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成吉思汗庙读后感5篇
 

成吉思汗庙读后感5篇

发布时间:2023-05-12 09:02:20 影响了:

想要写出好的读后感就必须要深刻领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让更多人对我们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产生兴趣,认真将读后感写好是很关键的,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成吉思汗庙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成吉思汗庙读后感5篇

成吉思汗庙读后感篇1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口渴的成吉思汗想喝水,却被他的鹰四

次撞翻了杯子,他射死了鹰,却发现鹰是为了救他而这样做的,成吉思汗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整篇文章语言朴实、耐人寻味,令我深思,使我深有感触,尤其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是啊,如果成吉思汗不那么冲动,不那么鲁莽,而是先想一想,平时那么听话,那么忠诚的鹰,为什么突然变得不听命令了,然后去看个究竟,他的鹰就不会死,他就不会这么懊悔,他现在可能正骑着马和鹰一起打猎呢!“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既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也体现出了成吉思汗对自己这种做法的'后悔,体现出了成吉思汗对这只鹰的感激之情。

在发怒的时候做不应该做的事,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作文,妹妹跑了过来,她抓起作文,一不小心,作文撕了。我气急败坏,急忙把作文抢回来,手中的笔随着我的动作,把妹妹的手划伤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顿时口子鲜血直流,妹妹哇哇大哭……我后悔极了:后悔自己不该这么小题大做,不就是一篇作文嘛,撕了可以再写,可妹妹手上的伤,却再也抹不掉了……

读完《成吉思汗和鹰》后,我掩卷沉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会犯错误,何况是我们呢?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能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因为人在发怒时是最不理智的。

成吉思汗庙读后感篇2

随着君王一次次的叫音,继而渐进的便是一声弓箭的弹绷;随着这扣人心弦的一声之后,接下来的便是鹰的惨叫;随着鹰那无可替代的声音之后,引发的便是一代勇士、君王——成吉思汗的忏悔。

一代君王成吉思汗的忏悔便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君王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又何况我们平常人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儿改之,善莫大焉。”古人在犯错误时就知道,没有人一生不犯错误,而且在人生之路上,雨雪风霜都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与气急败坏,也避免不了那错误的发生。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我们平凡人呢?

人生的路,有时像大海、触礁、大雨、大风、大浪是常有的。它们就像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突然飘来的几片乌云,让人有些不适。它们就是错误、挫折,但是不要在这时处理任何事情,但也不要因此而萎靡不振,因为它会磨难我们,让我们的生死之花开的更美丽,更迷人,更芬芳!

“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话说的多好啊!似风,沁人心气,如水,清澈见底,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持对人对物和睦,亲近。怒火,自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但在那时对人不和的举动或话语会永远的不可抹去,可能它的伤害会愈来愈小,但永远抹不去了。压制住怒火,自制行为,让它变为一种动力,一种感动。

让每一次小小的感动洗去心灵角落的每一个污垢,让每一次很大的感动解去心田中每一个仇恨的劣根,让每一次动力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进,让“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变为一个现实,在漆黑的夜空中成为永远不落的光明!

成吉思汗庙读后感篇3

自12年大学毕业以来,身体就被工作霸占,灵魂也为社会所累,没有再静下心来阅读几行几页,更别说留下只言片语,渐渐地将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丢失,个人也如行尸走肉般于浮躁和无知中恍惚前行。今天,丁酉年立夏,终于下决心逼自己重提尘封的彩笔,重拾昔日的习惯,以书评的形式记录下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感想,些许感悟,与所有期待灵魂交流的读者共勉!

成吉思汗,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如大海般广阔如宇宙般响亮的称号,从诞生之日起就被世世代代所传颂。由于从小酷爱历史,崇拜英雄,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对他有了懵懂的印象:战神,伟人,大英雄。之后断断续续看了很多关于他的书影音,如俞智先的小说《成吉思汗》及同名电视剧,《元朝那些事儿》及其他报刊杂志上的记载,包括度阴山的此书,让我对他有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了解,对他的感情也从最开始的崇拜,到后面的义愤、痛斥,再到最后的尊敬、认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并付诸自身,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有大志。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有志向是任何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成吉思汗作为蒙古皇族乞颜部后裔,从小立有大志,不论是童年时代富足的生活,青少年时代艰苦的磨练,还是成年之后东征西讨的岁月,被王汗击败后仅剩19骑共饮班朱尼河水的绝境,都未能让他放弃理想,反而越挫越勇,蓄势待发,一举战胜强大的克烈部,奠定了统一蒙古草原的基础。生活在物欲横流、娱乐至死、纸醉金迷的年代的我们,有多少原本优秀的青年才俊抵御不了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或纵情于声色犬马,或痴迷于游戏网络,或沉溺于花天酒地,于温柔乡中消磨了理想,丢却了志向,浑浑噩噩虚无度日,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真是可悲可叹可怜可恨。

