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如何撰写好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本
 

如何撰写好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本

发布时间:2019-07-24 09:33:22 影响了: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一、毕业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之异同

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放教育文科各专业的毕业论文,一般都应是学术论文(经济管理类、艺术类专业,可以使用其他文体、其他形式,具体要求将在其他讲座中予以说明)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毕业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是一回事吗?

正确的答案该是: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换句话说,便是毕业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

先说不同处。顾名思义,毕业论文是包括开放教育在内的高等学校毕业班学生按教学计划要求,必须完成的总结性独立作业,是完成全部学业的必修科目之一。说得具体些,就是运用已学专业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培养、训练自己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专门学术问题的办法,以求学会撰写学术论文的一次实践。这与专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撰写一般学术论文,是就某些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阐述自己的见解,交流研究成果,显然是不大一样的。这种不同,既可以说是写作目的的差异,也可以说二者的作用不能相提并论。学术论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以探讨、研究有学术价值的问题,亦即进行学术研究的手段;二是用以描述、反映、交流学术研究的成果,亦即学术研究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毕业论文,在作为一般学术论文被报刊编辑部、出版社选用之前,其作用则只能是局限于教学范畴,具体说来也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学术问题能力的一次性综合性考核;二是培养、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初步训练的一个重要措施。

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不同之处,还表现在写作要求上。电大“应用写作”课主教材“学术论文”一章,有这样一段论述:“同纯粹的交流论文相比,毕业论文一般字数较多,知识含量较大,其中不仅要写入新的见解和相关的材料,而且要在背景知识的描述上多下功夫,以便充分反映自己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这段论述是专指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准确的说法是学位论文,硕士生亦是),也许还说得过去;就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而言,则是恰恰相反;即毕业论文只是毕业班学生学习撰写学术论文的一次实践,不能要求学生对论文所设计的问题作多么系统、深入的研究,也不能普遍期望在论文中取得多么显赫的成果。换句话说,也就是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学术水平的要求,不能以达到甚至超越公开发表水平为标准。这与一般人撰写学术论文,其目标大都希望能够公开发表,因而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是明显不同的。

毕业论文的选题限制在专业课的范围内,这与一般人撰写学术论文可以任意选题,也是明显不同的。其所以要这么限制,既是为了保证全面达到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即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或解决某一门专门学术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初步训练,也符合毕业班学生的实际,防止一些学生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追求时髦,只凭个人兴趣爱好或一时冲动,选择与专业学习内容毫无关系的题目,使撰写工作陷入困境。

毕业论文毕竟是论文。这又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学术论文在许多方面是完全一致的,诸如文体要求、要素特点、材料取舍、论证方法、执笔成文、修改定稿、样式规范等等方面,毕业论文均应与学术论文毫无二致。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求毕业班同学撰写毕业论文,实际上也就是要求撰写一篇货真价实的学术论文。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也可以叫做如何撰写学术论文。为了表述方便,下面我们暂时以“学术论文”取代“毕业论文”这个名称,系统地讲一讲撰写这类文章的有关知识,为同学们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任务打一个基础。

二、学术论文的文体要求及基本特征

凡论文,其文体要求都必须突出一个“论”字。这是论文区别于记事文、叙述文、抒情文、说明文的主要特点。学术论文尤其如是。既然在文体上以论为主,论点、论据、论证也就成了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所谓论点,是指论文的观点,即作者的看法、主张。

所谓论据,是指说明论点的材料,即作者用以说明自己看法、主张的各类材料。

所谓论证,是指运用材料说明观点,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出结论的过程,即作者在文章结构上所作的安排组合,包括谋篇布局、遣词用句、执笔成文。

一篇较好的学术论文,论点必须有独到之处,有一定的深度,能给人以启示。

论据必须具有准确性、典型性、丰富性与概括性,即材料翔实可靠,事例典型充分,能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与说服力;论证必须遵循思维的逻辑规律,把握概念的精确性,判断的恰当性,思想的连贯性,即分析精辟入理,说明恰到好处,前后相互呼应,全文浑然一体。

