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责任视野中的教师心理健康探析] 心理健康论文800字
 

[责任视野中的教师心理健康探析] 心理健康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2019-04-20 04:20:27 影响了: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教学改革取决于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心理健康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既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两个不足
  1.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中的“德性”关注不够
  当一位教师端坐在办公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腹委屈的学生时;当一位教师在课前拿着一份“新三年,旧三年,拼拼凑凑又三年”的教案过了几眼便“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时……此时含有师德性质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刚刚开始的时候,心理学工作者为了确立其独立地位,非常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差异,强调心理健康标准和道德标准的区别。但现在,我们发现,完全脱离道德标准而谈心理健康标准,也带来诸多问题。王智等人认为,当前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研究中,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否等同于优秀教师(即师德好的教师)的标准探讨不够,因而也难于开展对心理健康与师德关系更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难于开展探讨“心理健康”与“师德”关系的实证研究。
  据薛晓阳的研究,当前心理学在健康的标准上己经从拒绝价值干预到接受价值干预。不能把心理健康理解为“没有痛苦”或“自得其乐”,或诸如“我不能改变环境,我可以改变心境”等。也就是说,心理学不仅要关心人对环境的适应,还要关心用“道德的方式”去适应。快乐如果是不道德的,那就是不健康的。具体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在良好师德之上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教师心理健康中的积极力量关注不够
  许多调查都发现,中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而在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中,也较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中的问题(消极方面),如据张积家等人的研究,国内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使用的量表极为单一,近90%的研究使用SCL-90。该量表共十个因子,如果某个测试者在某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常模,或高于某一个分数,就可以认为该受试者在心理健康的某个方面有问题。可以说,SCL-90是用来测量是否有心理问题的。而国内已有的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中有近90%在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消极方面。
  如任俊教授所言,心理问题只是心理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很小、不具有代表性的特例。心理学工作者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师的心理问题上,是不明智的。况且心理学的实践表明,人类正常的积极心理功能不可能通过“解决问题”式的研究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就解决心理问题本身来说,当我们只研究问题本身时,可能会失去另一条有效地摆脱问题的途径,教师的有些心理问题只有通过培育教师心理的积极方面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责任的心理学研究
  针对上述两个不足,我们认为,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应该寻找更具建设性的路径。而基于责任的研究无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现代汉语词典》对“责任”一词的解释是:①分内应做的事……②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这个定义强调责任的外在规定。而心理学的研究中,经常用“责任心”一词以表示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责任,并强调责任的内在规定性。况志华在其专著中,从心理学角度指出责任是一种内化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个体一般性的意识准备状态;责任也是个体一种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做出的价值判断体系。因此,研究责任这种思维方式、意识准备状态是否健康,研究已内化了的价值判断体系是否道德,使探索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师德的关系成为可能。除了探讨责任的含义外,责任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有:分类学研究、心理结构研究、心理活动过程研究等。这些研究为解决上述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中的问题开辟了途径。
  1.责任的分类学研究
  在责任的分类学研究中,伯恩贝彻(D.Bimbacher)的“事前——事后”分类在研究心理健康的积极面上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事前责任通常是指行为者对于某种认识到的、发生于未来的事态的心理和行为的准备状态;事后责任是对行为者过去的行为或行为结果的归因。任俊认为任何特定的条件引起的变化如果向个体喜爱的方向变化,就是积极。事前责任总是指向于那些人们希望得到的东西,或预防发生不受欢迎的事情。因此,事前责任含有积极之意。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之前就能意识到责任并能努力地承担责任,是其积极心理的表现。
  从责任关系来分,一般认为责任心包括自我责任心、家庭责任心、他人责任心、职业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赵兴奎、张大均从个体对自身的责任心、个体对他人的责任心及个体对物的责任心三个方面,将责任心分为自我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和环境责任心。作为教师而言,上述责任心都必须具有,而其中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责任心尤其重要。
  2.责任的内在心理结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责任的内在心理结构包括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等三个基本要素。责任认知是对责任客观方面的认知,主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责任是什么?第二,有没有能力、怎样去履行责任?第三,如果没有履行责任,其后果是什么?责任情感是对责任的客观方面的主观认同及情感体验,包括同情心、义务感、良心、羞耻感、爱心和奉献精神等。责任情感和责任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责任认知是责任情感产生的基础,责任情感又影响着责任认知的深刻程度。责任行为包括责任行为能力、履行责任的意志和履行责任的行为习惯。
  3.责任的心理过程研究
  对于责任过程,国内学者认为责任的心理过程就是“责任推断(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责任推断包括对责任起因的不可控与可控两方面。在维纳(BernardWerner)看来,起因的可控性最为重要。如果一个过失的起因被当事者认为是可控的,当事者就会为过失承担责任;相反,一个过失的起因被认为是不可控的,当事者就不会认为对过失负有责任。因此,如何看待责任的起因含有积极或消极之意。责任情感包括积极情感(如满足、同情等)与消极情感(如生气、谴责、焦虑等)。人们之所以有积极情感,是因为认为个体履行了责任;相反,人们之所以有消极情感,是因为认为个体没有承担责任。责任行为包括积极应对(个人努力、寻求帮助等)和消极应对(拒绝、逃避等)。承担或履行责任是因为人们认为有承担或履行责任的必要和义务;放弃责任是因为对自身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做出了负面判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