其次是有坚强意志。意志不仅体现在对成功的追求,还在于对自身的克制。草原第一美人孛儿帖被蔑尔乞人虏去后,成吉思汗虽痛失新婚爱妻,但没有鲁莽行事,而是图长远之计,联合克烈部、札答兰部,突袭了蔑尔乞人,成功夺回了孛儿帖。在王汗处共事时,面对王汗独子桑坤的多次挑衅,均能不动声色,克制容忍,换取了自己的生存与壮大。即使到后来灭掉强大的花剌子模后,面对期待已久的长春真人丘处机的直言不讳,不仅没有因为触犯自己的权威而杀害他,反而与丘处机结成了好友,谱写了一段君臣佳话。反观我们,有时候自制能力太差,一句话就会怒发冲冠,一件事就会嫉恶如仇,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特别是对于自己的领导,一时挨了批评,受了委屈,就会口不择言,图一时之痛快,隐无形之祸患,最后只能是呜呼哀哉!

再次是注重团结。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团队。从一开始的四弟(哈撒尔、合赤温、帖木格、别勒古台)、四杰(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木华黎),到后来的四獒(哲别、速不台、者勒蔑、忽必来)、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纳牙阿、失吉忽秃忽等将领,无一不心甘情愿的追随在成吉思汗周围,成为了成吉思汗丰功伟绩的实际缔造者,这也充分说明了成吉思汗在维护和保持团结方面所作的努力,才赢得了众星捧月、众望所归。对于生活中平凡的我们,或许没有机会建立伟大功勋,更没有机会青史留名,但若想要在有生之年证明自己,干出一番成就,就必须要深刻领悟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用好身边的资源,处理好人际关系,交真心的朋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别人、感染别人,共建未来,共创辉煌!

最后是善于创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成吉思汗创建了蒙古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颁布了法律《大札撒》,创造了蒙古文等,把一个的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塑造成一个强大的法制的帝国,无疑成为蒙古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也是华夏民族史上的英雄天骄。作为现代社会的我们,知识更新换代日益加速,若不主动创新,主动学习,不久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被社会所遗弃。所以。必须勇于创新,敢于立足于时代浪潮之巅,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当然,成吉思汗还有其他的诸多品质,诸如孝顺、勇敢、武功盖世、谋略过人。更有很多为大家诟病的缺点,比如野蛮残暴、忘恩负义、践踏生命、摧毁文明等等。然而,世上本就没有完人,即使是孔子、王阳明等所谓的完人,其创造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对国人精神上的桎梏和枷锁,比起纯粹的杀戮,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正确看待历史,客观臧否人物,看成败、鉴得失,汲取历史的营养,促进自己的成长,才是读史的最大意义!

成吉思汗庙读后感篇4

成吉思汗是一位风流杰出的人物,他也许文才上是白丁一个,但也绝非诗词中“只识弯弓射大雕”那么粗鲁简单。成吉思汗能建立如此丰功伟绩绝不会只靠勇敢和蛮力,作为一个众叛亲离的贵族没落小子,一次次建立起传奇,又一次次跌倒,最终无人能及所向披靡。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曾像成吉思汗一样统治过这样一片广袤的土地,他的磨难重生,他的所向披靡,他创造下一次又一次的奇迹,我几乎要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是“上帝之鞭”,是不是真的是长生天派下来惩戒人类的代理?

过去学历史的.时候,对元朝的印象是负面的。左不过“落后民族统治了先进民族”、“蒙古人知征而不知政”、“残忍好杀”、“民不聊生”。这么强大的铁骑,昏昏沉沉迂腐的统治中国不到百年,就被彻底推翻,回到草原。读金庸小说的时候,张无忌率领明教伐元,是那么正义凛然。然而真实的故事恐怕远没有那么简单的,真实的故事并不像历史书那样一板一眼,被定性、被定型,真实的故事远远精彩得多。

韩国史学家经常说,“全球化的概念来源于成吉思汗的大一统”。其实也未必没有道理。在一千年前,成吉思汗仅靠蒙古铁骑,长驱直入直到今天的埃及。六百年后的大清国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还以为见到了妖怪,六百年前的蒙古人已经分别见识过了今天的俄罗斯人、哈萨克人、阿拉伯人、伊朗人、匈牙利人、埃及人,甚至征服过和统治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两千年后的当今世界,还有人因为宗教问题烧杀抢掠生灵涂炭,两千年前的成吉思汗却早已经知道,“长生天”不是唯一的信仰,要尊重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信仰,各个民族、各个信仰的人才都追随在他的身边。

