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青藏高原在哪里_我国西北.西南.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发展问题
 

青藏高原在哪里_我国西北.西南.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发展问题

发布时间:2019-08-05 09:35:37 影响了:

题 目: 我国西北、西南、青藏高原地区

(12个省份)的旅游发展问题

内容摘要: 西北、西南、青藏高原三区(12省)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既有历史文化悠久的美丽古城,又有美丽富饶的桂林、丽江山水,有吸引全世界人眼球的珠穆朗玛峰,更有丰富多姿多彩的各族人民的风俗、传统文化等等。可以说我国西部真的是到处都迷漫着迷人的气息,这无疑是上天最好的馈赠,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她犹如一位美丽的妙龄少女,等待着人们去一层一层的解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去追寻那些梦幻般的圣地。现如今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这里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将分别对这三个地区的旅游特色以及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 旅游业 问题 挑战 发展前景 特色旅游 西南地区 民族文化 旅游发展 优势与机遇 劣势与挑战

西北地区的旅游业

1.西北地区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1.1将旅游产品优势等同于资源优势,产业优势

许多人认为西北地区拥有资源优势,甚至产业优势,其实不以为然。西北旅游资源的确具有数量大、品质好的特点,然而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基础薄弱,许多旅游产品通达性差,开发难度大,旅游资源优势并不强。

1.2运用落后的传统市场细分方法来定位西北旅游市场

传统旅游市场细分的变数主要有四种,即地理变数、人品变数、心理变数和购买行为变数。传统市场细分方法的绝对运用,是西北旅游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单方面认为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产业

我国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早期,为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唤起各级领导对这一新兴事物的重视,曾将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在旅游业投入产出方面所显示出来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征通过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这一错误认识,造成西北旅游撒胡椒面式投资,阻碍了许多重要旅游资源的开发,又使本来资金短缺的西北旅游雪上加霜。 2西北旅游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2.1 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国际、国内旅游业竞争都较激烈。中国旅游业于70年代末起步,在整个80年代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序列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截止2002年,我国已有30余个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发展的省区和为数众多的重要旅游城市,这使国内旅游业也呈现群雄角逐的激烈竞争局面。

2.2过度的对外依赖性

西北旅游发展对外依赖性很强,西北经济水平不高,人口数量少,使得区内旅游人数非常有限,而东部地区作为中国人口的密集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近几年旅游出游率、旅游需求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西北旅游国内游为主、国外游为辅的市场结构制约下,西北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依赖东部发达地区。

2.3旅游人才与信息等软资源匮乏

旅游业是伴随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信息、人才等软资源直接影响着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旅游服务的质量与信誉、旅游接待设施的设计与改善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等等。

3西北旅游发展的重要措施

3.1联合开发

联合是弥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单调性,避免临近的旅游区之间的盲目竞争,增强整体竞争的有效方法。西北地区旅游发展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可以通过政府与产业界的合作,将替代关系转化为互补关系,将彼此压制的不良竞争变为彼此推动、形成合力的关系。提升西北旅游产业在海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实行联合开发势在必行。

3.2实施人才战略与旅游信息战略

西北地区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刻不容缓。第一,改变旧的旅游业人才观。第二,形成新的旅游人才竞聘机制。第三,搞好西北旅游院校建设。我们所强调的加强旅游产业管理,既非政府主管部门的“无为而治”,也非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多干预”,而是政府部门应当行使自身应有的产业管理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西部旅游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

小结

我们要做的就是突出西北地区的旅游特色,尽量避免以前的错误,大力推进西北地区的旅游业,从而更好地推动这里的发展。 特色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获取竞争优势为日标,利用高新技术,高起点、高效益深加工和利用特色优势资源,以“名、特、新、高”产品开拓并占领市场,发展特色经济;逐步形成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机制,使潜在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西南地区的旅游业

1.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旅游交通差

和东部地区相比,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条件差,影响游客的可进入性。很多通向重要旅游景区的路多为盘山公路,路面差,窄、弯道多,隐藏着不安全因素,容易造成旅游安全事故。一些旅游景点的道路管理措施欠缺力度,破坏严重,重新整修费用高,严重影响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1.2.旅游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以及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观念也不断更新,内容和服务功能单一的旅游活动项目,已逐渐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西南地区大多旅游产品以“资源型”为主,产品雷同、粗糙,精细的少,导致旅游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该地区由于受资金和经营的限制,旅游大多停留在对观光型旅游原生资源的利用上。

1.3.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西南地区很多地区以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吸引游客,然而商业化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其庸俗化。民族地区旅游的开发应注意当地人的文化保护问题,否则将导致“多克西现象”,即多克西根据对巴巴多斯和尼亚加亚湖区的案例调查,认为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的影响可根据

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分为融洽、淡漠、恼怒、对抗、排斥等几个阶段。

2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策

2.1.改善交通,提高民族地区的可进入性。解决交通问题是解决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滞后的交通造成了客源的流失。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巨大,在建设时,可以采取多方融资,对外招商引资,共同开发建设的方式。还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沿途公路两旁大量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涵养水分,形成绿色走廊。

2.2.加大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力度,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加大旅游文化内涵,改变产品单一的状况。在不断提高观光旅游产品质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尤其是依托森林湖泊、田园农家,发展适应国内游客消费的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积极开发参与型的登山旅游、漂流探险旅游、美食旅游等,增强旅游产品的可选择性和市场竞争力。

