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四篇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四篇

发布时间:2021-10-03 13:36:41 影响了:
  每当我们看完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以后,一定都会有不少感悟吧,所以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应当如何写了。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四篇,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篇
 
  正直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电影<<金刚川>>趁时而上映。继<<八佰>>以后,又一部由管虎导演的抗战篇。今天的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如果说站在历史意义上说,它是好片,但从里面的拍摄整体,多次重复镜头,觉得他太想让人吐槽!不过里面的许多小片段演员拍得是非常的好。
 
  首先说说电影的历史背景,电影以抗美援朝后期1953年夏季决胜阶段的一个历史事件:金刚川事件为背景。历史中以张振智带领三连奉命在渡口架一座载重桥,保证前方物资,兵力。但美军此时在上空不停投下炸弹,轰炸搭建的桥以及周围隐蔽军队。工兵团7次修补,美军却日夜轰炸。据了解当时美军投下了炮弹1000多枚,炸弹2500多枚,但最后国人牺牲了无数少年,换取了抗战的胜利。
 
  电影给我们展现了当时残酷的历史,那一个个前赴后继的少年为保家卫国,不后退半步,在炸弹的轰炸下,依然冒死修桥过江,关键时刻,搭起了人体长桥,那十六,七岁的少年,扛起了一座生命的桥,为胜利做大无畏的自我牺牲!大河湍急的河水,冲不散人体之桥,高空炮弹炸不垮英雄的桥。河岸边上的玉米地里高炮据点,拼死打向美军的飞机,只为护住过桥的士兵们,护住战士们一次又一次拼命修护的桥。张译演的张飞一角色,真的让我感动了,在美军要轰炸桥时,选择暴露自己,点起炮火,让敌人朝自己投下死亡炸弹。炸弹投下那一刻,好有炮弹凶猛扫射向他们时,瞬间血肉模糊。这种大无谓的牺牲,怎么不能把我们感动呢!每一次高炮据点的炮火亮起,就意味着下一分钟他们将要牺牲离开,太残酷了。一个个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真的时刻提醒着中国的抗战史是一部流血牺牲的史书。在抗美援朝牺牲的十九万将近二十万人的中国战士们,是你们让我们的祖国边疆不受敌人侵略,让鸭绿江的山水一色!
 
  在如今这样的国际局势中,美国处处为难我们,那些看着美国眼色也孤立我们的国家也不少,面对国际孤立,内部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疫情问题,中国今年似乎要承受更多以往没有过的困难,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和平,同时要更加爱国,团结一致!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篇
 
  金刚川看完了,张译说愿意用十发炮弹换班长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作为一部只拍了两个月的电影,这样的完成度已经算很不错了,整体值回票价。
 
  下面说说失望之处。
 
  感觉最大的问题不是节奏感欠缺导致的冗长乏味的嵌套叙事手法,而是故事皮下,暴露出的观念问题。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军为阵亡战友报仇,我方张排为老班长报仇,两边展开的仇恨厮杀。没错,高潮部分体现的是个人仇恨。张译这个角色的性格本是严谨认真,顾全大局,从整个战役总目标出发反复强调节省相当有限的弹药——却在老班长牺牲后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弹像不要钱一样一梭子打出去“打飞机”,看起来虽然爽了,有血性有“人味儿”了,可整个战略目标怎么办?大部队怎么办?如果每个士兵都把私人感情放在战斗任务之前,战争不要打了。
 
  现实中,铁原阻击战指挥官马兆民团长的那次最不情愿的选择——让嫡系部队当炮灰掩护大部队撤离——为了完成总目标,亲手选择让兄弟们牺牲,完成任务后宁可自己降级去做排长,与兄弟们在一线同生共死。这种战略眼光和冷静的判断力与坚定的执行力才是我们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这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美才是志愿军区别于普通大头兵而长久打动的地方。
 
  可惜编剧为了破除“无情战斗机器”的刻板印象,转而强调志愿军战士的个人情绪,反而使人物形象崩塌了。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片把高潮设为双方报仇雪恨,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战争双方都有牺牲,战争是残酷的。
 
  ——很微妙地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界限。
 
  而最终的“桥”的结局,虽然有所升华,却令我更加不是滋味:最后的胜利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人的肉体比木板铁石更能对抗美军的压倒性的恐怖轰炸?
 
