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什么是执行力的三要素两篇
 

什么是执行力的三要素两篇

发布时间:2019-08-26 16:09:33 影响了:
什么是执行力的三要素两篇
 
篇一: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执行力不强很多情况是因为目标设定不清晰导致的:一个无法执行、超出个人能力的目标;一个过于远大、无法衡量结果的目标设定;一个执行周期过长、不能分解和控制的目标;一个不具备执行条件的目标,比如不能掌控必要的资源。所以,若解决这样的执行力问题,要从以上的问题入手。其次是由于执行结果不够有吸引力,没有行动的动力,如果不能完成,没有惩罚性的后果。这其实也和目标设定还是有关系,定义一个能导向明确结果的任务,而不是定义一个动作或者过程,更多地使用“完成”、“提交”这样的指向“执行终点”的词汇,而不是“做”、“写”这样的延续性动词。

  执行力是可以训练的,在一个组织里,定义清晰有效地考核制度,可以帮助提高员工的执行力。执行力强的人都是自我约束比较强的人,一旦定下“今日事今日毕”的规则,就会坚定地执行下去。他很了解自己的生物钟,知道什么时候精力最集中,什么时候需要调整和休息。他做事有自己的套路,掌握高效工作的方法。最关键的,他知道想要达成什么结果,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被忽略的。一个追求完美的家伙往往因为要面面俱到而导致忽略了“重点”。向身边你认为执行力强的人学习他们的做事方式。执行,不管有多难、多么不情愿,先“做”起来,别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种想法,边走边看,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晰,离终点也就越来越近了。

  下面我就重点从怎样提升个人执行力方面谈几点看法。

  首先,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努力先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待日常工作,不要借口推脱,不能依赖他人,不想马虎从事。在执行某些任务时,也许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对待困难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怕困难,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分析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结果是最终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还有一种是惧怕困难,回避困难,不思进取,绕道迂回,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最终使得工作任务的完成受到影响。面对对待困难的两种选择和两个结果,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同是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的很好,有的人却做不到呢?关键是一个思想观念认识上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要想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就要时时处处做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在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曲折、反复是常有的事。所以,成功的人士多是坚定果敢、持之以恒、善于学习的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此,我们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努力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层次和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中主动思考,反复钻研,最终把学习体会转化为工作经验,应该是提升个人执行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了最终执行的力度,对待上级的指示和下达的工作任务,如果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领悟领导的意图和工作的重要性,或者心有抵触,怨天尤人,那行动上就会消极懈怠,马虎应对,甚而随意降低执行的标准和要求。所以,思想认识到位,是我们提升执行力的源动力。只有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上级的战略高度上来,才能不折不扣、善始善终地执行上级的各项指令。反之,如果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凡事都要等到万事俱备后才敢去做,执行力就要大打折扣了。因此,在工作中间,怕有闪失,怕犯错误,怕负责任,顾虑重重,忧心忡忡,等待观望等消极表现的结果,只会是失去良机,最后什么都没做成,什么也没做好。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始终关注自己当前的工作重点,而且在每一个阶段都做到一丝不苟,事必躬亲。在明确目标,实现目标的工作过程中,监督、追踪、跟进、考核是提升执行力的有效保证。要确保一项工作任务能够按照计划的时间进度表去实现目标,就要不间断地进行监督和跟进,进而发现计划和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和问题,而管理者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办法来协调和纠正,以期按时完成阶段性和整体性的工作目标。如果监督得不到严肃的对待和实施,就很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确,考核无量化,工作中的隐患也不能完全暴露出来,对目标的完成就得不到保障。现在很多单位都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就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方便考核,每一个人的具体工作都应该按照考核的标准进行细分和量化,做到奖惩分明,这将对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办事效率,提高责任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时候一项工作任务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每项工作任务都要制定进度计划,并具体明确到哪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在什么时间会有阶段性或突破性的工作成果,这样,通过不间断的监督、追踪、考核就可以随时掌握计划实施的进度,从而推动整个工作任务顺利地向前发展。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做到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做人要有一个标准,做事要有一个原则。依靠小聪明、投机取巧、走捷径取得的成功是不会长久的。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有奖惩,但还是有人违章。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一个工作态度的问题,一个工作责任心强不强的问题,一个做人是否诚实,做事是否认真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用一颗感恩的心,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人员,那我们的日常工作就会简单、顺利、完美。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良好的工作心态,才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要时刻牢记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去偷懒的。要视服从为美德,工作中无小事,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怀着热情,带着情感去做,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尽量地做好它。对待工作,不要说不行,有时困难重重,也要坚决去执行,别人不会干的,不想干的,自己要能干,敢干,还要争取把它做好。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明白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表彰奖励时,大多数人都会说,我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以后还要争取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种戒骄戒躁和谦虚的表现。但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什么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绝不是最终目的,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还要再接再厉,好上加好。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培养自觉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习惯,摒弃惰性心理。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工作中常有的状况是:面对某项工作,反正也不着急,先拖拖着再说,等到非做不可甚至是领导追着要的地步才去做。一旦这种懒惰习惯成了自然,就会演变成一种拖拉办事的工作风格,从而降低了自己的执行力。因此,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改变惰性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习惯,把等待被动的观念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心态。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分工精神。大家都听说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分工的重要性。在现代化的社会里,一个人离开了团队是做不了什么事的。因此,在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分工,与人为善。执行力的存在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而这个工作环境就是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自己所在的团队。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是改善工作环境的重要途径,而良好的沟通能力又是提升自己的执行力的基础所在。