蒙古人确实像大家描述的那样残酷嗜杀,但问题是古往今来很少有成王不残酷的,真实的世界就是你争我夺你死我亡的,杀人的如果不是蒙古人,一定就是其他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一脉掌管钦察汗国,一度统治俄罗斯二百年。俄史书把这二百年称为晦暗不见天日的“鞑靼桎梏”,一提起来充满了屈辱。然而还是有俄史学家说,如果不是蒙古强行把俄罗斯统治起来,恐怕俄罗斯还一直处于各大公分崩离析,永远不能一统的状态中,那样,也就没有后来的俄帝国了。

当然,如今的蒙古人再也不像几个世纪以前那样威震世界了,历史的舞台就是这样戏剧化,在世界史上浓墨重彩的蒙古军团,如今也只剩下成吉思汗一个符号性人物了,但这个符号是深入人心的,是不可磨灭的。读成吉思汗的一生,总是有那么多令人唏嘘、感慨、赞叹的地方,心情也不禁跟着高昂或失落。

要想了解成吉思汗,除了读书以外,一定要看2000年播放的电视剧《成吉思汗》。这本书与电视剧主要情节大同小异,细节处都有个人观点,彼此印证着也能收获不少心得。一本书一部电视剧看下来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地方。

其一是有关长子术赤。书中描写的术赤确实心有妄念,有不轨倾向。然而电视剧中的术赤却忠肝义胆、颇有仁义之心,他一生忠于成吉思汗和蒙古国,却被出身问题所累,与父汗兄弟都生了嫌隙,最终算是郁郁而终。我想论到才华和武功,术赤未必比窝阔台差,成吉思汗向他们询问谁适合继承的时候最先询问的也是术赤,可见铁木真未必没有瞩目术赤的意思,然而长子术赤最终却落得这样的下场,让人唏嘘。

其二是关于札木合。札木合是一个颇多悲剧色彩的人物,也算是时运不济,英雄末路。铁木真最开始的崛起其实还是挖了札木合的墙角。虽然两人最终成为劲敌,但无论正史和野史却都承认两人之间的情谊是存在的,尤其是札木合对铁木真的情谊,虽然数度离间,但每一次都未曾赶尽杀绝。他们两人之间的种种是非,我更相信,没有谁是对的错的,只不过两人同时是乱世枭雄,必然要一分高下,成王败寇,札木合虽失败了,但他仍然是枭雄一个,一直高昂着头颅。书中对札木合的描写最让我感动,那是札木合被铁木真所擒,铁木真(假意)提出继续合作,但札木合宁愿赴死,铁木真说:“我一心想救他不死,但他的尊严却不允许。”

我想,这就是王者之风吧。

成吉思汗庙读后感篇5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中上一位著名的君王和勇士。

传说,有一次成吉思汗骑马去森林里狩猎,很多朋友陪伴着他,仆人带着猎狗跟在后面。

森林里回荡着猎手们的呼喊声和欢笑声,他们希望满载而归。

成吉思汗的手腕上站着他最喜爱的鹰。那鹰是被训练用来打猎的,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就飞向天空,环顾四周,寻找猎物。如果它碰到一只鹿或一只兔子,就会像箭一样冲下来。

成吉思汗和猎手们骑着马在林子里转了整整一上午,但他们没有打到原来想象的那么多猎物。

中午的时候,他们走散了。估计其他人都按原路走了,成吉思汗选择了一条近路,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穿行。那只宠鹰已不在他的手腕上,它在前面飞行,它认得回家的路。

当时天气很热,成吉思汗感到口渴得厉害,他多希望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水解解渴,可是炎热的天气已经把所有的山间小溪烤干了。

他终于看到有水从岩石边滴下,上面应该有一个泉眼。在潮湿的季节里,这里总有一条急流倾泻而下,可现在只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水。

他高兴极了,从猎袋里拿出一只小杯子,去接那慢慢滴下的水。

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接满了一杯水。他把杯子送到嘴边,准备一饮而尽。突然,“嗖”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

成吉思汗抬头一看,原来是他那只宠爱的鹰干的。

这只鹰一直在他的上空盘旋。

成吉思汗捡起杯子,又去接那水滴。这次他没有等多长时间,只接了半杯,就把杯子举到嘴边。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这次他有点生气了。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成吉思汗可是真的生气了。

“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喊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他又接了一杯水,“喂,我说老鹰啊,这可是最后一次了。”

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中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只见老鹰在空中一抖,惨叫一声落了下来,血流满地,死在主人的脚下。

“这就是你的下场。”成吉思汗说。

但当他寻找杯子时,发现杯子掉到两块岩石当中,够不着了。“无论如何,我要喝点泉水。”他自言自语地说。

说完,他开始沿陡峭的石壁爬上去,寻找水源。他爬得很费劲,爬得越高,口渴得就越厉害。

他终于爬到了岩石顶,那里确实有一池水,可是有一个什么东西躺在池子里,几乎占满了整个池子。原来是一条粗大的剧毒死蛇。

成吉思汗愣住了。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他自言自语:“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