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江苏水生态环境建设路径研究】 江苏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水生态环境建设路径研究】 江苏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8-08 09:56:01 影响了:

江苏水生态环境建设路径研究

摘 要:本文首先描述了江苏省的水生态环境现状,在肯定已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水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的棘手问题;然后,阐述了生态自然观、科学发展观与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说明了江苏省的水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以生态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后,给出了江苏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八条路径,并阐释运用自然辩证法对于水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苏,水生态环境,建设路径,生态自然观,科学发展观

一、江苏省的水生态环境现状

由于江苏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江苏省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排入河湖水域污染物总量偏大。江苏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全国平均值的11倍[1],城市内湖富营养化严重,其中无锡太湖和南京玄武湖污染较重。

侵占河湖水域现象严重。围垦养殖、淤积等因素导致河湖资源开发过度,河湖水域面积萎缩严重,河湖干涸、断流、生态退化问题较突出。

河网水体水质不容乐观。现在全省有2/3以上的河湖水质超过Ⅲ类水,全省重点水功能区的达标率只有60%,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恶化趋势。

水资源使用和管理仍较粗放。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效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又导致废污水的大量排放,更加重了水环境的压力。

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江苏省已陆续采取大量举措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探索和实践,如:先后出台或修订了水资源管理条例、湖泊保护条例、水库条例等多项地方法规或规章;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全省13市中已有9市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数量居各省之首[2];不断深化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治理和环境容量扩增,湖体水质已有所好转,等等。

尽管上述措施一定程度上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水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一段时期内依然是江苏省水利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面对新时期水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并立足江苏水情,还会有一些新的基础科学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江苏省的水生态环境建设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生态自然观、科学发展观与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自古以来,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就一直存在着,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3]。理解他讲的这种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正确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受到有效的约束。

人与自然在经历了从被动的和谐到能动的征服之后,要实现科学的和谐,必然要求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即系统的生态自然观。它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成其中的一员,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一员。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总之,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确立系统的生态自然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还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大报告首次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指出应将生态文明与另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建设。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水资源节约是水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水生态保护是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水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一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文献[4]中,作者把水生态文明定义为: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

综上可见,水生态环境建设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江苏省的水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以生态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江苏省的水生态环境建设路径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水生态环境则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经济发展、城乡繁荣、人民富裕,都离不开良好水生态环境的支撑。江苏有着良好的水资源禀赋和水生态条件,从江苏省实际看,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要在以下方面继续下功夫:

一是增强全省人民的水生态意识。人民是水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百姓的水生态意识对水生态环境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江苏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导致很多民众水生态意识淡薄,缺少基本的水生态和环保知识,发展观念落后,节水爱水的绿色生活理念尚未形成。因此,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印发水知识手册、制作宣传标语,创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园活动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水生态文明知识、水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宣传,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江苏水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了解水环境卫生与自身健康的关系,提高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民众自觉保护水生态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珍惜水环境、保护水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是进一步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5]。首先,要加强用水总量的控制,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实施取水许可,使水资源有偿使用,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其次,要加强用水效率的控制,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再次,要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最后,完善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江苏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三是继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在原有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大调水系统基础上,继续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等骨干输水通道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水资源调配体系,保障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并大力推进区域引排工程建设,如在苏州实施西塘河引水、宿迁实施七堡河引水、南京实施外秦淮河引水等生态调水,从而实现城乡水环境的改善。

四是严格加强河湖水域管理。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6],由河长对河道的水体岸坡建设、污染防治、日常保洁、岸线开发利用负第一责任,河道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形成大小河长层层负责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在不打破有关地区现有湖泊管理体制、不改变有关部门涉湖管理职能的前提下,将各地区和各部门涉湖管理职能整合在一起,共同推动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完成重点流域性河道遥感及断面监测,继续加强淮安白马湖、盐城

大纵湖、金坛长荡湖等湖泊的退圩还湖工作,不断加大对涉河湖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和后续监管力度。

五是全面实施河湖水生态修复。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积极引导全省各县市加强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工程资金,合理规划整理土地资源,实现水土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大力开展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形成“河伴城、湖绕城”的水系格局。

六是扎实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由省政府专门下发水源地达标建设的要求,由省水利厅和住建、环保等部门制定建设标准,各地扎实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全省有条件的市县都应建设两个以上水系相对独立的饮用水源地或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地,可以实施不同水源间相机调度。如无锡的长江太湖双源供水、昆山的傀儡湖、徐州的小沿河、宜兴的横山水库和油车水库、太仓的浏河江滩水库、盐城的盐龙湖等水源保护工程,都可以大大提升水源供给安全保障水平。

七是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用水总量控制、循环用水、水生态修复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等领域继续积极开展探索,大力推进国家级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创建,会同省有关部门大力开展节水型企业、机关、社区、宾馆、高校、学校等各类节水载体创建。加快建立水价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重视研究和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和水费计收体系,通过水价政策,将用水户的经济利益与节约用水联系起来,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

八是不断拓展水生态文明载体。立足江苏良好的水资源禀赋和水生态条件,以“山清、岸绿、水美”为基本要求,统筹协调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多创建一些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着力打造美丽库区幸福家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水生态文明载体,把库区村庄建设成生态宜居库区美、村庄清洁环境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幸福家园,并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形成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水生态文明载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通过上述探讨可知,生态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对江苏省的水生态环境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这也一直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突出的主题。自然辩证法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问题,探讨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可以说,自然辩证法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突出的贡献。因此,必须将江苏省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实践和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理论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水和谐。

参考文献:

[1] 缪蓓蓓. 浅析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J]. 能源与节能, 2014.

[2] 王灵恩等. 水利风景区与水生态城市[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3] 张宗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 左其亭. 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 中国水利, 2013.

[5] 张志强等.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谐论解读[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3.

[6] 车小磊等. 江苏:“河长制”的生命力[J]. 中国水利, 2014.

[7] 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8-68

[8] 马建文,阉积惠.地理信息系统及资源信息综合.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9] 李德仁,朱庆,李霞飞等.水资源管理制度 [J].武汉,2000.

[10]王超,王沛芳.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11]殷浩文 . 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程序[J]. 上海环境科学,1995(11):11 -14.

[12] 汪恕诚.认清形势 理清思路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水利工作的新局面[J].2000

[13] 雒文生,宋星原编著.水环境分析及预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2000.6

[14] 芮孝芳.水文学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8

[15] 薛选世.试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十大关系. .2003

[16] 汪恕诚.水权和水市场[J]. 水电能源科学. 2001.3

[17] 韩怀芬.环境保护导论。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

[18] 李泽冰.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_水资源学..cn/.2002.5

[19] 常云昆.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1.

[20]汤惠君 .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问题的探讨.生态环境学报,20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