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初探
 

浅谈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初探

发布时间:2019-06-25 04:12:34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8-0057-02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中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并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健全人格 人格教育 中学生
  人格的力量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人格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塑造高尚人格,创造美好人生”已成为很多人努力的方向。在中学教育中,只重视知识的传统教育时代已成为过去,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使人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因此,只有我们的学生在具备健全人格的前提下,所学到的读、写、算等能力才有价值可谈。正如我国近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所说:“与其有知识而没有人格,还不如有了人格而没有知识”。
  1、人格与健全人格的含义
  1.1人格
  由于人格内涵的丰富性及心理学家们对人格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人格的定义不甚一致。Allport(1937)最早对人格的定义做过综述,列举了50种不同的定义。之后,仍有学者提出新的定义。我国学者概括了人格的多层含义:在伦理学上,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尊严和信誉;在法律学上,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自由公民;在社会学上,人格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心理学上,人格是指个人的生活旨趣、认知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等心理特征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结构。[1]人格具有稳定性、独特性、整体性、社会性等特征。[2]
  1.2健全人格
  国内外一些心理学家对被认为具有高健康水平的人进行研究,提出了健全人格模式:成熟者模式、自我实现者模式、机能健全者模式、创发者模式。[3]
  综合国内外研究,健全人格具有以下特点: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体的知、情、意和谐发展。
  2、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艾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为我们认识、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一扇窗。自我同一性问题,关系到中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塑造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成长期,可塑性强,是培养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的黄金时期。
  2.1我是谁
  中学生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有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知的水平【6】。
  研究表明,儿童往往关注于外部世界,但随着由幼儿期向青年期的过渡,自我关注的程度也随之增长(Ullman,1987)。中学阶段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关注,常常通过自我评价、社会比较等方式来了解自己,中学生不仅要做到了解自己更要学会接受自己。要清楚自身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发扬长处,克服短处,同时要学会悦纳自我,因为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要为自己年轻的年龄、生命力、热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不因自己优异的成绩而自大,也不因矮胖的身材而自卑。概括地说,表现在认知方面为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情感方面能够自信自尊地生活;在意志方面能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2.2我要做什么
  每个人不仅要有自己的理想,而且要明白当前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能过高,目标太高了,有时很努力了也不能达到,这样会让我们有一种挫败感,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目标也不能过低,目标太低了,不需要怎样努力就会达到,这样不利于自身潜力的挖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给自己定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也就是说要比自己的现有水平高一点,然后再步步提升。
  有理想、有目标没有实际行动,所有的只是空白。所以有了目标后,我们必须付诸于行动,要有毅力去抵制周围的诱惑,时刻监督调控自己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2.3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拼搏的精神;与人为善的情怀;真诚踏实的作风,同时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然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理想自我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不管差异如何,对于中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
  3、影响中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相关因素
  3.1家庭因素
  人格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Kagiticibasi(1990)依据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 “独立—依赖”关系,归纳出了三中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X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在物质与情感上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亲子关系的取向是顺从,属于集体主义教养方式。Z型:家庭中两代之间在物质和情感上都是相互独立的,亲子关系的取向是独立,属于个人主义教养方式。Y型:将上述两种教养方式综合在一起,强调在物质上的独立在情感上的相互依赖。中国的家庭近似于这种教养方式。[7]
  通常父母教养方式是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子女成长,一是家庭氛围,二是父母的人格特质。黄希庭等人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有关,而且母亲的作用更大。父母是子女的榜样和模仿对象,孩子通过父母的行为举止、处事方式习得社会规范。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生活中,父母应对孩子少使用惩罚、权威控制、溺爱、讽刺等负面教养方式,应多关心爱护、多鼓励、加强亲子交流,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这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3.2学校因素
  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不仅授予学生学科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进社会化程度,造就学生健全人格。美国人格教育的“12点·综合法”中就有九个策略属于学校人格教育策略,分别为: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班集体;道德纪律;创建一个民主的教室环境;通过课堂传授价值观;合作学习;发展职业良心;鼓励伦理思考;指导解决冲突;教师充当监护者、榜样和良师等多重角色。[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