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党课下载 > 新时代的基层调研,应更接地气一些
 

新时代的基层调研,应更接地气一些

发布时间:2019-12-25 10:01:04 影响了:
  新时代的基层调研,应更接地气一些

  循着地图走、跟着导航看,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既不受所谓“向导”的约束,也不受“经典调研”路线的牵制,如此“接地气”的调研,才有可能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取第一手信息。调研没有预设主题,要求领导干部到基层去“真找问题”,“找真问题”。其目的在于打破陈规视角,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听百姓心声、解百姓问题,把矛盾问题化解在群众的家门口,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不仅是联系群众、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正所谓,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全是困难;到基层去走走,想到的全是办法。调研方法决定着调研工作的实际效果。方法虚,则成效虚;方法实,则成效实。要想多听实话、多察实情,收到调研实效,就要多开展类似的“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式的调研。直接与群众见面,看到的是真实情况,听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意见,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如果身子扑不下去,脚上沾不得土,“身到”而不“扑下身子”“接地气”,胡乱走走,随便看看听听,不可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写出沾着露珠、带泥土香的作品。调研亦同此理。一些地方在调研中所暴露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值得警惕。不管是“浮在面上,沉不下去”式的浅尝辄止,还是“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式的走马观花,无论是“事先打好招呼、设置规定路线”式的装模作样,还是“前有车队开道,后有随行保障”式的虚张声势……凡此种种“不接地气的调研,听到的只能是“违心话”而非真心话,看到的只能是“盆景”而非实景,不仅难以让调研收到应有效果,还会引起干部群众的反感。

  基层调研,要改变以往“打招呼”、“踩点去”、“按点到”、“听汇报”、“带材料”的“锦上添花”式调研,要主动找参考,听真话,摸实情,听心声,少听喜,多解忧。使自己得到更加全面、真实、丰富的信息,避免陷入“一面之词”的被动。

  调研是一种工作方法,是听民声、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的重要渠道。“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优良作风。基层调研就是要走村入户接地气,嘘寒问暖访民生,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走访调研更要走心,不能流于形式、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不能带着问题先入为主、自以为是去调研,这样不但看不到民情、听不到民意、找不到民需、形不成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还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做“无用功”。

  基层调研主要是“身入”。古人云:“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研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关怀温暖带下去,把问题需求带上来、把办法经验带上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干事之需和成事之道,必须要密切联系群众,走进群众的心坎里,才能实现调研真正意义和价值。

  基层调研核心为“务实”。调研走访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调研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解决问题,要坚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求深,真正把调研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只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群众自然会真心欢迎、积极配合。反之,如果群众听不到反馈、看不到结果,就会认为调研只是“走过场”、“一阵风”而已,致使百姓反感,群众寒心。

  调研必须带着真心、用心和专心来走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感知群众的真情实感,怀揣着一颗群众利益大于天的赤子之心,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难题,突出调研走访的实效。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