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狼和鹿的读后感100字优质5篇
 

狼和鹿的读后感100字优质5篇

发布时间:2024-05-23 15:01:38 影响了:

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中情感共鸣的感悟和体验,多读书能提高我们的的思想认知,读后感也不要忘记写哦,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狼和鹿的读后感100字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狼和鹿的读后感100字优质5篇

狼和鹿的读后感100字篇1

?狼王梦》是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作品之一,主要讲述了一只叫紫岚的母狼生下了五只小狼,紫岚想把小狼崽们培养成超狼儿,可小狼们因为一次次死神的光临,发生了一幕幕悲惨的故事,狼王梦最终破灭了。

老大黑仔有力量但是被金雕捉走了;老二蓝魂儿有勇无谋,掉进了猎人的陷阱;老三双毛胆小薄弱,在距离成为狼王只有一步之遥时,不幸被狼群吃了。

读完这本小说我想到,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计划,要量力而行,不能超过自己的承受潜力,不然可能会出现计划落空的结果。

狼和鹿的读后感100字篇2

在《格林童话》中有一个趣味的故事,就是《大拇指汤姆》。

故事中的大拇指躲进了老鼠洞里,巧妙的躲开了俩个坏蛋,藏进牛壳里睡大觉,当他被吃到牛的肚子里的时候他大声地喊叫,最终牛主人把牛给杀了,汤姆才逃出来可是。他有被狼给吞进了肚子里,然后他就指挥狼找到回家的路,最终狼被爸爸杀死了,他就和爸爸妈妈团聚了。

大拇指真勇敢,真聪明。读了《大拇指汤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人要勇敢,做事不要慌张,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狼和鹿的读后感100字篇3

童年对于我来说是美且充满无限乐趣的。每当记忆的闸门打开,一个又一个场景跳跃着显现出来,我总是会忍不住笑出声来。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完美的童年,但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难忘的。

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的、痛苦。正是这些艰难的经历磨练了他超与常人的毅力,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成为一个让人尊重的人。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以高超的技艺,反映了当时俄国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的黑暗与罪恶。

小说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心地善良,刻苦耐劳的孩子。他三岁时丧父,无奈母亲带着他住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开了一家染坊。他脾气暴躁,贪婪,自私。他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生了一场大病。他爱财如命,暗地里放,秘密理解典当,甚至怂恿工人们到市场上偷窃。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自私,阴险,总会因为争夺家产而争吵不休,以至于毒打,折磨死了舅妈。

阿廖沙在一个令人窒息的,痛苦的环境里艰难地生活着。母亲的再婚,让他孤单又孤僻,对生活失去信心。

生活总会有光明的,而给与阿廖沙阳光的人是外祖母。外祖母是一位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爱的慈祥老人,她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阿廖沙在外祖母爱的哺育下,变的爱憎分明,敢爱敢恨。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阿廖沙退缩,他相信所有苦难终将过去,迎来的将会是一片光明。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享受着祖辈和父辈绵绵不断的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惬意生活。我们终将长大,这种溺爱会让我们像温室的花儿,无法经历暴风雨的洗礼。

?童年》给了我深深的启示,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磨砺的人生才会让人坚强、勇敢和自信。成长的路上我会带着这些金玉良言,披风斩棘,像海燕一样在暴风雨中飞翔,永不言弃。

狼和鹿的读后感100字篇4

最近看了李镇西等人合编的《给新教师的建议》一书,我参加工作都11年了,看这本书总有些觉得不习惯,也的确有部分内容看着就像自己的心里话一样,有些场景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当然我为此庆幸,11年来终究还是有些积淀的,书中真正触动我的内容不多,倒是李镇西所写的序言让我难忘。

序言的题目叫做《在反思中成长》,用它作为给新教师的建议真是年轻教师的幸运,最起码我觉得是个高起点的建议,也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极好建议,年轻教师马上就可以着手去做,不像有些建议空洞无物,令人不知从何下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我们的周围,包括我自己,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我们也写教案,但是写了十几年的教案,往往最后的结果是十几年的重复,十几年的简单重复,这样一来本来我们的工作具有创造性可最后却没有多少创造性,最后导致我们老师因为简单重复性劳动而烦躁,但是再烦再累,我们老师还是愿意去做,假如我们多些反思,多些创造性的劳动,也许就不会如此烦躁,也许就会因为有所创造性的收获而精神愉悦了。

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提到反思型老师必须做到四个不停,就是不停的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作,不停的思考,我觉得这四个“不停”是有顺序的,实践是第一位的,阅读是充实,写作是思考也是经验的积累,它会反过来指导实践,而最后一个思考则是贯穿整个过程,这四个看起来不起眼,实则很难,实践要有研究的心态,阅读要能始终坚持,写作要有鲜活的气息,思考要有一颗求真务实的心……

在序言中,李镇西老师还介绍了反思的几种方式,包括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对教育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对教育理论的反思等。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我们的反思要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断的追问自己,我记得书中讲到教学的三个反思环节中的课前反思环节的时候,就提到教师要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设计这样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还能怎样设计教学?如果老师们都能在课前如此三思而后行,那么将会多大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呀!

做反思型的教师,不做经验型的教师,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创造性,更有活力,更有魅力,也让我们更有职业尊严和自豪感。

狼和鹿的读后感100字篇5

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针对这一点,我做了思考。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了解学生。当然不能看他的分数,与他谈几次话判其是否是可造之材,这几乎就是武断。了解不仅重要,而且也不容易。我们必须全面而科学地了解。

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这是前辈老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访并不是班主任的专利,认课教师同样应该家访;学生入学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利用一系列测验来了解,旁敲侧击学生的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了解的好方法。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最适合教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时教学时,教师也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的教学,也能了解学生。

其次,在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使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施教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应该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和均衡发展。对在学科某些方面资质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力得以顺利发展,并成为尖子。对学习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现得较为迟钝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在了解中捕获他们资质中的某些“苗头”,针对这些“苗头”加以培育。坚持下去,相信这些学生,必定有大的提高。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适合现代教学的“因材施教”方法,使教学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教学极大地产生效力,使学生真正都能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