一些毕业论文不合要求,文体上存在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有一份中文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文中却主要是介绍沈从文的生平及几部主要作品的故事情节,既未论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特色、艺术成就,更未分析这些特色是怎么形成的,这些成就是怎么取得的。这样的文章,与其说是一篇论文,不如说是一份远非完整的资料。又如,一份题为《行政侵权赔偿责任试论》的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正文与教材讲述的几个部分基本相似,只不过每个部分加了一、二个具体事例而已,这样的文章虽然标题中有一个“论”字,实际上只是重复了教材的内容,看不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是不成其为学术论文的。还有一份经济类的毕业论文题目叫《家电价格战的负面影响》,内容却主要是罗列了近年来彩电、空调几次竞相降价促销的情况,没有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虽然作者的态度是鲜明的,仍然不符学术论文的文体要求,而只能看作是一篇资料性文章。

学术论文作为一种有别于记事文、叙述文、说明文、抒情文和一般议论文的特殊文体,具有其他文体所不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主要是理论性、科学性、独创性。这三个特征也可以说是学术论文文体要求的外在表现。认清这三个基本特征,朝着这些方面努力,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学术论文的文体要求。

所谓理论性,既指文章以说理为主,还包括说出的道理有一定深度,即文中所作分析、论证,已不是一般的现象与过程,不是粗浅的经验或体会,而是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谓科学性,既指文章的观点是科学的,站得住脚,还包括作者的态度与研究方法、分析方法是科学的,即文中所作分析、论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周密严谨,不是主观臆想,亦非哗众取宠,经得起实践与历史检验。

所谓独创性,主要是指文章内容上的创新,也就是作为国家标准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明确规定的:“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这种创新,包括空白的填补,通说的纠正,前说的补充,是否成功,直接关系着一篇学术论文的学术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学术论文的文体要求是绝对的,即任何人、任何一篇学术论文都得这么写;基本特征却是相对的,即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文章,在理论性、科学性、独创性三方面,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对于写作毕业论文的学生来说,人们的期望、要求该相应地低一些。这也正是毕业论文区别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硬性要求所有毕业论文在理论性、科学性、独创性方面均能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媲美,那不仅难于做到,甚至可能引发一些负面效应。对此,学校领导、老师和毕业班同学,都应

有所认识。

三、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内容

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内容有两重意思,一是指论文的整体,一是指论文的正文。

从整体上说,一篇学术论文通常包括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七个部分。有的论文篇幅较大,为醒目起见,还在正文前设置目录;有的论文作者为感谢研究、写作过程中给予过自己特别帮助的单位及个人,还在注释后、参考文献之前特设“致谢”予以说明,还有一些论文,在最后面设“附录”,收录那些不便列入正文却又值得让读者了解的各种资料性内容,包括文字材料、图表、图片等等。下面分项略作说明:

1、标题

学术论文的标题,既不同于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欣赏性文章的标题,也不同于一般公文、事物文书的标题;既不能形象思维化,亦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通常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揭示研究、论述的主要范围,如:

论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法律语言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二是概括论文的基本论点,如:

论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人性美

教育投资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回避制度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无论采用哪种表现形式,其总的要求是相同的,即必须醒目、简洁、确切。只有醒目,才能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并使其阅读之后,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只有简洁,才能形成既不同于欣赏性文章,又不同于新闻报道、公文及事务文书的特色,防止给人以空灵、虚幻或冗长、繁琐之感;只有确切,才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题文一致,相得益彰。

2、作者署名

按照作为国家标准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规定,学术论文的作者署名只限于“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如有多位作者,则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这一点,体现着产权所有与文责自负,一定要严肃对待。

3、摘要

学术论文在正文前设置摘要(或内容摘要)与关键词两个组成部分,是作为国家标准的《编写格式》颁布后才开始普遍推行的。此前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并无这两个部分。按照《编写格式》的规定,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如加写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这就要求作者撰写摘要时,既要客观概括论文内容,又要注意相对完整,即通过摘要即可大致了解论文内容。

