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关于经济全球化优秀论文 经济全球化
 

关于经济全球化优秀论文 经济全球化

发布时间:2019-07-02 05:49:01 影响了:

篇一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即世界各国之间的服务、商品以及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充分与自由,并且各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加强,各国家之间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从经济领域来看,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国力为全球化提供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充要条件,使全球化进程从可能变为现实.比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交流平台的不断创新使国家间的经济交往更为便捷,跨区域巨额资金调拨转瞬可成.所以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的繁荣,加速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使企业的经营发展范围由本国家变为全世界,从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国际市场发挥“后发效应”,这是一个较为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的整个进程都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一步步向前推进的,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经济全球化就等于是当代资

本主义的经济全球化,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资本主义的印记,或者说在全球经济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处在优势地位.

1.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目前,世界上95%以上的国家和人口进入了全球化市场经济.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市场经济具有了全球化的局面.但任何事物都两面性,全球化市场经济也如此.一方面,它加速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充分流动和最优组合,并且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不足,虽然市场经济优越性这一点我们不能够否认,可是市场经济的消极面问题也不能小视,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在本国范围内可通过政府的干预加以控制.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全球宏观调控机构,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全球性的动荡和危机,2008年全球的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弊端和矛盾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运行.

2.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下的全球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高举着平等竞争旗号,但实则是在推行他们的经济、技术的霸权主义,施行有利于本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并且目的明确地阻碍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如: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强国推行的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要求打破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高科技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2)掌握着全球经济网络的跨国公司基本上是属于发达国家;
(3)世界金融中心集中在发达国家,国际流通货币是美元、欧元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
由于发达国家具有这些优势,所以,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不难看出,获利最多的当然是西方发达国家.

3.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向全球强制推行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游戏规则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组织成立了国际经济组织,签订经济协定,建立信息网络,直到今天,他们所建立的国际信息网络仍然发挥着主要作用,是各国经济贸易交往的基本依据.例如:现行的国际经济法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条件为依据的,那么,这些游戏规则必将冲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与民族经济,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大潮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4.经济全球化放大了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不公平原则

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凭借着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不公平的配置,这必然导致南北差距继续拉大,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从表面上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平等的,然而事实上却是由于两者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过于悬殊,所以形成了不平等的经济局面,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与发达国家竞争的雄厚实力,必然要在全球化的较量中付出高昂的代价.

5.全球化导致破坏性极大的国际投机猖獗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枢纽,国际金融市场的急剧扩大,金融创新的增多及投资的自由化,在促进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的增多,这种传染性的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往往会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动荡,甚至演变为经济危机.

6.经济全球化为西方资产阶级推行思想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功率的广播、卫星电视覆盖整个地球及其外层空间,使得世界各国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借此,强大的西方媒体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任何一个国家,将其价值观推销到全世界每个角落,影响、干扰甚至破坏有关国家的主权、政府的权威和政局的稳定.

篇二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国家的经济发展早已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而是各国间形成荣损相依的经济网络.一个国家不了解经济全球化、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就意味着经济上的出局,甚至政治上的淘汰.对于中国来说,应当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这主要是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阶级立场等差异造成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应掌握以下几点:

1.应当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的方式定义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谈及经济全球化时,如果只强调生产力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就只呈现出客观发展的趋势,只是标记着贸易额、外汇储备量、GDP等数字化的全球化.但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也同时受到各国意志的影响,是各国家根据自身利益相互博弈的结果.忽略了生产关系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就只会看到经济全球化的一片繁荣,看不到强国对弱国的不公待遇.相反,如果只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将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或美国化,就会忽视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性,导致对经济全球化的排斥和抵触.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起来正视经济全球化.

2.应当将经济全球化理解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经济全球化不是自始就存在,而是伴随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而兴起.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在普遍交往、相互依赖的基础上,世界性的交往代替了国家内部的交往,世界相互依存的经济状态代替了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自然经济状态.

