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土壤和水环境中氮的形态 [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
 

土壤和水环境中氮的形态 [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6 04:07:18 影响了:

  摘 要:水系是古镇的重要成因之一,它不仅是古镇的经络血脉,而且是古镇的艺术风貌和传统文化特征,更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合体。通过对传统古镇选址分析发现其自然环境、风水哲学观、宗族礼制意识形态是水系环境影响古镇选址的重要成因。并结合我国重点古镇的水系实例,总结出水系的形态语言归纳出实际功能意义。通过对比古镇建筑群落揭示出与水系环境相生互动的关系。对解读我国传统民居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探寻其保护、发展的机理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镇水系;地方性;形态语言;相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TU-024
  一 传统景观文化——古镇水系概述
  水环境是古代人居环境形成过程中最为宝贵的因素,不论是自然水系形成,还是人工环境构建,无一不体现了先人对良好人居环境的执着追求。中国造园史上对水系的描述最早有先秦时期的“兰池宫”,据《历代宅京记·关中一》引《秦记》:“秦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为鲸,长两丈。”再是西汉时期的“上林苑”,外围是终南山北坡,关中的八条大河,即所谓“关中八水”,贯穿于苑内辽阔的平原、丘陵之上。自然景观及其恢宏、壮丽。此八条水系既能灌溉生产,观赏游玩,亦能通航运输。[1]由此得知出水系环境的利用和营建在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古镇水系是对乡土聚落的古镇水系而言,无论是地理分布、形态特点、内部结构元素还是水系的自然文脉、历史文脉都对乡土聚落文化本身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营造古镇聚居观念显得更至关重要。研究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不仅具有居环境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意义,更具有乡土建筑规划的传承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现实意义。传承传统的规划理念对于城市规划建设中水系环境的发展及其探求新的人类栖居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 古镇水环境的地方性选址
  古镇作为传统地域建筑的代表,由规划布局、建筑风格、空间形态、机理构成作为地方性物质体系的硬性因素,与其宗族礼制、宗教信仰、风水观念、防御意识以及诗画境界作为地方性知识体系(非物质文化景观)的软性因素结合而成。通过古镇的硬性因素和软性因素作为载体来表现传统地域建筑的本质特征,能深刻地帮助人们认识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造诣。以古镇的选址环节上看,自然环境层面、知识体系层面、社会意识形态层面是体现地方性的根本。可以揭示出在辗转迁徙的时代,先民在选址同时未忘体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地方性及其文化传统。
  2.1 基本要素——自然环境
  2.1.1临水而生
  古代的村落绝大多数之所以依山傍水,临水而居,主要是涉水便利、利于生产生活。就连被认为风水术第一经典的郭璞《葬经》写道:有了水,才能“内气萌生,外气形成,内外相乘,风水自成。”[2]由此可见,水是古代农业村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它的广狭丰歉决定一块地域对人口的承载力,因此水作为供给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是村落选址的首选条件。重庆的古镇大多因水而生,因盐业而兴,其中山古镇最为典型,它侧卧笋溪河江岸,场镇依靠江岸成线性布局,形成长达1000多米层层递进的风雨街,便于歇脚的脚夫和商者避雨、纳凉。贵州镇山村以直插云天的半边山和波光粼粼的花溪水以及独特的石板建筑风貌而闻名于世,村寨依山势而建,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山影摇曳,渔舟穿梭,湖光山色,景色秀丽。如此绝美山水环境的获得主要得益于古镇独特的选址定位。
  2.1.2获水而兴
  农耕时期最初以满足农业生产为保障的村落发展到手工业时期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的村落,其村落的规模体系发生了庞大变化。手工业的兴起形成的水陆交通对村落的选址起着决定作用。特别表现在水陆交通的核心村落,当人口快速增长,在建立农居点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村落,而交通上又可以得到舟楫之利,处于物流中心位置的村落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市镇,甚至发展成为大城市。浙江的兰溪市也因水陆交通而繁荣,其县志里王奎写的《重建州治记》说:“然其地当水陆要冲,南出闽广,北拒吴会,乘传之骑,漕输之楫”水陆交通的便利才使县城成为巨聚,同时成为一个文化发达的州治。[3]
  2.1.3断水而亡
  水系是城镇聚落规划选址、发展兴旺的关键因素。如果人类没有生命之源,随之接踵而来的是衰退或灭绝。因为水的变化而导致城镇的变迁,因为水的断流而导致城镇的消亡。中国历史上的楼兰古城也因水的枯竭而消亡,昔日商贾营集的丝绸之路经过历史的变迁,因水环境与水资源的恶化与匮乏变得满目苍凉,成为失落的故城。另外还有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其城市布局为四周环水,但城高地险,仅靠坎儿井和底部通道,深入沟谷之中取水、耕作。然而,最终仍在战乱中对水源的缺失留下了人去城空的悲剧。由此可见,水对于古代城镇的选址定位及其兴盛存亡有着至关重要的要意义
  2.2 哲学知识体系——风水术
  风水术作为表达地方性地域景观的知识体系,对于古代城镇选址的影响深远。相地风水术的基本理念是认为阴宅、阳宅所处的自然环境形态可以影响甚至决定有关人们的吉凶祸福,《诗 大雅 公刘》里就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等字句。其本质是“审慎周密的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1]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被赞誉为中国最美的村庄之一黟县宏村拥有背山面水风水格局形成了理想居住地完美模式。
  2.3 社会意识形态——宗族管理
  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宗族是村落中政权的组织力量,并对村落各个方面的控制、管理都很严密。而宗族对于村落的选址工作也是谨慎的,在宗法制度下,中国农民最关注的两件事:第一,人丁兴旺;第二,科甲连捷。因此,风水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宗法社会凝聚宗族的一种手段,说服宗族成员对一方土地有信心,乐于居住下去。因此选择临水,面水的理想居住地往往也是宗族社会发展壮大自己的体系,规模的重要基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