政权力多达489项,其中行政许可43项、行政处罚386项、行政强制27项。因此依法行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带头学法用法守法。我历来把学法用法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部门工作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努力养成凡事依法行政的自觉习惯。与此同时,加大对学法用法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干部大量订阅各类法律法规专刊、汇编和书籍,长期坚持举办法律讲座、法制培训,鼓励干部外出参训和学历提升。

      二是有效组织法制宣传教育。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手段和平台,与FM90.7江阴汽车电台联办“交通直播室”宣传节目,与江阴电视台联合摄制治理“黑车”、“超限”为主题的3部法治微电影。认真组织实施“六五”普法教育,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推进法治江阴实事工程,飞达驾校打造成为交通法律法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三是长期开展执法专项检查。经常性组织开展执法大检查,使执法工作始终处于临战状态。对公路、海事、综管等执法单位,加强临检和督查频率。

      对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做到亲自把关、会商确定,最大限度地防止行政失误和执法偏差。四是积极实施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机构、人员、装备,理顺归并管理职能,组建乡镇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所。成立水上执法大队和内河水上搜救中心,填补了我市水上执法空白。五是大力提升执法队伍形象。开展行政执法正规化、专业化建设,举办“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培训”系列活动,交通执法装备的科技化、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基层站所外观形象完成“四统一”规范化建设。2012年以来,共办理行政许可2050件、行政服务项目75503件,实施行政处罚16.5万件,征收海事规费1.82亿元、过闸费1.61亿元,查处超限运输1724辆次、“黑车”412辆次、其他违章运输3325辆次,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辖区内省道路况综合指数(MQI)达95.5、优良率为96.1%;县道路况综合指数(MQI)达90.7、优良率为92%。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9%以上,船闸通航保证率和优良闸次率均达100%。

  三、心存敬畏,接受监督,努力完成人大交办工作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代表着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作为一名人大任命的基层领导干部,我深切认识到: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倾听群众呼声、诉求,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既是政治觉悟的体现,更是尽心履职的表现。

  交通运输工作历来是人大关注和监督的重点。多年来,我始终将市人代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决定以及其他与人大有关的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落实。真正做到,凡是列为人大年度监管的重点工程必须建设到位;凡是列为人大领导挂钩或督办的重点工作必须推进到位。对每年面广量大的代表意见和建议,我都是逐一过堂、全程跟踪办理。诸如,对于“加快实施紫金路连接海港大道”的建议,我多次深入现场走访调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促成紫金路列入今年政府投资计划,即将启动建设。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锡澄路车流量大、路面破损严重的突出问题,我组织专题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大修方案,提供政府决策,最终获得采纳。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政府出资1.77亿,分两年改造到位。针对市人大代表多次提出的“加快落实70岁以上老人乘坐城乡一体化公交全部免费”、“对我市高龄老人及癌症患者免费乘坐城镇公交车”等建议,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下,经过反复沟通、多方协调,终于形成了一致意见,促成了代表建议转化为政府的惠民政策。从今年1月1日起,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癌症康复患者一律免费乘坐城镇公交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几年来,我们充分感受到,正是通过对一个个人大建议和意见的认真办理,有力推动了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突出问题的妥善解决和民生工作的不断提升。

  四、正风肃纪,提升能力,倾力打造清廉高效的交通团队

  上任伊始,我就提出了要建设一支“内部执行力更强、外部影响力更好、个人成就感更高、社会贡献度更大”的交通团队。干事创业的队伍看两条,一是作风正,二是能攻坚。要实现这两条,主要领导是关键。我自觉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以自身行动和作风标杆带队伍、促行风。

  一是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一深入基层培养好作风。以“三解三促”、“三走四问”为抓手,走基层单位、走普通群众、走服务对象,问效、问怨、问症、问策。持之以恒开展“一对一”工地现场推进会。主动做好与经济薄弱村、“两新”企业的结对挂钩工作。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端正作风。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38条,立改立行,修订完善《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实施细则》、《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组织开展“三治三强转作风”等7大专项行动。三推进“四型”建设倡导好作风。在全系统开展以“学习型机关、活动型团队、服务型党组织、法治型行业”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着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突出交通文化建设,倾力打造“快乐黄马甲”、“一路好心情”等8个优质服务品牌,借助文化软实力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自律,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十项准则》,自觉管好手中的权力,特别在人事调配、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等敏感问题上,坚持规范操作、公开透明,决不以权谋私。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开支,加强公车使用管理,执行办公用房超标清退。建立健全“三内一专”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制定了《交通运输局若干工作规定》、《交通运输局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交通工程杆线迁移规范意见》等一系列内控制度。落实责任,严肃追责。细化量化行政权力“五张清单”,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得到较好落实。近年来处理违规、失责人员5名,在全系统形成了党委主抓反腐倡廉建设、纪检监察部门重抓执纪监督问责的鲜明导向。

