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最新《致语文教师》读后感精选范文两篇
 

最新《致语文教师》读后感精选范文两篇

发布时间:2021-08-31 15:26:49 影响了:
只有深度的磨练才能产生高度的水平,只有找准角度,加上难度,才能够产生高层次的技能——创新!以下是职场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致语文教师》读后感精选范文两篇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致语文教师》读后感1
 
  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一句亲切的叮嘱,让人心头一热。当我们谈论教师这一职业,或谈论教育事业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这一个个“人”――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爱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态等等,都需要互相的关注、关心、理解、帮助。教育教学是一份充满“爱”的工作。试想,普通老师生活缺乏稳定,对自对人对社会的心态调整不好,能期待他们平静而清醒地走进教室吗?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首先要“育师”、“育己”,然后才能“育学生”。“一流的教师”才能育出“一流的学生”。由此,无论是从学校、还是社会和国家层面看,教师是第一位的,有全社会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教师的成长,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乐观、有情趣、自我认同感强的老师,在学校里肯定自信、积极,有个人魅力。同样,许多工作优秀的教师,他们对生活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充满幸福感。所以,许多名家、大家优秀的表现和出色的成绩,除了用专业理念技术去解读外,还可从其生活中的个人性格、品质和精神上去理解。看余老师的《致语文老师》一书,其长者、智者的风范令人敬仰。余老聊的是教学,也是个人迎难而上的成长修炼,这修炼的过程,有坚定的目标,有系统的规划,有艰苦的执著,有挑战的智慧,有说不尽的苦乐滋味,有沉甸甸的收获。其修炼的智慧之语,既可心引领我们认真地工作,也可以启发我们用心地去生活。
 
  我们无论是自愿,还是巧合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此生与他人有些不同。除去虚幻神奇的道德评价,因为职业的特点,我们的生命历程真的有些特别我们需要(应该)掌握更多的文化,我们有机会站在人类思想的前沿,这是我们有时清高的原因;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思想播种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教育教会学生,不如说是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往大了说,我们的事业真的能改变命运和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丰富思想和鲜活情感的学生,我们每天的工作少有重复,我们每个教育教学的细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人文个性,我们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战;我们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很少有职业像我们这样需要终生修炼和成长。
 
  凡职业,都需要为了生活,从事教师职业也需要“养家糊口”,这点标准不一,争议不断;凡职业,都需要有敬业的精神,都可以经营成事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不论哪行,都能用心做到极致。从古至今,“状元”总是凤毛麟角,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的,为难的是,成功需要面临各种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努力地坚持下去。
 
  所以,余老在序言中对年轻教师(在余老面前,凡站在讲台上的先生们,都是年轻的)谆谆告诫:
 
  “我视成长智慧为第一。”
 
  “我珍视在事业奋斗中对生命的历练。”
 
  “趁着年轻多做事。”
 
  不能失去“追求的勇气”,要“保持追求人生目标的持久性和忍耐性”,“让自己具备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坚强意志”。
 
  要承受“刻骨铭心咬牙坚持的历练”,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
 
  要能“苦做”,“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还要“巧做”,成功讲究方法,能让我们更早、更多地品味奋斗的快乐滋味。
 
  要“永远相信‘积累’的力量”,“学会摘抄、摘录、摘记”并“分类研究”,“越是有丰富的积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触发灵感和把握成功的机会”。注重学习积累的人,会拥有“很高的洞察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还有无数个空白无人问津或者涉之不深,任何时候进入这种研究都不能称之为‘迟’”。
 
  所谓“专家”,“是哪些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人。”
 
  “心静”,是一种情绪和心态状态,“专心致志,这其实是非常高妙的思想方法”。
 
  做教育教学研究,没想像的那么深奥可怕,其实就是“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做好同一件事”,并“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那些所谓的大家、名家、行家,都是这样起步的。
 
  教育教学需要“创新”,什么是“创新”?“主要在四个字上下工夫:角度,难度。‘角度’好加上‘难度’大,就是高层次技能,就是创新。”
 
  读着余先生的“修身警言”和“思想火花”,觉得“高山仰止”,让人心虚和畏惧。这那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呀?
 
  那么,余老几十年如一日的历练成就和肺腑之言与我们有何现实的意义呢?
 