4、关键词

《编写格式》明确指出,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每篇论文的关键词通常为3-8个。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是文中原有的词,而且仅限于词,不能变成关键句。

5、正文

毫无疑问,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从结构与内容上说,这一部分要讲述的东西很多。这里先放一放,讲完注释与参考文献后,再作集中介绍。

6、注释

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些文字所作的补充说明。通常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正文的某些文字的解释或补充说明。主要是指那些读者不易掌握的概念、不易领会的材料以及不便在正文中展开的论述,采用注释的形式,另外写上一段文字予以解释或作补充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又不影响正文的表述,避免给人节外生枝或累赘罗嗦之感。二是用以注明资料或引文的出处,这既是对资料提供者及所引观点、文字原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有助于提高所引资料或文字的可信度。有些学术论文,大量引用他人著作中的材料、观点、文字,却又不加注释,以致难脱抄袭、剽窃之嫌,或受舆论谴责,或被原作者告上法庭,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注释通常有四种形式:

夹注——把注释文字加上括号,放在被注释处后面。这一形式只宜用于极简单的注释,如果注释文字长了,夹在正文中,便会影响正文的连贯、顺畅。

脚注——注释文字无论条目与字数多少,一律放在被注释处所在页的下端。这一形式有利于读者对照,但不适宜用于注释条目与字数特多的情况。

章节注——注释文字集中放在章节之后。

尾注——注释文字集中放在正文结尾之处。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在被注释处附上小一号字体的注释序号,相应的注释文字前,亦应标出相应的序号。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曾经参考过的一些著作或资料,主要是那些对自己写作有重要启示、较大帮助的著作或资料。把这些书目与资料名称列出来,既是对原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还有助于读者了解该学术论文得以形成的依据,提高论文的学术价值。对于关注该论题的同行或业余爱好者,一篇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目录,还可成为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的线索,有利于把对该论题的研究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目录的编排,作为国家标准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亦有明确规定。通常分为四个方面:

专著——写明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时间。如: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期刊(或称连续出版物)——写明刊名、主要责任者、刊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如:

百年湖,中国中共党史学会,2003—1-12,北京:百年潮杂志社,2003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即收入某部专著的单篇文章)——写明析出责任者﹙即该篇文章责任者),篇名,再以“见”字作转折,写明专著责任者,专著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如:

梁柱,鲁迅与北京大学,见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北京大学纪念鲁迅百年诞后论文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即发表于某期刊的单篇文章)——写明析出责任者﹙即该篇文章责任者)、篇名,期刊名,期刊。如:

章百家, 中美结盟与美国租借物资援华,百年湖,2004,11

参考文献目录排列方法,可以按用作参考的前后次序排列,亦可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列,还可按作者姓氏笔划或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四、学术论文正文的结构与内容

如果说,从学术论文的整体来分析其结构与内容,偏重于文本样式,那么,专从正文来进行这种分析,则是把着重点放在如何安排好论文的内部构造上,也就是如何构思、取材,

如何谋篇布局。这对写好一篇学术论文是更为实际、更为重要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正文写不好,文本样式再完美,也是个空架子,毫无价值。

学术论文正文,通常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由于这一部分是这一讲的重点,需要结合一些实际例子,分段作较为详尽的讲解。

1、绪论

绪论是正文的开头。有些学术论文的开头叫前言或引言、引论,或序论,名称不同,意思是一样的。

论文开头,其内容或是提出问题,或是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交待选题的背景、意义,或是说明自己的研究、写作目的,表现观点,提出自己对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的基本看法,或是说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论证方法与涉及的范围,或是本文所要论述的某个基本概念,内容的多种多样,决定了学术论文绪论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列举一些例子分别予以阐释。

请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探讨》一文的绪论:

当前,就业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头等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阶段,国有大中型企业减员增效,政府机关裁减冗员,大量人员下岗;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劳动生产率提高,也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研究我国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很有必要。

这个绪论既是提出问题,又简单扼要地交待了本文选题的背景。文字不长,却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再看《贾平凹散文略论》一文的绪论:

