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新农村建设毛概论文:浅谈新农村建设论文
 

浅谈新农村建设毛概论文:浅谈新农村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17 03:35:53 影响了: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新农村建设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新农村建设毛概论文篇一

  《浅谈新农村建设》

  【摘要】探讨了新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从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系统、新农村乡村景观、新农村旅游景观建设等多个方面研究了新农村的建设,分析了新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城市,新农村,经济,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即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一种社会状态。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但就实践来看,存在推进速度过慢、建设质量极低、形式化现象突出、资金浪费惊人等问题,全国多数地方基本处于探索之中。

  一、新农村城镇化建设

  城市有城市的历史与功能,所以形成城市的肌理和布局方式,乡村有乡村的历史与功能,因此形成乡村的布局模式,同样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照搬城市的建筑形式、街道布局、河道处理方式,防止出现类似城市的美化运动。长期从事城市与国土及景观规划的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从1997年就呼吁在城市化和城镇建设中应避免形式主义的“城市化妆行为”,专门辑文呼吁警惕暴发户意识下城市美化运动。在前不久的中国21世纪城镇化发展战略论坛上,俞孔坚提醒人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可能被部分急于追求政绩的乡镇干部简单理解为宽马路,大洋房,这可能给五千年的中国乡村大地的生态和乡土遗产景观带来不可逆的“破坏性建设”。人们的目标应该是把城市建成生态化、人性化的宜居城市,而不是把乡村建成城市。城镇内有完善的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便利的、合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置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体系、劳动保障等都可以有效地惠及每一位农民,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业能力以及人口素质。让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新农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和园林景观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将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

  1、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系统

  在乡村里,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林地资源,几千年不断地开垦,使中国土地生态异常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历史上,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乡民往往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城镇化对土地的侵占又将使这种人地关系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广大乡村在漫长的人地共生体的互动和演化过程中,生态安全格局往往和乡土文化遗产景观相叠加而存在,如村落背后的“龙山”,村落前面和边上的“风水池”和“水口”,都是关键的生态景观,也是村落民间信仰的重要依托,因而往往得到时代村民的保护。所谓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对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包括连续完整的山水格局、湿地系统、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绿道体系,以及中国过去已经建立的防护林体系等。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连续完整的网络。中国乡村的山水格局、生态景观、乡土文化遗产和草根信仰体系,是中国乡土聚落天地人神和谐的基础。

  2、新农村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景观区域。根据多学科的综合观点,从空间分布和时间演进的角度看,乡村景观是一种格局,是历史过程中不同文化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干扰的记录,一方面反映着现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其年代久远,也是人类景观中最具历史价值的遗产。景观包括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因此,乡村景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逐步实施。

  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化程度过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新农村生产目标难以实现。

  当前,我国农村现代化进展十分缓慢,主要表现为:第一,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尤其是我国南方的山区与丘区,农村机械化水平十分低下,几千年的简单人工劳作仍然是普遍现象。第二,现代智能设施农业还处于“表演”阶段。尽管现代农业的智能化设施在一些地方出现,但多数是“表演性”农业设施,投入大,产出小,市场化运行难以为继。高端农业智能设施项目更是政府示范项目,经济效益差,无法市场化运作。

  2、农业天生弱质的地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增收效应弱化一再表明新农村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制度障碍。

  近年来,农村生活已越来越宽裕,但城乡差距仍然相当大,而农民主要收入基本来自于非农产业。2011年,笔者进行过广泛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丘区与山区农村,80%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仅仅20%左右的收入来自农业本身。笔者对四川与重庆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人均年入上的差距仍然很大。首先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占了82.2%,仅有17.8%的农村居民年收入能上2万元;而城镇有94.3%的居民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只有极少数人在2万元以下。其次是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出售农产品、经营(贩卖)各种商品、受雇佣为他人提供临时劳务所得收入以及固定工资(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大多不稳定,拥有固定收入的人很少,只占了12.2%;而城镇居民中有80.3%的人主要收入来自固定工资,二者之间的差异显示出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拥有更多的固定收入。

  3、政府项目调控的非科学性导致建设时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浪费。

  中央以及省级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取向得民心顺民意,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尤其是项目资金安排的先后顺序上,存在严重问题。中央向农村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基础设施、农业水利、国土整治、退耕还林、农业补贴、农民社保与救济等。但是,有些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县级以下政府落实过程中,出现了巨大浪费。这种浪费,源于上级政府项目调控方式存在的严重弊端。

  四、科学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1、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前置条件。

  2、合理安排新村建设示范点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3、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4、公共服务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硬核。

  5、新农村综合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型载体。

  总结

  新农村建设是目前我国农村建设的新趋势,是农村响应国家号召所做的努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策略。新农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治安问题就是其中一个。众所周知,农村治安差是影响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我国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解决农村治安差的现状,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安康。治安问题是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问题,它的解决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研究新农村建设中治安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孔坚,警惕和防止“新农村”名义下的破坏性建设—关于保护和巩固和谐社会根基的两个建议[N].科学时报,2006-03-29。

  [2]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5):38-45。

  [3]张建华,陈火英。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建设[J].建筑时报,2005(2):61-62。

  [4]杨云峰,沈实现。城郊村镇的规划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5,31(23):19-2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新农村建设毛概论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