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甘肃近代新闻与传播活动探蠡 蠡探
 

甘肃近代新闻与传播活动探蠡 蠡探

发布时间:2018-12-27 04:31:57 影响了:

  [摘要]近代是甘肃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起步期,诸多传播媒介在甘肃民众中产生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代甘肃的诸多信息传播媒介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梳理,勾勒出了近代甘肃电影传播活动的发展轨迹,并从传播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以期能够完整把握甘肃近代传播活动的进程和其内在发展规律。
  [关键词]甘肃;近代;新闻传播活动
  [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019-04
  
  甘肃近代的新闻与传播活动是甘肃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合力下形成的,在近代80多年(1840~1919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甘肃文化特色的、异常丰富的传播形态。在近代报纸产生以前,与邸报并存着书院、书册、羊报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新闻事业方面经历了从官方邸报到近代化报纸的出现、发展以及辛亥革命后短暂的繁荣,五四时期留学生报刊的大发展等;甘肃邮政、电信的传播体制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建立;同时,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进入甘肃。在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近代甘肃独特的信息传播格局。
  
  一、辛亥革命前近代甘肃的新闻传播活动
  1912年之前,甘肃出现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官方邸报、书册、书院、电信、邮政以及近代报刊。总体上,各种媒介并存,但对甘肃社会和民众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邸报方面,在甘肃邸报的编辑、发行活动中,驻京城的陕甘京塘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除了进行邸报的誊录、筛选、整理、封发和付驿等本职工作外,还负责收受、转呈本省公文和中央各部院发给本省的公文。邸报的受众主要是各级甘肃政府官员以及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此外,尽管甘肃当时已经具备了创办传播省塘新闻、民间报房以及小报的条件,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相关资料。
  图书方面,在古代甘肃曾经有过几个光彩照人的时期,晚清随着朝廷对于颁发钦定书籍教化普及的要求,甘肃地方官府开始对图书有所重视。除省府刊印图书外,各州、府、县衙门也刊行图书。在官府的影响下,书院刻书日渐发展。这一时期,刊行的图书主要为志书、教学用书和医术用书等,兼有政治、经济、法律、游记和谱录等方面的书籍。晚清甘肃的雕版书籍仍然采用明代通行的线装法,其中一半图书的版式采用元代的大黑口版心,版式陈旧,书法和雕印并不精致。晚清甘肃图书的发行是随着书籍的广泛流传而开始的,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图书发行的形式有官方发行、书肆和私人交换等。这一时期出现了图书出版发行的管理规定,如光绪二十九年(1903),甘肃文武高等学堂兼办的甘肃官书局《章程》中明确规定:“遵事窃查甘肃现在创办文武高等学堂,嗣后各属中小蒙养各学堂,逐渐推广,一切课本应有官发之书,以资肆业。”其中的“应有官发之书”指学校使用的课本必须经过官方审查。
  鸦片战争以后,甘肃书院呈现出衰落趋势,有的书院荒废,有的书院毁于战火之中,有的书院因缺乏管理而名存实亡。同治年间,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为了振兴甘肃的教育事业,采取许多积极措施,如恢复书院、增设义学、制定治学准则和刊印教材等。在左宗棠的推动下,甘肃书院教育再度出现了复兴局面。清末,随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掀起,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唤醒国民,呼吁推行变法,使得“兴学育才”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清政府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 废除书院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905~1906),兰山书院和求古书院首先改为学堂,其他书院相继改为各种专门学堂和中学堂。有的则改为小学堂,到民国初期,书院之名全部消失。
  甘肃的电信事业始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历经清末和民国、甘肃解放后的50多年两大时期。清光绪十六年(1890),兰州始建电报通信,业务萧条,入不敷出,不能自给,甘肃藩库年拨银2万两维持通信,后来拨银逐年减少,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邮传部成立,电报收归国有,拨银停止。清代兰州成为陕甘总督、甘肃布政使、兰州府驻地,逐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邮传网络,有驿路六条,驿站、急递铺密集,连接四方。光绪二十二年(1896),大清邮政正式成立,至此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存在3000多年的中国古代邮驿才被近代邮政逐步代替。
  甘肃近代第一份报刊的出现时间要比东南沿海地区晚很多。在维新派的带领下,国人自办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形成了国人创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在这种形势下,1898年9月,兰州金城书局创办了《群报辑要》。该报是近代甘肃最早的报刊,主要刊登时务新政和维新变法的思想观点来寻求和探讨治国治省、强国富民之法。这一时期,甘肃主要的报刊除了1898年创办的《群报辑要》外,还有《陇右报》(1906年)、《甘肃官报》(1907年)、《甘肃教育官报》(1906年)、《劝业公报》(1911年)以及甘肃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参与创办的《秦陇》(1906年)、《关陇》(1908年)、《夏声》(1908年)等。
  《陇右报》1906年创刊,在兰州出版,五日刊。每期36开一册,用活字印刷,由兰州官报局印行。内容分为宫门抄、谕旨、吏政、学务、财政、商学、工政、刑政、兵政、路电、杂录等专栏。该报大部分内容是宫门抄、辕门抄以及官府各部门的公文章程以及各级官员的奏章,其中内容大多为适应当时实施新政的形势,为甘肃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此外,路电专栏是国际新闻,不过所占篇幅不大。1907年,《陇右报》停办,改出《甘肃官报》。
  《甘肃官报》1907年正月二十日由甘肃官书局创办,主笔先由付宝书担任,后由陈光在担任。《甘肃官报》每月出版6期,每年从正月二十日起至腊月二十日止,共出66期,遇闰月增出6期。逢5、逢10出版。该报是一份32开本期刊式报纸,初为石印,至1909年开始铅印。《甘肃官报》是一份政治时事性报刊,内容分为谕旨、邸抄、陇政汇编、奏议辑要、直牍选纪等。由于现存资料不全,该报具体停刊时间不详,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后一期是宣统二年(1910)十月第5期。
  《甘肃官报》是为了维护行将灭亡的封建统治而创办的封建政府机关报,因此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非常落后,该报没有采取当时商业报纸常用的对开四版的做法,仍然采用古代传统的书册式装订。内容上主要是数量繁多的公文、文告,以便通过报纸传达命令,教育下级官员和民众;同时,宣传了一些改良主义的思想观点,传播了一些新知识、新思想。
  辛亥革命前,一批甘肃学子怀着服务桑梓、振兴甘陇的目的开始跨出省界,外出求学。由于认识到新闻事业在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开始创办报刊。1907年,陕甘留日学生范振绪(甘肃人)等在东京创办《秦陇报》,这是甘肃留学生参与创办的第一份留学生报刊。该刊疾呼救国救亡,反对立宪,指责地方政治弊病,号召人们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而斗争。刊物出版后采取秘密邮寄或者由革命分子带回家乡的方式,革命思想开始影响到甘肃的许多青年。
  
