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资助申请表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资助申请表

发布时间:2019-07-23 09:34:20 影响了: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圣贤自古就教导后人要懂得知恩、感恩、酬报恩德。[1]所谓感恩教育, 就是以感性的形式, 用孩子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 以理性的形式, 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的“恩”, 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2]然而, 遗憾的是贫穷让当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辛酸冷暖, 从而造成他们在性格上过分要强和执拗, 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追求享受、不懂节约、荒废学业、浪费青春„„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不懂得感恩的表现, 一方面不懂得感恩父母, 不懂得父母工作、生活、培养子女和为子女操劳一生的艰辛; 另一方面不懂得感恩社会与自然, 忘记了学校、社会、国家对自己的教育和供养之恩。

一、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对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 针对被救助者感恩意识和行为缺乏的现状, 也呼吁和实施了不同形式的感恩教育, 但从实际情况看效果不明显。在与被调查的13所高校的资助中心老师交流过程中了解到, 目前, 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的状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 不知恩

部分学生在获得了社会、国家、学校给予的各种资助后, 他们常常认为是理所当然。有的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 获得资助非我莫属; 还有的认为自己受到资助是在帮助资助方获取好名誉, 双方互利, 不存在恩惠; 更有甚者抱怨社会不公, 将资助的善意视为自己不得不忍受的屈辱。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对“恩”的认识。

(二) 不感恩

现在的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己经缺少了对父母、老师、同学感恩的情意, 对待老师缺乏起码的尊重。虽然有的学生知道获得资助是社会或者个人给予的恩惠, 但是心中却很淡漠, 缺乏感激之情。在调查的某高校中, 资助中心的老师告诉我们, 学校近几年千方百计拓展社会资助渠道, 与香港念慈庵等企业取得联系, 每年资助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但是学生拿到资助金后连封感谢信都没有, 告诉他们资助方的电子邮箱, 学生也从不跟资助方联系; 部分学生每次都争着要资助金, 从不考虑其他更需要资助的同学。

(三) 不报恩

在各种资助金颁发仪式上, 学校领导都勉励获得资助的学生要好好学习, 以实际行动回报

社会、回报学校、回报父母。然而获得资助的部分同学除了索取还是索取, 不知道奉献。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 往往自卑心很重但自尊心又很强, 面对校园里穿名牌、使用高档用品的同学, 他们往往产生崇拜心理, 竭尽所能的效仿, 将得到的资助金任意挥霍。

(四) 忘恩

有的学生忘记了被给予的各种资助, 不但不报恩, 反而忘恩负义。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 但其中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偿还; 还有些大学生对学校催交学费和贷款表示不满甚至因此憎恨母校; 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 学成后却毁约不回单位工作; 有些企业为到本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垫付了所欠学费, 然而工作一、两年后, 学生跳槽时却义无返顾, 甚至不还企业为自己垫付的学费等等。

其实,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一个人拥有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 感恩之心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到这些学子的人生之路, 对整个社会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

二、对策

感恩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或美德, 埃蒙斯将感恩定义为“一种需要自觉性的现象, 需要人们能够承认自己受益于他人的慷慨帮助, 承认给予帮助的人提供了一项通常会付出代价的帮助, 还要承认这一帮助对受益者而言具有价值。”[3]感恩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 它需要教育的点拨和引导, 需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 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 进而外化为报恩的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常常处于被施恩的地位, 因此对于这一群体的感恩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感恩教育可以把这种被动的接受上升为精神动力, 并最终转化为主动的行为, 完善自我, 回报社会, 真正达到了资助他们的目的。[4]高校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要不断渗透感恩教育,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 感恩社会, 回报党和政府关心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辅导员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常言感恩之情, 常做感恩之事,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 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成就自己、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尽自己所能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 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二) 感恩父母, 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辅导员要逐步引导学生不能简单地把贫困归结为父母或社会自身的问题, 甚至产生不满等情绪。要引导学生算经济账, 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父母的真实的生活情况, 让他们懂得父母付

出的艰辛。要利用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的生日等开展感恩教育及专题团日活动等, 让学生参与到感恩活动中, 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 让他们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要学会感恩, 要懂得生命的不易、亲情的珍贵。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 感恩老师, 积极投入学习实践

辅导员可以利用大量的实例告诉学生, 老师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办理贷款和各项资助的手续, 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理疏导, 可以说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都与老师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辅导员要教育学生感谢老师的教诲和辛勤的培养, 尊敬师长, 树立“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观念, 要弘扬尊师、爱师、谢师的风气。

(四) 感恩同学, 弘扬互助友爱精神

在评定各项资助金的过程中, 为了争取荣誉和利益, 同学之间你争我抢, 毫不示弱, 极大地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辅导员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开展教育, 要告诉学生同学之间的感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要感谢同学、朋友的真切关爱帮助, 促进互助友爱, 学会包容, 赢得友谊。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在方式、方法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从大处着眼, 从细微处入手, 彰显合力, 共同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 全面成长成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