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乡土风景绘画背后的文化探索:乡土绘画
 

乡土风景绘画背后的文化探索:乡土绘画

发布时间:2019-06-23 04:13:37 影响了:

  【摘要】中国油画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引进、吸收、融合、变革后,至今已摒除了技术性的障碍,渐渐趋向于成熟与理性。画家们不再盲目地追从于西方的艺术观念和不断变换出新的样式,而是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赋予本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使从西方传进来的油画成为中国美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郭玉川,一位精神家园的守候者,秉承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东方思维观照方式,运用西方现代绘画的构成等手法,在具象写实性绘画中,以冷静的表现主义笔触,创造出独特的巴山意象,成为中国新乡土油画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郭玉川;巴山组画;精神家园;文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1-0124-5
  综观20世纪90年代后的四川地区绘画作品,画家创作母题的选择与北京、广州、上海等艺术中心城市的画家创作母题选择相比,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的母题,四川地区画家在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它地区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正是这些差异,奠定了四川画家独特的总体面貌。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艺术界被西方观念艺术席卷的浪潮中,许多四川画家扎根于传统文化和本土精神体验,融汇中西艺术语言形态,创造了能深层次敲打当代人内心的视觉形象,令人感叹新篁临风、小荷清圆。他们的艺术作为证实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面貌在当代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开创。但鲜有学者将1990年后四川绘画创作的总体特质彰显出来,而离开了四川去谈中国的当代艺术特征,显然是不全面的。四川画家有效继承和拓展传统文化资源的群体实践行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由此,我走访了致力于言说本土文化的四川油画家,将他们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以探寻文化回归的趋势是如何在艺术实践中发生。以画大巴山见长的郭玉川,进入了课题研究的视线。
  一、巴山组画艺术风格:写实与表现交融
  “在中国当代乡土绘画中,郭玉川的艺术一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与面貌。从他的大巴山系列油画作品来看,他已经形成了自己一整套个性鲜明的乡土绘画语式或风格。”
  绘画通过画家的劳动,让某种新的东西出产,这是绘画的魅力。绘画的妙处就在于人的主观精神与情感对客观对象的体悟之后的主动表现,并与绘画技艺之美相结合。郭玉川身上的可贵之处在于,与现在很多画家以大众化的观念符号去进入当代艺术不一样,他致力于古法今用,注重将中西艺术观念和手法进行交融实验,将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巧妙结合。他的巴山系列组画既有国画的古法与意境,又有西画细腻的肌理笔触,讲究色块组合与构成,画面坚实有力,呈现了一种新的视觉经验。这样的乡土风景图示是如何形成的呢?
  与大多数风景画家外出写生喜欢拍摄照片不同,郭玉川很少将照片作为创作参考蓝本,更多的是将那些凝聚了瞬间感受的速写和写生草稿带回画室,因此创作时画架旁不会摆放照片,这与很多当代风景画家对着照片“造景”形成鲜明对比。他修炼的其实是中国山水画的“默写”心法,这注定巴山组画从产生之时起就具有了强烈的传统中国意味:画的是凝神关照后的山,画的是山的意象,画的是记忆感觉中的色彩。传统山水画的移步换景不是拍几张照片就可以尽览一座山、一片山脉的全貌的,它需要的是在山水中的阅历,对山水的熟知和感悟的积淀。让人不禁想起五代时期董源多年对富春山的描绘,由此而创披麻皴,将中国的山水画领入一个新的语言领域。
  郭玉川创作风景画采取的是整体性的多视点观看方式,几乎消解了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原则。他喜欢看中国古代山水画,尤其欣赏北宋时期那种顶天立地的山水画构图与气势,在他的风景画中就常常有对这种构图的运用,因为这种构图能很好地体现出大巴山威严、雄壮的气势,以及大山寂静时显露出来的震慑人灵魂的崇高感。但在延续多视点观看方式的同时,画家对传统山水画抽离、提炼物象体量感的技法感到不满足,而西方强调物体结构性关系的现代绘画观念以及在笔触、肌理的运用上恰好能够弥补这个缺陷,正是在对现存语言的不满足上,他向中西绘画语言的交融与开拓上迈出了创造个性绘画语言的第一步。
  将散乱的物象重新组合、构成富有秩序的图像,强调物象的明晰性与坚实感,无论近景还是远景的物象,在清晰度上都被拉到一个平面上来,舍弃了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着力于物象的简化、概括。画家说:“塞尚强调绘画的纯粹性,重视画面的形式结构关系,他使我在迷恋中国山水构成的同时,有了融合中国山水画空间构成和强调物体结构性关系的西方现代绘画的冲动。”
  风景本身无精神可言,人却可以体会风景带来的情愫。审美境界的创构离不开人的主体性介入,王阳明曾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美的生成与审美境界的创构,离不开人的作用与人心的敞亮。山水给人精神上的震撼,艺术家用心灵去感受山水,用眼睛去找寻自己的选择,努力寻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寻找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最佳方式,然后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传递到作品中去。在画家的苦苦寻觅中,我们兴奋地看到巴山组画在绘画本体语言上的探索:每一道在亚麻布上留下的厚薄笔触、每块肌理的效果表达、每一次整体色彩的罩染和局部色彩冷暖的调整,都服务于画家对巴山静默而崇高的意蕴性表达。因此巴山首先是具象的,是基本写实的,能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就是现实中的巴山,但单纯的写实,不足以传递理想家园的意境。
  在“现实的真实”向“艺术的真实”转换中,往往是体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感触和领悟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单纯地写实,画出来的便是一系列巴山的现实风景而已,无法传递画家心中寄托在巴山这片土地上对理想家园的情感与多年的记忆。画家首先采纳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法则,摆脱了西方古典风景画对再现现实的依赖;然后用一种工整细腻、冷静而理性的笔触,用富有跳跃感的鲜亮的色彩,一点一点、一块一块地钩勒山的轮廓、树的身影、庄稼地的分割、水的蜿蜒走势……以及阳光在这座深山上的朝夕普照,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风格。表现主义的特点是直接用笔触本身的力量和效果去传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与观众发生精神上的共鸣。画家被情绪驱使,不表现这种情绪自己便不得安宁。但跟一些表现主义画家不同的是,郭玉川不愿意在画面中直接宣泄激愤的个人情感,而将肃穆崇高和宁静温暖的乡土氛围作为表现的基调,因此他有意识地不使用那种过于狂乱随意的表现主义的特征性语言,而是在纯洁深远和丰富饱满的画面中,以其浓郁强烈的色彩,轻快明亮的色调,冷静、理性、细腻、工整的笔触,显露出郭玉川大巴山组画在中国新乡土绘画中独特的风格气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