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主题征文
 

“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主题征文

发布时间:2019-09-24 10:19:24 影响了:
   今夏,我又回到浙江金华照顾老人。92岁的母亲跟我说,你爸走了,今年你可以轻松点,出去走走,会会老同学了。
6 月11 日,正是兰溪杨梅成熟的好日子。我应同学之邀到兰溪市马涧镇杨梅之乡采摘。马涧自古以来是有名的杨梅之乡。刚解放时,山上常有土匪出没,百姓民不聊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50 年代,这儿还是很穷。3 年困难时期,老百姓吃不饱饭。
1959 年,我父亲响应省交通厅精减机构号召,主动要求到困难的地方去。他从杭州调到兰溪工作,到马涧镇当汽车站站长。那时,我们全家都住在杭州。听父亲来信说,马涧很美,山青水秀,汽车站门前就有一条小溪,小孩常去游泳洗澡,山上的杨梅比杭州的又大又甜。于是,我常缠着妈妈快搬到兰溪去。可当我们举家迁到马涧时,妈妈顿时傻了—— 这儿没有自来水,没有抽水马桶,马路又脏又差。更让我不明白的是,常听到邻居家的小孩哭着要吃饭。怎么邻居们都吃不饱饭?
从住下的第三天开始,每到吃中饭和晚饭时,父母总是先盛两小碗白米饭,让我带着妹妹给有小弟弟小妹妹的邻居家送饭,隔一天换一家。后来,我才知道,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国家有定粮供应,农民则没有。
马涧镇是居民和农民混住的小镇。农民每年收了稻谷,先交农业税,再卖公粮,余下的才是自家的口粮。国家3 年困难时期,鱼米之乡的兰溪农村同样遇到缺粮的大问题。当年,让我这个杭州长大的小学生好奇的是,一个教室有两个年级上课,只有一个老师教;同学的头发里会长吸血的小虫,好多人家床上有吸血的跳来跳去的小虫;农民用稻草盖房子,还和猪住一个房……
一年后,爸爸调动工作,我们又举家搬迁。离开马涧的这天早晨,当我们坐在卡车上准备出发时,不知从哪儿来了许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好多人手捧着碗,碗里装着鸡蛋,这可是非常珍贵的东西,要知道,我们平时一周才能吃到一个蛋。爸妈怎么推辞也不管用。有的人边说边流泪边往车上、往我们包里放鸡蛋。我们只好每家收一个或两个鸡蛋。我们的车缓缓开动了,他们一直把我们送到一公里远的大树旁。
几十年来,我一直惦念着马涧。60 年过去了,当我第二次跨进杨梅之乡时,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的马涧。我们的车在乡间公路一直往山脚下左转右弯地开着,常有三层半的别墅从眼前掠过,且一栋比一栋漂亮新颖。陪我们进山村的农民说,这些都是农户自己家盖的房子。我粗略统计了一下,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家已盖起别墅式新房。
采摘杨梅后,我走进几户农舍,只见中青年不分男女手中都拿着手机,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我真为他们的好生活感到高兴。我走进一户没关大门的人家,只见室内摆着红木八仙桌。邻居告诉我说,这家孩子们在外打工,老太太上山摘杨梅去了,现在家里没人,不锁门没关系。
几户转下来,看到房子都是新盖的,家具大多是新的,只有少数老人还用着旧家具。人们穿着时尚,室内整洁一新,每层都有卫生间和抽水马桶。有的人家娶了城里的姑娘,有的姑娘家吸引来城里的帅小伙。他们说这些年政策好,种树种地又打工,挣钱的路多了,老人更是爱说:“这都是托党的福啊”。
傍晚,在与村民握手告别时,我不经意间抬头看到,远处夹在两处黄土墙房后的一栋别墅像是在与我们招手,仿佛告诉我,这就是马涧乡间农民70年生活的变化。于是,我举起华为手机拍摄下了我正在寻找的新中国7O年在农村变化的点滴——杨梅之乡的民居。
 

来源:马连道党支部

撰稿:汪林仙

编辑:王茜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