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1500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1500

发布时间:2019-06-19 04:50:41 影响了:

  摘要:维护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在探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23-02
  在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它是高校教师其他素质得以完善提高的关键。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其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而且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很大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近年来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缺乏关注。在全国教育体制变革的冲击下,高校教师面临着新技术、新知识、新要求的巨大挑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来突出,研究其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已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新课题。
  一、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已逐渐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士的警觉。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师心理健康课题组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33%的教师有心理问题;山东烟台师范学院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54.44%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邱毅对陕西34所高校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38.62%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濮宁镇等对19所不同层次的高校教师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表明,强迫、焦虑、不安是高校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障碍,62.5%精神压力大,37.5%对工作效率、个人健康忧虑,36%在角色转换和社交方面不适应。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职业倦怠。对教学采取应付方式,把烦恼、怨愤转嫁到学生身上,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对教师职业失去热情,甚至不愿从事教育工作;(2)人际交往障碍。敏感、固执、多凝,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和支持群体;(3)亚健康状态出现。体虚、困乏、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焦虑程度偏高,自我调适能力差。虽然这些数据和研究都具有其具体性、局限性,但是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差,越来越多的教师遭受着心理困扰,并已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体验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二、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1.社会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高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高校教师始终处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压力与挑战之中。(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高校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这使得高校教师的权威地位日渐衰落,心理负荷日渐加重。(2)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他们除了完成超量的教学任务外,还要不断适应教材的更新、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承受培训学习、职称外语过级考试、职称计算机过级考试、讲课比赛、课题申报、论文发表及各种教学检查与评估带来的压力。(3)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比一般职业劳动者大,但在学生面前往往不易看到自己艰辛工作所创造的成果和价值,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容易因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高层次的需求而产生烦闷、压抑之类的心理问题。(4)传统的尊师重教风气失落,学生、家长与高校教师之间呈现出契约化趋向,不允许教师有半点差错和失误,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荷,易引发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
  2.学校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虽然各高校都在向人性化管理方向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高校管理者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关心教师疾苦,忽视教师的合理需求,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中,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机制,“认人为事亲”;在制定的分配方案中,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分配差距较大,使许多承担繁重教学与科研任务的一线教师心理失衡,抵触情绪严重,甚至产生仇视心理,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虽然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目前,大部分高校进人均要求达到硕士以上学位,专职任课教师要求达到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这对在校的教师构成了强大的学位学历压力,迫使他们在工作之余阅读大量书籍,一次又一次地走进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场,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位学历而立足于高校。同时,有的高校已打破了“职务职称终身制”,收入也拉开了较大的档次,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好几倍,甚至还实行了竞聘上岗,教师如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奋力拼搏、有所作为,就会失去原有的工作岗位。因此,不管是职称高、收入高的教师,还是职称低、收入低的教师,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3.教师职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使他们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在面对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尤其如此。(1)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重任,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没有明显界限,加之社会对高校教师角色的形象要求高,使得他们难以像常人一样无拘无束地放松情绪,工作压力不易消除。(2)在教学工作中,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些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已基本成熟,世界观初步形成,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人格特征有其独特视角的大学生,他们要获得学生的满意和信赖,就必须在学科知识领域和教学能力上狠下功夫,并随时对学生的各种表现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敏捷的反应。(3)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新的教学观念挑战传统教学观念的时期,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用独到的视觉对许多尚未定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教师必须付出数倍于以往的精力才能紧跟发展的形势。(4)高校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时刻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为科研人员,要承担科研课题,挑灯夜战进行科学研究;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要为学校和部门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绞尽脑汁;作为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解决学生的烦恼和疑虑……这些角色的扮演使高校教师的心理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易出现心理问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