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19扫黑除恶心得体会五篇
 

2019扫黑除恶心得体会五篇

发布时间:2019-11-20 16:27:15 影响了:

  2019扫黑除恶心得体会五篇

  篇一

  当前,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奋斗目标下,黑恶势力的横行不仅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基本的保障,群众的幸福感无法获得提升,反腐败斗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效果更会大打折扣,我们绝不能让黑恶势力的存在成为一块“短板”。

  在基层,真正影响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的是“苍蝇”式腐败和地方黑恶势力。特别是农村地区,一些“村霸”等恶势力长期欺压残害百姓,“地头蛇”的毒性长期在当地蔓延,其危害程度不见得比贪腐轻,群众之痛恨不见得比贪腐弱。

  众多案例证明,地方黑恶势力往往以金钱、关系开道,编织“利益链”,寻求“保护伞”,以巩固其黑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犯罪势力壮大的地方,也是腐败横行且合法政权软弱涣散的地方。

  由于“保护伞”的存在,黑恶势力更为猖獗,人民群众的怨声更大,幸福指数只减不升。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因此,我们对每一起黑恶犯罪,除了严厉惩治“外部”犯罪分子外,纪检监察部门还必须要及时深挖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尤其要抓住涉黑涉恶和腐败长期、深度交织的案件以及脱贫攻坚领域涉黑涉恶腐败案件进行重点督办;对于铲除黑恶势力要深挖掉其背后的“保护伞”,做到“连根拔起”,标本兼治,让黑恶势力无再生之力。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紧扣住了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又一突出问题,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也是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有雷厉风行的魄力,有“刨根问底”的钻劲,有敢于担当、敢于动真碰硬的实干精神,坚持“严打”、“常打”、“深挖”、“细扫”,久久为功,努力守护一方净土,给基层百姓长久的安宁。

  篇二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一段视频,饭店内邻桌的两个男童起了摩擦,两个家庭的家长不依不饶,引发了一起案件,打起了群架,抡板凳、飞盘子,结果弄得饭店内满目狼藉,造成了重伤,给两个家庭无疑带来了悲剧。当时的场景两个孩子也都历历在目,这样的行为让人们警醒,一时的冲动引发的经济损失和对他人及自身的残害,是多么的得不偿失。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现在一家就一两个孩子,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孩子扩大生活交往圈,与人和平共处,冷静对待事物,理智处理问题,努力使下一代有更健康的心里,而不是宠着惯着,甚至带着孩子去做极端的事情给孩子心里留下阴影,给他们后天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下一代身心健康,未来才更和平。礼让三分就不会有伤人害己的事件发生,为此,人们需要提高文明意识,在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帮互助,出行礼让等各个方面,都应为家庭为社会尽一份义务,献一份爱心。

  随着越来越好的国家政策的转变,人类文明、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打黑除恶”已不是新名词,社会跟人体一样是由众多细胞组成,黑社会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巨大的毒瘤,不仅威胁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着社会治安问题,无论黑恶势力、黑社会组织团伙、寻衅滋事、村霸、路霸、还是打架斗殴都会影响着人类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每每提到“黑社会、黑恶势力、黑帮老大”等名词,都会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咬牙切齿、甚至恨之入骨。为深入贯彻党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整治斗争的决策部署,各省市政府部门、公安机关长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破获、打击和铲除多起黑恶势力犯罪团伙,严重打击村匪路霸,尤其是对领导干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问题,一经发现更加严惩不贷,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设举报专线,发动群众,奖励举报群众,保护举报群众,维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硬仗,要求及早发现,尽快打击,摧毁犯罪团伙,防止继续为非作歹,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这种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的举措得到了群众的赞誉。

  国家提倡和谐社会、共同发展,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电视、网络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让群众观看警示片,举办唱红歌等活动宣传正能量、鼓励人们在各个岗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及良好事迹的颂扬、打黑除恶的新闻播报等各种引领和教育,让人类文明、让社会稳定,体现着国家各阶层领导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对群众的一份关心,让人们普遍提高法制意识,懂得用法律的准绳来保护和衡量自己,他们在为社会和平共处而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一方平安。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旨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当前涉黑涉恶问题新动向,既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又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自2018年1月开始,至2020年底结束,为期3年。2018年治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启动阶段,打掉一批涉黑涉恶组织,惩处一批黑恶势力“保护伞”,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2019年治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阶段,对已侦破的案件循线深挖、逐一见底,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2020年治本,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取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对于国家这一重要举措一定会坚决支持,而且中央政府的这一决策是非常有必要的。黑恶势力是畸形社会心态的产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决不能让黑恶势力影响我国的稳定发展。

  通过对国家政策和当前时事的学习我了解到,当前,人民群众对社会稳定、人身安全、公共秩序、个人权利的诉求日益明显,黑恶势力作为平安社会的毒瘤,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秩序。同时,涉黑“保护伞”的出现助长了黑恶风气,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基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将这次专项斗争提到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基层治理、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向黑恶势力“开刀”的勇气和决心。同时,在实际运行中也利于在社会上形成高压态势,有效震慑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和谐安定有序的生活环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扫黑除恶是时代所需,更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

  扫黑除恶重点在农村,城市也要抓,随着国家对农民、农村以及农业发展的重视,先后提出了多项补贴政策,补贴力度极大,范围极广。而农业补贴作为农村中的重要内容,村干部在补贴发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一些村干部却受到了腐蚀,动起了农业补贴的歪心思,还有一部分黑恶势力为非作歹,成为村民眼中的村霸贪官,让村民敢怒而不敢言。对于为村霸以及农村黑恶势力撑腰撑伞的领导干部,严厉查处,并且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于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行业和领域,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依法重点整治。在国家大力的打击下,相信可以取得好的成效,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好美好的生活。

  黑恶势力的存在,让不少群众遭受欺压,有的黑恶势力为求“保护伞”腐化党的领导干部,导致相关部门不敢惩治,管理松懈,导致黑恶势力不断壮大。

  扫黑除恶,任重而道远。开展这项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关系到人民的安居、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

  扫黑除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事关人心向背和基层政权巩固,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扫黑除恶不是一次专项斗争就取得一劳永逸的胜利,狭路相逢勇者胜,需要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定决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篇四

  扫黑除恶,人人有责,黑恶势力是危害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习近平同志领导的党中央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贯彻执政为民,做到顺民心、合民意,党中央和国务院与2018年1月发出《关于开展打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誓将黑恶除尽,造福人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仍有一些害群之马,黑恶势力危害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更阻碍了国家民族的复兴和崛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决的向黑恶势力宣战,这不只是关乎个人利益的得失,更关系着社会大局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我们决不能做伟大斗争的旁观者,而要做参与者,捍卫个人利益,保卫一方安宁,向黑恶势力说不,坚决举报斗争,永不妥协,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在习近平同志身边,勇敢的挥舞法治利剑,斩除黑恶。

  黑恶势力是社会顽疾,扫黑除恶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时刻保持警惕,斗争到底,做到黑恶必除,除之必尽,斗争中要做到综合治理,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从源头治理,要砸烂保护伞,铲除黑后台,重拳出击,不获全胜不收兵,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铲除黑恶霸痞,弘扬社会正气。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