2.3.建立文化保护开发机制

旅游是一种文化经济产业,对于民族地区的旅游来说,文化所占的地位更为重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在旅游发展中极为重要。增强当地居民认识,提高居民文化水平,促进居民和外来游客之间的文化交流,学会与不同地区人交往,增进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是非分辨能力,增加展示当地民族文化的机会。根据开发旅游,规划先行的原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

小结

我国西南地区真的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而且包含多个民族,所以这里不管是人文,还是历史资源都很丰富。我们要好好地把握这些资源,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尽大可能的开发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更好更快的推动这里的旅游业发展。

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业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一向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而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形形色色的自然保护区,又是世界屋脊上生态环境最奇特、生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宝库,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对于这块世界上最高的地区,我们都十分的向往,能够去这里的好好游玩一番。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青藏高原区的旅游资源到底是一个什么现状以及这里的旅游业发展现状。

优势:

1、世界屋脊风光无限

2、大江大河发源地景观独特。

3、独特、复杂和多样化的地貌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旅游资源优势。

4、复杂、多样的气候决定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这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化提供了基础,但另一方面,气候因素使得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适合旅游的季节较短、旅游可进入性较差,这也是青藏高原某些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限制因素。

5、水文:青藏高原是我国著名的湖区,全区湖泊总面积约为36610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5.8%l26。

6、青藏高原的生物种类相当丰富。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异质性影响和决定着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7、生态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美学特征明显,具有垄断性 人 文:

1、雪域高原养育了众多优秀的民族 2、名优土特产品众多且独具特色

3、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环境共同造就了青藏高原神秘而独特的人文环境。在漫长的历史中,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受地域相对封闭的限制,文化特征相对保存相对完整。时至今日, 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民族文化对青藏高原之外的世界各地旅游者充满了吸引力,独特的人

文环境是构成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

劣势:

1、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较强

青藏高原的许多生态旅游资源的所在地都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地区,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介入对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破坏。在这些生态旅游资源所在地的人类生态系统由于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对旅游开发给旅游地所带来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的承受力,也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很容易受到外来旅游行为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2、生态旅游资源已遭一定程度的破坏

3、旅游商品品种较少、开发层次较低、未形成强大的产业体系

4、旅游商品的加工工艺粗糙

5、未实现旅游商品开发的区域整合

6、未形成强大的旅游商品流通体系

7、旅游设施不完善,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8、区域发展不平衡, 旅游周期短

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1、世界屋脊景观独特,神奇神秘;

2、全国人民支援西藏,政策优惠;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该地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西进东出空中走廊建设步伐加快;

4、青藏铁路的修建大大改善该地区的内部交通联系,也使从西北地区进入青藏高原更为方便、安全;

5、中国已经加入WTO,境外游客的进出越来越方便; 6、我国正处在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据国家旅游局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国旅游业将以15%的速度持续高速发展,青藏高原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7、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一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协会,任何旅游地都不可能孤立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己经成为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业作为一个关联程度极高的产业,必须贯彻“大旅游、大市场、大开放、大产业”的发展方针 。

发展的劣势与挑战

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和挑战可以概括为“高、远、险、贵、脆”五个字。其中

高: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空气中含氧量只相当于其他地区的70%;一般人进出青藏高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至于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如果不经过特别的适应性训练和携带必要的设备,则难以到达。

远:远离人口重心和经济中心,内部及周边地区人口稀少,出游能力低。

险:一是高原反应使很多人望而怯步,这实际上是误会;另一方面,是西藏公路交通线路质量不高,雪崩、滑坡、泥石流导致的交通事故不时发生。

贵:由于距离远,进出高原交通线路少,导致旅游花费上升。一般国内旅游3-5日游不过2000多元,但到青藏旅游至少也得5000元以上。

脆: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与一般游客的认识差别巨大;文化多样性保护难度很大。

小结

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而且我们现在对它的开发还比较少,所以说这里的旅游资源都是比较原始的,也是最自然的。但是,由于气候,地形,经济等各种因素,对于这里的开发难度较大,所以我们要结合这里资源的优劣势来做出正确的决定,要抓住机遇,尽量以这里最原始的这些资源来吸引游客,这样可以减少开发投资,并能保护最原始的东西。从而更

好更快的带动这里的发展。

结束语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西部的经济发展中生态屏障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只要合理地利用生态屏障、开发生态资源,就能适应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的经济发展形势,减少因经济发展而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综上所述,西部旅游的长远发展需要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兼顾经济发展,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避免盲目发展。只要有目标,有方向就能够确保整个西部旅游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经济发展鼓劲,为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肖星,李广成.略论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问题[J].干旱区地理.2000,23(1):86-89.

[2]张凌云.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0,1:11-12.

[3]王兵.对旅游业经济特征的在认识)))试论/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0的客观性、阶段性和局限性[J].旅游学刊.1995,5:26-28.

[4]侯景新.尹卫红 西部区域经济旅游产业链探讨[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25-227

[5]叶裕民.中国西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12-114.

[6]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28~35

[7]杨泰王小涛:西北旅游画龙还需点睛[N].光明日报,2005~4007(5)

[8]王洪滨.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9]贾银忠.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0]冯学钢,王晓云.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研究[J].旅游论坛,2009(2),

[11]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2]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贵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3]四川省统计局编纂委员会.四川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4]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5] 孙之龙.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M] .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7.

[16]多杰才旦、江村罗布.西藏经济简史[M ].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8 (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