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在电视剧作品中弘扬真善美_弘扬真善美
 

在电视剧作品中弘扬真善美_弘扬真善美

发布时间:2019-07-09 04:00:53 影响了:

  摘要:影视作品呈现的是导演心目中的某个世界。这个世界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相互呼应但又有所不同。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生活,而是为了补充生活。创作者的工作就是展现出人们所缺失但又可渴望得到的那一部分世界。比如,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中,受到命运束缚的人从《蓝色》中解读到对“自由”的渴望;遭受冷遇的人从《白色》中品尝到“平等”的复杂含义;焦虑和孤独的人从《红色》中体味到的则是“博爱”的可能性。
  关键词:电视剧;美学处理;野鸭子;导演艺术
  作为《野鸭子》一剧的导演,我希望通过主人公“野鸭子”凄婉而又戏剧性的命运,以及围绕着她的一群亲人朋友间起伏跌宕的情感经历,唤醒人们对人性善的一面的反思,唤醒人们的良知。这也是我从事导演工作十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在作品中弘扬真善美。
  文章将通过对《野鸭子》创作的回顾,从主题定位、人物塑造和制作理念等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在一部作品中传达美好和健康的意识形态。
  一、剧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周丽琴和众多年轻的中国人一样,怀揣改变自身命运的梦想,不计代价地投入到出国热中,并为此抛弃了丈夫和襁褓中的女儿。20多年后,当功成名就的周丽琴想找回失去的女儿时,却发现女儿已经变成了一个绰号叫“野鸭子”的土里土气、大碗喝酒还满嘴粗话动辄拳脚相加的乡村疯丫头……极度愧疚的周丽琴想尽一切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试图挽回女儿,挽回亲情。但是,二十多年的情感亏欠和命运的磨难,又岂能简简单单地补偿回来呢?恩怨何去何从?亲人是否相认? 如何相认? 在未来的生活中,究竟由谁来改造谁? 这就是《野鸭子》要讲述的故事。
  寻亲认亲是一个常见的题材。通常的处理方式,是通过人性的恶或仇恨的累积来驱动戏剧冲突。而这正是我想有所突破的地方——我希望摈弃那种以抠烂伤疤、鲜血淋漓来取悦观众的手段,而是采用一种幽默、温情的方式,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寻找戏剧冲突,用真情、实感去探讨“如何去爱”这个主题,营造一种悲喜交加的,温暖和励志的氛围。下面,我将探讨在《野鸭子》中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二、《野鸭子》中的主题定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种种欲念交错中,人难免犯错。有时甚至是知错而为之,例如周丽琴年轻时的抛夫弃女,例如野鸭子为了让周丽琴和方浩复合而强行拆散他们各自的幸福,再如周丽琴为了野鸭子的未来而极力反对她和杨顺的爱情等等。人这一生难免会在亲情友情上,或多或少的给亲人和友人造成伤害,关键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怎么去做,怎么去用天性善的一面和良知去悔过、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而受到伤害的一方又该怎样去宽恕和接纳?
  我想通过这个《野鸭子》传达一个信息,即“平等和宽容才是爱的基础”。“平等”这个词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社会地位的不同,年龄辈份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经济状况的不同,身体状况的不同,乃至性别的不同,都是摆在“平等”面前的挑战。究竟何为“平等”?我在《野鸭子》中所追求的“平等”,就是指每个个体,都同样拥有获得理解和尊重的权利, 他们同时也要承担给予别人理解和尊重的义务。