3.应当注意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关系

在谈及经济全球化时,时常将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等同,甚至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类推到政治和文化方面,但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以及政治主权等因素的制约,是不可能形成政治一体化或文化一体化.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不可能取代全球化,也不能强硬涵盖到政治和文化上,但要承认经济、政治和文化几个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在国家间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体现的各国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特征

1.贸易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国际贸易,各国间的商品、技术、服务等得以交换和交流.国际贸易是各国间实现经济交往、经济分工和经济合作的基本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势头强劲,贸易全进程获得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贸易依存度超过了20%,21世纪以来更是接近25%.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运行的重要因素.

除了世界贸易额增长、各国贸易依存度增强外,当今的国际贸易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电子商务及网络采购在国际贸易中成为主要方式,非实物的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增大.

2.生产全球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形态.生产全球化包括直接生产过程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化.直接生产过程全球化是衡量生产全球化深度的重要指标,它不仅使世界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真正成为全球性的,而且使各国的直接生产过程成为世界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形成统一的全球生产组织体系和一体化的再生产循环系统.正是以直接生产过程全球化为中心的全球生产组织体系和再生产循环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三位一体的全球综合集成经济系统[2].

3.金融全球化

在国际贸易大发展、国际生产广泛推行的同时,金融全球化的势头更加迅猛.国际金融流量巨大,远远超过国际贸易额.据统计,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一天的流量是6万亿美元,每天仅外汇市场的平均交易额就达2万亿美元.如果说生产和贸易是建立在有形资产和现实价值基础上,国际金融则更像是在虚拟世界里所进行的数字游戏,在伴有巨大诱惑力的同时也带有风险性和投机性.

随着各国放松金融机制监管,“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各国的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三、经济全球化利弊分析及中国发展策略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国融入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是一致的,是逐步开放、逐步走出国门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许多发展机遇.

(1)大量外资的注入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登陆中国,国际品牌的连锁经营店随处可见.外资的注入不仅解决了国内资金短缺的问题,也给中国营造了一个竞争市场;
不仅繁荣了国内经济,同时也给中国的百姓带来了实惠.

(2)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还不能很好解决就业问题.通过外商在中国建厂以及国外招工,有效解决了我国就业问题,缓解人口众多带来的社会问题,把中国也打造了一个面向国际的世界工厂.

(3)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帮助提升国内整体生产力水平.通过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缩短了国内研发时间,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实现技术领先,从而整体提升国内生产力水平.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开始不再将中国定位于生产基地,而是定位为技术研发基地.我国也有许多自主研发的品牌在国际领域享有知名度.

(4)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创新战略的推行.由于我国将外资主要集中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特别是外资把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贸易企业当作投资获利的“领头羊”,因而缩短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时间,降低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本,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携先进技术、雄厚资金、管理经验和高级人才落户中国,也有助于中国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提升自身的国际竟争力[3].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

(1)因服从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的规则,导致部分经济主权让渡.中国加入WTO后,必须遵从统一的国际贸易规则,履行双边或多边条约的规定,这就意味着国家经济主权

(2)跨国公司的强势导致民族经济受到威胁.融入经济全球化就意味着消除贸易壁垒,允许国外企业在本土经营,这带来的后果就是掌握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将构成民族企业的有力竞争对手,一大部分民族企业一旦失去竞争力将面临被兼并或破产.

(3)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导致发展中国家边缘化.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还主要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他们不但形成经济集团,还控制许多国际经济组织,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以及经济摩擦的裁决上都有严重利益倾向,这就导致国际社会两级分化趋势日趋严重、发展中国家面临边缘化等问题.

(4)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内政治主权受到干涉,价值文化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提倡经济自由化、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妄图将经济上的自由化和一体化思想也贯彻到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常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影响我国政治稳定.同时,西方国家也寄希望以西方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我国传统文化,达到扰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

3.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应采取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有利有弊,关键在于要认清利弊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从而有效推动本国的现代化建设.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尽管还会受到许多不公正待遇,贸易条件也时常显失公平,但仍然要意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的历史过程,融入经济全球化是必然的历史选择.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中性的,是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两级分化,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因此,必须始终坚定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只有融入其中才有可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形成经济联盟,共同抵抗发达国家的经济霸权.我国应当积极加入区域性经济组织,尤其是要与亚洲国家建立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其次应当充分发挥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充分行使权利,敢于提倡自己的主张,对于不公正的待遇应当充分利用国际组织以及国际条约,通过协商、调节乃至法律诉讼解决问题.

