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19年塌方式腐败心得体会
 

2019年塌方式腐败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12-12 11:01:30 影响了:

 2019年塌方式腐败心得体会

  对我省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现象之管见2014 年 9 月 1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我省全省干部大会上指出: 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 9 月 15 日, 《山西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当前首先要统一思想》 的评论文章,指出山西官场地震为“短期内出现的系统性、 塌方式腐败” 。这一现象的出现严重地破坏了我省的政治生态, 损害了山西的形象、 损害了党的形象、 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影响了改革发展。 因此, 中央对省委班子作出重大调整, 对腐败案件坚决查处, 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有腐必反、 有贪必肃的坚定决心, 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历史担当, 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山西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山西发展的亲切关怀。 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 山西省委通过认真分析, 仔细研究, 慎重考虑, 提出了“净化政治生态、 实现弊革风清、 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 的新思路。

  所谓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是指一个地方或一个系统在短期内出现了诸如“一窝黑、 一班蛀” 等系统性腐败案件, 其最大特点就是“一挖一大片、 一提一大串” , 腐败案件涉及当地的政治生态。作为一名纪检系统的干部, 听了领导的讲话, 反思落马的干部, 分析问题所在, 剖析内在原因, 觉得我省发生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 令人震惊, 让人痛心, 使人警醒。 现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研究。

  一、 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1) 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主要特征

  1、 腐败的面积大腐败现象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 生活等各个方面渗透和侵袭, 有一些地方延伸到党、 政、 军机关,损害者党的肌体, 破坏着党的形象。 特别是企事业单位成了腐败问题的易发多发区; 过去被称为清水衙门的文化、 教育、卫生等领域, 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增加; 过去问题不多的干部人事领域, 买官卖官现象也有蔓延趋势; 执纪执法机关违纪违法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既涉及到传统领域, 更涉及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重要环节和领域, 医药行业的回扣风、学校乱收费、 政府部门乱集资、 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吃拿卡要、 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的枉法裁判, 几乎行行都有不正之风, 都存在腐败现象, 煤焦、 金融、 证券、 房地产、 土地出租批租, 建筑工程等领域成为腐败现象的“高发行业” ,可以说腐败现象呈现无孔不入的态势。 小马失蹄者较为普遍, 老马迷途也常有发生。

  2、 腐败的势头猛近年来, 虽然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打击腐败犯罪的力度,但信访举报量和案件查办率仍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2012 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 29288 件(次), 初核案件线索 8529 件, 立查案件 9504 件, 结案 9519 件, 处分违纪党员干部 10705 人, 其中市厅级干部 18 人、 县处级干313 人。 2013 年,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初步核实处置反映问题线索 9922 件, 立查案件 10890 件, 结案 10879 件,处分违纪党员干部 11879 人,其中市厅级干部 26 人, 县处级干部 336 人。 初核件数、 立案件数、 结案件数、 处分人数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16.33%、 14.58%、 14.29%、 10.97%。

  3、 涉案金额多

  从最近查办的腐败案件看, 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从过去的几万、 几十万到现在的几百万、 几千万, 腐败分子表现出极大的贪婪性, 已到了追求权力不顾廉耻, 追求金钱丧心病狂的地步, 小官大贪、 大官巨贪时有发生。 如: **市城市管理局原副调研员、 **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受贿、 贪污、挪用公款一案。 据通报, 在其家中搜出现金 1.2 亿元, 黄金37 公斤, 在北京和**等地的房屋手续 68 套。

  4、 犯罪手段高

  贪腐手段花样翻新、 日趋隐蔽。 从单向向双向、 多向,从个体向纠合性发展。 表现为内外勾结, 里应外合, 隐蔽迂回, 智能化作案。

  5、 系统性严重

  一些特殊部门, 像煤炭、 交通、 国土、 国企等部门, 由于特有的一些权力和职能, 都是案件多发、 高发的重点领域,有的地方形成了“集体贪腐” 现象。 其表现是:1、 腐败现象由点到面、 由表及里、 由局部到整体; 2、 腐败性质呈制度性腐败, 显规则失效, 潜规则显现; 3、 腐败主体从官到民、从上到下, 涉及整个系统的大多数。

