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鲜切苹果果肉颜色及酚\酶的变化】酚氧化酶
 

【鲜切苹果果肉颜色及酚\酶的变化】酚氧化酶

发布时间:2019-02-25 03:50:55 影响了:

  摘要:以翠秋苹果(Malus pumila Mill.cv.Cuiqiu)果实为试材,切分加工后,常温条件下培养皿盛装,定时(开始时间、15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10 h、12 h)调查褐变发生情况,并检测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结果表明,苹果切分过程中总酚大量外释,导致营养、品质劣化,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前期短时上升而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果实切面迅速褐化,果实完整性和物质区域化分布被破坏,使酚类底物、酚酶、氧气充分接触,这是造成褐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鲜切苹果;果肉颜色;多酚;酶
  中图分类号:S661.1;TS2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8-1596-03
  
  The Changes of Pulp Colour,Total Polyphenols Content and Oxidase Activity of Fresh-cut Malus pumila Fruit
  
  ZHAO Suo-cheng,YANG Wei,HE Yang,LIU Jing,WANG Bai-song,ZHANG Su-min ZHAO Xin-bing
  (Liaoning Province Institute of Pomology, Xiongyue 115009,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Malus pumila Mill. cv. Cuiqiu fruits were used as material and cut into slices. The browning indexes, content of total phenols,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after culturing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for 0, 15min, 30min, 1h, 2h, 4h, 6h, 8h, 10h, and 12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enty of polyphenols released and fruits nutritious and flavor quality deteriorated. The activities of PPO and POD rose rapidly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Meanwhile flesh browning was rapid. The main reason of the browning was that polyphenolsk, PPO, POD was fully contacted with oxygen when fruits were cut.
  Key words: fresh-cut Malus pumila Mill.; pulp colour; polyphenols; enzyme
  
  苹果(Malus pumila Mill.)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重要果品,产量及消费均居各种水果的前列。鲜切苹果是指新鲜苹果果实经分级、清洗、整修、去皮、切分、包装、保鲜等一系列工序后,供消费者直接食用或餐饮业使用的一种新型苹果加工产品[1],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生产,因其清洁、新鲜、营养、方便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鲜切苹果加工过程中去皮、切分等处理工序对苹果组织产生了损伤,不但失去了果实整体和代谢协调性,产生了不可修复的、失去自身保护的周身伤害,而且细胞组织与空气完全接触,极易出现褐化、变味,严重影响其感官质量及营养价值。试验通过鲜切苹果褐变情况调查与多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探索了苹果切分后12 h内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生产苹果鲜切产品及贮藏保鲜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苹果材料处理
  2007年8月23日,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试验场内采集立地条件相同、管理水平一致、无机械损伤和病虫伤害的大小相近、着色均匀、位置相似的成熟翠秋苹果(M. pumila Mill.cv.Cuiqiu)果实,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擦干,于阴阳果面间取材,去皮、除心,纵向切成约0.1 cm左右均匀厚度的月牙形果片,用培养皿盛装,置室温(25℃)条件下备用。
  1.2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于0 min(开始时间)、15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10 h、12 h进行褐变指数调查、多酚含量分析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测定。总酚含量测定采用Folin-Denis比色法[2],酶活性分析采用郝建军[3]的方法并加以改进。
  1.2.1褐变分级褐变指数调查方法依切面上的褐变面积及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①0级,无褐变,切面保持初始色泽和质地;②1级,轻度褐变,切面轻微褐化;③2级,中度褐变,明显发生褐变,但初始色泽和质地仍清晰可见;④3级,严重褐变,初始色泽和质地虽能辨别,但较模糊;⑤4级,极度褐变,初始色泽及质地已无法辨认,呈溃烂状。
  1.2.2调查方法每个处理时间调查10个果片,定时记录其褐变级别及每级果片数,褐变指数=Σ(褐变级别×该级别褐变果片数)/(4×调查果片数)×100%,式中的4代表褐变最重级别。试验所得数据采用Excel 2003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整理,并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褐变指数调查
  褐变程度代表鲜切水果的外观品质,褐变指数能够直观反映鲜切产品的褐变程度。翠秋苹果切分后,在12 h内的褐变情况见图1,由图1可见,褐变指数在试验一开始就快速上升,褐变程度明显加重,1 h内就基本达到最高值,并且前期褐化进程迅速;此后的褐变程度基本无大变化。说明翠秋苹果切分后,褐变是外观品质变劣的主要生理变化,且在短时间内(1 h左右)就可表现出来。
  
