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月牙儿心得感悟范文
 

读月牙儿心得感悟范文

发布时间:2020-06-18 11:25:30 影响了:
读月牙儿心得感悟范文

 《月牙儿》讲述了旧社会母女二人先后被迫堕落为娼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女性对强加于她的不公命运从惊恐、困惑、抗拒到最终屈服的全过程。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读月牙儿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读月牙儿心得感悟范文

 

  月牙儿读后感900字(一)

  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中篇《月牙儿》,以高悬于空中的月牙儿为主旋律,通过主人公对它的不同感受,谱写了一曲天上人间哀怨的悲歌。其情之感人,艺术技巧之精湛都令人叹为观止。

  月牙儿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笔下它却成了主人公孤独寂寞时唯一而又不可缺少的伴侣,成了主人公向黑暗社会控诉的代言人。总之,它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全文中月牙儿出现了达十几次之多,其中有三处是说没再看见月牙儿,而这又恰恰划清了主人公性格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小说中此时的主人公还只是个七岁的孩子,这时她感觉到那月牙儿是带着寒气的是因为饥寒和丧父的巨大不幸正降临到这个只知道冷、饿和没人理是悲惨的事的女孩子身上。或许此时她还不懂得那装着爸爸的木匣被埋到城外的哪个地方是件多么值得悲哀的事,她只是因为冷、饿和没人理而感觉到那月牙儿是带着寒气的。接下来作家又写了月牙儿的第二、三、四次出现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出现时带给小主人公的不同感受,进一步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和悲惨命运。当“我”拿着妈仅剩得惟一不可当的东西——银簪,坐在那严严关闭着的大门前时,月牙儿在天空中歪歪着照着“我”的泪,当妈哼哧哼哧给人洗脏衣服时“我”更爱这个月牙儿,爱它给地上的那点小影子。

  由上可见,此时的主人公还只是个孩子,她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孤独、寂寞、可怜和不幸,她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幸还没有任何准备和认识,每当她孤独寂寞时,她便去看月牙,因为只有它还能给她些许的安慰。

  “我”再一次看见月牙儿是在“妈坐了一乘红轿”,“被抬到城外去”,一个陌生的男人扯着“我”走时,此时的月牙儿“象个要闭上的一道大眼缝”。这时,妈为了不饿死“我”再嫁了,她不知等待她的会是什么,此时她的脑海里一片迷茫混沌,这个世界也是迷迷朦朦看不清楚的,这月牙儿的形象恰是“我”心灵的折射,至此作家已完成了对主人公童年形象的塑造。

  接下来文中写道“我”在三四年里似乎没再看见月牙,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我没看见月牙”,此时她有了她的小屋,好久没去当当,有吃有喝甚至还上了学,生活似乎变得美好了,她已不再需要月牙的陪伴与安慰了,因而这次月牙的出现成了主人公性格发展过渡期的标志,从此作家便进入了对少年主人公心理的揭示。

  “它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这是“我”在三四年后再一次见到的月牙。因此时“新爸爸忽然走了”,之后“妈”屋里常有男人来,尽管她还不大懂这些事,但已是“要在小学毕业”的她已猜到那不是好事,因此她不得不恨妈。可后来妈也走了,只剩下了她自己,在这种无倚无靠的情况下,她又看到了月牙,感觉到它是那样“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它“只能亮那么一会儿,而黑暗是无限的。”月牙儿的形象正是主人公心里的感受,此时的她孤苦无助,但她还是努力地同命运抗争着,没有丧失做人的尊严,她不愿象妈那样,虽然她也理解妈。然而将来对她来说是渺茫的。“我又老没看月牙了,不敢去看,虽然想看。”从此作家又开始了对主人公由挣扎到最终被黑暗的社会吞噬的叙述。

  毕业后她只能自己挣饭吃了,她怀着希望四处奔波,然而没有事情给她做。“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虽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她没有了任何希望,可是她要活着,终于她认识到“羞耻不是我造出来的”,残酷的现实已把她纯净的心灵无情地涂上了污点,竟致使她在黑暗中看到那“月牙是清亮而温柔的,它把一些软光轻轻送到柳枝上”,并感到“这个月牙是希望的开始”,于是善良、单纯和美好的希望使她陷入了爱的迷梦,她从“他的笑”“他的头发”上看到了那也在微笑的月牙,使她忘了自己、没了自己,而当月牙儿忽然被云遮住时,她也失去了自己,她的精神即将崩溃了,然而此时的她还善良,还有同情心,直到为了别人,她又没饭吃了。

