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心得体会9篇
 

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心得体会9篇

发布时间:2019-08-28 16:52:15 影响了:
  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心得体会9篇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该《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通过学习,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国家、人民带来难以修复的影响,大湾区建设应当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任何违背绿色发展、影响绿色发展的做法都应禁止。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当年依靠的就是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优势,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把粤港澳三地当做一个整体,切实把改革开放的大门开的更大,把改革开放的步子拉的更开。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能让人民共享到发展的福祉,感受到发展的实惠,从而为了发展福祉而更加支持大湾区建设。

  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更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更加印证了改革开放政策适应民情、适应国情、适应世情。要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亟需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深深地感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改革开放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就是新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尝试和实践,如今,大湾区建设已经吹响号角,这艘改革开放的巨大航轮已经起航,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为三大合作支撑,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沿着既定轨道和目标前进。

  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可以说,“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不仅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也让沿线国家受益。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需要我国建立健全改革开放体系,完善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带一路”建设更进一步的促进改革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施展本领的广阔空间和宽广舞台。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在本次省委党校2019年春季中青班的学习中,我通过观看李希书记在省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录像,系统学习省委党校老师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专题讲座,结合《揭阳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加快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联系本职工作,更加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把粤港澳三地的发展宏图、把揭阳人民美好的愿景一一变成现实。主要有四方面体会:

  一、聚焦使命任务,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粤港澳三地的充分信任和殷殷嘱托,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港澳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的重大机遇,也是广东继续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大机遇、大文章,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行动指南,对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解读顶层设计,准确把握总体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中指明了大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只有准确把握、牢牢贯彻这些事关大湾区未来的根本性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大湾区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二)遵循重要的基本原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重要指导理念。必须牢牢遵循“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这六大基本原则,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把准雄伟的战略定位。必须深化对大湾区战略定位的认识,要紧紧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努力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四)紧扣科学的发展目标。《规划纲要》在2022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设定了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大湾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必须紧扣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统筹协调推进,最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三、坚持因地制宜,坚决抓好贯彻落实。作为揭阳,要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意图,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对揭阳的发展定位和具体支持政策,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使命担当创湾区融入地,为下阶段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一)因势而谋,切实增强“湾区意识”。要自觉把揭阳的发展放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谋划,增强“湾区意识”,紧紧把握好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集思广益,决战决胜,扬长避短,处理好魂与形、势与实的关系,以势造实,做好“融”字文章和“建”字文章,主动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积极做好项目布局、政策研究,在融入大湾区建设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营造优良的揭阳投资环境。

  (二)应势而动,迅速推进“湾区行动”。当好融入大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践行者,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体制,积极借鉴各地相关发展案例,学习好的理念、做法和模式,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明晰目标任务和要求,找准适合揭阳发展实际的正确路径。要周密制定工作计划,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大与小、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坚持开放包容,借力发展,统筹推进我市融入大湾区建设工作,与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开好头、起好步,实现行稳致远。

  (三)顺势而为,全力打造“粤东新城”。推进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加快开发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指示要求,是加快形成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湾区融入地、建粤东发展极的总抓手。揭阳滨海新区是揭阳改革创新的战略支点,从一开始就要站在改革和创新的制高点,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带动揭阳改革创新大步迈进。要以粤东新城和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临港产业园为主抓手,全力推动《关于支持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加快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到实处,以决战决胜的态势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四、强化辅政效应,全面服务发展大局。新形势下,政务接待工作一定要着眼大局,找准工作定位,突出自身优势,履行接待职责,以大服务促进大发展。