  周丽琴有着强烈的偿罪心理,但是她并不懂得野鸭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厢情愿地为她设计了一条融入“上层社会”的生活道路。但就像杨顺所说,这条路未必适合野鸭子。此外,信仰权利和地位的周丽琴完全忽略了野鸭子对杨顺的感情,忽略了杨顺身上具有野鸭子最需要的品质——关怀、宽容和尊重。周丽琴的错在于她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强加给了野鸭子,所以无意中给自己的女儿带来更多伤害,这就是一种不平等。
  反过来,野鸭子对周丽琴和方浩的刻意撮合也是一种自私的爱。她因为家庭和亲情的缺失,希望自己能有个完整的家,因而希望周丽琴和方浩复合,并完全无视他们各自正在经营的感情生活。到头来,这样的一厢情愿同样走不通。无论是周丽琴还是野鸭子,都是在头破血流之后才明白,尊重别人的选择,就像让别人尊重自己的选择同样的重要。因而才有了野鸭子最后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解决了所有人的困扰,奉还了所有人应得的自由。
  可见,相互矛盾的爱是可能和谐共处的,而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是“平等和宽容”。
  三、《野鸭子》中的人物塑造
  抓住人性的“真善美”也就抓住了作品的灵魂。人物塑造是一个讲好一个故事的关键。
  纵观剧中人物,除了那个倚仗权势蛮横强行拆毁了“野鸭子”的养鸭场还要把“野鸭子”送到派出所关几天的乡里李主任,剧中几乎没有“坏人”,“真善美”的品质在人人身上都有表现。周丽琴那贯穿全剧尽管是迟来的却是浓浓地母爱,方浩那在知情虽晚却是厚道而又深沉地父爱让我们不得不为那一代人的愧疚和付出而既叹息又钦佩。杨兰、婷婷还有小燕对野鸭子的尊重和宽容也体现出一个人人都渴望的宽容的社会环境。村里的冯主任,虽然照章办事掐了“野鸭子”家里的电,还吓唬“野鸭子”要她出乡里的工,但他自始至终都还是同情、疼爱、呵护和关照这个“孤儿”的;围屋里的三嫂,送别“野鸭子”进城的时候,答应帮她照顾好她心爱的狗“老黄”,叫她放心地走;从小给了“野鸭子”“母爱”的二姑,为了成全“野鸭子”和杨顺的爱,违心做了假证言,懊悔不已,最后还是向周丽琴说出了真相……剧中的人物大都能以德报怨,用理解、尊重和呵护、关爱赢得了“野鸭子”的理解和敬重。
  在所有人物中,塑造得最真诚直率最让人怜爱的则是“野鸭子”。交织在剧中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中的“野鸭子”,不幸的身世和苦难的遭际留给她性格上的缺陷是,为了生存总把自己打扮得像个野小子,每天干粗活,看起来太土、太粗、太野、太执拗、太无所顾忌,像是刁蛮泼辣,不仅爆粗口,还当众骂街,动辄拳脚相加,就是爱杨顺爱得不能自已了也少有青春少女的温柔和妩媚。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就是那个和她相依为命的大黄狗“老黄”。“老黄”是“野鸭子”的又一个亲人。她对“老黄”的爱,体现的是她的质朴和明亮,她的人性的至真至善和至美。在电视剧的人物艺术形象长廊里,这个“野鸭子”是很特别的一个。我们把一个“纯真善良,浑身是刺,但是内心渴望爱”的“野鸭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野鸭子》的制作理念
  在具体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体现故事的美感上。这种美包括景的美,人的美,情的美。体现在实践中,就是声、光、色、乐的细腻和协调,摄影、剪辑的流动和舒展,人物造型的简洁、自然以及对生活细节真实感的捕捉和对情绪段落的强调。此外,更重要的是对演员表演的把握。我要求演员去除浮躁的表演习惯,用真心去体会角色。这部片子的成功就是建立在这种“真情,实感”的表演宗旨上。因为只有真实才能生动,只有生动才能使人接受,才会打通观众的心灵,建立一种感动。
  五、结语
  人生并不总是喜剧,也并不总是悲剧。有人称《野鸭子》为一部悲喜剧,因为它让人笑着哭,哭着笑。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总结了我对于人生的看法。这个世界有时灰暗,有时明亮。但人活着,终究是需要希望的。不论喜剧还是悲剧,我都要在作品中追求一些“明亮”的东西。生活本身就很艰难,我希望观众看完我们的作品,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够在心中涌起一种希望和信念,以更健康和积极的态度带面对生活,面对人群和社会。
  (作者单位: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