  “我早知道我没希望,一点云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将来是黑暗”。果然,为了活着,她曾努力找事做,可最终残酷的现实使她彻底绝望了,尤其是她还得养活已完全失去了挣钱能力的妈。妈的失而又归无疑给她的心灵以更沉重的打击,她从妈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我至好不过将变成她那样,卖了一辈子肉剩下的是一些白头发和抽皱的黑皮”,是无情的现实使她“不愿为谁负着什么道德责任”而堕落下去,就这样一个曾经纯洁善良、正直倔强的女性失去了自己,然而不幸的命运也使她对这个地狱般的世界有了清醒的认识,“我所做的并不是我自己的过错”,这是对自己行为的最好诠释,更是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揭露。

  然而更为耐人寻味的是文章的结尾,正当她打算嫁人不再继续堕落时却被送到了监狱里。此时在心灵经历了长期的摧残后,她深刻地认识到“狱里是个好地方,世界比这并强不了许多”,于是她甘愿在此了结一生,也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她又看见了她的好朋友——月牙儿。

  纵观全篇可知,女主人公有文化,有个性,善良正直,聪敏倔强,不遗余力地执着着飘渺的希望,她本该有着美好的一切,然而最终她还是被黑暗的社会吞噬了。

  总之,全文“我”与月牙儿形影相吊,构成了小说中的景与情,使作品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和低回婉转的抒情性。首先用月牙儿为题象征女主人公那只能亮那么一小会儿而黑暗是无限的生命,而作品前半部分月牙的频繁出现暗示着主人公虽屡遭不幸的打击,但其生命还有希望存在,尽管那希望渺茫的象月牙的微光;而后半部分月牙的不再出现却暗示了主人公已被黑暗的社会吞没了。至此,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长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便诞生了。

  月牙儿读后感900字(二)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故事发生在军阀混乱的时代背景中。开篇运用对比的写法。一个被抓的是处于生活底层的暗娼张小月,一个被抓的是罗家大小姐罗灿阳。两个地位悬殊的女人同样被抓,让我们顺着这两个主人翁的回忆。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却一次一次被生活逼迫至出卖肉体的底层女人张小月;一个成了父亲升官发财,官场勾心斗角的牺牲品,但又不屈从于命运安排的罗家大小姐。

  张小月这个出生在贫民家的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去当铺当家里所有值钱的来换取几包救命的药。但还是没能挽救住父亲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家,借钱勉强把父亲安葬了。让人看了不能不感到生活的沉重。母亲靠给罗家做仆人来维持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随着小月的上学,母亲在罗府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被-迫辞工。为了生存,母亲又嫁了人,好心的继父,给她们母女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虽然继父没多大的本领,但日子总能勉强支撑下去了。父母竭尽所能来供用小月上学,把希望寄托在女儿的身上,也许在他们的心中,知识是能改变他们穷苦的命运的唯一途径。小月是一个要强的女孩,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几名。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小月差一年就要考师范的时候,继父竟意外身亡。这样的打击对他们家来说是致命的。家里的经济支柱又一次倒塌,学费的增长,钱罐里的钱一点一点变得越来越轻。母亲的心情一天一天的变得暗淡。在旧社会里,女人几乎是没有出路的,更何况对于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人。为了空空的粮袋,为了不得不交的女儿学费,母亲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做暗门子。然这最终还是被敏感的小月发现了。同学们的嘲笑,鄙视,家长们对学校的逼迫,使月儿把这所有的耻辱都归咎于母亲身上。岂不知母亲正是为了女儿美好的前途才牺牲了自己的啊!不谙世事艰难的月儿怎么能够理解的呢?被-迫辍学,这条改变命运的路就这样被堵死了。坚强,追求上进的月儿想在生活中创一条生路。因为她的美丽,又因为她的倔强,不幸又被牵涉进官场斗争之中。最终又被命运逼迫到“以之为耻”的“暗娼”之路。

  她也有过许多美好的梦想,追求上进,想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因家境的贫穷而落空。美丽的容貌,满可以傍上谭局长过上好的生活,但因看不惯他的阴险,狡诈而不与之为伍。出众的外表,出於泥而不染的高洁的品性,不仅没给她带来幸福,反而给招来许多祸事。她也曾拥有美好的初恋,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却又因被生活逼迫做了暗娼的经历,让她无法面对昔日的恋人而破灭。。。追求美好结局竟是靠出卖肉体而活,而那些阴险狡诈,心底残忍,为非作歹的人结局却过着锦衣玉食,风光体面的生活。这到底是为甚麽?