  二、辛亥革命后近代甘肃的新闻传播活动
  辛亥革命以后甘肃新闻传播活动受到东南沿海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图书方面,甘肃图书编辑出版整体上处于无组织状态,特别是一些个人文集、传记等不涉及国家政治的图书,只要著者有资金,就可以到私人、团体或者官办的印刷机构刊印发行。民国早期,甘肃出版的图书主要为文史类、教育类等。
  电信邮政方面,电报量虽有增加,开办市话、长话和无线电报业务,但因员工增加,支出仍然超过收入。兰州通信建设起于军政之需,开办民用后时常被迫移作军用。民国三年(1914),甘肃巡按使张广建购置了3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开办省城电话,但仅限军政使用。民国七年(1918),电话和电灯合并,甘肃省垣电灯电话局成立。报刊在这一时期也是邮政的主要业务之一,外埠发行由邮局按新闻纸寄递,先经内政部核准,再向邮局申请,才能寄递。
  同时,电影作为一种时尚的电子媒介开始传入甘肃。1918年秋,韩仰鲁以重金从西安请来电影放映师,在兰州皖江会馆(今兰州市张掖路山字石),用手摇式无声放映机,为甘肃省长兼督军张广建等军政要员放映电影,电影内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记录片断。1926年2月,甘肃省教育厅筹办的省立兰州民众教育馆也是甘肃最早的官办电影放映场。
  辛亥革命以后,甘肃的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短暂繁荣期,政党报刊主要有《兰州日报》(1912年)、《大河日报》(1913年)、《甘肃民报》、《河声日报》(1916年)、《边声周报》(1919年)、《通俗日报》(1913年)、《甘肃公报》(1913年)、《陇右公报》、《政闻报》(1913年)等。此外,1913年甘肃民间发行的报纸有《边声周刊》、《河声日报》、《金城通报》、《甘肃民报》等。五四时期,留学生创办的报刊是这一时期甘肃新闻事业中的最大亮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春晓学社季报》和《新陇》。
  