  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好的班子才能带出好的队伍,我始终把抓好班子建设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讲规矩,工作讲规范,自觉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规定。注意把握好统与分的关系,根据各人性格特点和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好班子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党委一班人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心齐气顺、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在以往市委评选的“好班子”活动中,我局党委班子基本上都在表彰之列。

  四是在战胜挑战中提升能力。交通工作充满挑战,复杂情况层出不穷。坦率地讲,如果回望过往的工作经历,令人难忘的并非是建成了一批大工程、大项目,而是在工程项目背后为项目的争取、报批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由此承受的酸甜苦辣。“两路一河”、“两渡迁建”是我市“八里沿江、十里运河”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这些重大项目的合规建设必须获取省级乃至国家部级层面的审批手续和政策支持,不可逾越。要在短时间内拿下相关批文,困难异乎寻常。我先后多次带队赴武汉、南京、镇江、北京等地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及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寻求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努力变“不能”为“可能”,变“无望”为“希望”,正是依靠不言放弃的执着、不辞辛劳的奔波、不厌其烦的沟通、不计其数的流程,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办成了一批令业内同行惊叹的审批手续,至今回忆起来仍觉不可思议。江阴大道、海港大道、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成功纳入省道规划,获取数十亿元省补资金支持。渡口迁建在省政府已经发文规定不再新增长江渡口的情况下,破例获得长江水利委员会《江阴申港河西—靖江上五圩汽渡工程河势分析和防洪评估报告》等全部审批手续。锡澄高速花山互通在“高速公路两互通间距不小于4公里”的技术规范与既有道口安全间距明显不符的情况下,通过科技攻关,采取复合式互通的工程处理措施,成功通过省发改委的方案审查并拿下批文。江阴大道、海港大道于2012年7月开工,历时两年多,于2014年10月建成通车。锡澄运河航道整治、长江南北渡口、锡澄高速花山互通等重大项目正有序推进,可望年内完工。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依靠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市交通运输局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普遍好评。交通运输局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全省交通建设先进集体”,交通运输局党委被无锡市委授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获江阴市委“创先争优”先锋奖、“五先五好”党建示范点称号。我个人也荣获了“全省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一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是我最大的不足,自身新知识的积累与交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存在脱节;二自身过快的工作节奏和急躁情绪,或多或少对工作质量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三“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依然存在,在行业管理、干部职工思想教育等方面投入精力不足;四对照更高标准,作风建设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愿意诚恳地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对我任期工作的评议,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认真抓好整改,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我将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决心以此次述职评议活动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提升工作目标,提高律己要求,提振发展干劲,为交通运输事业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述 职 报 告(人社局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09年底,我到新成立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担任局长,2012年3月我又被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现将2012年以来履职尽责情况汇报如下:

  本届任职以来,我能够认真履行任前承诺,并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围绕全市人社工作战略定位、目标任务,以服务转型、改善民生为己任,尽心尽力,尽职尽能,与全局同志一起奋力拼搏,克服化解了一系列瓶颈短板,创新突破了一系列特色亮点,人社工作形成了“就业创业并举、保障一体发展、人才活力迸发、劳资防控有力、改革克难破冰、服务创新争优”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我市人社工作全省有名、全国领先,江阴获评全国外籍人才知晓度最高的五个县市之一,我市首创的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工作得到人社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我市获得了首批“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等荣誉,我局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等20余项省级荣誉;获无锡市推进“两置换,一转化”先进单位等30余项无锡市级荣誉;获江阴市体制改革创新先进单位等50余项江阴市级荣誉。任职以来,人社局每年在市政府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局班子每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好班子。

  一、着眼人社事业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1、着力拓宽知识视野。切实将学习作为立身谋事的一种追求、一份责任。能把握大局用心学,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无锡市委全会以及江阴市委全会等重大会议精神,关心国家时政,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能立足本职静心学,及时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更新思想理念,拓展工作视野,吃透政策精神,抓好政策落实。能对照先进虚心学,先后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和局中层干部赴常熟、太仓、昆山、徐州、青岛等地考察学习,在学习和对比中找到自身不足,不断拓宽知识视野,确立起新的工作标杆。

