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8-05 10:06:31 影响了: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年级:2010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专业:英语(国际经贸)金瀚文 袁兆亿 魏骞 吕小曲 朱若迟 班:学号:[1**********]6 学号:[1**********]2 学号:[1**********]4 学号:[1**********]0 学号:[1**********]3

21

前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标题,并将其确定为在未来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向经济工作的真正转变。从建国开始到十年动乱,中国 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主要任务是强调阶级斗争(斗争的中心),自改革开放到十八大,党的报告都是以建设社会主义为题(强国的中心),只有十八大文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党在未来二十年的工作任务(富民的中心)。从根本上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利益,表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幸 福生活的坚强决心。

何谓小康。对于小康社会的含义,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为CDP标准,即按照人均CDP进行 衡量。即:当人均CDP达到800美元时,即可认为进入小康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到1998年已经实现 人均CDP800美元。因此,党的十六大作出我国在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判断。第二为恩格尔系数标准。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一般标准,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60 %以上为贫困,50 %〜60 %为温饱,40 %〜50 %为小康,40 %以下为富裕。199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城 镇居民为44. 5 %,农村居民为53. 4 %,分别达到和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标准。无论按照哪

一 个标准进行衡量,都可以得出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的结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这个总体上小康水平的实现,不过是平均数意义上的小康。按照恩格尔系数标准可以看出, 我国农民的小康水平是非常勉强的,处在温饱与小康的边缘。我国目前还有约6 000万人刚刚越过温饱 线,基础极其脆弱,收入十分不稳定。另外,我国农村还存在近3 000万绝对贫困人口。这些

人生活水平 的提高具有相当的难度。我国在平均数上的小康,是在收入分配存在极大差距的条件下的平均数值(地区 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既有占总人口 2.2 %的高收入阶层已经远远超过小 康生活标准,甚至达到世界高收入生活水平;又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贫困群体远未达到小康要求,甚至有相 当一部分人至今没有真正脱贫。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统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36.2%。这个数字表 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人口为8亿之众。在8亿农民中,刚刚达到温饱水平的近半数之多;即使是这部 分人的温饱也是建立在基础脆弱的前提下,一场自然灾害或一人患病,都可能使家庭陷入绝对贫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是全体人民的小康,而不是哪一部分人的小康;不仅是城里人的小康,更是包括全体农民在内的小康。第 二,是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法制等全面小康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指标的实现。正因为小康社会具有普 遍性,而我国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因此,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小康,重点必须放在农村。没 有农民的小康,不是全面小康;而要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的全方位的小康,又必须首先发展经济。按 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可分为5个层次,吃饭等生理需求处于第一需求层次。只有在基

本生活条件得到有效保证的前提下,人们才能产生对文化、娱乐等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而若处于基本生 活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贫困生活状态,小康生活要求的其他各项指标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作为占全国总人 口 2/3的农村人口小康目标的实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重庆市沙坪坝区民众

2.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问卷结果与分析:考虑到抽取样本的可信度,我们从不 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城乡居民进行分层抽样。发 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380份,回收率为76%,在回收的 380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343份,有效回收 率为68.6%。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就问卷中的四 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的四道选择题 1. 您是否关注三农问题?()

A.关注,经常看三农的报道B.偶尔关注C.不关注D.其他

2. “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B.农业C.农村D.农户E.农田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 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B.农业特产税C.我不知道 对以上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有3题是有固定答案的,而 其他7道题是反映个人意见的,没有固定答案。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有116份选择了正确答案,正确率为33. 77%;而对于第3题有241份 问卷选的是B答案,这就意味着有70. 13%的农民对党中央制定的政策 还并不是十分关注;对于第4题,大多数人知道三农问题的含义。对 于第5题,有187份选的是不知道,比重为54. 55%,更加体现了农民对 政策意识的淡化。尽管这只是部分地区的个别反映,但却是我国农业 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是我国农业落