(2)加速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的资源.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促使政府逐步放宽经济管制,但与国际市场的统一要求还有差距.我国应当加速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营造健康有序的投资环境和竞争环境,在扶持民族产业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无形作用,有效协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融合的过程中,应当发挥两个市场的优势,合理调配市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以建立充满活力的国内市场为主,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的依存度.

(3)发挥企业力量,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应努力提高国有及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改进技术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不断树立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名牌.融入经济全球化不但意味着要引进国外投资,吸引国外企业到中国建厂,而且意味着中国也应努力走出去,发展更多数量的跨国公司,从劳务输出转向产品输出,让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从而借助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努力摆脱加工初级产品的市场定位,转向技术研发、开创自主品牌.除了提高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外,政府也应加强宣传,帮助企业熟悉国际规则及法律救济措施,提高国内企业整体的法律意识.在面对反倾销及反补贴案件时,政府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主张权利.

(4)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建设.鉴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兼顾政治稳定和文化传承.中国的最高利益是稳定,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是改革的目标,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始终维护政治主权,强调全球政治的开放性、平等性和 性,反对自我中心的封闭保守性,反对借全球化之名的沙文主义政治侵略,建设中国特色 政治.在文化上要构建以民族凝聚力为核心的现代文化体系,构建一个兼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确立共性和个性兼容的文化发展方向,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创新机制.

篇三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整个世界经济更加密切地联成一个整体,资源、资本、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等,都打破了原有的民族国家的界限,进行着跨地区和跨国家的交流.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趋势.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在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在英语世界的日常语言中;
而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一词的发明权应该属于一位名叫泰奥多尔莱维的学者,他于1985年在《哈佛商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谈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首次使用“全球化”概念来描绘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展”.安东尼吉登斯说:“全球化可能不是一个特别具有吸引力或者华丽的辞藻等然而,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这个词在学术界或日常语言中被普遍使用,因为它已经无处不在了.”他认为,在今天,“任何一个想要理解我们将来的人绝对不能忽视它”.

无论全球化的概念是由谁在什么时间提出来的,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事实和发展趋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是真实的,这与过去的类似进程不同,不管它的批评者如何评价,它都越来越难以抗拒.”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现代的交通通讯技术,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火车的发明,航海技术的改进,航空技术的出现,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而20世纪新兴的通讯技术的出现,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海底电缆的铺设,还是通讯卫星的使用,都缩短了世界不同角落之间的空间距离.尤其是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大型的国际贸易可以在瞬间完成.互联网的时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的开始.离开互联网,我们很难想象如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金融和股票炒作.没有电脑和互联网,每天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资金,就无法顺利实现周转.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全球化进程的现实推动力量.近年来,西方很多跨国公司,由于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市场的有限性,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外,跨出国门,到国外去开拓新的市场,向全球扩张自己的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际间的资金、商品和劳动力的流动.同时在不同国家的大型公司之间,也掀起了一股并购的热潮.每个大型跨国公司都试图渗透到其他国家的市场中,力图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丰厚的投资回报.近年来,西方的跨国公司加快了向第三世界国家进军的步伐,努力利用当地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其结果是把整个世界联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据联合国公布的有关材料,现在世界上的6万家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四分之一,海外分公司1999年的销售额达14万亿美元,而当年的世界总出口额为7万亿美元.跨国公司在推动全球化进程方面的作用可见一斑.

自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是全球化的直接表现.市场扩张的背后,实际上是资本的扩张.资本的属性就是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哪里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它们就会流向那里.对于资本的这种属性,布莱尔说:“货币的自由流动意味着资本的自由流动,而这种流动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高的回报.从远东传来的新名字已使西方消费者耳熟能详――索尼、东芝、日立.同时,英国电信和帝国化工则在纽约和东京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市场已基本上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呈现出开放的态势.

另外,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的积极参与,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冷战态势,使得世界市场被人为地分割开来.再加上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封锁政策,以及地区间的贸易壁垒,致使全球化程度下降.冷战结束以后,东西方国家都对自己的对外经济政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尤其是一些曾经主张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中国家,也认识到要更好地发展本国经济,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上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就必须主动地开放本国市场,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到国外去开拓市场,谋求发展.闭关自守,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只能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自觉融入国际市场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

在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运动,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一道独特的景观.

