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调查报告 > 生动鲜活社会治理调研材料
 

生动鲜活社会治理调研材料

发布时间:2021-07-05 08:46:56 影响了:
  生动鲜活社会治理调研材料

  建立健全自治制度,适度赋权于民,引导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事务讨论、协商、监督,让社区居民享有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社区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生动鲜活社会治理调研材料,欢迎阅览。

生动鲜活社会治理调研材料

  以居民“微自治”疏通社区治理“毛细血管”

  ——关于创新基层社区治理的调研思考

  “微自治”是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延展与深化,旨在扩大社区自治空间,缩小社区治理单元,细化社区治理内容,推动基层民主自治规范化、法治化,着力疏通社区治理“毛细血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一、动因分析:推进居民“微自治”是破解当前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选择

  1.社区职能存在“跑偏失衡”亟需理顺。当前,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社区承担的行政性事务越来越繁杂。目前社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权力相对有限,管不了、管不好成为社区工作常态,社区工作人员往往疲于奔波,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我管理缺乏良性互动与有效衔接,社区应有的方向把握、方法指导、服务供给等主要职能跑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难如人意。

  2.社区自治面临“空间挤压”亟需扭转。社区是居民的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治理的应有之义。但因行政职权的过度介入,自治主体的地位、主动性弱化,作用发挥虚化,自治空间受到较大挤压,居民意愿表达渠道趋窄,参与决策机会较少,不少利益诉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导致矛盾纠纷花样频出,一定程度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有序运行和社区的和谐稳定。

  3.社区运转遇到“无形之墙”亟需疏通。随着社区治理走向深入,无论是构建区域化的党建体系、专业化的自治体系、多级化的网格体系,还是构筑居民主体、政社互动、多元参与的新型治理模式,亦或是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及群团参与治理能力,都是影响社区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无形之墙”,亟待从机制体制上予以调整优化。

  二、实践探索:“微操作”助推“微自治”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初步成效

  1.创建“微社区”,治理单元梯次下延。为缓解大型社区便民服务点不够、居民需求难满足问题,按照地域相近、利益相关原则,将楼盘小区纳入网格化体系,构建“市—镇—社区—网格”四级治理网络,甚至部分社区继续下延到楼组、楼道这一治理单位,把社区居民的自治实践落实到利益紧密相关的共同体,群众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更高,民间性和草根性特点更加突出。

  2.着眼“微事务”,多元服务要素下沉。通过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下放行政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延伸公共服务,推进社区自治,让居民办事集中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同时,打破贪大求洋的传统思维,把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作为自治事项,让社区微自治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满足居民求富、求乐、求美需求,最大程度撬动自治热情。

  3.建构“微团队”,自治力量主体下移。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导向原则及“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操作原则,让渡自治空间,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招募居民志愿者,成立“自管委”,组建治安巡逻、心理咨询、文明劝导等服务队,定期开展服务活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培育社会自治组织,承担政府溢出职能,打造社区治理主力军。

  4.搭建“微平台”,自治保障资源下行。加大社区用房投入力度,设立居民议事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公益性自治活动场所,确保社区居民自治有阵地。打造互联网+公共信息化智慧应用平台,推出社区便民服务系统、手机APP、微信群,让大数据上下贯通、左右共享。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凡属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一律不得转嫁给社区;依法应由社区协助的事项,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5.完善“微体系”,推进协同机制下放。坚持党建引领、公众参与、协商共治、政企互动的“一核多元”微自治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培育健全社会组织,因需而宜成立文体活动、文明劝导、家电维修等专业团队,强化政企服务项目共建,鼓励参与社区民主选举和社区事务管理,促进社区自治精准化、规范化、协同化发展。

  三、对策思考: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居民“微自治”走深走实

  1.实现“微自治”,参与是前提,要进一步推动自治意识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加大宣传引导,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建设社区靠自己、建好社区为自己,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增强社区归属,强化社区事务与居民之间的利益联结,通过利益关系破解居民“弱参与”问题。注重实践引领,积极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活动,及时收集、回应群众诉求,在知民情、解民忧的具体实践中,激发居民参与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实现“微自治”,队伍是关键,要进一步推动自治力量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要充实力量,遴选一批经验丰富的“爱管事、会管事、管成事”居民,充当社情民意的“气象员”、社区纠纷的“调解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群众事务“代理员”、居民权益“监督员”。要落实待遇,落实和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报酬和相关福利,建立完善奖惩使用机制,努力以良好待遇引人留人。要提升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外地现场教学、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社区工作者及自治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本领,更好满足形势要求、群众需求。

  3.实现“微自治”,投入是基础,要进一步推动自治保障由“零敲碎打”向“系统集成”转变。在硬件保障上,持续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有效保障水费电费、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资金,着力解决微自治载体问题。在服务能力上,针对社区社会组织结构不全现状,扶持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持续开展“希望村塾”“法律援助”等个性化服务。在资源整合上,整合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大事共商、难事共解、实事共做的自治新格局。

  4.实现“微自治”,制度是根本,要进一步推动自治机制由“浮于表面”向“常态规范”转变.建立健全自治制度,适度赋权于民,引导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事务讨论、协商、监督,让社区居民享有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社区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完善法治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法治,激发居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确保社区各项工作在法治的轨道内运行。建立居民议事制度,共商共议社区发展、居民帮扶、纠纷调解、资金筹集等事项,打造“周五聊吧”“老年暖”等志愿服务品牌,形成共同治理合力。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