  强行升华实在是暴露出编剧自己其实并没有想明白处于绝对劣势的我们,到底是凭什么去赢得战争的,最后只能归结于超人的意志力——按西方的说法就是被洗脑成了机器。
 
  其实老电影《上甘岭》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因为家乡可爱,因为人民对全新的未来充满期望,所以甘愿拼上性命;另一方面,是因为过人的单兵素质,多年战争练出来的高效组织形式,特别是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战术战略意识。
 
  是素质与智慧,正义、崇高的信仰让这支小米加步枪的部队具备了超强战斗力,而不是血肉之躯和兄弟情这么单薄的东西。
 
  当然,单薄的思想也只能拍出单薄的故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中那个美国大兵才是全篇最立体的人物,源自其点到为止又恰到好处的细节,比如一开始的引经据典,到牛仔帽与塔台称呼的呼应,人家的每个举动都有明确的精神来源,因此立得住,真实。而反观我方的几个角色,导演说不清,所以假大空。
 
  这部片子没有达到我的期望,但我不后悔买了票,反而说明这类题材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挖掘空间和反思空间,什么时候导演编剧想明白了,能感动自己了,作品自然就会感动观众。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篇
 
  风起云涌的20世纪,有一场战争深刻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走向,甚至撬动着今天大国博弈的棋局。
 
  70年前,鸭绿江彼岸的三千里江山,夜与昼被炮火一次次撕裂,20多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双方300多万军队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搏杀,霸权主义者黯然离场,正义的旗帜重新在北纬38度线上高高升起,和平的阳光才真正普照古老的东方大地。
 
  _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
 
  如果说,西方军事史学家称公元前5世纪的马拉松之战是“欧洲出生时的啼声”,那么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抗美援朝战争,则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其实,基辛格只说对了一半。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华民族“换了人间”的崛起之战,更是世界进步力量“保卫和平”的殊死之战。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家卫国,再也没有什么语词像这4个字一样,能够深刻揭示中国人民在经受列强长期凌辱后对这场战争的理解。
 
  今天,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数据早已揭秘——
 
  在这场战争中,重要的战役、战斗134起,平均每周就有一次;志愿军共歼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1万余人,击毁和缴获飞机4268架、坦克1492辆、装甲车92辆、汽车7949辆,缴获(不含击毁)各种火炮4037门……
 
  这是一个辉煌的胜利——美国军队不得不回到中国早就警告它不得跨越的那条著名纬线。
 
  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真正赢得了和平发展的机遇和愿景。
 
  从胜利的那一刻起,洗雪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在迈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步伐更加坚定、自信。
 
  在随后的岁月里,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意志从未改变、历久弥坚。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篇
 
  作为一个曾在鸭绿江边待过实习过一段时间的人,怀着极为崇高敬意走进电影院,看过《金刚川》久久不能平静,是的久久不能平静。
 
  虽然俗气,但是还是要说,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还是张译那句“来吧”,这一声吼洞彻云霄,这一吼是志愿军的气势,也是一往无前的决心
 
  喊破了音,炸掉了腿(虽然张译近年来瘸腿已成常态),虽然知道了结局,但依然为之震撼。
 
  有人说剧中的英雄都死了,最完好的张译少了一只胳膊一条腿,为什么要将我们的英雄拍成这样?
 
  或许这就是当年我们志愿军的伟大吧,在抗战结束后,马上又是其他战役,虽然我们的军人都是“百战精兵”,但是他们也是人,不是钢铁之躯,在面对美国等拥有大规模现代武器的联军,犹如“小孩面对大人”,即使在这样的情况我们依然去了胜利,这是多少我们最可爱的人用血肉赢来的胜利。
 
  有感动、有温情、有豪迈、有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其中其实最令人动容还是张飞与师傅老关的对手戏,原本老关是张飞的师傅,却因为在战场上抽烟被降职(参考战场抽烟的严重性,邱少云烈士),反过来张飞成了老关的上级,逮住机会的张飞就限制老关抽烟,后来老关牺牲了,被炸得只剩下一团血肉,张飞一点一点收集起来,将老关埋葬,在老关坟前点了一支香烟。这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个细节足以说明当年的战争多么残酷,享受和平年代的我们有没有责任尽最大努力来保卫我们的祖国?
 
  没有人会相信我们能战胜看起来不可一世的“联军”,甚至“联军”总司令还说过“我们的孩子可以回家过圣诞节”,结局我们都知道,但是过程却一无所知,尤其是生在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
 
  不得不说,细节处理的非常棒,尤其是以物承托灵魂,老关的烟、玉米棒子、打完的炮弹,每一位炮手,十人队的高炮班最后仅仅剩下半个张飞。最后张飞在美军对拼的时候,在身后玉米地浇上汽油,潇洒点火吸引炮火,就这样连半个身子都没有保住,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战争吧,残酷又无情。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