  2、着力提升发展理念。围绕建设“新江阴”,与班子其他成员一起,理性思考,认真研判,牢牢树立“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确立了打造 “惠民人社、智慧人社、创新人社、阳光人社、奉献人社、和谐人社”“六个人社”的工作目标。并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破除一切不利于人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带领全系统工作人员努力在就业富民、社保护民、聚才强民、改革惠民、维权安民、服务便民上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推动江阴人社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3、着力强化创新意识。要求全局同志始终保持创新创优的勇气,以“亮剑”之胆,补强工作“弱点”,消除工作“盲点”,打造工作亮点,构建新的高点。一是突出发展目标的谋划。围绕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就业、社保城乡一体化作出制度安排,确立了利用失业保险基金继续扩大支出政策,加大再就业扶持力度,计划花5亿元左右资金,用三年时间实现将城镇就业再就业政策从城镇职工到被征地农民、再到全体市民的全覆盖;同时确立了社保制度按照地保并轨、居保开征、城居并轨、全员城保四步走的战略,力争5年内实现社保制度的城乡全面接轨。

       二是突出工作活力的激发。每年精选近30个人社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补短创新的调研课题,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形成并组织交流调研文章。同时,每年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创新亮点项目评选工作,不断激发全系统创新活力。三是突出政策制度的创优。围绕发展面临的瓶颈、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深化改革的难点,创新出台了被征地农民保障、医疗救助、市外就医结报下沉、劳资关系预警防控等方面的政策措施70多项,有效克服了工作上瓶颈短板。目前,我市人社各项政策的普及度和优惠度总体上走在周边县市前列。

  4、着力树立法治思维。认真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认真领会宪法要义,做到多读宪法、懂宪法。不断强化法治理念,以法治理念把握各种关系,并积极组织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价工作,对医疗救助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进行廉评,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办事,以实际行动践行法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积极履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等。同时,认真对待和接受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

  二、着眼江阴发展大局,坚持创新突破、跨越赶超,不断构筑发展优势

  1、致力创业富民,突出精细就业,在就业创业上实现了城乡接轨、创业引领。不断提升创业工作地位,加强就业精准化管理,促进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推动海归、大学生、草根各类群体创业。完善“六补一贷”政策体系,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至7500万元。开展“一对一”创业结对帮带活动。组织创业培训、举办创业论坛、发布创业项目、评比“创业之星”、宣传创业典型等活动,今年首次开展“创赢未来”全民创业大赛、举办夏季公益大学生创业夏令营。建成包括门面型、加工型、市场型、楼宇型、农庄型在内的5大类40家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大学生创业园,每年扶持自主创业2000人以上,带动就业1.2万人以上。提升就业服务精度。

      着手建立失业预警机制。每年组织用工情况调查。率先在全省以“五步五库法”推进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管理。率先在全省实施人力资源“全员实名制”管理。率先在全省建成“人力资源虚拟市场”。每年开展春、夏城乡大型招聘会等招聘活动100多场。每年组织重点骨干企业远赴甘肃、江西、四川等地参加劳务对接活动。圆满完成三批次246名新疆籍高校毕业生来澄岗位实习工作。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深入实施“4045”再就业援助工程、“121”阳光扶助工程等。开发了63个民政、司法、人社等系统公益性岗位。将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对象覆盖到全市城乡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城乡并轨”,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补贴2.77亿元,惠及5.12万人。近年来,全市平均每年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2%以上,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2、致力社保护民,突出城乡一体,在社会保障上实现了均衡普惠、全民覆盖。以“均衡普惠”、“人人享有”、“城乡一体”为目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基本形成了全覆盖、保基本、有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力推制度完善。打通了居保转接城保的通道。出台了《江阴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确立了我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即征即保、应保尽保的原则。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救助。推出混合型医疗费用结算付费方式。力推社保扩面。实施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征缴。将参保对象覆盖至在澄工作的外国人、宗教人士,对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开征工伤保险,填补社保对象及有关险种空白。调整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并实行浮动费率。将企业参保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劳动保障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四年来新增参保达24.7万人,累计净增6.2万人。

      力推待遇提升。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比例,退休人员退休工资社会化发放。连续11次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养老金达1895元;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调整到每人每月250元、600元。取消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将18项医疗康复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门诊慢性病补贴病种扩大至26个;将全市1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实施医疗机构现场监管和定点药店、诊所远程实时监控。举办三轮全市退休职工免费体检;全市医保报销率超81 %,报销率在省内领先。目前,全市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54.45万、69.22万、42.5万、42.6万、42.58万,任职以来(比2011年底)分别上升了17%、26%、12%、91%、66%。