  6、 地方性集中

  现阶段腐败案中, “窝案、 串案” 的比例大大增加, 其中, 有很多是围绕一个地方或者一个部门出现的, 像**、 **、大同等地发生的腐败现象, 搞腐败的人往往政治上拉帮结伙, 形成了紧密的人身依附性的关系网; 经济上互相牵连,互相利用, 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7、 一把手腐败突出

  今年中央首轮巡视发现,“一把手” 违纪违法案件不仅数量多、 危害大,而且呈现上升趋势。 一些“书记” 、 “市长” 、“董事长” 、 “总经理” ,或利用手中大权设租寻租谋取私利,或借职务之便非法侵占国有资产,或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受贿卖官,与一般的腐败案件相比,往往性质更恶劣、 危害更大。像山西今年查处的大同、 **、 **等地的腐败案件, 党政主要负责人多有涉及。

  8、 苍蝇式腐败多发

  “苍蝇式腐败” 点多、 线长、 面广、 多发, 其危害不亚于“虎患” 。 有报道说, 2013 年以来, 全国各地公开“村官”违纪违法案件 171 起。 其中, 涉案金额超过千万的案件有 12起, 涉案总金额高达 22 亿。 今年中央首轮巡视曾发现,一些地方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 问题严重, “苍蝇式腐败” 比较突出,并且相当普遍,涉及半数以上被巡视地区。

  9、 山头腐败走高

  在当下, 一些官员热衷拉山头、 搞宗派、 划地域、 攀老乡, 由此组成利益共同体, 导致扎堆腐败、 团体腐败走高。实际情况犹如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清单” 指出的那样,当前,有的领导干部信奉拉帮结派,整天琢磨拉关系、 找门路,看能抱上谁的大腿。 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了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 这种“山头主义” 不仅涣散了组织,而且滋生了腐败,往往造成“窝案” 、 “串案” 、“塌方式系统性腐败” 。

  10、 身边人员参与

  领导干部的配偶、 子女、 秘书、 司机、 情妇等身边人员,因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 通常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成为滋生腐败的一大特殊群体。 如我省当前所查案件, 许多案件中都涉及这些人。 他们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 涉政滥权, 巧取豪夺, 强牟私利, 有的甚至与领导同甘共腐, 腐化堕落,肆无忌惮。

  11、 圈内特征明显

  像我省发生的官商同盟圈、 官场同盟圈。 领导干部与商人形成了畸形的官商勾兑同盟圈、 官场利益同盟圈, 在这些圈子里, 不仅官员结成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利益同盟, 还通过一些“地下组织部长” 、 “卖官掮客” 的奔走不断吸收新成员加入, 使腐败圈子如“滚雪球” 般增大。 这种畸形的经济生态渗透到党政机关, 改变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 从深层结构上破坏了基层政治生态, 使清廉之风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12、 形成固定特色

  从目前查处的贪腐案件看, 基本形成了五大贪腐定律。一是权钱交易定律; 二是权色交易定律; 三是权权交易定律; 四是买官卖官定律; 五是项目贪腐定律。

  (二) 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表现形式

  1、 由“马铃薯贪腐型” 转为“葡萄串贪腐型”当前窝案串案高发、 群体性腐败日渐增多, 腐败面越来越广, 由以往发生在地下的马铃薯现象转化为半公开甚至公开发生在地上的葡萄串现象, 政治与经济“深度交融” 、 权力与利益“紧密相伴” 、 官员与项目“撮合联姻” 等官商勾结、 权钱交易的特征和趋势愈益明显。

  2、 由“单独贪腐型” 转为“集体贪腐型”

  腐败官员“一挖一大片, 一提一大串” , 已不是个别人、个别部门的问题, 而是当地、 部门政治生态整体上由上到下、由表及里都出了问题, 由过去单人作案向集体贪腐转变。 有的分工明确, 有的暗中输送, 甚至有的形成了明目张胆、 盘根错节的利益输送链。

  3、 由“单线联系型” 转为“山头主义型”

  畸形的官商同盟圈、 官场利益同盟圈代替了正常的政治生态圈。 导致了不少干部热衷于拉圈子、 站队伍, 跑官卖官成风; 官官勾结、 权权交易、 拉拉扯扯、 搞“小圈子” 、 拉帮结派等“乱象” 频生; 同志之间称兄道弟拍肩膀, 干部之间攀自家、 同学、 战友、 老乡, 以宗亲会、 老乡会、 同学会设线画圈, 搞亲亲疏疏, 投桃报李, 借机提升私交密度等等。形成利益输送的“山头圈” , 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 ,把下属变成自己的“家臣” , 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 表现为在人事领域团伙内部的“封官加爵” , 也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协同贪腐、 共同分赃。 而这必然导致腐败, 甚至是“塌方式腐败” 。