  (一)要在服务中心工作上着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牢牢把握当前揭阳创湾区融入地的良好势头,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意图,精准把握自身定位,始终关注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性的服务,确保接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要在促进经济发展上用劲。要深刻认识到政务接待的联络中枢特性、参谋助手特性、信息中心特性,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积累丰富的信息、人脉和社会资源,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加快信息之间的传递,为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建设和全市招商引资寻找新的动力、新的机遇、新的平台,助推揭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要在融入文化品位上深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是软实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政务接待工作中要努力宣传“贤德揭阳、揭阳进贤”为内涵的“贤文化”,把“创湾区融入地、建粤东发展极、做贤德揭阳人”的人文发展理念传递给每一位莅揭来宾,为揭阳争取更大的支持、更多的信任、更高的认可,切实提升接待工作的内在价值和品位。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呼唤大交通——学习“两会”心得体会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去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总理进一步把“研究制定”明确为“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也在去年7月和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动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习近平同志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我省“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关系广东核心竞争力,关系广东可持续发展,是我省最重大的战略性工程之一。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准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以“钉钉子”精神跑出广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初步规划方案,大湾区建设将形成“一环双扇、两屏六轴”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联合在一起,融合发展。李克强总理3月20日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很快会出台实施。规划一旦出台,大湾区建设必将进入快车道。怎样把十九大报告对大湾区的战略部署落实到位,怎么落实好习总书记在广东团审议时讲话的重要精神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到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基础设施、文化培育等方方面面,其中首要的就是交通的互联互通。

  大湾区建设涉及到粤港澳三地,涉及到“9+2”城市,涉及到按照六轴辐射格局下,湾区城市群对接周边省份,乃至打通海上丝绸之路陆上经济走廊,海上全球辐射网络等诸多问题。实现交通一体化,形成庞大的“快速物联体系”迫在眉睫。但对标纽约湾区、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甚至长三角地区,便捷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短板。大湾区发展迫切呼唤大交通突破,迫切呼唤我省以海陆空无缝高速联接的物联体系,把珠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为真正能承接国际级湾区发展的国际级战略发展平台。具体来说:

  一、战略性加快跨江通道建设,变珠江口东西岸“两扇”物理距离为交通距离。

  我国是世界桥梁建设领先国,桥梁建设已经成为区域融合发展最有效的工具。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期受制于两岸通道缺失,东西两岸发展极不平衡。东岸“四极”港澳广深无法有效联系“多点”(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珠海、江门、肇庆),低成本进入内陆腹地。城市能级难以提升,已经成为制约大湾区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当前,珠江口仅有一座虎门大桥,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即便将来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仍然难以满足大湾区实际需要。从区域对比来看,江苏境内仅仅长江就建有大桥10多座,也正是因为这些大桥的兴建,才有了苏北经济的崛起,才有了长三角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样,重庆、武汉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也与他们各自兴建的10多座过江通道密不可分。粤港澳大湾区要提速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上率先解决跨江通道难题。。

  二、优先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变珠三角城市间距离为同城化邻里距离。

  大路朝天,中国铁路里程力压群雄。截止2017年底,我国已建成铁路营业里程12.4万公里,预计到2020年将总里程提升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之间最主要、最便捷、最大运量的陆上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发展水平,将成为直接限制大湾区辐射能力的制高点。从珠三角城市的物理距离和轨道通勤技术看,轨道交通发展好了,城市间交通距离就才有可能转变成为同城化的邻里距离,才能在主要交通方式上更好对接泛珠三角地区主要省份,才能把城市间资源要素整合成为城市群的发展优势,在国际城市竞合舞台上打出靓丽的“广东牌”。当前,除了高铁、城际轨道、地铁网络加快铺设,可以考虑结合“一环5+2”环珠江口经济圈,抓紧把沿珠江口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湾区轨道线建设提上日程。

  三、统筹加快空港联运对接,变多头盲目发展为统筹集团军启航。

  在地理、历史与经济要素的多重作用下,大湾区城市群的港口、机场资源丰富,国际化、商业化程度很好。但也正是受这些因素缺乏统筹影响,资源耗散,甚至恶性竞争情况也相对对出,难以形成联盟发展、集团军启航的优势,实际利用效率相对低下。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省对外贸易与交通往来的效率。在港口问题上,必须协调处理好国际与内贸航运的关系、枢纽港与喂给港的关系。可以考虑与特区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建设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以深圳港、广州港为集装箱枢纽港,以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等其他支线港口为喂给港的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在机场问题上,要抓紧完善香港机场、深圳机场、广州机场的国际机场枢纽功能,提升珠海机场、惠州机场、高明机场的疏解功能,发挥好澳门机场在葡语国家和拉丁语国家航线的独特优势,适当探索发展低空飞行航线的补充,以民航资源共享提升航线效率,为大湾区创造独特对外航空优势。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四)