  凄冷的夜空,那高悬着弯弯的月牙儿,是否能告诉命运多舜的月儿呢。

  月牙儿读后感900字(三)

  抬头仰望,湛蓝深邃的天空里有一弯弯的月牙儿,她是明亮的,它载着千千万万人的梦想与幸福,追求与成功,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月牙儿。然而,在昏暗的旧社会里,同样浩瀚不见底的天空中升起了一钩浅金色的月牙儿,她却载着贫穷人家一次又一次的悲苦与失望,一个多么令人寒栗的月牙儿。这便是著名作家老舍的月牙儿。月牙儿曾使我痛苦流涕过,也使我为之感动过,更使我为之振奋过。

  第一次她望见那个寒气逼人的月牙儿是在充满药味,烟味,妈妈的眼泪的屋外。冷冷的月色笼罩了这个七岁小女孩美好的心灵。她又一次见到那个月牙儿,是在母亲带她去看父亲的坟。一个幼小的心灵却要承受人世间最痛苦的生离死别。这无疑又是一个惊天霹雳打在了她心里。她们母女俩很贫穷,孤苦可怜。她曾经坚定地相信:劳动是可以创造一切的,她也期待着自己有一份美满的事业,却在牛皮臭袜子的“熏陶”中,在母亲为谋生而干的迫不得已的事中无情地冲刷掉了。她曾一次又一次地萌发希望,而希望却一次又一次地落空。她也曾经得到过爱,但那“爱”是短暂的。她的成长一次又一次地压缩了她远大的理想。最终黑暗社会压迫了她的坚强与意志。虽然她失败了,但在我心中她已是个了不起的榜样,因为她梦想过,追求过……悲苦孕育了一个坚强的女孩。

  月牙儿中这个勇敢却又苦难的女孩让我想起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我曾经偶然认识了一个山里的孩子。他很淳朴善良。虽然他没有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我从他不服输的眼神中读出了他的顽强斗志;虽然他没有足够的金钱,但我从他坦然的微笑中读出了他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虽然他没有机会接受许许多多的知识,但我从他对书的喜爱中读出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也从他和我的谈话中读出了他的永不言败与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我也更加相信,那些山里的孩子虽然没有十分优越的生活与学习的环境,但他们时时激励着自己,奋斗着未来。风雨造就了一个个坚强的孩子。 这个悲惨的故事,使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眼泪中有同情,有怜悯,有悲哀, 也有激励。凝视过去,回想昨天,观望现在,放眼未来。我们的新生活多么美丽,多么来之不易啊。那个小女孩在悲苦中仍是个勇敢的人,那些山里的孩子在风雨中仍是个充满希望与理想的人,我们——生活在新世纪的儿童们,不是更应该去迎接困难,挑战坎坷吗?不是更应该好好地打拼一番吗?不是更应该要做一个坚强勇敢的,永不言败的人吗?

  月牙儿读后感900字(四)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很少的、我看了又看的作品,小说主要是讲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为了生活不得不相继成为暗娼的故事。用主人公的话说,她的母亲为了养活她不得不用这种方法,最后,她长大了又用同样的方法来赡养妈妈。第一次接触作品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女孩子上了学,读了书,受了新思想的感化,还要这样做呢?在她接受胖校长的侄子时,她其实就已经开始走向堕落了。最后,她一步步,从风尘场所的招待到沦为暗娼,大概都是她不想受苦而得来的结果。那时候这篇小说只是给我讲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

  到了现在重新读文本,我看到了自己之前忽略掉了的细节。在韩月荣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她只有七岁。文中说月容在八岁的时候学会了当东西,对于没有什么生活技能的大小两个女人,要在城市中生活下去有多艰难,小说也有交代。母亲为了挣钱给铺子里的伙计们洗袜子,又脏又臭的袜子把她恶心得吃不下饭。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养不起那个只有两口人的家。

  所以,月容有了新爸爸。为了让自己和孩子有好的生活,至少不要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再嫁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在连生存都无法做到的时候,伦理道德和礼教、抑或是贞节牌坊都不能当饭吃,活下去才最重要。这时候,月容对妈妈来讲还是希望,有了新爸爸,孩子可以上学,或许会拥有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事实是,如果新爸爸没有消失的话,妈妈并没有做白日梦,因为月容确实过了几年好日子,上了学,读了书。

  问题辩证的看,受了教育对月容来讲是幸还是不幸呢?或许不知道所谓的“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等等观念,月容后来会不会麻木一些、也好受一些呢?