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坛上小说沉寂,诗歌疲软,报告文学也缺乏振聋发聩激动人心之作。唯独散文空前繁荣,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传扬。缺乏人情味的商品市场的太阳也对散文投以微笑,散文作品出版势头猛烈,供不应求,构成当代文坛一大景观。

而在群星荟萃的散文作家队伍中,贾平凹无疑是一位佼佼者。我颇爱他的散文,每当掩卷沉思,总被其作品中那出神入化的艺术表现力所吸引,其中的所感所得使我品味再三。现就贾平凹散文的题材、意境、审美情趣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四个方面,作一番精略的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这个绪论不仅交待了选题的背景,说明了写作本文的缘由,还指明了文中着重论述的范围,为高度评价论述对象的创作成就做好铺垫。

说明写作缘由的绪论,在展开学术争论,特别是以质疑、驳辩为主的学术论文中用得最多。请看《动补结构六朝说辨析》一文的绪论:

在汉语发展史上,动补结构产生于何时?自王力以来,众多学者做了广泛的文献考察和深入探索。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动补结构这一富于生命力的语法形式在汉代就已成熟并大量产生。梅祖麟(1991)则主“六朝说”,认为五世纪以前汉语里还没有动补结构。他追踪语例,着力辩诘;然核诸言语事实,尤其是细审立论理据,似有乖舛扦格之外。本文撮其要者献疑问难,以就教于通家。

作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关于汉语动补结构产生于何时的两种观点,对质疑、辩驳对象的观点表明了态度,既交待清楚了本文写作的缘由,又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问题,言简意赅,引人入胜。

从阐释基本概念下笔的绪论,通常是那些提出了人们较少接触的新概念、新内容的一类论文。

请看《浅谈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局限性》一文的绪论: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从理论上讲,只要流

动比率等于1,便具有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但是我们运用流动比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时,还要注意流动比率这一指标存在局限性,才能对企业偿债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价。笔者认为,流动比率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作者对流动比率这个基本概念进行简要阐释,不仅界定了论文的中心论点,即本文所要论述的是这么回事,也有助于读者对本文论题的正确理解。紧接着对流动比率基本概念的阐释,提出要注意的问题,又为正文将要展开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表明观点,摆出自己对所要论述的问题的基本看法,这类绪论通常用于篇幅较短的学术论文。如《教育投资有巨大经济效益》一文的绪论这样写道:

教育投资,是一项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投资,它比单纯的物的投资,能取得大得多的经济效益。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重视对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的趋势。

开门见山地表明论文的中心论点,把结论的内容移到绪论中来,干脆利落,简洁明快。接下来就开展说理论证,顺理成章。

有一些学术论文,把要表述的观点,分为几大块进行论述,全文不安排绪论。如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的《论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文,共四个部分,以序号排列,四个部分的开头是:

三十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曾经出现过几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950-1958年的九年间,平均每年出生2600多万人。第二个高峰是1962-1970年的九年间,平均每年出生2060多万人。1971年开始大力实行计划生育。

人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如果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对于人口问题就会得出片面的结论。

有人把我们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说成是新马尔萨斯主义,这是错误的。

要在全国范围之内,开创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我很同意钱信忠同志提出的具体意见,这就是制定有关计划生育的法律,落实计划生育的各项具体政策。

这篇学术论文,虽然没有安排全文的绪论部分,实际上每个部分的开头,就是对该项问题进行论述的绪论。由于这些绪论性质的文字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全文显得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从上面所举例文可以看出,绪论的内容虽然可以多种多样,但在一篇学术论文中,通常只是偏重一两项,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如果不是这样,企图方方面面都写到,那绪论就会复杂、臃肿不堪,效果适得其反。

就常见的写作毛病而言,一些学术论文的绪论写得不好,面面俱到,重点不明确,表述不清楚是重要原因之一;与文中要展开论述的内容缺乏紧密联系,停留于一般性的空话、套话上,或者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本论