  在本次省委党校2019年春季中青班的学习中,我通过观看xx书记在省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录像,系统学习省委党校老师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专题讲座,结合《揭阳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xx-2019年)》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加快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联系本职工作,更加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把粤港澳三地的发展宏图、把揭阳人民美好的愿景一一变成现实。主要有四方面体会:

  一、聚焦使命任务,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粤港澳三地的充分信任和殷殷嘱托,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港澳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的重大机遇,也是广东继续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大机遇、大文章,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行动指南,对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解读顶层设计,准确把握总体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中指明了大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只有准确把握、牢牢贯彻这些事关大湾区未来的根本性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大湾区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二)遵循重要的基本原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重要指导理念。必须牢牢遵循“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这六大基本原则,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把准雄伟的战略定位。必须深化对大湾区战略定位的认识,要紧紧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努力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四)紧扣科学的发展目标。《规划纲要》在2019年和2019年两个时间节点设定了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大湾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必须紧扣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统筹协调推进,最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三、坚持因地制宜,坚决抓好贯彻落实。作为揭阳,要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意图,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对揭阳的发展定位和具体支持政策,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使命担当创湾区融入地,为下阶段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一)因势而谋,切实增强“湾区意识”。要自觉把揭阳的发展放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谋划,增强“湾区意识”,紧紧把握好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集思广益,决战决胜,扬长避短,处理好魂与形、势与实的关系,以势造实,做好“融”字文章和“建”字文章,主动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积极做好项目布局、政策研究,在融入大湾区建设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营造优良的揭阳投资环境。

  (二)应势而动,迅速推进“湾区行动”。当好融入大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践行者,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体制,积极借鉴各地相关发展案例,学习好的理念、做法和模式,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明晰目标任务和要求,找准适合揭阳发展实际的正确路径。要周密制定工作计划,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大与小、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坚持开放包容,借力发展,统筹推进我市融入大湾区建设工作,与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开好头、起好步,实现行稳致远。

  (三)顺势而为,全力打造“粤东新城”。推进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加快开发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指示要求,是加快形成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湾区融入地、建粤东发展极的总抓手。揭阳滨海新区是揭阳改革创新的战略支点,从一开始就要站在改革和创新的制高点,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带动揭阳改革创新大步迈进。要以粤东新城和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临港产业园为主抓手,全力推动《关于支持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加快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到实处,以决战决胜的态势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四、强化辅政效应,全面服务发展大局。新形势下,政务接待工作一定要着眼大局,找准工作定位,突出自身优势,履行接待职责,以大服务促进大发展。

  (一)要在服务中心工作上着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牢牢把握当前揭阳创湾区融入地的良好势头,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意图,精准把握自身定位,始终关注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性的服务,确保接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要在促进经济发展上用劲。要深刻认识到政务接待的联络中枢特性、参谋助手特性、信息中心特性,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积累丰富的信息、人脉和社会资源,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加快信息之间的传递,为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建设和全市招商引资寻找新的动力、新的机遇、新的平台,助推揭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要在融入文化品位上深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是软实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政务接待工作中要努力宣传“贤德揭阳、揭阳进贤”为内涵的“贤文化”,把“创湾区融入地、建粤东发展极、做贤德揭阳人”的人文发展理念传递给每一位莅揭来宾,为揭阳争取更大的支持、更多的信任、更高的认可,切实提升接待工作的内在价值和品位。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五)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该《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通过学习,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

  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国家、人民带来难以修复的影响,大湾区建设应当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任何违背绿色发展、影响绿色发展的做法都应禁止。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当年依靠的就是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优势,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把粤港澳三地当做一个整体,切实把改革开放的大门开的更大,把改革开放的步子拉的更开。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能让人民共享到发展的福祉,感受到发展的实惠,从而为了发展福祉而更加支持大湾区建设。