  作为教师,每个人的学识基础有不等,天赋条件也不一,外在环境机遇也不同,谁能说这些区别是无法改吗?我们学习余老,期望个个成为余老那样级别的人,那是不自量力。余老对我们一线广大普通教师最大的启发是,坚持做事业的规划,珍惜时间,坚持用巧妙的方法去践行,用心把教学工作中小事做到精致,做得有意思。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生活中具备野心且能成大事的人毕竟少数。我们更多的普通人其实是“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一个教师,三尺讲台,一本教材,几十个学生,这是我们世界,很小。我们其实不需要大抱负,只要能脚踏实地,在教室里,在学生心里,把每件小小的事做精致,做的有意思,我们就会渐行渐远,越攀越高。眼界和心界是低头看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不是仰头远望出来的。坚持做精致的小事,这就是余老“静下心来”的修炼之道呀。
 
  思虑至此,便不再对余老“敬而远之”了。
 
  工作二十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当一个好老师难,当一个好班主任更难,班级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特别是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都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班主任不仅要面对一个个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面对他们背后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第三辑中通过《好的教育是一种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让父母成为你的助手》三篇文章向我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父母的处世之道,家庭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进步了,国富民强了,孩子们有了优越舒适的环境,但行为习惯为何出现了滑坡。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学校教育模式与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异,或者说是家庭问题给孩子的行为习惯注入了不良的成份。朱教授说:我们的家庭之路上充满了无证驾驶的“司机”,现在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而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
 
  因此,我们在面对多种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我们的班级管理如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而简单地采取整体化一的措施,势必让这些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或者无处躲藏,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呢?结合朱教授的观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利用x月份学校开展的“家长一日访谈“活动,为不同的学生家长,构建一个共同教育平台,是班级与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好机会,活动开展以来,我总是留出一定的时间请学生家长介绍自己的“教子之道”,讨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再让孩子当场发言,有时甚至请一部分问题学生发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沟通、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们结合自己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学生不可能屏弃一切因素的干扰,带着纯而又纯的心理坐在教室内从事学习活动,班主任工作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形成合力。一旦两种教育形成合力,孩子的学习、生活必将步入一个和谐的轨道,正如朱教授所言:当学生的父母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师就会像有了三头六臂,这样就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从容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致语文教师》读后感2
 
  今晚阅读了余老师《致语文教师》第8篇文章——《不同深度的磨练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余老师说,谁经过了如下八大技能的痛苦磨练: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论文写作,考试研究,案例分析,教学技能训练,谁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
 
  余老师的书房有一面奇特的墙,这面墙上用各种小纸条记录了老师巨大的工作量,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家的墙上都有一面工作墙,都有无数的小纸条,我们的工作怎能不会深入呢?于老师说,在西边的那间房间里,他每天都在这里沉淀,每天都在这里酿造事业的美酒。——《不同深度的磨练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看看余老师艰辛的工作,再想一想我们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像于老师这样静下心来深入的研究教材,深入的钻研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文章,产生创意的教学设计
 
  在第9篇文章《角度:创造与创新的着眼点》这篇文章中,于老师告诉我们,研究一篇课文的设计角度如果不经过山重水复的跋涉是看不到新意,如果不经过千呼万唤的地步新意是出不来的。角度的创新必须要付出时间,必须要耗费精力。他是终日而思、冥思苦逐渐进入对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现象的提炼,才能够得出不同寻常的创意。
 
  余老师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从不同的朗诵录音中提取朗读这首诗的规律,最后形成了“情在抑扬中、情在起伏中、情在疏密中”的训练方式。
 
  为了教好夸父逐日这篇文章,余老师阅读了10万字的资料,10万字呀!10万字与一短文,这该形成多大的比例呀!为了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老师阅读了大量的文章,这就是厚积薄发,由此提炼出了这篇文章的朗读训练的角度:读出课文中的分号与句号,读出情节中的雄壮与悲壮。
 
  角度加上难度,就是高层次的技能——创新。试想一下,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在阅读古诗古词的时候,是否多次听别人的朗读,多次去聆听名家的朗诵,从朗诵中发现朗诵的规律呢?于老师钻研的精神,勤学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吗?我想起了冰心的散文诗《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余老师的成功不正是像冰心先生这首诗中所说的吗?​
 
  今晚我的阅读感受是:一定要深入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一定要多读书,针对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各种资料,深入的阅读。只有深入的钻研,找准钻研的角度,以独特的角度,独特的思维对一篇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只有深度的磨练才能产生高度的水平,只有找准角度,加上难度,才能够产生高层次的技能——创新!​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