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男装结构与工艺课课程改革 [改课:课程改革的应然选择]
 

男装结构与工艺课课程改革 [改课:课程改革的应然选择]

发布时间:2019-04-20 04:21:57 影响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借用成尚荣先生的话来说,十年间我们逐步达成一个共识:“课改必须改课”。这是因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要求,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去落实和体现”。作为一个教研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去研究和实施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问题。为此,我与我的同事们,在广泛学习、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努力探索“改课”的路径与方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情境创设:课程改革初印象的一个代名词
  笔者2003年调入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恰逢我市初中段全面进入课改。课改之初,参加过若干次的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培训,也组织过多次市级新课程改革培训与交流活动,同时,观摩了上百节新课程改革研讨课,感觉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说,情境创设就是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的一个代名词。
  “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无疑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课改之后的一段时间,研究情境创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形式多样,有的从真实的生活情境着手创设,有的从童话、传说、科学幻想着手创设,有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着手创设,等等,创设了许许多多好的情境。但也有的是“为情境而情境”,所创设的情境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影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有“不知所云”之感。比如,笔者听一位初中数学教师执教《频率》一课,创设了如下一个活动情境:第一步,掷;第二步,做记录;第三步,统计;第4步,小组汇总;第5步,计算频率……这一情境实际上是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去操作,学生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所以根本起不到导向新知学习的作用。如果一个情境不能发挥启发、唤醒与导向功能,我认为,宁愿不要情境。
  出现上述问题,关键是对情境创设的认识问题,笔者认为,真实有效的情境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承重墙”的作用,而不是徒有华丽外表的“装饰”。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杨裕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情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是要简明的、真实的、合理的;三是能尽快将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知识本质。情境也有不同的类型,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现实情境”外,还有“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在2004年全国青年数学教师的评优课上,笔者聆听了“线段、射线、直线”一课,其中在讲“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执教者引导学生做了两个游戏。游戏一:教师让1名同学站起来,然后说“与他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站起“1个、2个、3个……”,迟疑地、陆续地……结果是“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问同学何故?答曰“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游戏二:教师让2名同学同时站了起来,然后说“请与这2名同学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站起来”,冲动地站起来、又坐下……结果是“站起了一排同学”,教师问何故?答曰“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样的简单活动情境,就将知识的本质很好地揭示了出来,且恰到好处。
  好课标准:课程改革永恒的一个主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将课改的理念融入教学行为之中。这就需要回答,什么样的课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春莉导师、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文喆先生等均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好课的标准。纵观上述各位学者的观点,尽管评价标准不同,但不难看出,都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衡量一节好课的关键要素,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其实,评判一节好课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我省著名特级教师马明先生说,“尽管好课的标准无法确定,但作为好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更要看到学生的聪明才智;二是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等。”诚如马老所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用“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则严重束缚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而“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这样的所谓“好课”,其结果往往是一节表演课,教师是演员,是主角,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
  连云港市教育局于2006年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年”的主题活动,活动要求实施“四百工程”,其中之一是“百节好课展示工程”。为此,由市教研室组织开展了为时一个月的百节好课观摩活动。本次展示活动涉及中小学26个学科。执教教师均为县、区教研室和有关学校推荐的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市优秀课比赛获奖教师以及课改骨干教师。市、县(区)教研员、特级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进行了现场点评。笔者观摩“百节好课”之后,曾斗胆提出了“好课”的六个基本特征,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好的反响。这六个基本特征是:
  一是教学目标有机融合。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是多元化的,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个区别比较明显的地方。从操作层面来说,其关键就是如何将这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之中。对一节好课,其教学应努力体现教学内容中所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能够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