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科学课【为科学课从“喧嚣”回归“理性”保驾护航】
 

科学课【为科学课从“喧嚣”回归“理性”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19-06-25 04:14:31 影响了:

  【摘要】课改十年,当我们呼吁科学课从“喧嚣”回归“理性”的时候,人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但一线老师们特别是年轻老师们上课时,碰到的最棘手的却可能是教学组织方法与策略的问题,本文就提高科学课探究效率的教学组织策略展开浅议,希望能引发老师们对于此问题的更多关注。
  【关键词】科学课 理性 教学组织 课堂常规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18-02
  科学课改进行已经十年,已初步完成了由“自然”到“科学”的转变,然而我们却发现,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平常课,但凡做起实验,学生就很难安静下来,这种现象初看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一种存在,然而仔细考量,这种表面上的热闹终究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良性发展,怎样使科学课堂由“喧嚣”回归“理性”?除了教学设计的细化要符合科学的探究规律外,课堂的常规教学组织策略也是重要的外围保障,下面就科学课堂的组织策略展开论述。
  首先,科学课堂的教学组织是一项系统工作。
  要想真正使孩子们能静下心来进行研究,有效的课堂组织是必要的保证。这种有效课堂组织仅靠几句“坐好了”、“表扬表现好的小组”是无法完成的,科学课堂需要系统的教学组织结构。
  1.开课之初制定好常规要求并强化训练。
  在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科学课时,老师要做的除了让孩子们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即是明确科学课堂的常规,并和学生讨论它们的重要性,然后和他们一起练习如何遵守这些常规。
  常规的内容可以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包括规范学生课堂表现的常规,例如“老师示意实验可以开始、暂停、停止的信号”、“实验前没有老师允许不可以自行使用教学学具”、“实验后学具如何整理”、“当有问题时如何提问”、“听老师讲课与同学们发言时的坐姿是什么样的”、“小组实验时小声进行交流”,还包括训练严谨科学思维的常规,例如“当实验后发现实验数据严重偏离预测的时候怎么处理、”“当别人的意见与我不一致时我要怎么说”、“实验前老师的实验注意事项必须认真学习”等等。常规的制定相对容易,但要让学生在进入科学课堂后将这些常规变成习惯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强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反复练习直至每个学生熟记于心。
  2.简单易行的量化评价方式来保证课堂常规的顺利执行。
  孩子必竟是孩子,如果在常规执行过程中得不到老师及时的评价,则可能会造成对常规坚持执行的懈怠,或因为没有得到对常规执行的正确指导而出现有偏差的理解,因此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应对于常规执行较好的学生给予准确的及时的量化评价,来体现科学课的严谨与理性。
  3.最好由一个科学教师由始至终带同一个班级,直至学生们毕业。
  当学生们已经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如果中途换了其它科学老师,课堂的常规要求不一样,就有可能导致原有的常规很快被丢弃,新的课堂习惯没有来得及形成,从而使课堂变得混乱,新的老师再培养新的常规习惯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因此学校应尽量由一个老师始终带同一班级,让学生们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保持下去,不但确保了科学课堂的高效学习,同时也是对学生科学性思想的训练,这本身也是科学素养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次,要巧用适用于科学课堂组织的小技巧。良好的课堂组织技巧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为高效探究“保驾护航”。
  1.科学老师的声音不是越大越好。
  现象一:实验时间已经到了,学生们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师便大声制止学生停止实验。
  现象二:为了讲清实验的要求,老师用能发出的最大声音进行讲解,期望学生们都能听清楚,但下面仍有学生窃窃私语。
  有经验的老师会发现,当我们越是大声的说话,学生反而越没有聆听的渴望,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大声说话与大脑对于听的渴望是相抵触的。而且,科学课探讨的内容是客观世界的真理,那么科学老师们要在课堂上制造的情境也应是探讨真理的情境,如果老师的声音太大,那么在课堂上传达的可能是一种激进的情绪。科学老师的声音应该是平和、轻柔、充满诚意的,这样的声音通常传达的是严谨、理性和关注。那么如果科学老师这样做了,收到的回应也大多是理性的,充满诚意的。
  有时候,为了取得良好的倾听效果,科学老师的声音还可以带上一点点神秘的口气,配合具有层次感的问题吸引学生对即将要探究的内容,产生足够的关注度,当他们急于想要知道下面要做的事时,自然会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研究中来。
  2.通过“小纸条”, 取得家长的支持。
  科学课一周只有2节,而科学老师大多带得班较多,无法像班主任那样做到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导致家长对孩子在科学课上的表现不了解,也不关心。家长最开心的莫过于听到别人夸赞自己的孩子,同时,大多数的孩子也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因为他们而深感自豪。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完全可以发出一张“快乐小纸条”给家长,内容包括:
  亲爱的XXX家长,因为XXXXXX事情,我为您的孩子感到非常骄傲,希望您看到这张小纸条,也能为他的行为感到骄傲。
  这个方法非常适合在科学课上执行,既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又可促进孩子们改进自己的行为,简单、有效、便利。
  3.利用时间效应让科学探究充满“紧迫感”。
  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不能高效的另一个原因是对时间不能进行有效管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时候充满“紧迫感”,比如在初始训练时可以这样做:在实验之前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完成实验所需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在商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探究任务,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不是限制学生实验的时间,而是培养学生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高效地投入学习,在良好的习惯形成后,就不再需要规定时间进行了。
  也可以这样开始一节课:“我想马上让你们在接下来的40分钟内完成我为你们精心准备的课堂活动。”当老师成功制造了课堂的紧迫感后,就可以促使学生自加压力为接下来的活动分配合适的时间,而必免将时间浪费在那些不必要的活动上,当学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探究的效率,不断品尝到一种通过努力得到成功的快乐,就会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有更为良好的表现。
  最后,科学老师要注意在科学课上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生。
  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不一定是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是通过教师日常教学中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达到潜移默化的培养。科学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应尽量注意避免使用不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法。如不要集体处罚学生,不要在科学实验中用这样的句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实验做得又快又好。”科学教学中不应鼓励竞争,不应将竞争意识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综上所述,在我们呼吁科学课从“喧嚣”回归“理性”的今天,科学老师们除了可以把关注点放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也可以从课堂教学组织策略上多想想办法,制定一套适合于科学课适合于自己的科学的管理办法,为学生高效的科学探究“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
  [2][美]安奈特·布鲁肖,托德·威特克尔:《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中国青年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