后,农民增收困难的真实反映,有 此我们可以推及全国的农业现状。 调查表明:我国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程度是非常低的,并且,农民 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对基本的国家政策和基本知识不够了解。这也从 侧面反映出中国农业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 较低。

2.结论及建议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环境条件、社会保 障条件、教育卫生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社会主义生产的 根本目的,也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标尺。面对WTO和世界经济 的日趋全球化,我们必须立足我国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

从保持全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全面、持续发展的全 局性和加强我国在竞争中独立自主地位的战略性要求出发, 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 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 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 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2,访谈结果与分析:

三农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在中国确实是一 个大问题。我自己的考虑,农业问题在当前中国,主要是 考虑怎么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问题。农村问题,非常重 要的是怎么在政治上解决好农村的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在社 会发展方面解决好农村向教育、医疗等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问题,而农民问题,主要是就业和收入问

题。这三者之间既 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个人觉得,解决三农问题过程当中,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方方面面都有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世 纪之交,尤其是中国农产品市场起了变化之后,三农问题 有一些矛盾更加尖锐起来了,比如说农产品长期处于供过于 求的状态,农业的社会事业很难发展。农业当中运用新技 术、新手段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也相当困难。从这个角度 去看,我自己是这样认为,过去三农问题的解决,可能更 多地注重于农村内部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十八大 召开之后,习近平同志在报告当中讲得是非常清楚的,要用 城乡统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中, 既要建设现代农业,也要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 增加农民的收入,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封闭在农村 的内部,要和城市结合起来,包括加快推进中国的城镇化, 使更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中去,从事非农产业,形成 一个城乡统筹的格局,逐渐使得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找到一个新的前途。

三、建议与对策: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哲学理论,运用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并结合重庆市农民的社会现状,我们小组仅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首先从经济的角度分析:

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增强农民的就业后劲。 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己经 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 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

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 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 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 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 育。 2.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进行创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发展 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不 断推进农业土地制度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培养农业高科技 人才,建立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经 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 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 给予财政贴息。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引 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等,可给予财政补助。 创造条件,完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税政策。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 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

3.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转变 思想意识、观念,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经 济和社会发展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倾向;在 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 遍的倾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今后在支农补农的政策上既要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又要进一步扩大 范围,加大力度,增强政策的“边际效应”,实现农民的增富减贫。

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必须抓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要 素,切实保护好耕地,积极引导农民理性种粮,引导农民建立销售协 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避免粮食市场出 现新的大起大落,影响农民增收。

4.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第一,转移农 村富余劳动,不要一门心思地尽想着往城里送,还应该立足农业和农 村,尽量将农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不需要进城,在农村就可以 发家致富,所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该是一个相对的、变化的概念。 相对现在农业还很落后萧条的情况,九亿农民当然是太多了,但假如 我们把农业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这个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富余”是不 是会少余一些呢?第二,加快速度,加大范围,重点向国家扶贫开发 重点县倾斜,并警惕农民负担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反弹;继续对种粮农 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将提高补贴水平,良种补贴和农机具 购置补贴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也将 有较大幅度增长。

5.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 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 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要解决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积 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不仅要做好农村内部改革的文章,而且要做 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文章。从农业农村与国民经

济的关系来看,主要是“三个不协调”,一是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 构调整不协调,二是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三是资源与国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协调。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很大变化。

从哲学的范畴分析:

2、哲学分析

1. 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 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关于新阶段农业特点的判断是从我国农业和整个 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做出的科学论断。发展农业必须因地、 因时制宜,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 理。据此制定的各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举措都是上 述观点的体现。

2.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的发展,既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其内在的本质,才能尊重规律, 按规律办事。适应加入WTO的要求,建立质量标准体系, 发展生态安全农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都体 现了上述观点和要求。

普遍联系的观点。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要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国 民经济全局,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持 续、稳定、健康发展。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 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全面的小康。粮食问题、科教 兴农、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等,都是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大 问题。