  2.2总酚含量变化
  翠秋苹果果实总酚含量的变化情况见图2,从图2可见,果实总酚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以15 min内下降的最快,说明苹果果实切分后酚类物质极易被氧化降解,含量从初始的836.28 mg/kg经过12 h降至472.88 mg/kg,降低了363.40 mg/kg,降幅达到43.45%。
  2.3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见图3,由图3可见,翠秋苹果果实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瞬时急剧上升、后快速下降、接着在较高水平保持平稳、最后逐渐降低的趋势。苹果切分后,从初始的142.88 U/g(FW)经15 min上升到最高值165.39 U/g(FW),之后保持在145 U/g(FW)左右,4 h后逐渐下降,12 h达最低点88.96 U/g(FW),与初始值相差53.92 U/g(FW),降幅达到37.7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见图4,由图4可见,翠秋苹果果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呈前期短时迅速上升、后期快速降低的趋势,可在30 min内达到最高点62.82 U/g(FW),30 min~2 h 间下降幅度较大,2 h后缓慢降低,12 h降至最低值42.37 U/g(FW),与初始值相差13.82 U/g(FW),降幅达到24.60%。
  3小结与讨论
  褐变是果实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果实成熟老化、生理衰退最明显的特征。由于褐变速度快,造成果实品质下降,贮藏期缩短,是贮藏保鲜的主要障碍,也成为果蔬采后研究的热点[4]。酶促褐变是苹果组织中酚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氧化为醌类、醌类化合物聚合形成褐色物质、从而导致组织变色的生理生化过程[5,6]。其中酶、氧、褐变基质是酶促褐变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本研究是将苹果果实切分后置于相对开放的环境当中,满足了褐变发生的基本条件,其中酚类物质在前期下降速度较快,多酚氧化酶同期保持着较高的活性水平。可以进一步证明,鲜切苹果褐化属于酶促褐变生理机制,这与寇莉萍[7]在褐变研究中所得到的结论相同。另外果实切分后,破坏了其完整性,使果实内部物质相互之间以及与外界氧气充分接触,促使其发生生理褐变,这也验证了Mayen等[8]提出的“酚类物质及PPO的区域化分布”假说。POD也是与果肉褐变、衰老相关的酶,试验中POD的活性在前期也具有较高的水平,使产品褐变加重,这与张华云等[9]在对贮藏期间鸭梨果肉褐变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翠秋苹果在切分后,多酚类物质大量外释、降解、转化,果面迅速褐变,果实营养、风味品质劣化,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现出前期短时上升、进而迅速下降、最后逐渐降低的趋势。PPO上升达峰值后下降,但仍保持着较高的活力水平,是果实内部抗氧化物质多酚的含量降低及产品褐变的主要原因。试验对上述物质的分析结果,可为苹果鲜切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保鲜技术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ROCHA A M C N, MORAIS A M M B. Shelf life of mini-mally processed apple(cv. Jonagored) determined by color changes [J]. Food Control,2003,14:13-20.
  [2] 肖纯, 张凯农. Folin-Denis试剂测定茶中酚类化合物[J]. 茶叶通讯,1996(4):27-29.
  [3] 郝建军, 刘延吉.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8,101-102,165-166.
  [4] 孙雷, 王太明. 果实褐变机理及研究进展[J]. 经济林研究, 2002,20(2):92-94.
  [5] 陈伟, 叶明志, 周洁. 植物酚类物质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7,26(4):502-508.
  [6] 陈秀芹. 果实发育中褐变因子变化规律的研究[J]. 园艺学报, 1995,22(3):230-234.
  [7] 寇莉萍. 温度和气体成分对富士苹果果肉褐变的影响[D].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8] MAYEN M, BARON R, MERIDA J, et al. Changes in phenolic compounds during accelerated browning in white wines from cv. Pedro xiinenez and cv. Baladi grapes [J]. Food Chemistry,1997,58(1-2):89-95.
  [9] 张华云,王善广,赵瑛,等. 梨果肉褐变与某些生化特性的关系[A]中国园艺学会. 园艺学进展(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630-63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