  3、致力聚才强民,突出双高联动,在人才开发上实现了助推转型、创新驱动。大力实施我市人才强企战略,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响江阴人才品牌。政策引才。联合出台《江阴市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企业)实施细则》、《关于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进领军人才“330”计划的三年行动意见》,《江阴市海外工程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关于对来澄优秀大学生实施租房补贴的意见》、《江阴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等20多个人才政策。主动揽才。组织“中国江阴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洽谈会”、“百企与百所高校科技人才合作洽谈会”等活动。每年独立组团参加“大连海创周”、“广州留交会”等国内外高层次海外人才引智活动。开展“江阴名企名校行,知名高校江阴行”活动,进行 “才聚江阴”系列校园招聘活动。服务聚才。出台“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服务政策。开展“外籍专家团智慧江阴”活动。建立完善江阴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库。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5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家,走在江苏同类县市前列。技能强才。

      出台《江阴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质量提升计划。投资2462万元建成“1+3”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一期工程,推广“西门子双证”实训项目,推进技能人才国际化培养。连续举办两届“技能·技工节”,参赛人数累计超10万人。近年来(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申报引智项目278个,执行220个,共引进人才总量3.12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560人,引进诺贝尔得主3人,3人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引进外国专家237人次,引进海外留学人才698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66万人,每万劳动力高技能人才数达699人,技能人才走出江阴2人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全市人才总量突破30.5万人。

  4、致力改革惠民,突出有章必循,在人事管理上实现了高效规范、阳光透明。不断优化人事管理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推进人事工资制度改革,促进了人事管理向科学规范迈进。勇于改革破冰。2012年全面实施并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涉及2.3万名在职职工、1万多名退休职工。创新实施军转干部积分考核考试安置相结合的办法,按照新办法实施以来完成236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对1600余名军转干部兑现享受原部队职级待遇。2014年建立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度。

      实施企业军转干部社会化管理,782名军转干部全部移交至其居住地所在镇、街道,由其居住地社区、村进行属地管理。2015年完善机关津补贴调整方案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整方案,规范津补贴发放。出台《江阴市机关事业单位请假休假管理暂行规定》,并实施带薪年休假制度。规范人事管理。严格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设置、全员聘用“三项制度”;先后出台规范机关、开发区、乡镇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规定,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纳入统一招录管理。开展事业单位“吃空饷”、“在编不在岗”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共清理169人。

     开展公务员基本能力提升主题培训等活动。组织全市机关中层干部参加“江阴大学堂”。创新以“军事化”方式开展新进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建成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相关部门业务实现信息共享。实行阳光招录。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及群众代表现场观摩、监督招考工作。2012年以来共组织招聘事业性质人员28批次1436人,招录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20批次1020人。

  5、致力维权安民,突出惩防并举,在劳动维权上实现了社会和谐、劳资双赢。针对维权维稳工作面临的新考验、新任务,超前谋划,及早部署,切实维护劳资关系和谐稳定。健全工作体系。畅通维权渠道,建立信访、监察、仲裁三位一体的劳动者权益维护中心。市劳动争议仲裁院建成全省示范仲裁院,设立5家镇(街道)劳动争议派出庭。创新兼职仲裁员制度。在全市全面开展巡回仲裁庭审活动。建立庭审观摩机制。狠抓源头防控。开展和谐劳资关系进社区、企业、镇(街)活动,推进和谐劳资关系创建。

     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发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知识300问》、《人社政策汇编》等资料,每年向全市企业致发维护劳资和谐公开信。每年对万家企业开展社会保险登记验证和书面审查工作。用两年时间开展万家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和小微企业业主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54期,培训企业8713家,培训10542人。建成劳动关系预警监控指挥中心,对劳资矛盾实行“黄、橙、红”三色防控预警。开展规范企业用工“蓝盾”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2012年首次启动“欠薪罪”,目前已有40余件欠薪逃匿案件移送公安立案处理。将监察工作的重点放到劳资矛盾高发行业、企业和地区,集中组织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整治非法用工、禁止使用童工、劳务派遣、社会保险缴费、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四年来,每年平均处理职工投诉4500余件、仲裁案件1500余件、工伤案件4000余件,处理群体性事件100多件,督促发放劳动者工资1亿元以上。

  6、致力服务便民,突出智能高效,在公共服务上实现了城乡贯通、均等便捷。围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提升服务效率,努力建成“15分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圈”。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理顺了社会保障卡中心管理体制,市民卡公司整体划转我局管理,开始发放省社会保障卡、新版市民卡。将局所有15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审批中心窗口。推进基层人社站所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出15个“一窗式”就业创业综合服务试点窗口。对全市各村(社区)人社专职协理员进行统一招录、管理、考核。