  内心的孤寂、无助和生活的艰难,再加上自己受过的新式教育,梦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月容要怎么活下去。幸好有月牙儿,最后,在监狱中久违的月牙儿出现,月容内心安慰自己说,这就是自己最好的结局,是好朋友也认同的结局。

  月牙儿读后感900字(五)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一部借女性命运以探索当下社会人类求生存的悲苦实质的中篇小说。行文采用倒叙的手法,重现了一个身陷狱中的女人——“我”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忆。而这番心路历程,月牙儿,作为“我”命运的象征和见证,贯穿始终,它是“我”爸死时的那个月牙儿,是妈再嫁时轿子前的那个月牙儿,也是“我”挨饿受冻被迫为娼时的那个月牙儿。总之,月牙儿是“我”苦难命运的象征,每当“我”潦倒困顿的时候,总能看见它,以及它那冷冷的月光。正如文中所说,“我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形的。”作者不仅赋予了月牙儿特殊的意味,而且实际上月牙儿已经成为探析主人公命运的线索和挖掘更深层社会人性的切入口。因而在这里,月牙儿已经具有了内涵的双重性和意蕴的丰富性。

  (一)苦难命运的象征

  如前所述,月牙儿是“我”苦难时候的“好伙伴”,正因为每当“我”受苦的时候总是看见了月牙儿,才让“我”和月牙儿之间有了某种联结的意味,这种人与自然惺惺相惜的巧妙互通正是小说设置第三方月牙儿的需要,其用意在于借助月牙儿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和暗示人物的命运未来。所以当妈再嫁过上好日子后,“我在这三四年里想不起曾经看见过月牙儿”。实际上不是“我”没有看见,而是看见了却不记得了,因为那时的“我”和月牙儿之间已经暂时中断了“苦难”的共通点。

  (二)黑暗社会的对抗者

  “一个春天的月牙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她的美来……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从中可以看出,月牙儿其实也象征了黑暗社会微弱的希望,是这个逼良为娼的社会的小小的对抗力量,只不过,作品中呈现出的结局是小小的希望依旧抵抗不了社会的黑暗。这样,月牙儿便具有了极大的艺术张力。一方面,它是“我”苦难的象征,另一方面,它更是“我”借以向命运提出反抗却不得的希望。“我”所遭遇的生活是这个社会小小的缩影,“我”的命运同样也是社会上同类女性的命运。在这里,“我”就是对这个男权社会控诉的代表者。是黑暗的社会逼着“我”选择了当初自己都以之为耻的事情,这是种屈于命运的悲哀,而回到“我”最初的本衷,“我”只是想“不要饿肚子”而已。

  (三)探析命运合理性的手段

  生活若始终颠沛流离,并不会使人变得坚强。相反的,在越来越重的压力下,人会变得越来越没有骨气,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可能作者想借由《月牙儿》传达的就是这么一种人类命运的循环往复和求生存下人类内心境况的时代命题。从一对母女,一对女性一生命运的视角挖掘到旧社会下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在这“生”不由己的社会形势下,这对母女先后走上了暗娼之路,作品也借由“月牙儿”将这种无奈隐隐地透露出来了。

  “穷”可以说是“我”和母亲两代人面对的共同的问题,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无法满足时,谈何人生的价值,谈何爱情,谈何女性的尊严呢?母女两人在痛苦追求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过程中也遭受到不尽的挫折,难怪“我”不相信爱情了,难怪“我不想把自己专卖给一个男人了,我决定玩玩了”,因为“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而也正是在这当中,我看到了中国女人特有的隐忍,她们有过微弱的抗争,有过少女单纯的情意,却最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母女二人先后命运的轮回和循环不禁让人掩卷叹息。

  读到这里,我好像能理解为什么当初“我”视暗娼为自己“绝不肯做的事”而后来自己也沦为和母亲一样的女人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生存下去最基本的需求都达不到的话,哪有资格去追求身为人的尊严?因为人的发展需求总是建立在生存需求满足的基础之上的。

  脱离文本,回归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上。其实,作品中有些许材料是以作者的真实经历为模本的。如文中妈妈给别人洗衣裳的片断——“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在老舍的儿子舒乙看来,这文中的母亲几乎就是以他的祖母即老舍先生的母亲为原型的。这跟老舍的生平经历有极大的关系,老舍的父亲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丧生,留得老舍的母亲和几个孩子相依为命,可能就是这番遭遇,才使得老舍笔下的母亲不自觉地带上了自己母亲的影子。同时也将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女性的坚忍自强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了老舍刻画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现状的写作题材。(舒乙《我的父亲老舍》)

  在这一意义上,《月牙儿》是老舍融入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借以传达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和无力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文中有多处对月牙儿的描写,都是和“我”当时的心理处境联系起来的。只是有一处我无法理解,在<四>中“妈!你看这个月牙;爸死的那天,它就是这么歪歪着。为什么她老这么斜着呢?”。那么,月牙儿到底为什么是“斜斜的”呢?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