  综上所述,执行力不仅是一个战术层面上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门学问;它必须充分融入到团队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它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团队文化、个人素质等各个方面。

篇二:

  影响员工行为的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它们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一个企业,不管它是属于哪种类型,影响员工行为的都有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它们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第一种力量:制度。不管企业大小,首先必须建立制度。我国古人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就算是两个人合伙开公司,也要约法三章,对不对?何况对于一个人数众多的公司,假如没有了制度,怎能保证大家步调一致?

  这里说的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准则,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作什么;二是工作标准,即应该怎样做,包括岗位作业标准及业务流程。前者是强制性的,后者是指导性的,两者应当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第二种力量:管理,具体的讲是指员工上司即主管的管理行为。一个企业有了制度和程序,难道就能运作起来了么?显然不是,当然还需要组织各阶位上的管理人员发挥作用才行。

  主管的管理功能大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控制,一个是指导。控制是指,主管人员依照公司目标、制度、标准和程序,对部属的工作进行安排和监控,使部属的工作在预期的范围内进行运作,以期达成工作目标。当然只懂得控制的主管算不上一个称职的好主管,一个称职的主管还应当懂得指导。指导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导部属怎样正确地执行标准规范以及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二是例外事务的调整与指导。我们应当懂得,制度和标准是死的,而现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有的时候如果按照“标准”做就可能发生问题,这时应当怎么办?员工只可以按规定做,而主管则应当依据经验和“例外法则”(譬如公司核心价值观、客户导向或趋利弊害原则等等)作出判断,对部属的行动做出调整和指导,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种力量:文化即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无论怎样的下定义其实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的看待和运用才是最重要的。笔者在这里必须澄清一个错误的观念,在管理界许多的专家主张说,构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事情,这完全是一个误导。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那个民族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传承,同样的道理,一家公司的文化当然是这家公司精神物质文明的传承。企业文化不是写在墙上或者是文件的表达形式,而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东西,不管你是否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客观事实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企业以好的导向,不好的企业文化则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或更有甚者可能会毁掉一个企业。老子说,一言能兴邦也能毁国。而且,形成一个企业文化的主导因素是这家企业老板的价值观、习惯与修养,所谓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种力量中,制度和管理是有形力量,文化是无形力量;制度是基础是硬件,文化是动力是软件,管理是桥梁,制度和文化透过管理(人)发挥作用;制度、管理、文化就是一个系统,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我们忽略了哪种力量的存在和影响都将是不明智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知和承认它们的存在,而且,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用心构建这个系统,通过不断实践、调整,以实现三者的最佳动态的配合,这才是我们的管理者所需要考虑的。

  制度、管理、文化是管理员工的三种力量,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低层次,执行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因为基层员工的管理职能是作业。员工按照规章或规范做事情,规规矩矩,人众才能步调一致,产品才能减少差异,工作才能减少失误,才能达成工作目标。一个企业必须管理制度化,但制度化的管理绝对不是好的管理,这是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的观点,我赞同。因此仅有制度化的管理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管理和文化相配套。

  管理的中级形式就是企业的干部即主管人员所实施的管理,这也说明管理是干部的职责。老板一般不应当直接干涉或参与管理,否则干部将无所适从,公司运作将发生混乱。

  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这是因为企业文化靠老板发起,是老板的责任而不是干部的责任。请试想一下,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了老板,没有的老板的认同、参与和支持,仅凭着人力资源部门在咨询师的指导在那里穷捣鼓,无疑是徒劳无功的,必将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走入死胡同。

  认识了这些道理,了解了事实真相,管理就变的轻松愉快而有效率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