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三篇】]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ppt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三篇】]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ppt

发布时间:2018-11-16 05:19:53 影响了:
课件网权威发布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三篇】,更多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课件网。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大范文网整理的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学准备

  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一、总述

  学好本节应注重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体会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前,最好先画出简单机械的草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如果有出入要去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请老师参与。例如,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先画草图、再分析: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转了一弯,估计不能省力,但明显能改变力的方向,然后实际做做看。做后我们发现实际情况与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有问题)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二、引入

  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

  三、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学生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2)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本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能不太一样,教师应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动滑轮中:F=G物+G动2

  四、滑轮组

  动滑轮可以省力,却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却不能省力。有什么办法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吗?引入滑轮组。

  1、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

  让学生自己组装,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再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一下,归纳其特点:

  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第二节滑轮(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与斜面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带钩的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斜面

  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

  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即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骑S形等。

  二、轮轴

  介绍书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轮上省力。(F1R=F2r)

  三、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b、用改锥拧下螺钉:;

  c、汽车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

  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

  要点:(1)硬棒

  (2)绕着固定点转动

  三、几个名词

  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

  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

  3、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制订计划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如课本第65页。

  (5)分析与归纳: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F1l1=F2l2或F1F2=l2l1

  即:力与力臂成反比

  (6)评估:

  a、为什么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如果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应注意什么问题?

  4、学生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小结

  (六)作业

  练习册

  附:课后总结

  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

  (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杠杆的分类

  (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二、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

  2、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

  3、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平等。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

  1、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