     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已涵盖了全市15个镇(街道)人社所、300多个村(社区)人社工作站、4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在内的800多个服务网点,服务对象140多万人。推进智慧人社服务。完成“金保”二期工程建设,建成了镇村服务平台系统、求职自助系统、自动办公系统等“十大工程”。免费为9000余家企业提供网上用工登记和社保缴费申报,企业网上办事率达80%。建成12333人社综合咨询投诉平台,目前年受理量达10万次。完成全市180台人社业务自助服务一体机安装工作。创建了“江阴人社”、“江阴引智办”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实施社保财务业务一体化。锡澄两地异地安置人员异地就医“一卡通”结算上线运行。生育保险医疗费用结算实现“一站通”。

    推动服务重心下沉。将服务体系整体下移,经办服务向基层延伸,率先在全省建立以31家医院为平台的市外就医结报点,实现了市外就医报销“不出镇”;将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个人失业保险申领、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灵活就业参保人员退休审批等前置乡镇办理;退休审批初审业务下放至大型企业;实现了居民参保登记、养老金领取、参保缴费、权益查询“四个不出村”。

  三、着眼人社队伍建设,坚持育用并举、约束监管,不断提升部门形象

  1、建好队伍激活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创建,举办青年干部论坛、主题演讲、政策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局全体干部职工进行理论业务培训,开展局新进人员师徒结对“青蓝计划”,组织2批次800余人次参加的村(社区)人社专职协理员业务轮训,举办中层干部、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赴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进行培训,组织全市人社所长赴新加坡参加社会保障与福利专题培训。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组织公推竞岗,营造公平公正的“育人、用人、树人”良好环境,提升了干部任用公正度、公开度、公认度,近年来提拔副股级以上干部50余人。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争创“十佳爱岗敬业标兵”等活动,发挥党员干部模范作用和支部堡垒作用。

  2、强化宗旨优服务。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平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推行“领导一线调研、政策一线落实、问题一线解决”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定期参加局领导公开接访活动,对群众来访亲自接待,对群众来信诉求亲自审阅,做到及时回复。带头参加“企业服务月”活动、“三解三促”活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促民生”活动、万人评议机关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媒体直播活动等,累计为基层解决企业用工、劳资矛盾纠纷、工伤事故预防、人才人事等方面实际问题400多个。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2012年以来组织办理人大建议33件。

  3、严格自律正风气。自觉发扬民主,创造团结氛围。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内控建设,出台局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局财务管理规定、局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等。自觉抵制“四风”,抓好“两个责任”落实,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和局廉洁从政“十个不准”要求,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抓好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局营造公道正派、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严格要求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不利用职权为亲友或下属谋取私利。加强自我修养,做到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管住活动圈。

  回顾近年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与江阴市产业需要还不匹配,劳动者的就业期望和企业需求还不一致,“机器换人”导致企业用工要求变高、用工数量变少,还有“招工难”、“就业难”的现象。二是社保扩面难度较大。由于部分企业经营不景气,企业参保成本相对变高;部分职工只注重眼前利益,参保意识淡薄;我市的产业结构特点造成了外地职工多,人员流动大,参保不稳定,社保征缴扩面难度加大。三是保险基金压力增大。对于医疗保险,随着医保报销药目范围不断扩大,就医成本不断提升,医疗费用支出持续高速上涨,导致医保基金收入有限增长与支出无限扩大矛盾越来越突出。对于生育保险,在国家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后享受待遇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又按照全省统一标准下调缴费比例,生育保险基金目前已经出现赤字。四是维权案件仍然高发。部分企业经营不景气导致拖欠工资等行为的发生;随着劳动法律法规的普及,群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再加上部分群众受利益驱使,频频出现不理性维权现象,目前劳资维权案件仍处多发频发态势。五是效率提升遇到瓶颈。目前我局分布在十个地点办公,制约了人社业务的一体化发展。同时由于人社经办业务成倍增长,“事多人少”矛盾突出。由于办公场所分散、经办效率等原因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人社工作,事关改革发展、事关民生福祉。下阶段,我将继续与人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一起,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助推江阴发展作为第一追求,埋头实干,创新超越,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加快深化人事改革,持续激发人才活力,努力维护群众利益,让城乡居民就业更满意、创业更顺畅、保障更健全、生活更美好,为建设“新江阴”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