  二、 形成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成因分析

  (一) 主观方面原因

  1、 理想信念动摇

  “人生如屋, 信念如柱。 柱折屋塌, 柱坚屋固” , 领导干部在信仰上退却一步, 就会在行动上滑出一丈, 最终导致政治变节、 思想变质、 生活变腐、 斗志变衰。 像金道铭那样,管灵魂的出卖灵魂, 管反腐的带头反腐, 管干部的带头卖官鬻爵, 讲艰苦奋斗的带头贪图享乐, 即使信仰信念讲的再多,理想宗旨说的再好, 也都是空言空谈, 只能让人产生怀疑,只会遭到人民唾骂。

  2、 拜金主义严重

  一些人把金钱看得无所不能, 把享乐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 贪图享受, 追求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 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 一切为了自我, 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是他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贪官污吏之苛刻无情,盖源于他们的贪婪与自私。 他们都是极端个人主义者。 当前, 腐败现象中的贪污挪用、 索贿受贿、 弄权渎职、以权谋私、 贪赃枉法、 挥霍浪费、 腐化堕落等丑恶行为无不打有拜金主义的烙印, 无一不与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3、 受“潜规则” 的影响

  由于在一些地方和系统形成了贪腐的“潜规则” , 一些原本不涉及腐败的干部, 由于受“潜规则” 影响, 有了随大流的意识。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 现在的腐败是普遍性的,“大家都在捞, 自己不捞白不捞” 。 由于上下左右效法模仿,由小错终至铸成大错, 最终走向腐败的深渊。

  4、 变态心理诱发集体腐败

  一是“小节无大害, 控制住无碍” 的自我放任心理。 有人认为只收节礼, 不受大利, 只要控制的好就不会出事。 由于这种小节无害、 控制住无碍的心里错觉, 使其放松了自我约束, 滋生了放任心理, 最后越陷越深, 难以自拔。

  二是“世人皆醉, 我何独醒” 的消极从众心理。 有人认为别人贪得我为何贪不得, 别人捞得我为何捞不得, “不捞白不捞” , 上下左右效法模仿, 由小错发展到大错, 最终走向犯罪深渊。

  三是“有空子就转, 有机会就捞” 的疯狂贪婪心理。 有的人钻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空子、 钻法律体系不严密的空子, 钻改革的空子, 钻内部制度不完善的空子, 贪权、 贪财、贪色、 贪图享受, 最终丧失立场、 违纪违法。

  四是“被抓的是少数, 漏网的是多数” 的侥幸心理。 有的人自以为事情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 不会被人发现; 有的人以为中箭落马者仍是少数, 大部分都成了漏网之鱼; 有的人认为自己身份特殊、 保护伞厚、 关系网广、 哥们义气铁,即使败露, 也能轻易过关。 正是这种侥幸心理驱使下, 他们一次偶尔得手, 便变本加厉一发而不可收, 以致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最终落个“机关算尽, 反丢了卿卿性命” 的下场。

  五是“集体贪腐, 依仗靠山” 的保护心理。 有的人认为团结一致, 不出现内讧, 腐败利益集团的集体腐败就不会暴露, 出现了相互保护、 相互牵制。 体现在: 保护上级的腐败,是为了不得罪上级, 以免失去靠山; 保护同级的腐败, 是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 ; 保护下级的腐败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保护“能人” 和“红人” 的腐败,是为了维护地方的形象。

  六是“法不责众, 责任分担” 的预期心理。 有的人认为在集体腐败中, 责任主体分散, 所有行为个体都不同程度地负有责任, 其后果对个人的影响会相对较小, 减弱了行为主体对行为后果的惧怕, 产生了一种法不责众的预期心理。

