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利用洪涝回补地下水改善水生态的探讨]地下水怎么形成的
 

[利用洪涝回补地下水改善水生态的探讨]地下水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2019-06-26 04:05:54 影响了:

  摘 要:华北平原属于全国缺水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充分利用滞洪区运用、河道入渗、雨涝入渗等途径回补地下水成为必然选择。通过节水和开辟地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达到减缓地下水过度消耗的目的。
  关键词:滞洪区;河流;洪涝利用;地下水回补;水生态
  一、地下水急剧下降成为不可忽视的生态危机和社会隐忧
  华北平原属于全国缺水地区,目前地下水超采严重,有的城市和地区形成了地下漏斗,最深处早在2008年以前即已超过了100m。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用水量的增大,以及气候的变化,河道径流越来越少,大部分河流成为季节性河道,甚至常年断流,地下水开采量越来越大,改变了历史上取补平衡的模式,成为“只取不补”的不可持续的过程。地下水的过度消耗,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其不良后果表现在:
  1、水生态危害。地下水位过度下降,导致湖泊、沼泽、湿地、坑塘的渗漏量增大,蓄水困难,沼泽、湿地消失,湖泊萎缩,造成水生态危机。
  2、地面下沉,影响地表建筑。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下沉,影响城市排涝和地表建筑安全;影响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下管道等设施的安全;降低提防工程的防洪能力。
  3、海水倒灌。沿海地区地下水位降低后,容易导致海水倒灌,咸水入侵。
  4、农业抗旱能力降低。农田机井报废,取水难度加大,取水成本提高,遇连续干旱年份,抗旱能力减弱,影响粮食安全。
  5、深层地下水难以回补。深层地下水是千百万年间随着地层的生成而形成的,而且地层中一般含有隔水粘土层,地表水很难与深层地下水相互交换。深层地下水资源几乎象石油资源一样,是一次性的,无节制地抽取,必将坐吃山空。
  6、造成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危机。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易遭受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非常时期,在地表水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可以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避免发生社会危机。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如果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深层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国家安全。
  由此可见,遏制地下水位的过快下降,创造条件回补地下水,修复水生态,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
  二、高度重视滞洪区运用在回补地下水方面的作用
  滞洪区是分布在河道两岸的自然低洼地带,当河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利用滞洪区滞洪,以较少的损失,换取城市、工矿、交通枢纽、国家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滞洪区地势低洼,在历史上曾广布沼泽、湿地,甚至湖泊,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的重要区域。建国后特别是海河流域“63.8”大水后,随着河道扩大治理工程的实施,过流能力提高,滞洪区的运用频率显著降低。
  虽然滞洪区目前已经基本变成了良田,但同其它农业区相比,仍然是人口密度小、工业欠发达的地区。利用滞洪区蓄洪回补地下水,其成本相对较低。
  以漳卫河系“96.8”洪水为例,卫河的良相坡滞洪区、共渠西滞洪区、长虹区滞洪区都进行了滞洪运用,蓄洪水量约4亿m3。汛后依照国家滞洪区运用补偿政策,补偿了农民秋季农作物及其它方面的损失。通过滞洪有效地回补了地下水,为来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基础。如果本地地表水丰富,能满足农灌需要,经蓄洪下渗的地下水还可以通过渗透补充到更远的地区。
  图1.共渠西滞洪区滞洪
  滞洪区顺利运用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健全滞洪区运用补偿机制和补偿基金。国家目前已经出台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提供了滞洪区运用补偿的法律依据。建立起专门的补偿基金也很重要,一旦启用滞洪区蓄洪,补偿资金能够及时兑现到位。滞洪区运用的最大阻力是淹没损失,如果老百姓获得的补偿相同或者多于淹没损失,不感到吃亏而且有利,就会逐渐认可和习惯滞洪区运用。国内已有很好的经验可资借鉴。
  滞洪区顺利运用的关键之二是滞洪区安全建设。滞洪区安全建设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模式。可以尝试结合新农村建设,移民建镇。把淹没核心区的村庄,迁移到滞洪区的边沿地带,合并建镇,腾出蓄洪空间,优化分洪条件,减少蓄洪阻力,保障老百姓安全并减少因蓄洪带来的生活不便。
  对滞洪区工程本身的要求是保障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
  通过滞洪区蓄洪回补地下水,损失小,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应上升为国家意志,根据回补地下水的需要,加大滞洪区运用频率。既可以在超标准洪水时“被动分洪”,也可以在标准洪水内“主动分洪”。在农民补偿问题能够很好解决的前提下,变“被动滞洪”为“主动滞洪”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新思路。
  在干旱缺水的平原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中不宜把河道防洪标准提得过高,防止削弱滞洪区功能;在流域规划中,不宜片面强调洪水损失,轻易提出滞洪区消号。
  三、充分发挥河道自身的生态功能和回补地下水功能
  河道的主要功能是行洪、排涝,但同时它又是一片面积广阔的水域,在地表水同地下水交换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沿河拦河闸的节节调蓄,尽可能多的拦截上游径流和当地涝水,加长蓄水时间,通过河床下渗使地下水获得补充。
  从实际效果看,宽浅式河道断面,入渗面积更大,可以生长菖蒲、三棱草、苇狄等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促进生物多样化,生态效果更好。独流减河下段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图二.河流湿地
  华北地区缺水的特点,要求充分利用洪水资源,除了生态入海水量,能留地面,既不入海。按照河流防洪风险图来确定河段防守等级,对防洪级别较低的地区,只要没有发生全流域性降雨,只要当地没有发生涝灾,在洪水的回落期,就应积极大胆得向两岸引水,充分利用两岸湖泊、沟渠、坑塘等蓄水,以备农灌和补充地下水。改变有水不敢引,洪水过后无水可引的现象。
  河流作为回补地下水的生态水域,前提条件就是杜绝污染。一旦水体受到了污染,入渗地下,则造成土层污染,而恢复土层的洁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河水遭受污染,河道回补地下水的功能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有害。华北地区的河流因水量有限,自净能力、纳污能力很差,需要采取严厉的治污、限污措施,以保障河道水体洁净、达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