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致辞稿 > 小城镇规划建设调研材料
 

小城镇规划建设调研材料

发布时间:2020-01-22 09:48:48 影响了:

小城镇规划建设调研材料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小城镇建设的重大目标,就是要实现人口向城镇集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实现人的城市化。本人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趋势下的小城镇建就是要以集聚人口,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根本目标,努力提高农民非农产业就业率,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进得来、留得住、住得好”。  

一、如何进得来  

  各地对小城镇人口集聚开展了许多研究和探索。我认为,当前要让农民进城,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入城成本较高。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民进城的主要障碍就是生活成本太高。因此,小城镇建设要着力探索“低成本”和“高品位”的发展模式,从控制住房、消费和生活成本入手,进一步降低农民和外来人员入城门槛。一要合理规划调控商品房户型结构,增加中小户型供应,合理稳定房价,加快廉租房、公租房、新市民公寓等多种形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群体购房需求,降低农民和外来人员进城入居门槛。近年来,xx县已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共1198套6万平方米,即将竣工2250套1.125万平方米,同时结合农民危旧土坯房改造,启动实施“引农入城、引农入园(工业园)”住房建设1720套23万平方米,可吸引吸引了近6000多农民入城,有效降低了农民入城居住成本。二要合理设置农贸市场、商业网点,提高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水平,营造良好的生活消费环境。三要加大文化娱乐、公交线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建设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圈,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2、配套保障不足。xx县2012年对全县51792户农民开展了户籍农转非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农转非”的户数为1672户,占调查总户数的3.6%。这说明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实施,农民进城的意愿明显降低。城镇化过程中将会遇到“人已入城,户籍不变”的管理难题,对城区创新人口管理提出了较大挑战。因此,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城乡统筹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的同时,更要破除户籍背后的权益分配问题,加快研究出台统筹城乡的社保、医保、救助等配套体系,让农民进城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就学、医疗等方面的权益保障,真正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3、土地权益受损。粗略估计,许多农民不愿进城,超半数的原因是对土地权益的眷顾。因此,要重点安排好农民对土地的权益分配和享有问题,当前可以采取如下三种有效形式;
一是政府赎买农地承包权。对长久放弃承包地的农民,由政府赎买土地承包权,按一次性、分期等方式发放农地承包补偿金,助其进城落户。二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对一时还不愿放弃承包权但又不自我耕种的承包地,鼓励其集中承包给农业专业户、重点户耕种,流转年限到期后,允许再次选择承包农地的处置方式。三是对于进城落户的农民,可以继续享有原在农村的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并可以依法有偿转让。  

二、如何留得住  

  真正让进城农民留得住,关键要做好两方面的文章:  

1、要夯实产业基础。产业是城镇兴旺繁荣的根基,也是城镇留住 农民的先决条件。因此,城镇要留住人口,要把发展产业作为首要任务。每个小城镇要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打造各具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布局,增加进城农民收入,让农民真正留在城镇工作和生活。以xx县为例,通过近十多年多向型经济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坚实的工业基础。目前,我县有工业企业xx家,安排就业人口xx万人,同时也带动了文化旅游、物流、商贸等第三产业繁荣,2012年调查显示,本县农民在县城就业户数为9600多户,带动近3.5万多农民入城,很好地解决了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  

2、要完善城镇功能。2012年我县开展的关于农民进城意愿的调查中显示,愿意在县城就学的户数为16257户,占35.09%,这表明完善城镇各项功能是留住农民的重要方面。当前,我认为,小城镇主要要完善如下功能:一是教育功能。要适应进城农民急剧增加的形势,优先配置小城镇教育资源,优先发展城镇基础教育,优化城镇学校布局,高标准配备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解决进城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二是医疗功能。要完善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公立医院、社区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等医疗体系建设,提高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娱乐休闲功能。要关注居民精神生活,大力完善公园、社会图书馆、电影院、体育场所等必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居民的休闲生活。  

三、如何住得好  

小城镇要吸引人口,在注重农民进得来、留得住的同时,要把建设生态宜居城镇,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放在重要位置,使进城进镇农民“住得好”。  

1、注重生态环境。小城镇建设中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做好绿化文章。要注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实施城镇周边山体保护和改造,有条件的小城镇甚至有可能保留一定的农田;
要加强城镇景观绿化,大量种植各类适生花木,彩化城区,形成春花灿烂、夏阴浓郁、彩色斑斓、冬景苍翠的绿化景观效果。二是要做好水体文章。充分利用江、河、湖、溪、山地等自然资源,在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重点打造河岸自然生态群落、自然地貌、小城镇湿地等原生态景观;
有条件的小城镇可以适度扩大人工水域面积,增加亲水平台和景观绿化,做足做活小城镇水景、雾景。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备用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涵养水源,防止污染。三是要做好空气文章。 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限制固定污染源和汽车污染源的排放量,加强排放控制地的管理;
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加强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量。   

2、注重宜居布局。要注重居民的舒适和便利,注重人、建筑及环境的有机统一。一要优化城镇布局。要合理布局县城和集镇,突出小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合理定位集镇功能,打造中心镇、集镇、中心村为一体的小城镇总体构架,实现农民向城镇的梯度转移。二要优化城镇功能布局。科学布局城镇生产生活设施,提升交通便利度和生活舒适度,着力构建十分钟生活圈、十分钟休闲圈,打造便捷生活圈。三要超前规划建设。更加重视城镇规划和设计,超前预判城镇今后可能出现的停车难、出行难等问题,并着力在城镇规划建设中预留空间,破解难题。  

3、注重城市文明。要切实做好小城镇管理,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一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城管综合执法制度,构建大城管格局;
注重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形成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城市管理新局面。二是加强市容市貌整治。要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力度,集中力量整治“脏乱差”,开展了清理、店外经营、马路市场、户外广告、乱停乱放等治理活动,营造整洁、优美、舒适、有序的城市环境。三要注重培育城市文化。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着力培育城市文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