  (二) 客观方面原因

  1、 体制原因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

  政治体制上, 权力过分集中, 缺乏有效制约。 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 一个地区或部门, 主要负责人如果他愿意并且有能力条件, 他可以一手遮天, 无人管得了。行政体制上, 政府管得太多太细, 寻租的空间太大。 尽管我们搞简政放权、 转变政府职能有很多年了, 但应该承认,和我们的改革目标相比, 政府管的仍然过多。经济体制上, 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财富的垄断, 国营经济范围太大。 在国企中, 所有者的缺位导致了广泛存在的内部人控制, 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腐败。

  2、 公共权力的非规范运作是产生腐败的直接原因公共权力的非规范运作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关键。 国家工作人员作为公共权力运用的主体, 其思想素质、 社会道德和个人修养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国家公共权力能否规范运行。这就为公共权力的非规范运用埋下了隐患。 尽管造成腐败现象的因素很多, 但内因即人的自身素质是最主要的因素。 如果没有国家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的普遍提高, 消极腐败现象的彻底消除是难以实现的。

  3、 监督制约乏力是产生腐败的机制原因

  其一, 监督法规制度不健全。 公共权力运用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影响了监督的整体效果。 廉政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了一些干部敢于以身试法。 立法和执法的脱节,出现了一些制度管理上的空白和盲区, 使得一些干部绞尽脑汁、 想尽办法, 钻一些政策法规的空子, 干一些以身试法的勾当。

  其二, 监督机构不健全。 行政监察和党内纪检机构, 相当多的地方和单位长期建制不全或人员缺编, 严重影响监督检查的开展。

  其三, 监督体制不顺。 由于我国的权力监督机制是实行双重领导体制,既受同级党委或政府的领导,又受上级监督机关的领导,而往往起作用的又是同级党委或政府的领导。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监督机关成了当地党委或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 这就使监督机关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同级党委和政府,使得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很难有效发挥,监督权力相对减弱。

  其四, 权力过于集中。 表现在权力结构是从上到下单向的二维结构, 从纵向看, 有领导向群众集权的倾向; 从横向看, 存在党政一体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人说了算的现状, 无法兑现举报人不受责难与打击报复的承诺, 极大影响了群众监督的有效实施。

  其五, 人大、 政协的监督名声大, 效能小。

  4、 政策法规滞后是产生腐败的制度原因由于改革实践中的政策滞后, 相应的法规制度、 配套措施跟不上, 形成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缺乏规范和约束, 给非规范非公共运用经济管理权力提供了条件和借口。

  5、 惩治不力是产生腐败的客观原因腐败现象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客观环境足以说明领导干部对腐败现象认识警惕不足, 惩治打击的力度不够。 正是各级领导对腐败现象惩处打击不严在客观上助长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有禁不止, 以至愈演愈烈。

  6、 教育缺失是产生腐败的直接原因贪欲人皆有之, 只不过绝大部分人用公共道德、 理想信念来约束控制自己; 一小部分人慑于法规纪律的威严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总之, 都是人的自制力在起作用。 这种自制力,源于教育。 如果教育跟不上或出现失误与偏差, 必将直接导致人们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降低, 这种后果若反映在国家工作人员身上就可能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 导致了不少党员理想、 目标、 宗旨的淡忘, 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是非观念、 价值观念的扭曲, 才使腐败现象愈演愈烈。

  三、 解决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对策分析

  山西省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保持政治定力, 紧跟中央步伐, 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要深刻汲取山西系统性、 塌方式腐败教训, 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作为当务之急, 抓纪律、 改作风, 治病树、 伐烂树, 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党员领导干部要战战兢兢、 心存敬畏, 秉公用权、廉洁自律, 远离“圈子文化” “山头主义” 。 要坚持以上率下、 以身作则, 在坚决管住自己的同时, 管住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为促进党风政风好转提供正能量。

  (一) 加大反腐力度重拳惩治腐败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做到“零容忍” 的态度不变, 重典治乱、 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壮士断腕、 刮骨疗伤的勇气不泄, 有贪必肃、 有腐必惩, 坚持“老虎、 苍蝇” 一起打, 坚决形成“不敢腐” 的长效机制。

  (二) 落实两个责任强化使命担当一要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 要进一步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意识, 明确党委就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 要切实把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提升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来对待, 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 责任意识。 要建立健全主体责任体系, 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 的原则, 划分责任区域和责任范围, 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防止出现责任虚置、 责任不清的现象。 所有领导干部都履行“一岗双责” 的义务,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就会形成完整的封闭链条, 形成闭环效应。