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 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 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处理好次要矛盾。农民收入增 长缓慢既是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 题,农民增收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又要 统筹解决好扶贫开发、农村基层民主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 上述观点的具体体现。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 质变的统一,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引起质变,而且构 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 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正体现了这一点。

6.内外因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 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搞好农村改革,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因势利导,当前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正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经营方式,这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和乡镇企业之后的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政府积极扶持引导,使之健康发展”,体现了内外因的关系。 一分为二观点以及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入世 给农业带来一定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四、结尾:“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系民生国计 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 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从我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入手, 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 挑战。由于我生于农村长于农

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 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 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我的这篇文章 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我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 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 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 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 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实 现城乡的差距,减少人民不满情绪的发生和蔓延,保持国家 的长远高效发展,建造和谐家园,维持社会稳定!

附录:[1]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

附录一

关于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您好!我们是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的一支学习小组,正在进 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为调 查当代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民的生活状况,从 而找出当代中国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和 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小组 特进行此次调查,请您认真完成调查问卷,感谢您的配合。

1. 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 您的年龄段是()

A. 20-30 B. 30-40 C. 40-50 D. 50-60 E. 60 岁以上

A. 120 B. 112 C. 104 D. 108

3.您是否关注三农问题?()

A关注,经常看三农的报道 B.偶尔关注 C.不关注 D.其他

4 “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 农民B.农业C.农村D.农户E.农田

5.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B.农业特产税C.我不知道

6. 您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选)()

A. 农民转移就业难度大

B. 城镇化水平低,就业空间小

C. 我国对农业的投入明显不足.

D. 农作物的价格水平低.

E. 农业生产风险大.

F. 农民普遍的知识水平低

G. 其他

7. 您认为怎样才能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

A. 国家继续对农民加大补贴

A. 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创业.

B. 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建设

C. 提高农民知识水平

D. 其他

8. 您认为解决〃三农”问题最重要的是()

A. 提高农民的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水平

B. 增加财政对三农问题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保体系

C.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D. 其他方面

9.您认为目前农民负担最重的事有哪些?()

A.物价上涨B.房子问题C.教育负担D.养老问题

10.您认为为重庆三农问题发展的关键在()

A.提高农民自身文化修养

B.政府发挥应有作用

C.农林高校发挥作用

附录二

一、访谈提纲

1.

2.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重视三农问题,为什么没有解决? 网友还有一个问题,“我认为‘消灭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木出路,请问我这样分析有道理 吗? ”

3. 这有一位网友“下阮家牌”提出,建立普遍的学生包括城乡学生高额贷款制度,将彻底改变农村的 教育问题吗?

4. 目前,以农用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村土地的非农使用、农民离乡进城务工为代表的“三农”问题浮 出水面,你怎么看待“三农”问题?

二、访谈过程记录

1. 三农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在中国确实是一个人问题。我自己的考虑,农业问题在 当前中国,主要是考虑怎么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问题。农村问题,非常重要的是怎么在政治上解决 好农村的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在社会发展方面解决好农村向教育、医疗等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问题,而农 民问题,主要是就业和收入问题。这三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个别。我个人觉得,解决三农问题过程当 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方方面面都有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世纪之交,尤其

是屮国农产品市场起了变 化之后,三农问题有一些矛盾更加尖锐起来了,比如说农产品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农业的社会 事业很难发展。农业当中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也相当困难。

2. 他用“消火”这个词的时候是打了引号的。从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都应该说是农业人 口的比重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减少的。有一个最基木的特征,在世界各国都一样,随着经济 的发展,农业在GDP中比重越来越低的,农业人口不减少的话,那么多数景的人口只能创造越来越少 的财富,当然是富不起来的。我们应该看到,农业学经济的发展占GDP的比重不断降低的比例还有一 个,随着农村人口的降低,只有这两个降低同步的时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状 态。

3.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维持生计根本保障,是农民家庭最重要的财产。近年来,由农村土地 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这背后反映出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护,仍存在重大的 制度性缺失。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事关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必须以保护农民土 地财产权为核心,把握好改革方句,修改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