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有效的课堂需要恰到好处的提问|课堂有效提问
 

有效的课堂需要恰到好处的提问|课堂有效提问

发布时间:2019-01-20 04:12:21 影响了:

  西方学者德加默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提问运用得好,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巧妙运用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科学,它有着严密系统的抽象思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分析思考性原则。在大力提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标的要求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于是,注重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课堂提问”,就成了关键所在。
  一、课堂提问需要明确具体
  教师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使学生能迅速抓住问题要领,并朝着教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否则,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的威信也会在学生心目中动摇。因此,精心设计提问,准确无误的落在问题的核心部位,是每一位教师应该练的基本功。比如,教研课上一位老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够明确具体,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而另一位老师在这一方面就做得比较到位,他在课堂上讲授“轴对称现象”的内容时,先拿出世界各地的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建筑物照片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在这些图片中,从建筑物的结构方面,你们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会促使学生从一张张具体的图片中跳出来,概括出共同的特点――轴对称现象,从而顺利地导入要讲的知识点。像这样提问时加上一些修饰语、限定语,让提问非常明确清晰,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需要巧妙性、煽动性
  教师要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切忌平平淡淡,用“是不是”、“对不对”等无关痛痒的提问。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只有具有煽动性,有吸引力,提出后马上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才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激发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学生表现出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他们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
  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
  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
  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课堂施问需要因人施问
  如果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那么因人施问就是课堂提问中的重要原则。我们现在的学生都是有个性和鲜明特点的,要想在一堂课里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能人尽其才并非易事。这就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要在课前把教材真正吃透,并把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课堂提问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它是学生学习的阶梯、进步的桥梁、觉悟的契机。实践证明,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揭示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府城镇府城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