  二要提高党委的主体能力。 要加强对“一把手” 权力行使的约束。 扩大下级党政正职向纪委全会述责述廉工作试行范围。 探索建立对“一把手” 的工作约谈机制, 与任前廉政谈话、 信访提醒谈话、 廉政专题教育和风险防控管理等手段相结合, 强化对党政主要领导的约束和监督。 要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构建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围绕“四个着力” , 选择事关重大项目和民生工作的重点部门、单位开展监督检查。 要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效果。 建好、 用好各种科技平台, 推动党务、 政务、 事务、 村务、 财务公开, 进一步推动权力运行的程序化、 标准化、 公开化, 防止“暗箱操作” 和权力滥用。

  三要让纪委充分履行执纪监督职责。 各级纪委要进一步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从大量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精力抓好执纪监督主业, 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通过强化办信办案、 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来强化纪委的监督职责, 通过健全责任分解、 检查监督、 倒查追究的制度, 坚决做到有错必究、 有责必问, 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制度化、 程序化和常态化。要健全程序, 完善机制, 强化保障, 让纪委在监督中大展身手。 要提升纪委级别, 使之与同级党委的级别一致, 消除开展监督工作中的“级别障碍” ; 适当增加纪检机关编制, 构建纪检干部流动、 轮岗、 培养、 选拔、 奖励良性机制, 吸引各种优秀专业人才进入纪检机关工作, 充实纪检干部队伍,同时加大对纪检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 全面提高纪检机关执纪监督能力, 解决监督力量薄弱的问题; 各级财政要切实保证纪检机关工作经费和办案经费, 保证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办案设施落实到位, 为正确行使监督检查职能提供坚强保障, 确保各项工作运转顺畅高效。

  四要建立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 “两个责任” 落到实处的关键是严格的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是责任制的纲, 纲举才能目张。 没有责任追究, 就没有责任制的落实。 谁担职、 谁负责, 出了问题就要承担责任, 要实行“一案三查” , 既查直接责任、 又查领导责任; 既查案件本身的问题, 又查监督监管不力的问题, 做到有责必问, 有错必究, 真正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威力。

  (三)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扎紧制度的“笼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要在清除发生腐败的土壤上下功夫, 重点抓好“六权治本” 。

  第一, 依法确定权力。 要做到权力依法确定、 行使权力有法可依。 要明确权力的边界, 规范、 简化、 细化、 量化自由裁量权, 确保权力不缺位、 不越位、 不错位。

  第二, 科学配置权力。 要按照效率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合理划分、 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而且决策权、 执行权和监督权要相对分离, 形成有效制约。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科学配权的原则,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真正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 防止明放暗不放, 克服台下运作、 后台审批等弊端。 同时要确保下放的权力接得住、 能负责, 不能只放不管, 也要科学配置。

  第三, 制度限制权力。 要抓住容易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的煤焦、 土地、 交通、 房地产等重点领域, 以及资源配置、工程招标、 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 查找工作漏洞和制度缺失,健全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堵塞漏洞, 斩断利益链条,遏制权力寻租。 要制定出台政府“权力清单” , 把政府能干什么清清楚楚列出来; 要制定出台政府的“责任清单” , 防止政府不作为。

  第四, 阳光使用权力。 要坚持“公开是原则、 不公开是例外” , 完善党务、 政务和各个领域、 各个层级办事公开制度, 构建信息公开平台, 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使显性权力规范化、 隐性权力公开化。 要规范公开程序, 确定公开内容,明确公开时限。

  第五, 合力监督权力。 要统筹发挥纪检、 监察、 审计、督查等专门监督部门的作用, 充分发挥法律监督、 民主监督、舆论监督、 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 努力形成监督合力, 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 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 合力监督权力的制度体系。

  第六, 严惩滥用权力。 必须坚决惩处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 切实做到“权力出笼子、 就让人进笼子” , 始终保持反对腐败、 狠刹“四风” 的高压态势, 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

  (四) 完善法治经济建设法治政府一要完善法治经济。 我们搞市场经济, 不是要搞“市场社会” 。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不是要使市场在社会生活中也起决定性作用。 何况, 我们要搞的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 法治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 也是经济、 社会良性互动的规范和引导。

