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策划方案 > 新时代“劳动教育”2020参考方案
 

新时代“劳动教育”2020参考方案

发布时间:2020-10-13 15:26:03 影响了:

  新时代“劳动教育”2020参考方案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龙泉气质的劳动教育模式。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劳动教育方案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新时代“劳动教育”2020参考方案
 

  方案一

  6月中旬,xx市xxx区发布了关于落实《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成为xx市第一个发布落实细案的区县,紧接着6月29日,xx区也发布了相应的文件,本文分享xxx区的方案全文,希望对研学人有所帮助,全文如下:

  各所属学校: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和全国、省、市、区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龙泉气质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工作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和思想品质。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源泉。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加强诚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在劳动教育中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3、建立学校的劳动教育机制和体系。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富有实效的中小学动教育机制和体系,创建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在全区中小学中普遍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三、工作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坚持思想引领。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教育为本。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让学生学习劳动知识、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强化综合实施,注重出力流汗。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注重实践体验,学工、学农、学商,真学真干,出力流汗。

  4、体现时代特征,深化产教融合。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结合区域汽车工业产业、商业服务业、龙泉山森林公园等实际,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主要途径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堂是传播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形成劳动能力的主渠道,是实现有效劳动教育教学的主战场。

  1、五育融合,构建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画”劳动、“唱”劳动、“写”劳动、“演”劳动、“算”劳动等活动,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2、保证课时,分类分段实施。落实课程设置要求,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确保劳动教育课时每周不少于1课时。按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分学段分年级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的综合实践课程;同时利用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少先队活动课等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观念和技术教育。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

  3、开发课程,凸显时代特色。充分利用学校和实践基地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发校本劳动课程,组织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在课程开发中要整合现代化生产劳动模式、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内容,多维度、多领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以实践体验为主方向,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1、丰富活动,培养劳动观念。精心设计开展好劳动教育“十个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劳动教育的平台,以“上好一节劳动课、建设一个劳动基地、种(养)好一亩三分地、学会一门劳动技术、实施一张校园服务作业表、开展一场劳动分享会、组织一期手工劳技展演、建立一支劳动志愿服务队、参加一次劳动社会实践、争当一次劳动之星”等为实施路径,积极构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安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实效。

  2、集中体验,培育劳动精神。各学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精心组织,以集体劳动为主,创造性开展劳动周活动,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每年公益劳动不少于20学时。学校每年整合其他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大赛,全区把劳动技能大赛纳入中小学生竞赛项目。

  3、拓展基地,奠基劳动能力。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各学校在校内外建设常态化劳动教育基地(如:实验室、种养地),统筹兼顾,使劳动教育日常化、常态化、系统化。区教育局将命名一批xxx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各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经开区工业体验基地、商业服务业实践基地、龙泉山森林公园学农实践基地等学工、学农、学商的劳动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主渠道,合力实施劳动育人

  围绕“自己的事自己做、学校的事争着做、家里的事主动做、社会的事帮着做”“定岗位、定任务、定目标”,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开展。实现校内公益劳动日常化、小区劳动经常化、家庭劳动清单化、社会劳动多样化。

  1、家庭劳动清单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日常家务劳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家庭劳动任务清单,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以孝亲、敬老、爱幼等主题家庭劳动日活动。每年学会1至2项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技能。

  2、校园劳动多样化。坚持学生值日制度,合理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通过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团队日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

  3、社会劳动志愿化。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要积极搭建平台,与社区、工厂、农场、商场等场馆和教育基地开展合作,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劳动研学、职业体验活动,拓展劳动教育的途径,让学生在劳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以激励评价导向为主抓手,激发青少年学生体验和认知劳动价值观的内生动力。

  各学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劳动强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劳动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制度,制定详细的劳动教育方案,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2、多措并举,强化师资。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各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配备专任教师,聘请行业专业人士实施劳动教育,进行专项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的自觉性,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4、加强督导,注重评价。区教育督导委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目标考核体系,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

  方案二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近日,xx县教体科技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了《xx县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此夯实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各项举措,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xx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该方案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五项原则,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该方案明确了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内容以及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等工作内容。方案明确劳动教育课时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加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充分结合地方民族传统劳动特色,以及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加大劳动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培养,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课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开展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劳动教育机制,保证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通过拓展实践场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强化安全措施,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

  为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实落地,该县加强组织保障,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各学校根据实际,按学期做好规划,统筹好各类资源,按计划组织实施,构建“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体系。各校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将学生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依据。该县教体科技局制定《xx县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评价考核细则》,负责对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对工作开展不实、工作推进滞后的学校在年度目标考核时扣减相应考核分,并限期整改,确保劳动教育有序推进。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