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学琴,兴趣重要吗?】怎样提高孩子学琴的兴趣
 

【学琴,兴趣重要吗?】怎样提高孩子学琴的兴趣

发布时间:2019-04-15 04:20:07 影响了:

  袁来爸爸,小提琴专业教师,以他多年的教琴经验来看,学琴的孩子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兴趣型——对学琴超有兴趣。  琴童亮亮 琴龄1年
  亮亮妈领着亮亮来学琴的时候神采奕奕,见到袁来爸爸就迫不及待地表示:“袁老师,我们家孩子是自己要求学小提琴的。他就喜欢小提琴,就想学,我们还犹豫,他说他的生日愿望就是学小提琴,所以我们就送他来了。”
  旁边另一个琴童妈妈羡慕得不得了,“啊呀,你的孩子就好了,哪像我们家孩子是硬逼着来的,每天连哄带骗。”
  ……
  但是,对学小提琴超有兴趣的亮亮在三个月之后对学琴渐失兴趣,一年后父母决定放弃学琴。
  就学琴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学习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年龄集中在4~6岁,对于这个年龄的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却不能以孩子的兴趣为唯一判断标准。
  第二类:中庸型——妈妈让我来学,我学就是了。
  琴童小小 琴龄3年
  小小本来就对学琴没有什么兴趣,对枯燥的练习更没兴趣了。她曾经问袁老师:“你知道世界上最难听的曲子是什么吗?”
  袁来爸爸一脸茫然,小小认真地告诉他:“是练习曲!”
  诚然,有的练习曲的确比较枯燥,但练习曲的存在就是为了通过系统的针对某项技术的练习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提高相应的手指技巧。就好像语文课里大量的阅读是为了扩大词汇语汇量,数学课里不断地演算为了学习更难的知识点一样。就算觉得枯燥,练习曲还是得练习。
  如何延续孩子在学琴过程中的兴趣比让孩子最初对乐器感兴趣更重要,袁来爸爸提出在教材上做调配的办法,将简单、枯燥、易学和有难度的曲目综合搭配起来让孩子练习,在保证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以孩子耳熟能详的儿歌充入练习曲中。这样既保证了技巧练习,也提高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顺利完成日常练习。
  第三类,排斥型——讨厌学琴,对学琴极度反感,被父母硬押着来学琴的。
  琴童孟孟 琴龄5年
  孟孟6岁时第一次到袁来爸爸这里学琴,他的脑袋一直是朝左上方拧着的,这摆明了他从一开始就不想学琴的态度,袁来爸爸为避免又一个孩子浪费金钱和精力,特意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跟孟孟和孟孟妈交流。
  孟孟直接扯着嗓子喊:“我不想学小提琴,我要吹号,我妈非让我学小提琴。”
  孟孟妈扯着嗓子叫回去:“学小提琴以后考学能用上,拉起来也比较帅。”
  显然,学小提琴并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权衡后的选择。即便家长的选择是正确的,但孩子不愿意,在学琴的一开始就产生逆反心理,最终结果肯定学不好。
  袁来爸爸先了解了孟孟想学吹号的真正原因,原来学校有个鼓号队,他看到高年级的男孩穿着队服站在队伍的前方觉得特别帅,于是萌生了要学吹号的想法。
  找到了事件的起因,袁来爸爸开始化解。首先他告诉孟孟,想学吹号?可以,但需要等几年。吹奏类乐器对肺活量、气息以及上牙的整齐度都有一定的要求,6岁的孩子肺活量有限,气息控制不好,而且还没有完全换牙,没有办法开始学吹奏乐。袁来爸爸诱导孟孟,可以先学小提琴,在乐理、乐感等方面打好基础,等大一点再像高年级的哥哥一样学吹号。
  孟孟觉得袁老师说得有道理,跟妈妈约定10岁以后学吹号,然后欣然开始学小提琴。后来孟孟告诉袁老师,他不学吹号了,要继续学小提琴。原来他发现吹号是一群人在表演,而拉小提琴是他一个人表演,他觉得拉小提琴更有成就感。
  当发现孩子的兴趣与家长的意图相左时,做家长的不妨以退为进,先退一步,与孩子之间有个缓冲地带,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后,再进行正确引导,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
  虽然没有官方统计,但以袁来爸爸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看,第一类超有兴趣型琴童约占琴童总数的40%,10个来学琴的孩子中约有4个在正式开始学琴之前显得兴致勃勃,而这4个孩子在学琴三个月之后还能保持兴趣的约有2人,坚持四年的练习依然兴致不减的琴童更是少之又少。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年龄越小的琴童在学琴过程中兴趣的延续性越差,遇到困难越容易打退堂鼓,他们更需要老师、家长在平时的教琴、陪练中动用多种手段维系学琴之路上的“兴趣”。一旦兴趣彻底消失,有些小琴童会放弃学琴。这时候家长也不要太过着急,觉得孩子的学琴之路就此半途而废。这类小琴童中有一部分等到中学或大学后反而会对中断的学琴生涯耿耿于怀,回过头抱着自然的心态去学琴,这时候音乐素养的培养将会真正伴随他们一生。
  是否让孩子以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乐器?
  袁来爸爸认为,要依照每个孩子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对于6岁以前没有明确自我主张的低龄儿童,还是由家长结合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决定学琴的具体事宜;
  对于已进入小学,养成一定学习习惯的孩子,家长不妨带孩子多接触几种乐器,带他一起欣赏音乐会,让他直观感受到不同乐器的音乐魅力。最后由家长和孩子商议后共同决定是否学琴以及选学哪种乐器;
  对于10岁以上有一定自我主张的孩子,不妨把他们当成成年人看待,告诉他学琴之后将要付出的劳动和收获的成果,让他自己选乐器,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
  作者简介:
  袁泉(袁来爸爸):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教师、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西洋管弦专业硕士。这一生,他的职业、专业、兴趣、特长都是那一样——音乐。
  于佳(袁来妈妈):芜湖市电视台编导、芜湖市作协副主席,育儿专栏作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