  二要建设法治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要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地防范市场利益的诱惑。 要防止权力过多干预市场、 边界不清就要改革限权, 确保权力界限清晰分明; 防止权力取得无据、 行使无序就要依法确权, 确保权力授予依法合规; 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就要科学配权, 确保权力架构相互制衡; 防止“暗箱操作” 就要阳光示权, 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防止权力滥用就要全程控权, 确保权力监督及时有效。

  (五) 健全人事制度建立选贤机制

  一是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经过实践经验的成功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 把主要靠领导者个人选人, 逐步转到主要靠制度选人方面来; 把由上级部门对干部的制约, 逐步扩大到由民意和社会舆论来加以监督; 逐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让干部的选拔、 任用、 评估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对于一把手提拔干部的责任, 应像审计经济责任一样追查到底, 使一把手选人用人, 慎之又慎, 如履薄冰, 不敢轻举妄动。 要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 讲原则不讲关系、 讲法纪不讲人情, 发现问题该提醒的提醒、 该教育的教育、 该处理的处理。

  三是要通过综合运用经济的、 制度的、 法律的、 教育的等手段,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实现标本兼治。 尤其是要把一把手的监督、 管理作为重中之重, 涵盖在学习、 工作、 生活、 消费、 社交等各方面, 延伸到家庭、 亲属之中, 做到超前监督、 事前监督, 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最大限度地遏制滥用权力的现象, 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使官场生态风清气正。

  (六) 加强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

  一是以强化理论武装为着力点, 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 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入手, 在强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关于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 学风、 工作作风、 领导作风的重要论述,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教育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 自觉加强党性锻炼, 提升党性修养。 在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与时俱进、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克服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的僵化思想, 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是以促进学用结合为着力点, 加强干部队伍学风建设。 要开展"大培训"活动, 注重把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 现场观摩相结合, 专题辅导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专职教员授课与专家教授、 部门领导授课相结合, 请进来授课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 突出培训的针对性。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市场经济、 法律法规、 行政管理、 城市建设、 社会管理、产业培育等知识的培训。 同时,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把学习同解放思想结合起来, 同经常性对照反思结合起来, 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三是以完善规章制度为着力点, 加强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建设。 按照"解决一个问题、 堵塞一个漏洞、 形成一项制度、立下一个规矩"的原则, 规范议事决策程序、 干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 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 规范化的轨道。

  四是以破解各类难题为着力点,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把破解难题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来抓, 要梳理确定不同类型、 不同层面的难题, 按照"一个难题、 一名领导、 一套班子、 一个方案、 一抓到底"的要求, 靠实责任主体, 集中进行破解。

  五是以强化干部监督为着力点, 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 要严格执行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述职述廉、 民主生活会、诫勉和谈话、 函询、 质询等制度, 加强对重点对象、 重点岗位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把审计监督贯穿于干部任前、任中、 离任的全过程, 前移审计监督关口, 做到先审后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评价考核机制, 完善考核办法, 将组织考察、 考核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 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信息反馈、 情况通报和定期报告制度, 建立问责制, 对因不抓不管, 管辖范围内出现严重作风问题的, 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七) 理顺政商关系防止官场结盟

  要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将能够由市场机制本身决定的权力下放给市场, 减少政府不必要的权力, 真正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从根本上改变“前腐后继” 的恶性循环。 不管是在制度健全完善方面, 还是在人们的规则意识培养、 民主意识强化方面, 都应当格外重视金钱与权力的分离。要建立公私分明的官场文化氛围, 一方面要探索领导干部回避制度、 异地任职等制度建设, 另一方面要严格党内生活,防止党内生活庸俗化。

  (八) 塑造廉政文化倡导先进理念

  一要注重实效, 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把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 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营造风清政朴良好局面的一个特色工作来抓, 不断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各个方面, 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让廉政文化呈现出各显风姿、 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二要积极探索, 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 要创办廉政网站、 制作警示电教片、 发送廉政手机短信、 举办反腐倡廉画展、 反腐倡廉文艺晚会、 开展"双读双写"、 党纪条规知识竞赛等活动, 不断扩大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同时通过建廉政文化广场、 设廉政公益广告、 制作廉政内容墙标、 聘请廉情监督员、 组织廉政文艺汇演等形式, 活跃文化生活, 强化廉政文化建设, 促进党风、 政风的好转, 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