  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更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更加印证了改革开放政策适应民情、适应国情、适应世情。要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亟需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深深地感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改革开放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就是新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尝试和实践,如今,大湾区建设已经吹响号角,这艘改革开放的巨大航轮已经起航,以深圳前海、xx南沙、珠海横琴为三大合作支撑,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沿着既定轨道和目标前进。

  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可以说,“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不仅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也让沿线国家受益。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需要我国建立健全改革开放体系,完善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带一路”建设更进一步的促进改革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施展本领的广阔空间和宽广舞台。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六)

  近日,我阅读学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发展规划纲要》,全篇分十一章,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19年,远期展望到2019年。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xx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xx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原则是: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19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我们坚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粤港澳大湾区干部群众的携手同心、奋发进取、共同努力下,按照《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贯彻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定能如期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七)

  2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同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

  首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潮流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纲要》就一现实问题作为考虑全局的出发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粤港澳三区,体现了新发展的理念实践。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八)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强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为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处于关键期、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为转型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等挑战,在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必须严格遵循“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的美丽湾区。

  粤港澳三地一衣带水。地理边界的连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环境影响的关联性决定了大湾区城市群不仅属于城际的地域共同体,也属于生态环境共同体。推进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打造生态防护屏障,落实规划纲要要求,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具体包括: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强珠三角周边山地、丘陵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加强海岸线保护与管控;强化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保护沿海红树林,建设沿海生态带;加强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改善生态环境系统;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开展滨海湿地跨境联合保护等。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进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围绕大湾区水、大气和土壤等方面保护和治理,规划纲要作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部署,要求重点整治珠江东西两岸污染,加快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构建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危险废物区域协同处理处置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示范,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等。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广东要不断强化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职责,一方面,结合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同港澳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联动,推动三地协同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推进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并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要加强低碳发展及节能环保技术的交流合作,推进低碳试点示范,推动大湾区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评价,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居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的美丽湾区,既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客观需要,也是顺应大湾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重大意义,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规划纲要任务部署,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在实践绿色发展方面争做典范,以更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助力美丽湾区早日实现。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九)

  2019年2月18日,党中央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2019年3月8日,省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4月29—30日,本人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规划纲要》培训班,听取了动员报告,学习了专题辅导课,还参加了局组织的专场讨论会,并作发言。通过深入学习,个人深有感触,我的体会是:

  一、深刻领会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粤港澳三地的充分信任和殷殷嘱托,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深深地感到,《规划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强化学习,吃透大湾区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具体举措,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参与到大湾区建设这个战略谋划之中,发挥自已的绵薄之力。

  二、把握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创新要素集聚。海丰,并没有列入大湾区的建设范围,然而,我县融入大湾区发展具有独到的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势。我县毗邻港澳,海上距离香港80海里,陆上距离深圳核心区也仅有100公里,区位优越。二是深汕特别合作优势。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提速发展,对我县经济的带动已初显峥嵘。三是人和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在港澳同胞约有30多万人,赴深广等地发展的本县人更多,与大湾区联系极为紧密。四是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海丰生态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展加速,建成一批供港基地,形成了北部休闲农业观光带,具有承接大湾区后方“菜篮子”和农业休闲观光的优势条件。作为农业人,要勇担责任,加强履责,立足优势,尽快完善修订规划,加快与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对接,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加快融入大湾区发展进程。

  三、把“融湾”发展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贯彻好《规划纲要》,关键在于举措,在于落实。作为办公室负责人,我认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长时期,必须紧紧围绕“三服务”职责,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服务中心。按照局党组关于“融湾”的工作要求,加快办公室服务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服务好局中心任务的运转,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人才建设。人才队伍是“融湾”建设的关键,要根据发展需求,做到引培结合,一方面,通过落实机构改革,在融合原有农办、农业、畜牧、海洋等各有关单位队伍的基础上,按照局的部署,抓好人才招引工作,进一步充实农业农村工作队伍;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能力。

  三是发挥参谋决策作用。组织推动“融湾”深调研活动,为领导班子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