1999年11月28日,世界贸易组织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部长级会议,就新一轮贸易自由化进行谈判.在会议前夕,数千名反全球化示威者,走上美国、法国和瑞士等国的街头,对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进行抗议.他们采取分发传单、组织会议、成立联盟等形式,进行反全球化宣传,并用互联网这一经济全球化得以支撑的现代技术,在全球各地保持密切的联系.在这次运动中,大约有5万人参加了示威游行,有1万5千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居民”发布的反WTO宣言上签名.美国的西雅图是一个著名的以出口为主的港口城市,而在这里揭开了大规模的反对自由贸易的战争,颇有一番喜剧的意味.此后,几乎每一次重要的大型国际经济会议或经济论坛,都会遭到大批反全球化示威者的抗议.从会场内外到大城市的街头,再到互联网、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都能发现高昂的反全球化呼声.

2000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世界经济论坛会议时,反全球化运动再次云涌全世界.有的示威者喊出了“打倒全球化”、“打倒自由贸易”的口号.数万名游行示威者聚集在会场周围.示威是由左翼组织和其他团体发起和组织的,参加示威的包括生态学家、农民、工人和消费者组织的活跃人士.为了维持会议秩序, 与示威者发生了暴力冲突,并有人在冲突中受伤.这是历史上首次为反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而发生的流血冲突事件.

甚至一些第三世界的政治家,也加入到了反全球化的潮流中.在1999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说,我们的地球村在蔓延着熊熊的大火,这就是全球化和自由市场之火,所及之处,是落后国家财富的流失.哥伦比亚前总统

桑佩尔曾经针对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所说的那句话,成为人们批评全球化时经常引用的名言:在经济全球化中,大家共同把蛋糕做大了,但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人只能得到面包屑.

甚至一些专门研究全球化的学者,也对全球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评,有的还持激烈的反全球化倾向.国际知名学者萨米尔阿明(SamirAmin,1932―),在美国的《每周评论》2000年6月号上刊登的名为《20世纪的政治经济学》文章,对全球化进行了批判.阿明认为,全球化是“一种世纪末的危机”.在20世纪的后20年中,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裕的人,占有全球产品的份额从60%增长到80%,而世界80%的人口仅仅拥有世界财富的20%.全球化成为少数人聚敛财富的手段.针对这种情况,阿明把全球化称作“灾难”.他说:“全球化使某些人财运亨通.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对服从单方面结构调整政策的南方以及陷入社会崩溃的东方人民来说,它是一种灾难.”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积极参加反全球化的主体,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世界左翼政党、非政府组织和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和左翼全球化思想家的反全球化理论,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反对全球化的原因试析

为什么会在世界各地出现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呢其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利益分配上的不均,造成了南北之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反全球化人士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同时又是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东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在起点上就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成功地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都相对较慢.这种差距在东西方国家的出口产品的结构上就可以反映出来.西方发达国家所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一些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发展中国家所出口的主要是一些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其中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占了很大的份额.在这种竞争面前,只能是强者越强,弱者更弱.

反全球化的另一个原因是针对日益加剧的全球范围内无序竞争的.反全球化人士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不断密切,这就需要在国际间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以规范经济交往活动.但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难以发挥有效的管理职能,尤其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国际游资,没有可靠的手段来加以管理,容易因为金融投机活动而引发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同时,反全球化运动者们对全球化过程中重大决策的不 、不公正和不透明的状况表示不满,对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肆意掠夺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生态危机的做法表示不满.

虽然目前国际上反全球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我们应该看到,反全球化组织和人士,并不是绝对的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批评和反抗,是全球化运动所造就的弱势国家和弱势群体对自己的利益的一种维护,是对全球化中不公正现象的抗议.

四、结语

但是,无论对全球化持肯定态度还是反对全球化,都无法改变全球化的客观进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正视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努力做到趋利避害,促进本民族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为,在当今世界,回避全球化就是游离于时代之外,就是自甘落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