正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的主体,本论又是正文的主体。正因为如此,一篇学术论文写得成功与否,就看本论部分写得如何。

作为正文的主体,本论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总论展开分析论证,即对论题进行分析,对观点进行论证,这就需要全面地、详尽地、集中地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摆出观点,组织论据,展开论证。众多的内容不是简短的几句话或单一的自然段、单一的层次就能表达清楚的,一定要有相当的篇幅,相当的容量。妥善安排这一部分的结构,与认真思考其内容一样,是写出学术论文的关键所在。

(1)本论的结构形式

本论部分的结构通常有三种形式:并列式、递进式、混合式。

并列式亦称模式结构,即围绕总论点并列排出几个分论点,或安排为几个并列的层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总论进行阐释、论证。如《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一文,绪论中明确提出,有些人包括某些经济学家,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看成是两张皮,看不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二者不但可以相容,而且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正在日益深化之中。围绕这个总论点,论文在本论部分安排了四个层次,进行阐释、论证:一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上有机结合,二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市场经济新型微观基础上的有机结合,三是在动力机制上的有机结合,四是在资源配置机制上的有机结合。这四个层次。完全是并列关系,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二者是可以有机结合的,给人以论据充实,论证充分之感。

递进式亦称纵式结构,即由浅入深,一层一层地对总论点进行论证,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深化,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发展。如《商品供求不平衡问题的探讨》一文,绪论中明确表述了是要对商品供求平衡是规律的观点进行商椎,从这个命题出发,论文一层一层地展开论述。首先论述商品供求不平衡到底是不是市场上常见的现象?接着论述为什么供求不平衡会作为供求矛盾的常见形态而经常出现在市场上?再接着论述能不能因为商品供求矛盾有经常趋向平衡的势头就把供求平衡说成是规律?最后再提几个问题。四个层次就是一步比一步深入,围绕总论点,系统、全面地展开了分析论证。

混合式亦称纵横结合结构,即并列式与递进式同时使用。或者是大的层次为并列式,而一个层次中又采取递进式结构; 或者大的层次为递进式,而一个层次中又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并列式与递进式分别用在一篇论文本论的不同部分。如《会计人格变异性初探》一文,本论分三部分,一为“会计人格变异的含义”,二为“会计人格变异的形式”,三为“会计人格变异产生的原因”,这种结构显然是递进式。而第二部分又是从人格同一、人格波动、人格压抑、人格分裂、人格变态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显然又是并列式结构。

为醒目起见,本论部分的各个分论点或各个层次,一般都应用小标题或序号加以标识,也可采用空行形式,以示区别。这样就可避免出现一根肠子通到底的现象,突出论文的条理性。

(2)本论的表述方式——论证方法

本论的内容,因论题、总论点不同而不同,然而,任何内容都有个表述方式问题,说得具体些,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组织论据,展开论证,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说,结构形式对于本论来说,主要是一种外在表现,那么,可以简称为论证方法的这一切,对于本论内容的完美表述,则是至关重要的内在因素。论证方法得当,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逻辑推理过程严密有力,观点严密地统帅着材料,材料有力地说明着观点,论文也就一定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反之,论证方法不对头,不能很好地揭示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会导致观点与材料分离,或者变成观点加例子,简单、生硬而缺乏说服力。

学术论文的论证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A 、列举事例

即列举具体的、典型的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属归纳推理,中文专业论述作家、作品的学术论文,常见之。请看《贾平凹散文略论》中的一段论证:

贾平凹散文题材的选择既有继承,亦有创新,象《祭父》中父亲的形象可以联想到朱白清的《背影》,其朴素风格相似。一些小品似的散文如《月迹》、《一棵小桃树》与孙犁的散文清新明隽永相辉映。孙犁在看了《一棵小桃树》这篇散文后,就不禁写了一篇推崇的文章,说“这篇散文的内容与写法现在看来很新鲜,……此调不弹久矣,过去许多名家是这样弹奏过的。”这正是对贾平凹散文继承方面的肯定。他的风情散文对题材的开拓则是功不可没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