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2021年《傅雷家书》读后感最新三篇
 

2021年《傅雷家书》读后感最新三篇

发布时间:2021-10-26 13:15:49 影响了:
  有句话叫,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那关于《傅雷家书》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是职场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傅雷家书》读后感1
 
  最近刚阅读完了一本书籍,名叫《傅雷家书》。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值得阅读的书籍,如果你还没有看过,闲暇时不妨拿起书认真的阅读一遍。
 
  《傅雷家书》读后感2
  
  昨天晚上在读《傅雷家书》时,发现傅雷写到毛泽东主席这一章,又联想到上学期,我们刚刚读过《红星照耀中国》中“苏维埃掌权人物”一章,斯诺也写到了毛泽东主席,于是找来《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将两章放在一起,重新阅读了一下,看一看中外两位作家眼中的毛泽东主席是什么样子的。
 
  傅雷认为,毛泽东“特别亲切平易,极富于幽默感”,没有教训人的口吻。这点和美国作家斯诺的感受是一致的。斯诺在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被国民党政府悬赏25万元的毛泽东同志,在保安,斯诺见到时候,他和两个年轻的普通的农民谈话。斯诺还见到,毛泽东的住处也很简陋,屋里陈设,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一顶蚊帐。在红色剧院时,毛主席毫不惹眼的坐在观众中间,而且还被邀请上台表演节目,虽然后来被林彪推辞,侥幸逃脱。让斯诺惊奇的,这个曾经湖南富农的儿子,这个“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住在这样一个房子里,居然自得其乐。斯诺还发现,领袖连吃的也和众人都一样。同时,“在六千英里的长征途中,除了几个星期生病以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的。”“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亲切平易,正是毛泽东主席伟大的个人魅力的一面。在这一面上,中外的两位作家有着出奇的一直感受。
 
  斯诺和傅雷对毛泽东主席有着相同感受的一面,还有主席的睿智和健谈,以及这背后,是广泛的阅读,尤其是对哲学书籍的爱好。关于文艺上百家争鸣的问题,傅雷认为,毛泽东主席的思考“逐渐向深处发展”。傅雷由衷的赞叹:“他的马克思主义是到了化境的,随手拈来,都成妙谛,出之以极自然的态度,无形中渗透听众的心。讲话的逻辑都是隐而不露,真是艺术高手。”一个作家、教育家发出这样的感叹,必定是被折服了。同时还认为:“毛主席的话和这次会议给我的启发很多”。斯诺也认为,“我发现他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他对英国的工党很感兴趣。”“他对于罗斯福总统的看法是很令人感兴趣的”,“他把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看作走江湖的骗子”。能有这样的见解,斯诺认为,毛泽东主席不仅熟读世界历史,也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因为对毛主席做了长时间的访问,斯诺对主席的了解,当然更细致、更全面一些。斯诺发现毛主席是工作狂人,“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嵴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
 
  《傅雷家书》读后感3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重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练好几个小时的琴。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带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这一封封的家信中。
 
  读了《傅雷家书》,我懂得了很多,我也更加了解我的父母了。也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那份父爱如山的意义。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