  三、近代甘肃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一)甘肃近代报刊起步较晚,先天不足且发展缓慢
  中国近代的报刊与西方国家相比出现较晚,而甘肃地处西北偏远落后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较,也落后了很长时间。甘肃第一份近代报刊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由改良派创办的《群报辑要》,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落后了80多年,并且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首先,近代甘肃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发展的节奏十分缓慢,造成对新闻的需求较少。第二,在近代闭塞落后的甘肃,农民作为社会的主体,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社会生活。甘肃整体农民的视野和活动范围有限,对外界的交往联系只是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外界的变化、动荡对他们影响不大,因此,社会对新闻的需求自然不会很多。第三,甘肃的封建统治者控制的邸报,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下,基本上能够满足统治阶级内部传达政令、维护统治的需要。第四,甘肃民众文化水平较低,外国教会报刊没有像东南沿海一样传入甘肃。甘肃地处西北,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外国传教士进入较晚。但由于甘肃民众文化水平较低,这些传教士将主要精力放在创建教堂和开办教会学校上,没有像东南沿海一样大规模创办报刊。
  (二)官办、党办报刊构成了近代甘肃新闻事业的主体,留学生报刊则是甘肃近代报刊的一大亮点,民办报刊发育不良
  甘肃近代报刊中,不论是清末还是民初,大部分都是官办报刊,辛亥革命后甘肃报刊出现了第一次短暂的繁荣,创办报刊的主体是掌握甘肃政坛的封建官僚、北洋军阀和地方军阀等,他们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在拼命扩充军队的同时,都相继创办了自己的报刊,通过舆论鼓吹自己。如共和党甘肃支部创办的《兰州日报》,国民党甘肃支部创办的《大河日报》、《河声日报》,北洋军阀张广建创办的《边声周报》等。官办、党办的报刊成为近代甘肃新闻事业的主体,与甘肃特殊的政治局势不无关系。
  留学生创办的报刊是近代甘肃新闻事业的一大亮点,这些报刊为甘肃社会输入了新文化、新思想,改变了甘肃社会闭塞、落后的状态,促进了甘肃人民的觉醒。留学生创办的报刊对于甘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在文化方面,首先,近代甘肃留学生报刊作为一种先进的异质文化的载体与传播工具,及时地充当了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先进文化同甘肃本土文化交流的媒介,促进了甘肃文化模式向近代转变。其次,近代甘肃留学生报刊向甘肃输入了大量的科技文化知识和先进思想,促进甘肃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和转型。他们不仅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同时通过在外地的生活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开始思索家乡落后的原因和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通过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向甘肃输入新思想、新文化。在经济方面,通过报刊向甘肃介绍近代企业管理理论、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对于甘肃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报刊中发表了大量关于甘肃交通状况的文章,促使甘肃统治者的觉醒,开始着力改善甘肃交通不便的状况,为甘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他们还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口号,使甘肃民众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这方面来看,留学生报刊无疑是近代甘肃职业教育的倡导者。
  19世纪6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对外国人来华兴办报纸、垄断舆论深表不满,倡导国人自办报纸,民办报纸遂应运而生。近代甘肃民办报刊一度出现,但没能生存下来,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限制极军阀势力的遏制,加上商品经济不发达,因此,民办报刊没有茁壮地成长,也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但为以后甘肃民办报刊的创办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三)报刊与书院、书册和电影等多种传播手段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了近代甘肃新闻与传播活动的基本框架,形成了近代地方传播体系,但地区发展不均衡
  由于近代甘肃报刊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近代报刊产生以前,甘肃书院广泛建立、书册大量印刷与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官方邸报的重要补充,适时地承担了大众媒介的作用。同时,改变了以前文字传播的传统社会结构,打破了少数人对文字的垄断局面,使平民百姓有机会接触书籍,接受新知识,了解外界社会。书籍还具有启迪民众、传播思想的作用。因此,甘肃近代书籍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书院的建立及其教育的实施,给甘肃创建了一个更加有影响力的教育平台,书院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扩大了信息的交流范围。随着书院的广泛建立,近代甘肃民众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受众,为以后甘肃近代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电影在甘肃的第一次放映是1918年,随后进入了甘肃官办、军办电影时期。这时东南沿海地区的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甘肃早期的电影更是发挥了大众媒介的作用,放映影片内容多为记录片。政治性色彩浓厚、宣传功能突出是甘肃早期电影的特点,不像东南沿海省份,电影被看作是一种商业性很强的赚钱工具。
  报刊和书籍、书院和电影等多种传播媒介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了近代甘肃新闻与传播活动的框架。但地区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兰州是全省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近代甘肃报刊的发展绝大多数都在兰州,而省内其他地区近代化报刊则出现得更晚。
  (四)近代甘肃的新闻与传播活动在西北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甘肃与青海、陕西、宁夏、新疆和四川相邻,特殊的狭长地形,使甘肃的新闻传播活动在西北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甘肃是沟通内地与边疆信息传播活动的重要枢纽,在促进内地和边疆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狭长的地形决定了甘肃新闻与传播地理生态非常独特,易受到其他相邻省份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其他的省份。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近代开放的大众传播媒介形成极其复杂的互动关系,如西北地区最早的近代报刊是1896年陕西出版的《时务斋随录》,紧随其后的1898年,甘肃《群报辑要》创办;1907年,在甘肃、四川等省的影响下,西藏第一份近代报纸《西藏白话报》创办;1910年3月,在甘肃等省份的影响下,新疆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伊犁白话报》创刊发行。宁夏和青海分别在建省后开始了自己的新闻事业。此外在西北电信、邮政的早期发展过程中,甘肃更是起到了核心作用。
  纵观甘肃近代新闻与传播活动的发展情况,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甘肃在中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和西北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文.近代甘肃的新闻事业[J].新闻大学,1997年秋季号.
  [4]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3.
  [5]洪深.洪深文集(第4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6]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新闻出版志•出版卷[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